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开发原生态客家文化的潜能——以上杭县与宁化县为例 林泉

单篇 作者原创上传(首发)

2032次点击|18次点赞

赞一下

记得杭籍诗人与作家袁汀先生在其用心寄乡愁所创作的《乡愁》这首诗的开头,就这样写道:“你还听得到久违的乡音吗?还听得到久违的童谣吗?还听得到久违的山歌吗?还听得到久违的传说吗?”

忆往昔,那些“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客家离乡背井的游子,其念想就是自始至终、不离不弃原生态的客家文化。

一、初识原生态客家文化

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田野调查中,我们有缘接触到了能反映客家人农耕文化的诸如民间谜语、童谣、族诗、山歌、墙头诗等原生态的客家文化。

在调研中,我们接触到了在民间流传久远的客家谜语。它是为了启蒙小孩识字和认识事物而创作的口头文学。例如,让小孩认识常见的小动物,同时也能帮助他们粗知历史著名人物如关云长、杨六郎、薛仁贵和李三娘等历史名人;于是,人们便制作了这样一则谜语:“红面赤须关云长,手拿长枪杨六郎,身穿铁甲薛仁贵,弹琴唱曲李三娘。”(猜一小动物)又如,人们借用《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借东风、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的故事去认识民间老人最喜爱用的抽烟工具——水烟筒来制作了这样一则谜语:“三国不和路不通,诸葛孔明借东风,曹操一心用水战,周瑜全力用火攻。”(猜一用具)

从小就开启客家人的智慧和认识社会的启蒙书与伴随客家人成长的摇篮曲,是另一种客家口头文化的童谣。它是专为儿童创作的短诗,有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例如,《鸡丘婆》:“鸡丘婆,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又如《懒尸妈》:“懒尸妈,日日睡到日头斜,起来走到屎缸下,屙屎濞哩吧。水缸里面冇口水,茶壶里面冇点茶。挑担桶子到井边,拱拱捷捷,挑了半桶慢慢行。伸下腰,挺下肚,阿娒啊,好辛苦。”

不经意间,我们也接触到了对外族人秘而不宣却又极度阐扬本族意识的族诗。例如,在族诗中流传广泛而影响最大的黄峭的“遣子诗”(又称“认宗诗”),它是日后其子孙之间相互认同的重要依凭: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又如,宁化县石壁客家刘氏十五世祖刘广传仿黄峭所作的《遣子孙》也云: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不经意间,我们还接触到了“墙头诗”。在过去闽西客家人居住的广大山村里,在隔山或隔村的崎岖山路上都建有“凉亭”,也称茶亭,而其中过往的歇息者会在凉亭的墙壁上用木炭、粉笔或石子写墙头诗。例如,《插秧种福田》云:

插秧种福田,便见水中天。清净方为道,退步亦向前。

又如,《鲁班门前撒大斧》云:

亭子壁上一块碑,李杜诗词贯古今。来的去的诗一首,鲁班门前耍大斧。

而在历史上,竟还有人把墙头诗写在屋内的墙壁上。就说闽西上杭县南阳镇罗屋自然村黄金莲的家里,她家的墙壁上至今保留完好的同治二年(1864)太平军康王部进驻时留下的十多首墙头诗,而其中的一首为:

上帝看顾到南阳,打开宇地苦难当。不知何日开天眼,国威大胜复天京。

我们在客家文化的田野普查中,注重自古从口而出的客家山歌。在日常生活里,客家人与客家山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请听:

日日唱歌润歌喉,睡目还靠歌枕头;三餐还靠歌下饭,烦恼还靠歌解愁。

再听:

打鱼唱歌歌满河,放牛唱歌歌满坡;砍柴阿哥满山走,满山满垠都是歌。

由于客家人随时随地都爱唱山歌;于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客家山歌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

一把芝麻撒上天,我有山歌万万千;南京唱到北京转,转来还唱两三年。

二、探究原生态客家文化

1、民间谜语

它常用形象生动与通俗易懂的打油诗或顺口溜的形式来制作字谜或物谜,从而提高儿童认识事物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例如,制作“远看像只马,近看冇头冇尾巴,肚里翻翻转,嘴里吐黄沙。”这就有助于儿童认识农具——风车。又如,制作“九横六直落,才子认不着;颜渊问孔子,想了三日多。”来帮助儿童认识“晶”字,并寓教于乐,同时还教育他们应懂“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治学道理。再如,制作“半片衣衫一口田,女人开口笑连连,一木穿在田中过,三人跪在母面前。”来表达对母亲的尊敬与对亲友们的祝贺语——“福如东海”。

2、童谣

1)、形式

它具有充满真挚母爱的摇篮式童谣,如“细佬妹,你好睡,鸡冇关,饭冇做,灶前冇根柴,缸里冇口水,你好睡,你好睡,你要月光我去摘,你要日头我去背。”

它还有体现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习俗的教诲式童谣,如《小小读书郎》:“白粄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书。正月去,二月归,挑担箩答等郎归,归来缸里冇点水。鹅挑水,鸭洗菜,狐狸烧火猫炒菜,鸡公砻谷狗踏碓,猴哥偷食烫着嘴,草蜢担柴黄牛背,老鼠梁上咬谷嘴。”;它还有为丰富儿童游戏内容而借助吟唱的方法的游戏式的童谣,如《拉大锯》:“拉锯,送锯,你来我去;拉一下,推一下,一上一下用力气。”“尽哩控,抱到床上弄,弄出一身汗,因为那条缝。”

还有“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东边李花白,西边桃花红。采了花蜜回家去,酿成花蜜好过冬。”它还有用来矫正发音部位、锻炼儿童说话能力的绕口令式的童谣,如《鼓与虎》:“墙上挂面鼓,鼓上画只虎;老鼠咬破鼓,剪块布来补;到底布补鼓,还是布补虎,请问裁缝老师傅。”

2)技法

常用《诗经》的赋、比、兴等传统手法,讲究押韵。如:为了使吟唱自然、流畅、生动、活泼、有趣、好玩而不断地换押韵的《鸭嫲呱呱》:“鸭嫲呱呱,挑水做饭。挑给瞒人,挑给邻舍。邻舍水满,挑给木勺。木勺舀水,挑给酒篓。酒篓掺糟,挑给剪刀。剪刀落地,挑给皇帝。皇帝上天,挑给神仙。神仙有法,挑给腊鸭。腊鸭冇油,挑给黄牛。黄牛倒草,挑给大嫂。大嫂命歪,挑给老娣。老娣命短,挑给竹管。竹管通风,挑给觋公。觋公多啄,挑给咸菜。咸菜上白,挑给白石。白石擂鼓,挑给狗牯,狗牯爬沙,挑给冬瓜。冬瓜扯皮,挑给癞痢。癞痢医得好,冇钱米也好。”童谣也常用顶针、夸张、拟人、讽刺等修辞方法。如《缺齿耙》:“耙猪屎,种冬瓜。瓜冇黄,割来尝。瓜冇大,割来卖。卖冇钱,学打拳。拳棍断,学印砖。砖断节,学打铁。铁生卤,学养猪。猪蚀本,学卖粉。粉臭馊,学吹箫。吹唔响,学摇桨。摇唔起,学粜米。冇米粜,双脚跳。”又如:《月光光》:“月光光,秀才郎。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蛤蟆青蛙拜观音,观音面前一莲花,摇来摇去对亲家。亲家脚下一坵禾,割哩三担零一箩。箩面上,一本书,送给阿哥去读书。读到一条红丝线,送给嫂嫂上鞋面。上个鞋面娇滴滴,送给大舅过生日。”

3)特性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它的叫法很多,如把儿谣、女谣、小儿谣、婴儿谣等都归入童谣一类。此外,还有称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孺歌小儿语女童谣等。名称虽不同,内容都一样。童谣通常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说的简单、通俗,但不一定科学:童谣,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在儿童口中传唱的,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的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童谣的特性:一是来源于客家人生活的质朴的口头文学,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富有广泛的群众性;二是由于它能为儿童解释某种现象、说明某个问题,因而它富有知识性;如《数字歌》:“一一一,松树尾上一管笔;两两两,两子亲家把理讲;三三三,勤劳致富着新衫;四四四,邻居之间要和气;五五五,移风易俗嫁孙女;六六六,村村建起高楼屋;七七七,天上落雨地下湿;八八八,懒尸大嫂喝粥钵;九九九,家家户户蒸米酒;十十十,糍粑粄子自唔食。”;还由于它符合儿童的趣味和心理状态,寓教于乐,让儿童在笑中获得教育和启迪,因而它生动、好玩,还富有趣味性。如《伯罗鸟》“伯罗鸟,叫喳喳,上桃树,啄桃花,有嘴话人家,冇嘴说自家。”

4)意义

这种虽不为正统的文人雅士赏识而不载入史志的客家童谣,却因为它能生动地反映客家人的农耕生活而成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这种具有坚实的草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而由民间集体智慧所创造出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只有很好地进行发掘和整理,就能对客家风俗民情,传承优秀的文化和发展社会文艺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3、族诗

族诗是客家民系的独一无二的千古绝唱,他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勇于并善于开拓进取与耕读传家的客家精神。而张化孙的《遣训诗》更是通过歌颂上祖的功绩而希望后代能承先启后地发扬光大祖辈德业绩;同时,也表达希望子孙能兴旺发达、青史留名的美好心愿,这就是佐证:

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吉移居闽上杭;百忍家声思祖道,千秋金鉴慕宗枋;

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二九苗裔能凛训,支分富盛姓名香。

4、墙头诗

散见于客家山村凉亭里的墙头诗,这些诗大都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幽默诙谐,寓意深刻;虽说较为粗俗,难登大雅之堂,但也是诗歌的一种体裁,它将民间的俚语、俗话写入诗中,易读易记,押韵、对偶、韵律也颇见功夫,使人过目不忘,往往也能发人深省。写诗者大都是在亭中歇息的过客,其中不惑是智者,或民间歌手,可谓咬文嚼字,精心撰写。诗中无论其赞美风景,或是褒贬社会,还是感叹人生,这些原生态客家文化中的晶莹剔透的浪花,就是客家人生活的杰作、客家话的精华和客家人的智慧。它们都承载着客家人的乡土生活气息,从而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印记,散发着客家人淳朴厚道的优良传统。例如:“青菜萝卜汤,自尝味亦香。知足常乐好,不用开处方。”又如:“过了一山又一山,宏开万卷天地宽。千古英雄淘不尽,一亭风月拓奇观。”

5、山歌

1)历史悠久

渊源于《诗经.国风》的客家山歌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渐完美起来的。至今,它已历时近千年了。

2)内容丰富

其内容除以歌颂劳动、讴歌爱情为主外。例如“阿哥出门去南阳,漂洋过海路茫茫。一对鸳鸯各打各,郎割心肝妹断肠。”它还有言志的,例如宁化的客家山歌《剪掉髻子当红军》:

韭菜开花一秆心,剪掉髻子当红军。头上戴起五星帽,肩扛梭镖更精神。

参加红军闹革命,唔怕山高水又深。水深踩着波浪过,山高也要踏个平。

韭菜开花一秆心,剪掉髻子当红军。永远跟着毛委员,海枯石烂不变心。

也还有抒情(诉幽怨与表情意)及解乏等内容。例如:

“北风起哩吾唔愁,夜里冇被盖石头,问吾石头样般盖,搬上搬下汗流流。”它既淋漓致尽地描述了凄苦的生活情景,也纵情地表达了那种乐观、豁达、诙谐的精神,因而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3)形式多样

客家山歌除了大量的情歌外,也还有竹板歌、快板、劳动号子(含艄公号子、放排号子与伐木号子等)。而对歌和斗歌也是客家山歌形式的一种创新,它由最早的只有独唱发展到对唱以至如今的客家山歌最精彩最热烈的演唱方式——斗歌:它由内容上的“意驳意”和表演形式上的“尾驳尾”(类似修辞上的“顶真”与“夸张”)所组成。此外,还有知识竞赛意味的锁歌,如:

“锁:什么生来叶下红?什么生来两条虫?什么上来郎当吊?什么生来丛打丛?”

“开:苋菜生来叶下红;豆荚生来两条虫;茄子生来郎当吊;韭菜生来丛打丛。”以及荒诞不经、令人捧腹大笑的“虚玄歌”。例如,客家祖地闽西宁化县石壁所流行的《盘古歌》,就属于“虚玄歌”的一种:

盘古歌来盘古歌,问你盘古盘几多?烂泥田里挖冬笋,火烧山上捡田螺;

捡个田螺三斤半,剔出螺肉八斤多;门口种棵千年豆,一夜长高七尺多;

昨日买来一条牛,蚊子咬撇三只脚;家里养了三只鸭,今日早上变成鹅。

 

盘古歌来盘古歌,问你盘古盘几多、上厅瞎子写联对,下厅哑子唱山歌;

风吹磨石飞过河,牛牯上树猫食禾;灯芯拿来撬石板,鸡蛋拿来打铜锣;

桅杆顶上撒泡尿,涨哩九十九条河;石头板上种稻谷,割哩三担零一箩。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客家山歌是研究客家文化、地域文化与社会文化极其珍贵的史料,因而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4)极具特色

A、群众性

素来率真而质朴客家山歌都是客家劳动大众的即兴口头创作,自古山歌从口出,因而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例如:

唱起山歌大家有,首首山歌唱风流。唱得忧愁随水去,唱得云开见日头。

又如:

敢久唔前唱山歌,声音又哑痰又多。山歌唔唱会忘记,大路唔行草成窝。

快刀唔磨会生锈,胸膛唔挺背会驼。放开喉咙尽情唱,一唱就有箩打箩。

而上杭县则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而,勤劳、智慧与性情豪爽的上杭客家人能歌善舞,更尤其擅长以山歌来沟通心灵和抒发情感。这正如上杭客家山歌所唱的那样:

犁田冇牛用锄头,恋妹唔到用计谋。千般计谋都用过,不如山歌来开头。

B、艺术性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于容易却艰辛。”的客家山歌,原来它却爱用《诗经.国风》中的赋、比、兴的直抒胸臆的传统创作方法,又常用顶针、比喻、拟人、夸张、重迭与双关等修辞手法,因而就使它富有艺术性。而上杭客家山歌则以浓郁风情的乡土气息、形象逼真的比喻与夸张等修辞手法,精炼流畅的方言俚语,宛转悠扬的音韵,从而唱出了客家歌坛的最强音。所以,1995年上杭县被评为全国“客家山歌之乡”。

C、教育性

客家山歌在劳动人民中抒发感情,振奋精神,宣传教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闽西与赣南的客家儿女就用客家山歌来宣传革命道理,扩大红军队伍,支援革命战争。正如上杭客家山歌所唱的那样:

闽西人民闹革命,民歌开路打头行。多少艰难胜利事,民歌都是见证人。

又如:当年刘永生将军即兴创作的上杭客家山歌《土豪恶》来宣传革命道理,因而就使青年农民谢火华同志参加游击队,而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土豪恶,土豪恶,有田有枪好剥削。自家有田不耕种,拿给别人去耕作。

到了秋冬来收谷,十足收粮真太恶。耕田种地农民们,你说土豪恶不恶?

又如,上杭县客家人还用山歌来歌颂毛委员和苏区干部的好作风:

毛委员足迹遍上杭

一双草鞋一把伞,几块木板一张床。一盏马灯随身带,毛委员足迹遍上杭。

                      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三、开发原生态客家文化

1、前提:保护原生态客家文化

首先,要有紧迫感,要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去抢救原生态客家文化。这是保护原生态客家文化的前提。应像文化部门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那样做到“五个有”:有强度的声势;有广度的对象;有深度的内容;有宽度的范围;有力度的工作。

其次,可采取显性和隐性保护相结合的办法,应像保护古村落那样去保护原生态客家文化;通过提高认识,设立智库,筹集资金,立足自给来保护原生态客家文化。

2、基础:搞活原生态客家文化

曾记得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让珍藏在博物馆的文物,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因此,我们就应在挖掘原生态客家文化的基础上去留得住乡愁,千方百计地让原生态客家文化活起来,这是保护原生态客家文化的基础。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坚持制订保护原生态客家文化的权威性与科学性,从而促使原生态客家文化活起来。

3、关键:开发原生态客家文化

开发原生态客家文化的途径与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旅游在原生态客家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原生态客家文化在旅游中所发挥的潜能;因而,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也同步开发原生态客家文化,从而使其相得益彰,以便达到双赢的目的。要创新客家文化遗产,使之成为广普知识,必须充分认知和运用客家的历史,精心打造原生态客家文化,使客家活动进入到世界性活动。我们坚定自信,发掘客家原生态文化、以便让客家原生态文化更好地弘扬客家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林允祺,男、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退休,上杭县老年学学会研究员。

通讯地址:福建省上杭县北峰路6号中国人民银行宿舍楼402   邮编:364200

联系手机:15159090894          邮箱:1515909089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