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岭随笔 练建安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521次点击|6次点赞

赞一下


 

佛岭随笔

 

练建安

 

 

走在“闽中屋脊”戴云山麓的深处,上午九时许,我们来到了佛岭村。

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铺展向前,几处闽南风格的老庭院偎依在山脚之下,和谐宁静。空气是清新而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三两成群的蜻蜓在低空中悬浮。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晚唐著名诗人韦庄的《稻田》。诗曰:“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虽说此时已经是夏末,这里的高山气候,夏季与春季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稻田》写西蜀,水稻种植景象,也与闽中大同小异。漫步山村,我心中反复吟诵着这首优美唐诗。

佛岭村位于“中国瓷都”德化县城郊,是国宝乡政府所在地。福建省道206线和厦沙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就在村边。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德化国宝乡,远近闻名。传说此地古时为郭氏世居之处,故称“郭坂”。清代一位智慧的文人将“郭坂”谐音雅化,改称“国宝”。沿用至今。同样雅化的,是该乡的“厚德”村,原名“后格”。众所周知,全国著名的“才溪乡”,原名是“菜溪”。地名雅化,向上向善,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这里是中国传统村落,闽南风格古厝建筑星罗棋布、错落有致。资料记载,全村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厝达67座,占地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六。硬山、卷棚屋顶、燕尾型屋脊,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传承了中原传统建筑精华,因地制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古厝、宗祠和云龙谷的古寨堡、森林氧吧、大峡谷,一同形成了整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走过田野,我们来到了一个古朴闲雅的庭院内。修葺一新的老旧民居,多了几分现代时尚。一处茶室,倒挂着一串箩状的竹编工艺品,透出了几分农耕生活的气息。我们知道,农耕时代的器物与建筑,有一种明确的心理暗示,可以让时间的节奏,瞬间慢下来。

让时间慢下来的,还有乡村的宁静。这个叫“谷外云居”的民宿,似乎只能听到风声、鸟声和小溪流轻微的流水声。同行的一位作家说,她听到了禾苗扬花吐穗的声音。

“谷外云居”民宿的二楼,有观景台。竹桌竹椅,陶瓷茶具。坐下,看山岭,看稻田,看蓝天白云。此时,几十米处,赫然有一堵坍塌的黄泥墙,有一栋残缺的生土建筑民居。从放置的“旅游标识”可以看出,这是经营者有意的安排。游客可以凭此最大限度地发现“历史”、发现“原生态”。我想,通过对比、分析、鉴别、推理、联想,一些游客会对手边热气腾腾的香茗和正在进行中的自由自在的休闲生活,格外珍惜。

意料之中,这里,保留了相当完整的瓦屋顶。灰黑色的瓦片干净、厚实、长宽如小十六开本书页,瓦面成行排列叠盖,阴阳交错,似鱼鳞,齐齐整整地四向延伸至屋脊最高处。屋脊之外,是连绵不绝的叠叠青山。

我抚摸着一块瓦片。瓦片粗糙、坚硬,饱吸阳光,温热从指尖传导,直达心田。遂有诸多感想。白墙黑瓦,是江南大地的一种意象。如果瓦屋之上,还有一些迎风摇曳的植物,或许更使人感觉到人间烟火气息和悠久的历史沧桑。瓦屋听雨,是许多人温馨而遥远的记忆。

“谷外云居”悬挂有一块横幅书法作品。课桌大小,玻璃镶嵌,制作极精美。文曰:“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洞庭月;潇湘雨。壬辰秋书邓石如句,原下陈忠实。”(标点为本文作者所加)

最近的壬辰年是2012年。陈忠实先生是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大作家,其代表作《白鹿原》于1996年获茅盾文学奖。“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名满天下”的陈忠实先生是否来过“谷外云居”,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民宿主人的这种文学艺术情怀,实属难能可贵。想见见他,服务员说:“到厦门去了。”

左边数百米外,是佛岭下的正中位置。一座恢弘的建筑物静卧其间,这就是龙楼堂。这是佛岭村建筑规模最大的祖厝。谱牒记载,叶氏八世祖义五公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坐酉向卯兼辛乙,也就是说坐西向东。上下两堂,左右护厝,东西阁楼,土木构建。厝前,是一湾半月形的池塘,清水盈盈。

迈步进入龙楼堂,大红灯笼高挂四周,喜气洋溢,一副族联格外引人注目:南阳衍派源流远;古濑分支世泽长。

四百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古厝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佛岭村文化中心。我们看到: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竖立着上千册崭新的书籍,以科学、生活、农村实用技术、文学艺术类的书籍居多。

龙楼堂还融入了闽南文化、陶瓷文化、香文化、剪纸文化为主题的非遗元素,展示了叶氏源流、家训、族规,成为传承记载古村落历史文化的一个“宝库”。

在“谷外云居”另一边,是“福美堂”。

这是一处风水宝地。福美堂二进二层,土木结构,闽南建筑风格融汇南洋建筑风格。古厝背靠青山,门对开阔田野,一湾绿水长流。创建者叫叶乃矧,生于晚清,爱国华侨。年幼时,他跟随亲戚下南洋谋生,创“福美”橡胶品牌,实业致富。他捐资兴办南阳小学,设立叶氏奖学基金,发展家乡文教事业。抗战时期,叶乃矧捐款捐物,报效祖国。

适逢村里保护、建设传统村落,叶乃矧的子孙后代筹资重新修缮了福美堂,理所当然地成为“民居长廊”的一个闪光点。

暖暖的阳光照射在福美堂的大厅里,微风轻拂,花香淡远,我们坐在长条形茶桌边喝茶。干净而结实的原木桌上,放置了十几本精装书,可以供来客随意取阅。认真翻看,是刘义庆《世说新语》、苏东坡《前后赤壁赋》、李渔《闲情偶记》一类的书籍。看来,经营者很有雅趣。

民宿的经营者是一位李姓年轻女士。她说,十多年前,她就在戴云山上经营过一处民宿,在德化县是比较“前卫”的。由于当时大家对民宿不够了解,交通、旅游、经济发展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氛围没有形成,所以,就没有开下去。得知佛岭村要发展民宿旅游,她和合伙的朋友经过反复考察、研究,选定了福美堂。她们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对福美堂进行了一些适应现代生活的必要而合理的改进。

我们发现厅堂的两边墙壁上,有红漆榜书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宋体正楷。这八个字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方针。我问:“这是老华侨家里人写的吗?”李女士笑着说:“这里曾经是银行所在地和人民公社的办公楼。”哦,明白了。李女士她们在修缮古厝时,特意留下了一些时代的印记。这样,就有了“时空感”。联系到福美堂旁边的另一处景点,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大礼堂,土木结构,仿苏式建筑,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又联想到别处的一些县乡,为了所谓“建设”,基本拆除了不属于“文保”单位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令人浮想联翩。我们钦佩的是:历史,在这里完好地保留住了;历史,在这里没有出现“断层”。

李女士说起了我们的一位厦门朋友,他是作家,也是画家。前些日,他携带妻子在这里住了几天,连声夸赞,说下次还来。我和这位厦门朋友很熟悉,知道他爱讲大实话。

李女士说,疫情缓和后,民宿的业务很好,福美堂的预定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的“五一”长假。

几位城市游客在下厅的厢房里享用简单的早餐,弥漫欢声笑语。迈步走出,远离都市的喧嚣。他们在这白云缥缈的戴云山麓,是否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不便多问。

“一二一,一二一……”

整齐有力的声音,夹杂着童音,从山那边传来。

骤然想起,我们来时,路遇一群穿迷彩服的大叔和少年,他们从三辆皮卡车上,搬下了一张张行军床。

同行的万记者告诉我们:“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人才培训教育和毕业生拓展培训实践基地”、 “华侨大学境外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等设立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少年朋友,正在军训。

佛岭村民宿之所以兴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凭借了云龙谷“热度”。

云龙谷是一处集生态漫步旅游、山地丛林探险、水上漂流娱乐、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国家级3A景区。据了解,日接待游客最高达上万人次。

佛岭村与云龙谷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形成“生态乡村旅游区”。

在佛岭村的不远处,有一座泉州最大的中型水库——彭村水库。这个又名云龙湖的水库近旁,全国规模最大的观音陶瓷文化创意园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就在来到佛岭村的前一天(2020年8月15日)傍晚,采访组来到了山上建设工地。大面积新翻的红壤土,散发出柔和的光泽;而云龙湖碧波荡漾,浮光跃金。好一派美丽的图景。

 

 

作者:练建安

单位:福建省文联《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

地址:福州市乌山西路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