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呼唤 不必

单篇 作者原创上传(首发)

3488次点击|62次点赞

赞一下

远山的呼唤

高恩堂

立冬过后,天气渐渐变冷,又到了上山捕鼠的最佳季节。岳父早已把闲置一年的捕鼠筒整修一新,常量维持在40把左右。一个阳光周末的午后,我们换上迷彩服,穿上解放鞋,抓把米放入口袋,把捕鼠器沉入水中浸泡片刻,背着它便往村庄周围的一座大山深处走去。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518.jpg

我们来到半山腰(为保证老鼠品质,山脚的田鼠一般是不装的),循着人迹罕至的山路潜行,岳父不时拨开道路两旁的草丛察看,不多久就发现了一条光滑新鲜的“小道”,便断定此道经常有鼠出没。于是我们卸下捕鼠筒,先在“鼠道”旁清理出一块巴掌大的平坦地,只见岳父拿起一把“捕鼠筒”往左臂一夹,竹筒顶在腋下,左手顺势把竹弓压弯,右手拉紧绳线,接着把横档左端挂在鼠筒的绳结上,轻拉横档右端的拨子,然后把它轻轻勾在竹筒凹槽内沿,使触发机关与鼠筒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最后往竹筒洒入几粒米,小心的把竹弓往清理出的地上插实,退出后在显眼处折条树枝对着鼠夹方向,这个捕鼠陷阱便算完美收官。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600.jpg

逶迤前行,每隔一段距离,我们便如法炮制,装下一把把捕鼠筒,经过近2个小时的艰辛努力,我们终于在一张巨大的“鼠道”网上布下天罗地网,只需静候佳音了。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621.jpg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兴奋难耐的我们就起床了,岳父和我一前一后,满怀希望来到了放第一个鼠夹处,此时晨曦微露,借着路旁折枝标记的指引,很容易找到了昨天装下的第一把捕鼠筒。只听岳父一声“满筒”,我便知道一只贪吃的硕鼠已为米折腰。农村有种说法,第一把捕鼠筒能否装到老鼠及其大小,将会预示当天收获的多寡。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648.jpg

我们继续前行,第二把是空筒,捕鼠筒纹丝不动,老鼠根本没有光顾这儿;第三、四、五把都命中,山鼠虽不大,却是品质上乘的“黄鞭牯”;第六把捕鼠筒的机关已经触发,但老鼠侥幸逃脱,我想很可能是老鼠还未钻进圈套就已触发了勒索机关。           

一路走来,或激动,或失望,或愉悦,或惋惜!全在第一眼看到捕鼠筒之间。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713.jpg

当我们把最后一把捕鼠筒收完,心中早已有了定数,可谓大获全胜。凯旋归来后,我把一只只老鼠卸下来,数了一下,45把捕鼠神器,总共命中35只,其中3只大的,每只都在半斤以上,最大的那只9两有余;还有21只中等个儿,平均在3两左右;剩下的便是小老鼠了,每只1、2两不等。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723.jpg

吃完早饭,全家撸起袖子开始宰鼠。其实,宰老鼠和装老鼠同样属于技术活,我们坐在矮凳上,抓起一把木材灰就往老鼠身上搓,一挨鼠毛僵硬直立,便开始小心翼翼的逆向拔毛,如果方法或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让老鼠皮开肉绽。当然,小老鼠用这种办法褪毛事倍功半,于是我们就用煮好的开水把一只只都烫了,然后再逐个清理干净。遇到一些个小或换毛的,如果用开水烫或用火烘烤都还无法把毛清理干净,唯一的办法只好剥皮,这种小老鼠俗称“剥皮老鼠”或“剥皮鬼”。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744.jpg

岳母把收拾干净的老鼠分段切好后,为去除鼠肉身上的血污及腥膻等异味,要先把鼠肉倒入开水中焯一下,然后捞起来,用水和淀粉拌匀后放一边。再烈火烹油,把锅中的油加热到开始冒烟时放入葱姜蒜呛锅,炒出香味后倒入全部老鼠肉,开大火快速翻炒,几分钟后舀起部分留待煮汤,锅内的继续翻炒,待到香气沁人心脾,便可洒入料酒精盐等,尝好咸淡后起锅装盘,一道美味珍馐便大功告成。先前舀起的部分鼠肉倒入锅内烧开的水中,配上切好的萝卜和几片生姜,盖上锅盖,煮熟后调好味即可起锅,汤味极其鲜美,令人垂涎欲滴。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752.jpg

正当我津津有味地品着山珍佳肴,岳父笑吟吟地对我说:“老鼠肉的做法,除了今天的爆炒、煮汤外,还有焖、炖、烤等几种,焖的浓香四溢,炖的芳香馥郁,烤的焦香扑鼻。不同做法,风味各有千秋……”

微信图片_2021022210075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