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感言及征文稿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780次点击|11次点赞

赞一下


获奖感言及征文稿


2345截图20220413163915.png


         获奖感言


公示结束了,无异议。我获奖了。

我的参赛作品是《“红星”照我去“战斗”》,获最佳作品奖,五篇之一。

感谢组织者提供机会,感谢评委老师们。

省级权威部门的征文活动,当然是高手如云踊跃应征的。

有朋友说,你都成省赛获奖专业户了,你怎么那样喜爱参加征文活动呢?你是怎样写的?

我说,这些年,我确实获了一些省赛大奖,凡是拿过最高奖的省赛固定奖项,我都自觉退出了。黄河千顷,只饮一瓢。

我喜爱参加征文活动,是有原因的,至少稿子有专人阅读。平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作品,推给网友看。人家不看,还嫌烦,爱理不理的,甚至生轻慢之心。何苦呢?征文不同,每篇评委必看,好中选优。

至于我是怎样写的?就讲这一篇,这是主题征文。我觉得要紧扣主题写,讲真话,“感情与实践相结合”。这次征文,散文是其中一种体裁,很多文友写。他们如何写,我不知道。我是这样写的:红色电影是亲切而温暖的印记(简略);红色电影更是一种力量之源(简略);红色电影的创作与实践(重点,铺叙);展望前景(简略)。“红星”“战斗”都加了双引号。红星,这里指红色电影;战斗,是红色影视的创作实践。可以说,这篇稿子,不是“写”出来的,是行动出来的。我要做的,是尽可能简洁、准确、鲜明记录我与红色影视的互动关系。

五篇最佳作品,排名第四。这说明,分数不如前三。此类征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要好好学习,继续努力。

兹将拙稿贴出。敬请批评指正。


练建安

2022年4月13日于福州


IMG_20191015_094150 (1).jpg

“我与红色电影”征文 

“红星”照我去“战斗” 

我这里说的“红星”,就是红色电影。
红色电影,是亲切而温暖的印记。小时候,我们是“追电影”一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闽西一个小山村长大,经常到广东“乐干”农场“追电影”。一次,没有吃晚饭,跑去看《渡江侦察记》,大半夜回到家,就躺在床上睡着了。我的外婆端来一碗米饭,给我驱赶蚊子,说:“还没有吃饭就去看嘛介呀,可怜啊,恭蚊饭噢。”恭蚊饭,就是以自己的鲜血给蚊子喂饭。至今看电影的时候,这句话,不时在我耳畔响起,让我感动、心酸。我怀念我的外婆。如今外婆在故乡的青山上。
红色电影,更是一种力量之源。说起我们那个年代看过的红色电影,我可以列出一长串的片名。曾经有人将片名串成了一篇文章:“我叫《小铃铛》,家住《槐树庄》……我出生在《革命家庭》,妈妈是《党的女儿》,哥哥是《铁道卫士》,姐姐叫《赵一曼》,弟弟《小兵张嘎》,妹妹《女飞行员》。《今天我休息》,突然来了《七十二家房客》,他们都是《冰山上的来客》,据说丢了《秘密图纸》,让我《跟踪追击》……”
少年的我们,看红色电影,如痴如醉。《地道战》和《地雷战》,看了十遍八遍。电影对白,差不多倒背如流。有些日子,《闪闪的红星》对我们影响太大了,我们买了草绿色军帽,用红色圆珠笔画上红五星,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上学的山路上。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工作。1992年2月,中共武平县委指示我组建创作组,撰写《刘亚楼将军》影视剧本,我们深入老区采访,数易其稿,完成了6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将军的脚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等大力支持下,电视连续剧如期开拍。开机的那一天,“武北六十四乡”沸腾了,老百姓自发地燃放了长长的鞭炮,乡亲们漫山遍野围观。1993年9月,6集电视连续剧《刘亚楼将军》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首播。
也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改变了我的命运。2002年春,根据王直将军、熊兆仁将军的建议,中共武平县委特批我借用于福建省闽西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任《八闽开国将军》丛书常务副总编,编撰开国将军的传记。该丛书近300万字,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其后,我们继续编撰了《福建籍开国将军画传》。
2011年为建党90周年大庆之年, 50集《八闽开国将军》列入“国家重大理论文献电视片”项目。
8月17日至9月13日,“长征”摄制组沿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从长汀直到陕北。中央红军8.6万人中,有3万余名福建子弟兵。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每前进一华里,都躺下了一位家乡先烈流血的躯体。我们为革命前辈们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时常一边拍摄,一边泪流满面。
《八闽开国将军》共50集1000分钟,全景式地展现了福建籍开国将军的丰功伟绩,是全国迄今为止以省籍为单位规模最大的“开国将军”文献电视片。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等国家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专家在北京对《八闽开国将军》进行审片。专家们认为:“半部军史,英雄史诗”。
《八闽开国将军》于2013年9月至10月在福建电视台首播。201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干部行政学院等主办的“福建干部网络学院”将其列入网络课程学习,33.34学分。三年多来,《八闽开国将军》一直是“最热”“最赞”的课程之一。截至2021年12月8日,福建干部参与学习人次超过一百七十二万,“热度”达1723201。
在2021年的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中,《八闽开国将军》列入“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开设“八闽开国将军”专栏,在“福建学习平台•福建干部网络学院”同步推出。2021年3月至今,《八闽开国将军》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看党史”栏目专题播出。
我忝为总编导兼总撰稿,首先要感谢无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以及老首长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其次,要感谢我们采访过的300多名老战士的大力支持;再次,还要感谢摄制组的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要感谢的还有许许多多,文化素养上,必须感谢数百部红色电影的长期滋养。
2013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电局、福建省文联等联合主办了首届福建省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剧本征集、评选活动。此后,每年举办一届,极大地促进繁荣了我省影视剧本创作。
我积极参与这项活动,荣幸地多次获奖:电影剧本《迎大醮》获2014年入围作品奖;电影剧本《石寮阁》获2017年入库作品奖;微电影剧本《双龙银圆》获2018年最佳作品奖;电影剧本《大破狱》获2019年度专家特别推荐作品奖;微电影剧本《我是一个兵》获2019年度优秀作品奖。千言万语,凝聚为两个字:“感恩”。
在上述作品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双龙银圆》。
《双龙银圆》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在朝在野”的两位红军老战士一辈子对一块双龙银圆的“牵挂”和“认真”,体现了革命战士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守、对组织始终不渝的忠诚。正是因为这份“牵挂”和“认真”、这份“坚守”和“忠诚”,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革命战士,共产党人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今天,《双龙银圆》的故事,可以给予人们许多启迪。
评委老师们在好稿如云中,给予《双龙银圆》“最佳”高分。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学习,永远在路上;创作,永远在路上。红色电影,在我的脑海里;红色电影,流淌在我的血液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红星”照我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