民國五年詩(三十一首)

民國五年詩(三十一首)

一、民國五年元旦書感[1]

民國居然有五年,尚留殘夢付詩篇。平生結想今安在[2]?己死餘灰正復然。但祝泰平無事好,不聞理亂此身便。奇窮我欲驕顏子,屢空曾無負郭田。[3](此詩作於帝制極盛、洪憲改元之時,書生手無寸鐵,心雖謂非,力不足抗,當時之意,以謂將與民國永别矣。聊留此詩於吾詩稿中,則民國五年當永永無極也。孰意一聲霹靂起于滇南,卒令死灰不敢復燃,而吾平生夢想可以再續。自茲以往,吾生有涯,而民國無涯。將年作一詩,以為紀念,荷公自記。)

[校注]

[1] 本詩刊於:(1)《南社叢刻》,第十九集(原版1916年11月出版),影印本第7冊,第4620頁,江蘇廣陵古籍刊印社出版發行,1996年4月第1版;(2)《南社詩集》,第一冊,柳亞子輯,第175-176頁,上海開華書局,1926年。《南社叢刻》和《南社詩集》中標題為“民國五年元旦作”。

[2] 今安在——《南社叢刻》和《南社詩集》作“都成幻”。

[3] 原文到此爲止,《南社叢刻》和《南社詩集》均有後續的“荷公自記”。

二、遷居之夕被竊有作[1]

先廬聚族繁[2],不足庇妻子。新構兩三間,遷居今日始。何來胠篋兒,虎目眈眈視[3]。一帳廿年餘[4],山[5]妻常御此;一枕夢游仙[6],野人[7]得安倚。一褂雖稍新,亦已補綴矣。池魚更殃及,有客雙布履(包君千谷布履一雙並被竊去)[8]。所值能幾何?數千錢而已。失物不足惜,所惜在蘭芷。枕中秘鴻寶,千金易一紙。詩文萃名賢,手札出知己。將去亦何用?一例付流水。得失固有數,此恨徹骨髓。叔季世風薄,匪僻寡廉恥。上已無教育,下不習正軌。國民生計艱,澆漓[9]伊胡底。用此心煩憂,何術以消弭?

[校注]

[1] 本詩刊於:(1) 《南社叢刻》,第十九集(原版1916年11月出版),影印本第7冊,第4621頁,江蘇廣陵古籍刊印社出版發行,1996年4月第1版;(2) 《南社詩集》,第一冊,柳亞子輯,第176-177頁,上海開華書局,1926年。(3) 《南社叢選》,胡朴安選錄,第658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 先廬聚族繁——《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繄予有先廬”。

[3] 虎目眈眈視——《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眈眈實虎視”。

[4] 年餘——《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餘年”。

[5] 山——《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老”。

[6] 夢游仙——《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酣黃粱”。

[7] 野人——《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老夫”。

[8] 《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無此夾注。

[9] 漓——《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薄”。

三、新築念廬,遷居前一日,家海山大令書來,有倣鄭所南《今日之今》四章,用其體作遷居詩[1]

今日之今,以創為因。念茲先德,兢兢日新。

今日之今,立家草草[2]。一木一石,艱難締造。

今日之今,婚嫁累人。向平宿[3]願,何時獲伸?

今日之今,仍然故我。突梯脂韋[4],期期不可。

[校注]

[1] 本詩刊於:(1)《南社叢刻》,第十九集(原版1916年11月出版),影印本第7冊,第4620-4621頁,江蘇廣陵古籍刊印社出版發行,1996年4月第1版;(2)《南社詩集》,第一冊,柳亞子輯,第176頁,上海開華書局,1926年。《南社叢刻》和《南社詩集》中標題為“新築念廬,遷居前一日,海山適以書來,有倣所南體《今日之今》四章,爰用其體作遷居詩”。

[2] 草草——《南社叢刻》和《南社詩集》作“自我”。

[3] 宿——《南社叢刻》和《南社詩集》作“夙”。

[4] 突梯脂韋——《南社叢刻》和《南社詩集》作“脂韋絜楹”。

四、千谷晨起自校旋里,北風大作。予恐其為寒氣所襲也,詩以壯之

一冬已過八十日,獨於此日北風急。閉門萬籟聲怒號,出門半步嚴寒偪。飛沙走石勢莫當,塵埃蔽目行不得。是時學校正例假(今年省大吏變通辦法,以舊曆十二月十七日例假),舊曆云暮歲且卒。先生曰歸課且休,舌耕吾亦有家室。昨朝苦雨今朝風,風勢北來行向北。有如舟子泝逆流,破浪衝潮不肯息。又如壯士赴前軍,陷陣衝鋒不敢逸。到家家人定驚問:如此苦寒亦何必。老妻具酒且煖寒,穉子索果前抱膝。憐君寒瘦兼島郊,一朝鼓勇乃無敵。破面不寒氣益壯,始知勝天在人力。持此一心任百事,環球何難統於一(平日有此言,非外人所知)。我時兀坐念廬中,擁爐朒縮寒苦栗。自愧曾無耐寒節,何由大展騰霄翼。明朝風止天更晴,天公正欲顯奇特。

五、舊除夕[1]

少壯雄圖[2]百不然,催人老去漸華顛。不知今夕[3]為何夕[3],纔過新年又舊年(俗以新曆[4]為過新年,舊曆為過舊年)。避債有人登帝殿(俗以除夕避債為皇帝登基[5]),授時無術奪民權[6]。山居漫説[7]聊從俗,嬾[8]把宜春帖子懸。

[校注]

[1] 本詩刊於:(1)《南社叢刻》,第十九集(原版1916年11月出版),影印本第7冊,第4621頁,江蘇廣陵古籍刊印社出版發行,1996年4月第1版;(2)《南社詩集》,第一冊,柳亞子輯,第177頁,上海開華書局,1926年。(3)《南社叢選》,胡朴安選錄,第658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 圖——《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心”。

[3] 夕——《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日”。

[4] 新曆——《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新曆年關”。

[5] “俗以”句——《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欠債者除夕避債,謂之做皇帝”。

[6] “授時”句——此句後《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有夾注“改曆四年,民間仍用舊曆,政府不能干涉也”。

[7] 漫説——《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未免”。

[8] 嬾——《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作“也”。

六、丙辰元旦[1]

舊曆山村紀丙辰,東溪溪上歲華新。人家掛像風猶古,族姓團年俗尚醇。釀酒未捐聊取醉,校書成癖不嫌陳(近日編錄自著《後漢書注校補》[2])。西南翹首風雲急,只恐神龍莫化身。

[校注]

[1] 本詩刊於:(1)《南社叢刻》,第十九集(原版1916年11月出版),影印本第7冊,第4622頁,江蘇廣陵古籍刊印社出版發行,1996年4月第1版;(2)《南社詩集》,第一冊,柳亞子輯,第177頁,上海開華書局,1926年。(3)《南社叢選》,胡朴安選錄,第659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 “近日”句——《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叢選》無此夾注。

七、范子友琴精虛中術,自推當於丙辰三月廿八日夜子時去世,以自輓詩索和,予來潮州,乃賦二律答之[1]

别來雞酒未登堂,屢向湘橋望故鄉。張劭豈真期有準,范睢畢竟死疑佯。天心微渺殊難測,人世達觀自不妨。一息苦長千載短,古今何處辨彭殤。

世亂[2]方殷未易平,神仙玩世豈[3]無情。非悲身死悲心死,不愛長生愛眾生。自祭文傳陶靖節,書銘壙築趙邠卿。修文天上從容去,白玉高樓[4]恐未成。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第二十三集第二十四集未刊稿》(以下簡稱《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36頁,標題為“范子友琴精虛中術,自言當以丙辰三月廿八日夜半辭世,以詩索和,旅潮多暇,賦此答之”。

[2] 亂——《南社叢刻未刊稿》作“難”。

[3] 玩世豈——《南社叢刻未刊稿》作“何遽便”。

[4] 高樓——《南社叢刻未刊稿》作“樓高”。

八、自題小照第一幅[1]

不商不士日奔馳,鹿鹿因人兩鬢絲。歲月銷磨年少氣,江山遲暮美人思。往從梁父艱平子,久客潮州負退之。莫笑頹唐非故我,蘭煎玉鑠已多時。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36頁,標題為“自題鉛筆畫像”。

九、自題小照第二幅[1]

新愁舊恨一身并,憂患叢中過此生。渺渺予懷誰與語,昏昏長夜幾時明?頭顱如許真孤負,骨相何嘗有定評。靈鞠年來才退盡,文章事業兩[2]無成。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36-437頁,標題為“又題别幅”。

[2] 兩——《南社叢刻未刊稿》作“百”。

十、惜花一首[1]

惜花誰是葬花人,語語酸心刺骨真。他日西湖[2]弔蘇小,是儂相識舊鄉親。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37頁。

[2] 湖——《南社叢刻未刊稿》作“泠”。

十一、悼袁世凱[1]

與公無怨亦無恩,死後平心且細論。一代[2]雄才輸魏操,千秋公論比桓溫[3]。蓋棺應悔防民策,剪紙誰招望帝魂。記否淮南舊家業,籌安莫漫罪楊孫。

謀國非無統一才,可憐利令智昏來。五洲怪傑乃如此,一世梟雄安在哉?流血縱橫真滿野,斷頭僥倖[4]未登臺。聰明反被聰明誤,留得他年弔古哀[5]。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37-438頁。

[2] 一代——《南社叢刻未刊稿》作“畢竟”。

[3] “千秋”句——《南社叢刻未刊稿》作“若論晚節類桓溫”。

[4] 倖——《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幸”。

[5] “聰明”二句——《南社叢刻未刊稿》作“新華春夢今應醒,遣臭徒留萬古哀”,遣,似為“遺”之誤。

十二、潮州祝黎總統繼任開提燈會感賦[1]

絕交曾賦斷腸詞(去年雙十節曾賦絕句四章,為共和辭别[2]),半載空勞夢裏思。只恐卿卿長訣别[3],今宵握手笑開眉。

滿街燈火擁行人,雷動歡聲震地新。試看[4]國民真意在,人人崇拜自由神。

人心不死魔王死,還我共和慶更[5]生。願與國民同保護,永消霾翳放光明。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38頁,標題為“潮州慶祝共和復活開提燈會感賦”。

[2] 為共和辭别——《南社叢刻未刊稿》闕如。

[3] “只恐”句——《南社叢刻未刊稿》作“不意天仙猶念舊”。

[4] 試看——《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始信”。

[5] 更——《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再”。

十三、題周芷畦《水村第五圖》[1]

錢魏元明世變諳,桃源畫本託汾[2]南。自從第四圖成後,誰繼靈芬郭十三。

周郎才調近時無,為借煙波老釣徒。一卷竹枝纔唱罷(芷畦有《柳溪竹枝詞》[3]),又成第五水村圖。

那堪俠骨老漁家(芷畦自號“汾南漁俠”),遯迹菰蒲願望賒。時局可為公路死,共和魂尚戀中華。

分湖往事吾能說,小識曾聞粥粥翁(《分湖小識》[4],柳粥粥翁撰)。陸葉朱周傳誼行,今人何讓古人風。

小雲臺畔葦葭蒼,指點圖中舊草堂。我欲月明搖小載(搖小載、攩板船、撑頭船皆分湖業舟楫者之名。見《分湖小識》),只愁煙水渺茫茫。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38-439頁。

[2] 汾——《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分”,依後文“分”似為“汾”之誤。

[3] “芷畦”句——《南社叢刻未刊稿》闕如。

[4] 《分湖小識》二句——《南社叢刻未刊稿》作“今春亞子以其先世粥粥翁《分湖小識》見贈,故予於分湖事蹟頗能得其詳”。

十四、悲鳳曲

我願紅顏短命,曇花一顯即時滅;不願紅顏薄命,苦海沈淪受磨折。人生如夢復如煙,能得青春幾少年?少年零落尚如此,老大莫問傷心事。天涯我亦一畸人,此心久作沾泥絮。已不能還汝自由身,又不能禁汝可憐顰。為汝悲歌笯鳳曲,襟淚琅琅不忍讀。

十五、尊前二首

尊前聼唱懊儂歌,我輒聞聲喚奈何。别有中年絲竹感,不關情處更情多。

郵筒叠把新詩和,好事何人假汝名?自署女中詩弟子,開緘一讀一心傾。

十六、哭范特旂(邁)[1]

交君二十年,别君五[2]百里。忽忽百日間,我歸君已逝[3]。昔君館我鄉,比[4]屋書聲邇。文雄如奔濤,心靜如止水。相對每忘言,過從近一紀。年來困飢驅,南北[5]各行李。去歲謀會合,聘君教學子。不幸丁內艱,將行忽又止。至性過常人,慮君遂哀毀。敦勸君就我,君不諒斯旨。今年乍相見,消瘦驚如此。蘭玉煎鑠久[6],恐難勿藥喜。一别曾幾時,竟以憂欝死[7]。頗聞易簀[8]時,尚念吾言是。憂愁能煎人,百年一瞬耳。何苦自戚戚,達人應不爾。我不暇哀君,日在憂愁裏。愁來強自寬,短歌聊當誄。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39頁,標題為“哭范特旂”。

[2] 五——《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四”。

[3] 君已逝——《南社叢刻未刊稿》作“今去矣”。

[4] 比——《南社叢刻未刊稿》作“此”。

[5] 南北——《南社叢刻未刊稿》作“東西”。

[6] 久——《南社叢刻未刊稿》作“文”,似為“久”之誤。

[7] 竟以憂欝死——《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君竟以憂死”。

[8] 簀——原稿作“簣”,似為“簀”之誤。《南社叢刻未刊稿》作“簀”。

十七、丙辰初度日作[1]

連年奔走韓江道,浪遊忽忽人漸[2]老。似[3]水年華去不回,人生[4]苦不修名早。上之不能建功立業炳瀛寰,次之[5]不能著書滿屋[6]藏名山。飢來驅人不遑處,終日混迹屠沽間。憶昔墮地初,重堂歡有餘。吾父望兒切,能言教以書。曰兒質彬彬,可以光門閭。中罹無妄災,一家慘不舒。吾父身桎梏,吾母手拮据。是時小子纔九歲,母子中宵常隕涕。機聲燈影教兒讀,兒當倦寐母督勵[7]。八年骨肉復[8]團圞,誓成父志[9]高門第。誰知好夢不常圓,回首懽娛成隔世。自從辛丑遭父憂,癸丑丁母艱,嗟哉一紀間,抱恨當終天。人生無父復無母,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縱印懸如斗,祿積如阜。書箸馬班,文傳韓[10]柳,不能逮吾親存已負負,况復事業文章都否否。今日何日?陡憶門懸弧。是予[11]四十三年前,墮地聲呱呱。倮蟲三百六十人為長,不成四方之志,何以為丈夫?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39-440頁。

[2] 漸——《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已”。

[3] 似——《南社叢刻未刊稿》作“逝”。

[4] 人生——《南社叢刻未刊稿》作“蹉跎”。

[5] 之——《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又”。

[6] 滿屋——《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傳後”。

[7] 勵——《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厲”。

[8] 復——《南社叢刻未刊稿》作“重”。

[9] 志——《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子”,似為“志”之誤。

[10] 韓——《南社叢刻未刊稿》作“歐”。

[11] 予——《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吾”。

十八、是夜風雨交作,雷聲隆隆大而且久,再賦一律[1]

俗傳今日雷神誕,我與雷神是小同。倚枕忽來聲震地,打窗況更雨隨風。驚人欲醒三更夢,牗世當祛萬象[1]聾。四十無聞吾已過,轟轟烈烈愧雷雄。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40頁。

[2] 象——《南社叢刻未刊稿》作“眾”。

十九、重赴省議會召集感賦[1]

非法摧殘三載前,除名幸未[2]漏文堅。黨爭鷸[3]蚌漁人利,國體蜩螗帝禍延。賸[4]有葹心終不死,可憐槐夢未曾圓。重來恰[5]似遼東鶴,回首秋風倍黯然。

依稀舊夢一場春,聊復登臺傀儡新。往事已憐成隔世,殘灰未冷恐[6]傳薪。千鈞一髮留危局,九死餘生賸此身。自顧[7]鬢蒼吾舌在,狂奴傲骨尚嶙峋。

[校注]

[1] 本詩刊於《南社叢刻未刊稿》,柳亞子編,馬以君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1994年第一版,第440-441頁。

[2] 未——《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名”,似為“未”之誤。

[3] 鷸——原稿作“橘[木→虫]” ,查無此字,似為“鷸”之誤。《南社叢刻未刊稿》作“鷸”。

[4] 賸——《南社叢刻未刊稿》作“獨”。

[5] 恰——《南社叢刻未刊稿》作“卻”。

[6] 未冷恐——《南社叢刻未刊稿》作“終恐有”。

[7] 顧——《南社叢刻未刊稿》作“願”,似為“顧”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