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之舟,漂向何方? 练建安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674次点击|9次点赞

赞一下

360截图20200913141605861.jpg


邱德昌《梅花拳记》,考证梅花拳源流,翔实生动,刚劲雄健,有豪放派散文笔意,此稿刊于福建《客家》杂志。德昌兄送稿时,纵论武学,满座皆惊。如此说来,德昌写武学散文,当又有一番作为

 

渡口之舟,漂向何方?

   

    练建安


    渡口,在邱德昌的集子里,明显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或许,他是因为写了一首关于渡口的诗和散文,不经意地以渡口为书名。

    在邱德昌看来,渡口是“没有名字的乡间女子”“是山川原野盛开的一朵朵野菊”“是你抛弃的乡间女子”“是你风雨中的楼阁”“是冬天里挂在屋檐上的鸟巢”……从另一个角度说,邱德昌的文学创作,正处于某一“渡口”之间。这个渡口,是真正意义上的而非诗意的渡口。

    时下,精确地评介邱德昌的创作,显然有很大的困难,其中的一个缘由,是这位上杭才子在诗歌、散文、艺术随笔、报告文学、书画、新闻甚至武术研究等等领域广为涉猎,且出招不凡,但正因为如此,邱德昌的创作现状暗合了渡口的意象。

    在《渡口》一书中,美文美景,满卷云霞。精华之处,笔者认为是书画随笔部分。

    为更全面地叙说,须荡开一笔,再回过头来述评。丹纳《艺术哲学》中有一个著名论断,那就是,艺术家本身及其作品并非孤立存在,隶属于艺术家总体、宗派和宗族。如果我们认同丹纳的这一论断,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对闽西文坛的散文创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闽西文坛是一个相对独立且较为稳定的一个存在,而邱德昌的散文随笔创作当然不能孤立于闽西文坛之外。

    闽西散文随笔创作,呈现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景象。以我不甚开阔的视野观之,成果丰硕且蔚然成风者有这么几路:一路将作品置于深远历史文化背景和广阔地域及重大历史事件之中。这类作品,多以气势取胜,慷慨沉雄,有燕赵之风;一路源于历代笔记、明清小品,兼及当代人文事象、乡村风物,杂以老庄、禅机,手法如陕军某天才作家;又一路以民俗学为根基,重文献,重行走,演绎为“客家散文”及“闽南支系文化散文”,却有提竹筐入野地,随走随捡,青菜萝卜地瓜南瓜,装满即回的迹象。

    邱德昌散文随笔对于当地文坛的意义,在于正在一条新路上。“在路上”,便含有探索、先锋、冒险等涵义。他所走的路子,建立于广阔的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关注现实,在现实与传统的继承与冲突中,以记者、诗人敏锐的视角审视之。我们在《渡口》第三部分可以读到他解读闽西及省内外十多位书画家、音乐人的艺术人生的佳作。这一部分,他的笔墨和谐地塑造了那些文化人的群像。这副笔墨,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古学功底和书画音乐理论修养,非同一般,以此为散文随笔,令人大长见识,耳目一新。

    福建文坛有“审智散文”一说(相对审美散文),邱德昌的散文,岂非“书画散文”或“音乐散文”?

    还是回到“渡口”的话题上来,如前所述,邱德昌创作呈现多元并存的格局,所以,我们对他今后的创作,难以预想。

    邱德昌《梅花拳记》,考证梅花拳源流,翔实生动,刚劲雄健,有豪放派散文笔意,此稿刊于福建《客家》杂志。德昌兄送稿时,纵论武学,满座皆惊。如此说来,德昌写武学散文,当又有一番作为。渡口之舟,漂向何方?

  

    (原载海峡文艺出版社《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