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土楼上空飞翔 (练建安)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371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爱在土楼上空飞翔

 

练建安

 

 

电影《衍香》是一部弘扬大爱的优秀电影。当镜头缓缓地摇过闽西南大地之时,我们看到了那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的方圆土楼,看到了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物象的时代变迁。我们看到,曾经沧海、风华不再的何菁菁回到了客家地区,土楼外,她一头扑进了白发苍苍的客家母亲林学英的怀抱,纵声大哭。我注意到,银屏前的许多观众,同样有泪花闪烁。

背景音乐适时地在远处飘荡:“哦,它是一只白兰鸽,爱在那长空飞翔。哦,它是一只白兰鸽,翱游那丘陵山岗,在白云下面,在自由飞翔。”

旋律耳熟能详。哦,是美国乡村音乐《白兰鸽》。

我们知道,电影《衍香》是极为“讲究”的客家电影,山川景物、民居建筑、饮食习惯、日常服饰、生活器物、生产工具、民情风俗、客家关键词汇等等,尽可能地原汁原味得以还原。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久违的“鸡公碗头”和“竹茶筒”,也看到了我们熟悉的“蒸酒”、“打糍粑”。精细如此,令人赞叹。可是,导演为什么放弃了诸如客家山歌等海量客家本土音乐元素而反复呈现异域旋律《白兰鸽》?无他,缘于大爱。

1983年至2008年,是电影的时间跨度,地点为闽西客家地区。影片以土楼本地中学英语教师魏天启与村姑黄晓燕(未婚妻)、大学本科毕业生何菁菁(同事)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故事为主线,母亲林学英贯穿其中,深受其累。

客家妇女的优秀品德,举世闻名。客家俗语“四头四尾”是对客家妇女优秀品质的高度概括:  “家头教尾”——操持家务、侍奉翁姑、教育子女,面面周全俱到;  “灶头镬尾”——烧饭煮菜、割草打柴、家计营生,样样得心应手; “田头地尾”——播种插秧、驶牛耕田、锄草施肥,事事不甘人后;  “针头线尾”——穿针引线、刺红绣青、纺纱织布,件件自己动手。

影片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客家母亲的社会、家庭正能量。

客家母亲林学英为了儿子的“聘金银”,她可以忍受采石场繁重的劳动;为了儿子的幸福,她可以两次凄然下跪,一次是在急救病房,面对未过门的儿媳妇黄晓燕和“亲家”,下跪要求儿子赔礼道歉;一次是在宗族祠堂,要求族中亲房叔伯同时接纳“违规”的儿子魏天启与何菁菁为家族成员。为了儿子“退婚”资金,客家母亲忍痛出卖“去年新翻修”的三间土楼物业。“退婚”遭到了黄家的斥骂,林学英在被推搡中倒地受伤,她孑然独行,走过廊桥,背影是那样的孤苦和无助。

影片最大的亮点,是客家母亲林学英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何菁菁怀孕了,即将在县医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客家母亲林学英成功地阻止了她的作为。当客家母亲林学英得悉何菁菁腹中胎儿非何家血骨之时,她毅然支持儿子魏天启“退婚”并悉心照料着何菁菁且成功地长期保守了这个秘密。秘密的揭晓,直到25年之后,其时,作为地方官员的魏天启为客家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来到了加拿大的魁北克市。在这里,他和婚姻失意的何菁菁意外重逢。

如果仅仅阐述“大爱”的主题,则电影似难以承载厚重的客家文化。客家人对于“举人”“进士”的尊崇,对于“开中门立桅杆”的向往,在影片中被反复叙说,并且,成为影片故事推进的另一个原动力。在族中长老们看来,后辈考上研究生,就相当于中了“进士”,光宗耀祖。客家人系中原“南迁士族”后裔,尊师重教,遐迩闻名。

一些客家词汇在影片中得到了强化,如“自家人”和“跌鼓”。“自家人”即“自己人”。仔细分析,又有一些微妙的区别。“自家人”把说者与听者纳入了同一个大家庭,更为亲切。“跌鼓”意即“丢脸”。“跌鼓”在闽西客家人中是一个使用极为普遍的词,似乎与客家人的价值观有关。“跌鼓”或“跌古”,与之相对应的扩展形式为“跌锣跌鼓”和“跌人跌古”。客家地区在节庆之时,往往请来舞龙舞狮的队伍,如果民间乐队连锣鼓都拿不稳,跌落地上,这是多么“丢脸”的事啊。“跌古”,这个“古”,就是指代老祖宗了,引申为老祖宗的脸面。世上还有比丢老祖宗的脸面更难堪的事吗?由此看来,影片敏锐地抓住了“跌古”这个客家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词,就有了直抵客家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怕跌鼓”,是解读汉族客家民系的一把金钥匙。

笔者注意到,魏天启的英语教师职业,《白兰鸽》和此前出现的《音乐之声》英文歌曲,与客家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遥相呼应。所有这些,似有强烈的象征意味。那就是,人类建筑瑰宝客家土楼和客家民系一样,必将走向世界、拥抱世界。

客家土楼、培田古民居等闽西客家人文事象在影片中有了完美的展现。其光影效果,美轮美奂,令人神往。

有观众感概地说,这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客家电影。笔者深有同感。客家母亲,因为爱而美丽,爱在土楼上空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