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寻字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411次点击|4次点赞

赞一下

鼓山寻字   


练建安文 


年过而立,突然有机会到省城海峡都市报社当编辑记者,此乃喜事。然而千里迢迢,离乡背井,又自有一番苦楚。    乡愁,是苦楚之一。不出门,冷暖难知,身居乡土,不如意事也常有,于是想走,走了,踏上北去的列车,望着故乡山水渐行渐远,视线就模糊了。    有朋友自故乡来,打一个传呼,代号有三个五字,知是武平来人,即回话。有一次,朋友在电话中说,我在火车站。我赶了过去,途中风雨大作。其实,这又何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共叙乡情乡谊,亲闻悦耳乡音,足矣!    一日,忽听在福建工商时报社任职的堂兄说,鼓山有同乡某某在此做官时留下的摩崖题刻,曰大好河山。    我记住了,前星期六,便邀堂兄同往鼓山寻字。堂兄却采访去了。    鼓山,位于福州城东,闽江北岸,由屴崱、白山、狮子、钵盂、石伴、卓锡诸山组成,因其主峰有巨石如鼓,风雨交加则有鼓声隐隐,故名。    鼓山之胜,难以尽述。亭台楼阁寺院、石径洞穴飞瀑流泉、奇花异草参天古木,所在多有。其东望大海,西眺榕城,南俯闽江,北连群山,如此八闽首府形胜,历史文化沉积当然丰厚。来这里探幽访胜,似乎每走一步,都会遇到来头不小的典故,每走一步,都碰上唐诗宋词汉文章。    鼓山摩崖题刻,极为出名,山志称“宇内铭刻之盛,未有逾此者”。全山竟有500多段数千处。    这一天,阳光明媚。我独自来到鼓山下,随络绎游人登石阶而上,过东际亭、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一路停停走走,左顾右盼,搜寻“大好河山”四字。    爬了二千余级台阶,便买门票,入涌泉寺。    此涌泉寺故地原为华严寺,据史载,为唐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闽王王审知延请国师神晏主持开山扩建,寺成后命名为国师馆。    但见高堂大宇,香火鼎盛,可观之处甚多。不过,我此行目的,是寻找同乡墨宝,便出寺东行,过放生池,经回龙阁,达灵源洞。    此地悬崖壁立,古木参天,有摩崖题刻200多段,真草隶篆,琳琅满目。堂兄所说乡贤即在此留有墨宝。    我爬上跳下,一路寻去,蔡襄、李纲、朱熹、张元干等人的墨宝有了,郭沫若游鼓山诗有了,一位明朝某夫人到此一游记事也有了,某位署名闽西永定者豪言壮语也有了,独不见我那武平老乡的题刻。    有道是路在嘴边,岂不知墨宝也在嘴边?    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久久站立在“喝水岸”三个楷书大字旁,兀自伸出两指,在空中描划。我走过去,问道:“先生,请问有没有见过‘大好河山’四字?”这位先生一笑:“没有。你看这‘喝水岩’三字,虽遒劲有力,却有缕缕柔风,当是宋人手笔无疑了。”    我支吾其词,走开了。又见一位青年,挟一册辞海厚实的书,昂然走来。我迎上去,见胸前有某某大学红底白字徽章,就说:“请问老师,有没有见过‘大好河山’题刻?”青年愕然,摇摇头,就走过去了。    失望之余,我坐在一块石头上,烟瘾就上来了,想抽又不敢抽。正踌躇间,我看见一位戴太阳帽的青年爬上巨石,小心翼翼地网捕蝴蝶。我想,此人应是踏遍青山的了。    一会儿,他跳了下来。我走过去问,他说:“我常来这里,留意过摩崖题刻,你那四个字,肯定没有。”    天色不早了,也该回去了。走过石桥,石桥旁有一小摊点,摊主是一位穿灰色中山装,别有一支金光闪闪钢笔的老者。    我停下,买了一串佛珠,又问“大好河山”四字。    老者言之凿凿地说:“这人是当过小官,没做什么事,也从没听说过他会写字。”    下山,见堂兄,将鼓山寻字的事说了一遍。堂兄默然,又笑了:“村里老人都这样说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