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客家文化插上荧屏的翅膀 ——记海峡卫视《客家人》独立制片人姜富荣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415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2345截图20200918184656.png


【“海都”之后,我已经很少写人物报道了。这个独立制片人,真的让我很感动。没有写好。请朋友们多多赐教。】

 

给客家文化插上荧屏的翅膀

——记海峡卫视《客家人》独立制片人姜富荣

                          练建安

2010年10月的一天,北京,中国作家协会大楼,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张胜友热情地握着海峡卫视《客家人》栏目独立制片人姜富荣的双手说:“你们的节目很好,很有意义,给客家文化插上了荧屏的翅膀。”

“给客家文化插上荧屏的翅膀。此后一直成为我的精神力量和努力方向。”姜富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2010年6月4日,海峡卫视播出了一档全新的栏目《客家人》,第一期《春到土楼》以其浓郁亲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视角,立即引起了海峡两岸客家观众的广泛关注。此后,许多观众锁定了每周日晚上18:02和每周一凌晨02:40、上午6:42、8:55,这是海峡卫视《客家人》栏目的首播时间和重播时间。从第一期的《春到土楼》到2012年3月25日第八十五期《抚摸远去的岁月》,《客家人》栏目走过了近二年如歌的岁月。《郑小瑛:我是客家女》、《廖崇先:妙手换心第一人》、《李天生:客家山歌王》、《徐松生:土楼营造传承人》、《李福渊:客家绝艺王》、《吴伯雄:忘不了的客家情》、《李银兰:客家刘三姐》、《走向世界的胡一川大师》、《李明卿:我的木偶家族》、《严雅英:客家族谱情》、《定光缘两岸情》、《楹联话客家》、《客家行者:张永和》、《杨芳:匾额的守望者》、《黄林:连城武术传承人》等等承载客家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客家风云人物琳琅满目,纷纷亮相客家荧屏,《客家人》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特别是在客家地区和海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根据中央电视台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客家人》电视节目收视率在福建电视台人文板块节目中名列前茅。2012年2月,海峡卫视特别精选六期《客家人》以往节目,在海峡卫视黄金时间段连续重播。

作为《客家人》的独立制片人,姜富荣感慨地对记者说:“我是客家人,也是一个电视人,做好《客家人》栏目,是我的本份。”

1980年6月,姜富荣出生于闽西永定县抚市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位于客家大本营土楼之乡的童年少年生活给他打下了客家文化深刻的烙印。2001年6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专业的姜富荣,先后供职于新华社福建分社电视制作中心、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公共频道,任《与法同行》、《现场全追踪》、《农村新事》栏目编导记者。姜富荣说:“10多年来,我只做一件事,我热爱电视事业。”

姜富荣在工作中经常返回客家地区采访,面对博大精深的福建及周边地区客家文化与电视宣传相对不足的不平衡状态,姜富荣陷入了深刻的思考,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姜富荣连续熬夜之后,一份《关于海峡卫视开播“客家人”栏目的策划方案》递交到了海峡卫视领导的办公桌上。海峡卫视领导层大开绿灯,很快研究批准了这一方案。

姜富荣说:“我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栏目组团队的客家文化学习。”海峡卫视《客家人》栏目组在组建之初,有员工15人,大多数是传媒专业科班出身,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又大多数没有客家文化背景。一开始,姜富荣每天给他们讲授客家文化知识,渐渐地就感到力不从心了,于是,姜富荣虔诚登门拜访,请来客家研究专家讲课,连续三个月,每周一课,从不间断。得悉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在福州开办学习班消息后,姜富荣暂停业务骨干手头工作,派往学习。学员带回的学习资料罗香林《客家学导论》、汉南《汉民族客家民系形成的四个特征》成为全体员工的必读书。姜富荣还别出心裁,规定全体员工每个月的奖金与客家学每月一考挂钩,在上述两本论著的学习考试中,及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海峡卫视《客家人》栏目是每周一播节目,一般情况下,节目是一次性播出的,如同新闻节目。对于一个年轻的团队来说,课题新,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随着该栏目收视率的提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姜富荣和他的制作团队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姜富荣说:“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一帧画面的精确剪辑,反反复复无数次。搞电视的,哪几个不经常加班加点呢?”

姜富荣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客家人》栏目组是出了名的。2010年12月初,编导彭建华率领摄制组前往广州拍摄《走向世界的胡一川大师》,姜富荣每天挂几个电话过去,从拍摄采访要点到人身安全及摄制设备安全,细微到了应该住什么样的旅馆、坐什么样的车到摄制设备应该如何运上飞机。《客家人》栏目组编导们说,姜总就是这样的人,特别操心。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些典型人物经常发生的事,姜富荣对此不以为然,他经常返回他的家乡永定。他说:“每次回到家乡,看到我们的客家土楼,我就感到无比的亲切,我就浑身有劲。”其实,姜富荣也不存在“过家门”入与不入的问题,因为他早已把父母接到了福州,一家子团团圆圆。遇到客家民俗问题,姜富荣就请教父母,年迈的父母是客家乡村生活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家乡来客,姜富荣少不了要热情接待,接待的地点通常是他姐夫经营的“客家三宝”酒店。一次,家乡又来人了,姜富荣又把客人请到了“客家三宝”。酒过三巡,姜富荣又喋喋不休地问起了家乡的人和事,他试图“挖”出有价值的《客家人》拍摄素材。几盘客家菜凉了又热,热了再凉。姜富荣的姐夫看不过去了,借着来敬酒的机会,说:“阿荣,请老叔吃菜,不要老是客家客家了。”

2012年11月,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将在三明举行,这是全球一亿多客家乡亲的历史性盛会。鉴于海峡卫视《客家人》栏目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大会筹委会特委托《客家人》栏目组摄制《走进三明》系列电视片,为大会增光添彩。

姜富荣说:“《客家人》栏目是弘扬客家优秀文化的一扇窗口,力求全面、深入地展现客家优秀文化魅力。现代传媒,给客家文化插上了荧屏的翅膀。我们将继续努力,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练建安

单位:福建省文联《福建文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