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语文试卷(含客家小说《药砚》)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603次点击|9次点赞

赞一下

福建省厦门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

全卷满分150,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以前 ,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

B.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

C.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

D.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举人”,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

B.唐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送孟秀才序》中陈述表明,当时进士及第者甚众。

C.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秀才”“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

D.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

B.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 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

C.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

D.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 “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以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平均一辆车只有4%的时间在行驶,而在96%的时间中被闲置,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化的资源。

(摘编自《国家地理》周刊编辑部《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材料二:共享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过剩产能、闲置资产、闲置时间、闲置技术,是去产能去库存的有力方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而且拓展创新了分工合作的方式和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个人带来发展的契机和动力,而且对企业、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共享开放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共享带来的合作与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

?(摘编自陈健、龚晓莺《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材料三:相对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似乎还是慢了一拍,大体量的共享经济企业还不多,涉足的领域也较国外为少。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的共享经济起步本身较晚,在共享出行以外的其他很多领域都还在学习和培养用户习惯的阶段。二是因为人际信任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的共享经济商业行为都会与不曾相识的人打交道,但在中国对陌生人的信任度相对还比较低,此外也缺乏可靠的个人信用体系可供参考。三是文化差异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人们善于也鼓励社交,人们对于在陌生人家里借住、将车借给陌生人出行等事情上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比中国人要小很多,因此在某些领域就会存在西方成功的商业模式无法移植的问题。

(摘编自财新网《共享经济将会在中国如何发展》)

材料四: 共享单车矩阵分析图

类别

分析层面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技术环境

内部

因素

优势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

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较低的实施和运营成本

共享单车是短途出行的绿色代步工具;减少交通挤塞;减少燃料的使用;增加健康效益

移动支付技术成熟;单车快速认证、无桩优势比较明显

劣势

政策尚未落实,未真正发挥作用

早期发展阶段缺乏赢利模式,企业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基础设施不健全;城市容纳度有限,有些城市共享单车产能恐将出现过剩情况

GPS 定位不准确; 有些单车采用轴承传动、车身沉重,骑行十分费力,用户体验不佳;

外部

因素

机遇

国家大力倡导政府与私人组织合作建设城市基础项目,配套政策陆续发布

我国互联网共享经济行业飞速发展

城市交通拥堵;低碳、绿色出行兴起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手机用户普及

威胁

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车对其形成竞争

多家共享单车公司相互之间存在资本的激烈竞争

乱停乱放、被损毁、被盗窃、变成私人独享的交通工具;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

保障实名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成为难题

(资料来源于李琨浩《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对策研究》)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共享经济

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资源优化配置

A. ? 技术保障? ?以期达到

?

资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及第三方平台

获取利润报酬

共享经济

B. 参与方 ? ?参与目的? ?

?

起步晚,且受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影响

大体量共享经济企业少、涉足领域较少 ?

共享经济

C. 与国外相比 ? ?受限原因 ?

?

合作、开放、分享的时代潮流

带来强大发展动力

共享经济

D. ?发展背景 ?影响意义?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驱力,而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成熟限制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信息技术成为发展共享经济的首要任务。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重在分析共享经济的益处,材料三则重在分析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不足,三则材料让我们对共享经济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

C.在共享经济中,我国人际信任基础薄弱,这既与中国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有关,也与中国缺乏有效的个体信用体系有关,要克服这一问题,需靠个人与国家共同努力。

D.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但我们不能为了追赶而照抄照搬西方国家,只能通过自我探索发展本国的共享经济。

E.材料四中的图表以微观个例—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带出共享经济发展的各项影响因素,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9.从国家政府的角度而言,怎样才能使得共享单车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 “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 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再加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2)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 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4.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情。

D.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E .“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15.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运用比喻手法,从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

(2)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沙漠上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年来,一些作者在探索文学创作的新路时,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难兴文艺之春。

②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一些大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空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

③职业选择终归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快乐或者痛苦,旁观者实在不必对那些追求编制、希求稳定工作的年轻人痛心疾首。

④比起许许多多率尔操觚的“诗人”,吴兴华对待白话诗创新的态度要严肃、认真许多。这种态度,已太久不见,实乃空谷足音。

⑤热映电影《夏洛特烦恼》被指抄袭《佩姬苏要出嫁》,双方在微博上竞相发文,争论不已,这场笔墨官司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⑥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到自己,对待群众态度蛮横,甚嚣尘上,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A.①④⑥ ? B.②③⑥ C.①③④ ? D.②③⑤[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华春莹强调,努力推动半岛问题和平解决,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发挥也正在发挥的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