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体验生命的精彩(记叙散文)
苏河丰
我对文字有一种天生的依恋,坚持执着地写作多年了。写作对于我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只有写作,我才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读初二年级时,学校团委成立了校园广播站,各个班级都指定一名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校园小记者”,每周负责给校园广播站供稿。那时候,我在学好功课之余,积极为校园广播站写稿投稿。学期结束时,校团委召开通讯员表彰会,对踊跃投稿的学生给予奖励,发给圆珠笔、文具盒、笔记本等精美学习用品,笔记本里还盖上校团委的印章。
读高二时,学校开始分文科、理科,我因为从小酷爱文学,加上数理化基础较差,所以就报了文科班。那时候,我自娱自乐地写过一些自认为是诗歌的东西,在班会课和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朗诵。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著名诗人李季写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我利用作文课和课余时间悄悄地将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了40多页的短篇小说,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练笔的手段,那时候根本没想到要投稿发表。语文课张超格老师发现后,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讲评,并把它张贴到班级的“优秀作文讲评”专栏里。当作家的梦想,就象一颗种子,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暑假的一天,跟着当时公社报道组阙焕林去采访一个生产队长,后来写成了一篇小通讯《陈婆婆为集体操碎了心》,写的是一位生产队队长的事迹。这篇800多字的小通讯被县广播站里广播,过不多久,就收到了稿费8角钱,这是我平生得到的第一笔稿费,我因此知道写作还可以换来人民币,可以改善家人的生活,而不再是圆珠笔、笔记本之类的学习用品。尔后,我经常有新闻通讯在县广播站广播,一些新闻稿还上了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节目。每当在广播里听到播音员正在播送自己的文章,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有一年“三八”节前,公社妇联赖秀清主任专程找到我家告诉我说,有一位妇女黄招娘14年如一日悉心服侍因患脉管炎截肢失去双腿的老公,还把大儿子送去参军,约我一同去她家里采访,帮助妇联写一篇事迹材料。我经过几天采访后,写出了一篇近万字的报告文学《残废人和他的妻子》,当时就把这篇报告文学分成三个小标题(段落)“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位卑未敢忘忧国”。后来,这篇报告文学发表在县文化馆当年编辑的《永定文艺》文学刊物上。黄招娘因此被评为了全国“五好家庭”,得到全国妇联的表彰。这篇报告文学算是我学习采写的第一篇纪实稿,不过那时候,我还没听说过纪实文学这个称呼。
此后,我先后在矿务局机关、乡镇、“先行工程”指挥部工作,走到哪里我的笔触就伸到哪里,及时捕捉各类新闻线索,把本单位的工作亮点及时报道出来,撰写了大量短、平、快的“豆腐块”,发表在全国和省、市各级的新闻报刊上,其中《特殊的存款单》、《陈新华义务修渠管水十四载》等多篇人物通讯获得全省、全市好新闻奖,还有一些上过报纸头版头条,如今,我已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3000多篇新闻通讯,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各级的优秀通讯员。
2004年7月,我从乡镇来到县交通运输局工作后,配备了个人专用电脑,在网络上学习快捷方便了许多。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我起初对电脑一窍不通,写材料只能用笔打好草稿,然后交给文印室打印出来。我白天上班,晚上参加电脑培训,学习打字排版,学习如何上网看新闻,感觉互联网就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只要你想学习的,都可以通过“度娘”找到想要的学习资料。由于对纪实写作有了特别的喜好,工作之余,我徜徉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零零碎碎的有关纪实写作的文章,一有空闲,就打开来学习。
尽管这些年来我的家庭多次发生重大变故,正值盛年的父亲突然离世,妻子因车祸亡故,写作也遇到了不少挫折,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文字,写作帮助我从痛苦中振作起来,使我对生活充满信心。近两年来,我陆续访问了一些青年成功人士、领军人物、智囊人物,他们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我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们交谈,从中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拼搏历程、成功经验,从他们身上看到美丽背后的神秘故事,看到他们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的精神。我和这些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自己的思想情操和生命素质也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并在本职工作中受益匪浅。
写作让我们超越现实的平庸,体验生命各种各样的苦难和它的精彩,获得生命的激情和丰富。在工作之余,我全副身心投入到纪实写作中,采写的一篇篇纪实作品,相继在《黄金时代》、《风流一代》、《职业》、《意林》、《做人与处世》等近30家全国各地的期刊发表,有的作品被收入了各种文集,并出版了一部个人纪实文学作品集。当看到自己的作品一篇篇变为杂志的铅字、隔三差五收到编辑部寄来的绿色稿费单时,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
作者简介:苏河丰,笔名潇潇逸风,风荷,夏日风荷,福建省龙岩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签约作家,文科创新图书出版中心签约作家。在《至爱》、《意林》、《做人与处世》、《儒风大家》、《黄金时代》、《风流一代》《职业》、《辽宁青年》、《女士》、《新青年》、《青春期与健康》、《青少年与法》等30多家期刊和《滨海时报》、《闽西日报》、《家庭主妇报》等报纸发表过300余篇纪实稿、励志稿、情感稿。有多篇作品被收入《品格架构师》《再不起眼的花儿也有自己的春天》等大型励志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