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落选”复家乡名士函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转发

447次点击|23次点赞

赞一下


360截图20201101115401072.jpg

 

 

“书稿落选”复家乡名士函

 

尊敬的炳星老师:

您好!

大札拜读,深受教益。

日前返乡,巧遇于“桃溪笔会”。众老先生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字字珠玑。我等后学,感佩良多。

先生多年教书育人,桃李满门,近年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在善珂主席领导下,硕果累累。远在外乡,时时得惠赐大作,学习之余,感怀浓郁乡情。

《岩前》一书出版,是大好事。家乡文化人,与有力焉。其中组织者、编辑者,多为亲朋,之所以不收拙文《岩前三题》,可能考虑此与体例不合。

岩前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亲朋好友多汇于此。小时,曾用名“岩生”,开口说话,即标准的“岩前话”。近年写乡村记忆类客家散文,多以岩前为场景。若干年后,拟以“岩前”客家为本,撰写长篇。

我爱好文学,虽愚笨,却勤勉,忝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年稿约较多,时以还“稿债”发愁。又,就《福建文学》而言,一年难见我几篇作品,非不能为也,是让“版面”也。

康豪作家等,熟悉乡情,乡镇内刊,刊载其采写的地方资料,极为合适。

《寨子里琐谈》,是您改出来的。改,是为了合体例。《远去的山寨》是散文,很不好改,您辛苦了。我想,您是考虑到家乡出书,我这个热爱乡土的文人作品,最好不要缺席。《岩前三题》写得更散,更随意,因此,更不好改。“文史资料”集,若无专门“栏目”,收入文学作品,似乎欠妥。

感谢您对我的关心、爱护。

您在大札中表扬了我,我愧不敢当。

我为一介书生,长期经济不宽裕,又常年漂泊在外,对外祖母晚年生活,没有尽到最大孝心,现在已难以补救。今日想来,潸然泪下。

我母亲幼年时,从东峰村朱屋抱养到大布村龙兴围。我在龙兴围生长到17岁。我的外公外婆对我比亲孙子还亲。我的成长经历使我坚信,人的亲情是可以超越于血缘关系的。1981年,我于岩前中学毕业,将“返回”象洞乡,外公外婆和我都流泪了。我在心里发誓,我要好好报答我的外公外婆。二年后,我的外公走了,我无以为报,遗憾至今。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敬孝外婆,是出自一个受恩惠者的良心。

乡亲们为鼓励子孙孝顺,以我这个“文人”、“穷人”、“名人”“外人”为原型“传说”了一些孝顺故事。其实,这个“我”已经不是“我”了。家乡有许许多多比“我”更孝顺者,应该宣传他们,学习他们。

我们客家,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其中有多少动人的故事隐藏于历史长河之中呢?我们了解的,又有多少呢?我的一些平常事,又何足称道?

613日,原计划回乡参加论文研讨会,因我撰写的50集国家重大理论文献纪录片《八闽开国将军》正在摄制中,我可能在“长征”路上。

很想念您。再次回乡时,当来府上拜访,聆听教诲。

敬颂

文安!

建安

2011518日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