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开船喽”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转发

647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文学大师“开船喽”

 

初看这个标题是有点怪,解释一下就行了。文学大师是指老舍先生,“开船喽”是他的作品《宝船》中的一句话。

《剧本》1963年第1期,载有老舍先生一篇文章,《语言·人物·戏剧——与青年剧作者的一次谈话》

大师的这篇文章,非常通俗易懂,全然没有时下一些博导们的故弄玄虚。比如,老舍说“语言性格化,很难掌握。……剧中人的对话应该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这就是性格化。”说“脾气古怪,好说怪话的人,个性容易突出。”说“写人物要有‘留有余地’,不要一下笔全倾倒出来。要使人物有发展。”说“所谓的语言地方性,我以为是对语言的熟悉,要熟悉地方上的一切事物,熟悉各阶层人物的语言,就能得心应手,用语精当。”等等。

大家找原著看吧,我不想摘抄了,不然,有假装博学的嫌疑。

话说老舍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说到,日本人想用老舍先生的《宝船》作为汉语课文,其中要求老舍先生在语法上作些注释。其中摘出“开船喽!”这句话,问为什么不用“啦”,而用“喽”。这使老舍先生很痛苦,他一时也说不清。后来,老舍先生朗读这句话,他发现,“喽”是对大伙说话的,如一个人喊“开船喽”!是表示招呼大家。如果说“开船啦”便只是对一个人说的,没有许多人在场。区别也就在这里。

(上段为叙述方便,除一些主语外,基本是原文。)

 联系到现在的一些小说创作,千人一面,千人同腔是常有的事。前些日看一篇小说,全部人物的说话都是书面语,而且还有点欧化,如一个农村阿婆对她的孙女说:“假如我不是每个月把积蓄起来的鸡蛋拿到市场上卖了,你就不可能顺利地读完高中,我可爱的孙女儿。”

我尊敬的博友,如果您不反对的话,请允许我在这里提个要求,这就是——把您宝贵的意见发纸条给我,因为我把“评论”“留言”关了。

                     (练建安   2007 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