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黄昏的一页历史风云 ----简评长篇小说《琉璃镇》 练建安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转发

723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2345截图20200918173913.png

2345截图20200918173732.png


帝国黄昏的一页历史风云
   ----简评长篇小说《琉璃镇》

                                 练建安


    长篇小说发展到今日,已呈杂花生树的局面,据悉,全国年产量已高达1300余部(已出版)。王顺东创作的长篇小说《琉璃镇》在“福建省第21届优秀文学作品奖”(2007年12月)评选中于众多参评作品间脱颖而出,再次展示了这位鲁籍闽人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力。
    《琉璃镇》全书29章,38万字,海风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出版社介绍,这是全国第一部全景式反映琉璃行业历史文化的长篇小说。
    阅读这部作品时,我们可以发现,历史背景、琉璃行业原生态的呈现、乡土特色是构结这部作品的三大“色块”。在此基础上,作品以官商姚国重奢华迷乱的生活、官商勾结官府和以孙洪泉为首的炉工群体反复较量两条线索展开,主副线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时而重叠,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至终局,炉工群体忍无可忍,奋力反击,官商团伙土崩瓦解、家破身残,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战胜了黑暗。
    常识告诉我们,任何小说的展开离不开特定的时间,时间是永恒的存在。二十世纪初,满清王朝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情形下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章程,推行“新政”,一时,许多官绅纷纷集资开办“公司”。姚国重的原型为官宦世家经商致富者,在山东泰安广置田产后,应机而动,开办了“博山琉璃公司”。该公司勾结官府巧取豪夺、欺行霸市,最终激起了博山“民变”。这是小说取材的大致历史背景,具体时间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琉璃镇》的小说空间,不仅仅是“泰山东南、孝水流域、长城脚下、山地丘陵”这一简单的地形地貌的呈现。作为小说空间,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琉璃镇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一地方特色,作者更多的是借助于乡土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来展示。在这里,风景画并不等同于风景,是进入小说叙事空间的风景,融入了创作主体烙着地域文化印痕的主观情愫。风情画与风俗画也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现代乡土小说所展示的风情画面最为醒目的,就是那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朴实率真的人情、人性之美,侧重于地域风格中的“人事”。风俗画,简要地说,是创作主体对乡风民俗的艺术描写。《琉璃镇》的乡土叙事,在较大程度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成为作品塑造人物、推进情节、营造氛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琉璃镇》的主题,说到底是反映琉璃镇琉璃行业的历史风云、社会变迁及各色人等之间的“恩怨情仇”。这就要求作者在洞察历史“机锋”和人间百态的同时,熟知琉璃行业的知识。为了写好这部小说,作者披阅了大量典籍,回乡实地考察并采访了众多业内人士,十年磨一剑。因此,《琉璃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琉璃文化的通俗读物。正如阅评者张传桂先生所言:“故事紧紧围绕琉璃行业展开,有自己的特色,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琉璃镇》艺术地再现了二十世纪初齐鲁大地的一页历史风云。作者在卷首说:“每一个民族在开初和发展中都做过色彩斑斓的美梦,这在后人看来无疑是痛苦的悲剧;可是,要结束这似乎伟大的悲剧,须要付出多大的牺牲和努力啊。这也许是历史特殊的安排。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这应该是作者提醒我们解读《琉璃镇》的一把钥匙。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可避免层出不穷。《琉璃镇》的警世努力,相当明显。我们在该书的后记中,看到作者援引的一则现代“垄断”激起“抗争”的例证。作者对此充满了义愤。由于作者注重小说中的阶层对立,《琉璃镇》在一定程度上落入了以往一段时期的小说范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王顺东创作生涯中的一个丰收时期,这位南京军区驻闽部队的军旅作家接连推出了《金佛928》《智取海胆SV》《盗天星》等长篇小说,另有一批散文随笔见诸报刊,后结集为《恋恋陶瓷镇》。
    长期远离故土的“漂泊”、“流寓”强化了作者的故土情结,在《琉璃镇》中,灼热的乡土情感充沛其间。因此,我更倾向于把《琉璃镇》看成是乡土历史小说。

 

作者:练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