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纪事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254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微博纪事

 

12日中午,与北京某文学期刊编辑关老师通电话,请将我那三篇“留用”了将近一年的小说撤下来。该刊特别牛,喜欢“留用”稿件,一留多年而不用。据我了解,近年福建有5位作者作品被“留用”了,其中一稿“留用”了二年,最后,没有“用”上。我对关老师说,把我的稿子撤了,“提三”了也撤下来。拜托。

 

12日上午,福建省作家协会张秘书长送来长篇小说《大山寨》,嘱写评论一篇。23日,将在榕城召开作品研讨会。《大山寨》,系“原生态客家土楼生活长篇小说”,539千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作者为著名归侨作家张永和先生。

 

12日上午,与《福建文学》主编助理谈福建小说新军状况兼谈福建省外文学期刊发稿艰难,力主明年多安排“新军”作品版面。

 

12日,请黄老弟购买“白芽奇兰”若干,代寄赠两好友。尚未付款。特记录于此,以免遗忘。

 

书店的那些事儿
  佩服施教授观察力惊人!
  我认为,传统书店目光转向少年儿童是好事,热点书盛行也是好事。
  网上书店崛起,传统书店的日子就比较难过了。网上近百万种好书包括你们各专业教授的论著琳琅满目,挑选余地大,便捷,送货上门,价格更优惠,许多读书人在网上买书了。
   福州的“晓风”是卖高雅书的,多年前生意不错,可是前年差一点关门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呢,现任的蔡店长说,网络太厉害了!
   另,网络阅读好像还代替不了纸本书籍阅读,所以,我还是喜欢买书。您知道的,调到您的老单位后,我的工资大半用于买书,主要在网上买,也在地摊及传统书店买。
  请教授赐教。谢谢!

 

“魁星踢斗”的故事,在许多地方有相同的故事内核版本,不过,主人公换了。此犹如“出米岩”的传说。这可能折射了乡村百姓的某些心态。争夺状元的渴望与未达成预定目标的委婉解释,自我调侃现出彼此的亲密关系等等。一句话吧,有了这个故事,人物可亲可近了。

 

问好!辛苦了。几个问题,请教老弟:一、客家楹联,是不是存在几种通用书籍呢?如日课《罗家通书》。二、如果有通用书籍,则与四堡雕版业有何关系?三、书法出自何人手笔?请墨宝时有何规矩?此书家有何传奇故事?比如,我代朋友请罗老写几个字,就有些规矩。罗老加入中国书协又出了几本书法专著后,名堂就来了。四、大小门楣的长宽高及石料情况如何?又,石料来自何方?工价如何?五、刻工情况。六、楹联与楼主有何关联?故事。七、写字、刻石、安门等有相关仪式吗?八、不是问题的问题。10月16日至18日,长汀客家学研讨会,您要去吗?盼望在此期间相见。收藏此文(王贵垣博文)。谢谢!

 

论文入选。8日上午,经请示黄主编,同意我于近日参加闽西客家学术研讨会。

 

10月9日中午,电话联系漳平邓兄,谈笔会事。

 

“在老隆,王友鹤还做了一件大善事:在太平天国败退时,出资保全太平军被俘虏者二千余人。”这一大善事,最为感人。读圣贤书者,仁者爱人。收藏了。谢谢! ——看到王贵垣的博文《一个普通客家举子与辛亥革命》有感而发的评论。

 

国庆节好!“罗老”是我的好友,前程锦绣。我们都是读过师范学校的,练习书法有些时日了。小时候上山砍柴,树上摔下,右手骨折过,练不好字了。平时爱翻翻碑帖,感受流动线条之美。“现代书法”,不足一哂,甚至根本不配“书法”两字。您看我出书,集法帖字为书名。我说,你们这些书家啊,字放在电脑上扩大,就怪象百出了,看看苏子《赤壁赋》,时光流转,翻印百遍千遍了,放在电脑上,依然气韵生动满卷生辉。真正的书家功力,书法气息非但入木三分,都渗入到分子原子中子粒子中去了。这才是书法啊。

 

打竹板,响连天。永泰好人郭永仙。散文好,美术好。新书出版都叫好。勤跑腿,动脑筋。服务文友不赚钱。 国庆节,黄金周。 新书读者万万千。 ——看到郭永仙的博文《快讯:静好书系在路上,各本样书已出炉》有感而发的评论。

 

永定原来是上杭的一部分。在我的印象里,永定人就是历史上的上杭人了,武平和上杭是兄弟,是同一的客家文化圈。因此,上杭、永定、武平三县的客家习俗最为相同。我不明白的是,三地自然、经济、宗族、习俗、文化等等如此高度同一,为什么圆土楼等宏伟的客家民居建筑出现在永定而没有出现在杭武?有一说是与历史上民系冲突有关,其实,杭武也面临如此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读黄发有教授《浅阅读意境中的浅写作》(《新华文摘》2011年第18期),此文分三部分:一、浅阅读与浅出版的循环链;二、浅写作渐成风尚;三、重构深度模式。其中(三),应当具备以下要素:挑战写作难度;个人本位的公共写作;回归语言本体。深受启发。黄教授为闽西客家人。

 

金秋时节好风光,田野金黄稻谷香。 梦回少年打赤脚, 挥汗如雨收割忙。 ——看到郭永仙的博文《(原创摄影)本色乡村,寻找过去的记忆(村庄篇)》有感而发的评论。

 

黄荣才兄来短信说,他的第一个中篇小说在《厦门文学》发表后,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刊》选载。荣才写小小说为闽省著名,甫出手写中篇即有此成就,可见写小小说如写楷书,中篇长篇如行书草书,根基不牢固,难成大局。名家经营长篇,想来局部也是一丝不苟了。

 

9月23日。奉读《石壁记》多日,黄钟大吕,字字珠玑,金声玉振,纵横时空,大长全球客家人精神。若编辑客家乡土教材,此必为卷首也。噫,天下客家,济济多士,有此大手笔者,能有几人?吾辈后学,当熟读背诵,方不负此美文雄文。此为读后感。发短信与宝洪老弟。

 

9月21日上午,就山东刘亮短篇小说《口红》特别请示《福建文学》黄文山主编。黄主编回答可以发表。即通知主编助理石华鹏同志。石表示,安排于近期发表。

 

9月22日上午,将武平籍作家钟茂富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登记表及《客村》一册呈送给张冬青秘书长。《福建文学》主编黄文山老师和我为入会介绍人。下午,读《闽都文化》,兆云《不该被遗忘和扭曲的陈昭礼》令人感慨;北北《刘铭传的台湾步履》,举重若轻,有英雄气慨。(练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