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现,他们本来就在那里 练建安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404次点击|1次点赞

赞一下

360截图20200913020445192.jpg


【2012年第1期,《福建文学》拟重点推出鸿琳的中篇小说《叛徒》。主编助理石华鹏写了一篇题为《寻找福建小说新实力》的评论,叫我也写一篇。匆匆写就拙文。请大家指教。我将提出建议,明年的《福建文学》,拟重点推出陈元武、方达明、弘笃等福建作家小说。诸兄可否合作?】

 

没有发现,他们本来就在那里

 

                      练建安

 

我不敢自称或接受他称为“发现”,尤其是“发现”了福建小说新实力的某一位作者。很多好作者本来就已经是“风云人物”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编辑没有看见。

认识鸿琳,是在博客上。我不时地在博客上走走。我想,一个作者,只要你开博客,你的才情,就会在博客上流露出来,甚至是“一览无遗”。我悄悄地阅读了鸿琳的好些博文后,感觉这可能又是福建文学界的“一匹黑马”,就留了纸条,博客上的纸条,请他给我们一些合适的小说。

鸿琳的小说很快通过电子信箱发了过来,这就是《石王·御厨》。这是一篇短篇小说。鸿琳此作,为历史传奇,风格类似于当代著名作家谈歌的作品,有“慷慨悲歌”的英雄气度。不过,我当时对这篇小说中所展现的烹饪及玉石的丰厚学识有所怀疑。我打电话给他,问了一个很直爽却也很笨的问题:“这篇小说真的是你写的吗?你怎么那么了解烹饪和玉石?”鸿琳的回答很详细。我问不倒他。那时,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应该是福建小说的新实力了。

《石王·御厨》很快在《福建文学》2010年第4期发表了。此后,来自三明宁化的作者鸿琳参加了“福建文学艺术高级讲习班”。福建省作家协会杨少衡主席、《福建文学》黄文山主编、福建省文艺理论室林蔚文主任等名家亲自为他们授课。鸿琳听课很认真,还找我补充了一些课堂笔记。

这一期“高讲班”,出了一些写小说潜力很大的人物,比如陈健兄推荐的泉州施伟,比如这个三明鸿琳,还有宁德弘笃以及再次来旁听的闽北“老学员”陈元武。

2011年6月,《福建文学》发表了鸿琳的小说《安全套》,这是一篇写农民工“性福”生活及其生存困境的短篇小说。这些年,“底层写作”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形成“风气”之后,就会有“为赋新词强说愁”。鸿琳此作,角度独特,很有“在场感”。《石王·御厨》到《安全套》,从古代时空穿越到当下,从传统的独特行业跨越到现代都市工地。鸿琳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作者路数多变而风生水起,正说明了他的写作潜力。

不久,鸿琳又给我的电子信箱发了一篇作品,这就是中篇小说《叛徒》。这篇小说,又有了新的变化,作者从乡土从家族生发开去,“解构”起“革命史”来了,小说的“动力”是破译关于二叔的历史之迷及揭示复杂的人性。我在向黄文山主编、郭志杰副主编及主编助理石华鹏推荐此稿时写道:“小说对二叔的‘叛徒’历史进行了不懈的追问,揭示了历史及人性的复杂性。尽管小说中有较为复杂的解读历史与人性的叙写,但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努力仍极为鲜明。作者为福建文学艺术高级讲习班学员,近年写作进步明显,日见大气。”

我非常赞同华鹏关于福建小说新实力的一些说法。先贤说了,“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福建文学》创刊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编辑在此奉献了青春,2000多位作者曾踏足于《福建文学》的文学阶梯,8000多篇作品在此成为八闽大地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我重读了《福建文学60年作品典藏》中黄文山主编撰写的《后记》,我感受到了一位资深主编对我们的叮咛与嘱托,只是,我们做得还非常不够。

泱泱八闽,地属东南;山海交汇,群星璀璨。对于小说新实力而言,我们没有发现,他们本来就在那里。

 

2011年11月9日于《福建文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