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章:难以尘封的记忆(1—5) 所向

单篇 作者原创上传(首发)

360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难以尘封的记忆

 

——50年前参加枝柳铁路建设的往事追记

 

黎 炯 宗

 

[减字木兰花] 夜过剪刀山[1]

 

天黑地暗,火把电筒光连串,绵延十里,不知人有千或万。此行何往?曲折“之”字接星汉,胸有壮志,何惧征程路艰难?

   

[忆秦娥] 北去路上

 

秋风凉,北上征途路好长。路好长,山道弯弯,前路茫茫。板必江荷牛浪坡[2],昼宿夜行默默过。默默过,山青草黄,一路风霜。

 

[如梦令] 到达驻地前的最后一程

 

八斗马胖江头[3],林深坎多坡陡,何处才停下?说是还得要走。走走走走,要到山顶岑牛[4]

 

[采桑子] 一九七零年重阳

 

人生似梦不如梦,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而今重阳在他乡。一生一世人生路,虽说漫长,却也短暂,宜当奋勇铸辉煌。

 

[渔家傲] 打出“军”威

 

炮声隆隆烟弥漫,岑牛山下红旗乱,炸平山坳移山包,领导赞:五连都是英雄汉。马不停蹄又征战,劈山开路再攻坚,二十五里马弄线[5],拼命干,只用五天捷报传。

 

[清平乐] 思家吟

 

天高云淡,又见南飞雁,离家已是月过月,不知何日才还。从未吃过饱饭,还得拼命苦干,惟有意志坚强,才能称为好汉。

 

[忆秦娥] 弄卯一带的柿子果[6]

 

柿果黄,到处柿果飘甜香,飘甜香。肚子正饿,好想尝尝。群众纪律严遵守,全营官兵真好样,真好样,无人吃果,秋毫无犯。

 

 [菩萨蛮] 今日转战到滩头[7]

 

青山巍巍林幽幽,浔水清清向南流。穿过古宜[8]城,转眼到滩头,为建成枝柳,哪需往哪走,惟愿幸福路,尽快通柳州。

 

[临江仙] 看舟行浔江有感

   

浔江缓缓向南流,送走多少春秋,自古三江下融柳[9],要么山路行,要么此江走。来日建成枝柳路,天南地北任游,若非有闲情,不再赖船舟。

 

﹡          ﹡          ﹡

 

因整理资料,无意间翻出了50年前在桂北山区摹写的以上几首“词”[10]来,读之,50年前参加枝柳铁路建设所留在我脑海里的件件往事便又清晰地浮现在了眼前,因为那段经历,早就成了我难以尘封的记忆。

 

一、启  程

 

1970年大约是在10月1日晚上,我们广西来宾县迁江公社的46名民兵奉命到公社集结。

在街上的居民家里住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一吃过早餐,公社武装部长便把我们带到了迁江圩亭旁边的街头,这时,等候在那里的人们看见我们走过来了,马上喊起了“向三线建设大军学习,向三线建设大军致敬”的口号,部长让我们排好了队,一群学生走来给我们每人都戴上了红花,接着,公社领导便对我们讲话,大致内容是要我们不忘家乡人民的嘱托,到了前线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把三线建设工作做好,为家乡人民争光等等。

领导讲话一结束,公社武装部长便指挥我们立正、向右看齐,向右转,齐步走,接着就带领我们顺着公路向红水河边的渡口走去。

从街头到河边的公路两旁都站满了欢送我们的学校师生和公社各社直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他们除了每支队伍的前面都有一面红旗和好几面彩旗外,每人手中都还拿有用红纸糊成的小旗,边挥舞着旗帜边向我们呼喊着口号;锣鼓队则跟在我们的身后,敲打着欢乐的鼓点,一直把我们送到河边的轮渡船上。

我们过了河上了岸后,回望对岸,欢送的队伍也还整齐地站着那里,依然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步行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白鹤隘火车站,武装部长让我们坐到站台上堆放着的松木堆上,先是发音让我们唱歌:“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然后又叫我们拿出笔记本来,让我们一字一句地把他传达的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指示记下,接着又给我们说了许多注意事项,一直到火车来的时候,才带大家上车。

火车是从合山矿开往来宾的,其中有几节是空的煤车和另有几节是里面已站满了背着行李的人的煤车,其余的很多车厢,都是装着满车厢的煤块。

部长带我们爬上了一节空车厢后,因车厢的四壁和车底都粘着许多煤粉,大家怕行李和衣服被弄脏,只好继续背着行李,双手攀着车厢的厢壁,也有的人是把手搭在别人的肩膀上。火车晃晃荡荡的往前开了许久,在桥巩和古瓦又上来了许多和我们一样背着行李的人。

由于车子摇来晃去,进站刹车和出站时的启动都常有人被晃得几乎摔倒,过了古瓦之后,部长看大家都有点受不了了,就说不很远了,接着又发音给大家唱歌,唱的是“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结果,因为唱歌转移了注意力,大家也都不觉得累了。

 

二、迎  送

 

在来宾下了车之后一出站,就看到车站外的公路两旁已经整齐地排满了手上拿着红旗、彩旗或三角小旗的欢迎队伍,我们下了车后,部长先是让我们列好队,然后带着我们跟在别的车厢上下来的人的后面往前走。从火车站到县大礼堂的路上,公路两旁都排列着欢迎的队伍,喊的都是欢迎三线建设大军到来或向三线建设大军学习、致敬之类的口号,我们也学着部长的样子边走边不住地向两旁的欢迎队伍挥手致意。过了铁道口后,从“工农兵旅社”到县大礼堂的路上,街道上空拉着许多大红横幅标语,内容除了有欢迎我们的外,还有的是“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等。

当晚,我们被安排住在了县大礼堂的楼上,公社武装部长把我们交给县里并指定了迁江大队的退伍军人黄桂文作为我们公社的领队之后就走了,而从别的公社和我们同一趟火车来的人,除了有的也和我们住在楼上外,大礼堂舞台下的地下室里也住了人。

当晚和第二天一整天,都是安排学习,内容除了有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指示外,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密制度、群众纪律等,领导还告诉我们说,再住一个晚上我们就出发了。

吃过晚饭以后我从大礼堂门口向坡下走来,然后顺着今柳来路往房子少的方向散步,在快要走到一个池塘边(位置大致就是后来的县财政局到农业银行之间)的时候看到有一间孤零零的瓦房,从门口上的牌子可知那是县广播站的播音室,这时,正好屋里传来了播音员播报“来宾县革命委员会广播站,现在是……”的播音声,当时,我想到我们家也挂有广播喇叭,每天早晚都能听到县广播站的广播,于是,在听到了播音员在播音时,我连忙对着那房子上紧闭着的窗口大声地说:“我们明天就离开来宾走了,去哪里现在还不知道”,心想这时要是我妈正在家里做晚饭的话,她应当能从广播里听得出是我在给她说的。

第三天上午,我们在大礼堂举行过了誓师大会和吃了午饭之后,便出发前往火车站上车,也是和来的时候一样,从县大礼堂到火车站的街道上每隔百多米就有一条过街大红横幅,除了有的横幅的内容是和来时的一样外,还有的横幅已换上了新的内容,有的是“热烈欢送我县三线建设大军奔赴三线建设前线”、有的是“祝三线建设大军一路顺风”等,大街两旁也是整齐地排列着由学校师生、县直机关干部职工的欢送的队伍,队伍呼喊着的是祝福和勉励我们的口号,欢送队伍里红旗和各色彩旗翻飞,锣鼓队跟在我们的队伍后面敲着喜庆的锣鼓声一直把我们送到火车站,又向我们呼喊了“祝三线建设大军一路顺风”等口号,一直到我们进了火车站后才停息。

 

三、“老山界”

   

我们坐着闷罐子火车到柳州火车站下了车后,有人把我们带进了设在车站旁边的柳州兵站,先是开会,宣布了连、排、班的划分,我们迁江公社的46人被编为柳州专业团一营五连一排,排长就是公社武装部长所指定的领队黄桂文,担任连长的是合山矿务局的一名干部(名字已记不得了,他要去领任务没和我们一起走),连指导员是县饮食服务公司的经理孔耀光,宣布了连、排、班的划分之后,大会主持人让大家以连、排、班的建制来按指定的区域重新坐好继续开会。会上,先是地委、专区和柳州军分区的领导讲话,内容也是勉励大家到了三线建设前线后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把三线建设工作做好,为柳州专区争光,为毛主席争光等,然后又告诉我们有很多县的人今晚也到兵站来与我们汇合。开完会后,接着是看文艺表演,演的是《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革命样板戏的片段。

当晚,我们在兵站饭堂吃过晚饭和把开水灌满军用水壶后,每人还分到了几个馒头,并交代说这些馒头是明天早上的早餐,现在还不能吃,要留着。然后就有人指挥着我们坐上了闷罐子火车,但我们在车上坐了很久,直到天黑好久了火车才开动。

半夜,火车把睡得迷迷糊糊的我们拉到了位于鹿寨县境内的屯秋铁矿附近的拉洞火车站,下车整好队伍后,有人给我们送来了用草扎成的长长的火把,一个连分到10支,发火把的人说火把不够用,主要是给走在前面带路用的,谁带有手电筒的,路上也可以把手电筒拿出来照路。然后,是指导员说话,他说晚上大家要先翻过一座很高的土山,下山后吃了夜宵还要长途行军,到明天中午才能宿营。在行军中,要按一、二、三、四的班排顺序来走……各排都是排长走在前面,副排长走在全排的最后面;各班也是班长走在前面,副班长走在全班的最后面,还说因为夜里天黑看不清人,让我们每人都要记住自己前面和后面的人的名字,路上他会经常回头叫跟在他身后的人的名字,后面的人听到叫自己时要说“在”,然后回头叫后面的人的名字。如果听不到身后的人的回答,那就是他掉队了,要马上告诉自己前面的人,一个一个往前传,这样走在前面的他才会知道有人掉了队,才好设法寻找。说完便领着我们跟上已经出发了的四连开始了夜行军。

由于很多人都没有手电筒,只能是一脚高一脚低地跟在前面的人的身后不停的走。不过,在有大石头或需要跨过沟坎的地方,前面的人都会回过头来提醒后面的人注意。每过十多二十分钟,前面的人又回过头来叫一下身后的人名字。

路上,指导员孔耀光为了给大家鼓劲,也和别的连队一样,不时又发音让大家边走边唱歌来提神,要么是唱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要么是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走了大约有一个多小时后,便看到了队伍前面的火把和手电筒光在呈“之”字形蜿蜒曲折逐渐向天上延伸,大家都知道,那是前面的队伍已经开始爬山了。

一路上,我们除了看见自己前后的几个人外,远一点的,就只看见一条由星星点点的电筒和火把光连成的光串在缓缓向前移动。虽是深秋时节,又有夜风,但上山的路才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许多人都不得不脱了身上的秋衣才能继续往上爬了,一路上谁也看不清谁是谁,每当应答了前面战友的呼唤后回头叫后面的战友时,所看到的身后的电筒和火把光也是呈“之”字形缓缓向前走来的。

山路越往上就越陡,不知是谁又发音给大家唱起歌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大家边往上爬边唱,但才唱了一两句,歌声就不再整齐了,接着,就有很多人唱不出声来了。于是又再逐个往后检查人数,即前面的人先是应答前面的点名,然后再回过头来叫一下身后的人的名字。

大约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好不容易才终于上到了山顶,指导员先是让各排各班检查人数,然后叫大家歇一会儿先喝点水才走,检查人数的结果,我们全连没有谁掉队。这时,不知是谁朗诵起了毛主席的诗词:“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确,我们真的是有已经上到了天上一样的感觉,那为数不多的几颗星星,除了有的是在我们的头顶之上外,那些在我们的前后方或左右方的星星,所在的位置看起来比我们所在的山顶还低。

站在山顶上往前面下山的路看去,前面,是星星点点呈“之”字形缓缓向山下流动的光串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回头再看后面的来路,在那由许多个“之”字形一直连绵到山下平地的星星点点的电筒和火把光之后,还连着从很遥远的地方缓缓挪动过来的长长的光串——哦,后面还有那么长的队伍不但还没开始爬山,而且他们离山脚还远着呢,估计从最远的光点到山脚下,至少还有七八里远的路。这时,大家都很庆幸地说我们被编在队伍的中间真好,上到山顶后既能看到前面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去的队伍,也能看到后面连到远远的地方不断流动过来的由亮点串成的光流。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一篇题为《老山界》的课文,看到那下山和上山的由光点连成一线,呈许许多多个“之”字形的光流,我心里一直在想,我们所爬的这座山,莫不就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老山界”?但过后我找到了资料一查,才知道那天夜里我们所爬过的山是位于鹿寨和融安两县交界的剪刀山,而当年红军长征所走的那个“老山界”是在全州县,离这里有好几百里远呢。不过,尽管当晚我们所爬的不是“老山界”,但却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红军爬“老山界”时的情境。

 

四、开始了长途行军

 

下半夜我们快下到山脚时,有人把我们领进了一个村子里。这时,村里人已给我们做好了饭菜,饭是热气腾腾的大米饭,菜是切得很大块来煮的大南瓜,十分可口。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还有老乡在切南瓜要煮给后面的队伍,那些南瓜个个都有脸盆那么大,我还从来没见过南瓜能有这么大的,于是边吃边问旁边继续在忙着给队伍做饭的老乡这是什么地方,他们说是融安县桥板公社良老大队。

吃过饭后,有通知说前面的路上,再也没有开水给大家喝了,大家要把军用水壶的开水装满,并且还说在下半夜的行军中不能唱歌也不许大声说话,还说在接到熄火通知的时候不但要马上把手电筒关掉,而且抽烟的人也要把烟火熄灭;如果接到有敌机来空袭的通知让大家卧倒时,不论路旁是牛粪或荆棘也要马上闪出路旁就地卧倒而不得乱跑。

在吃饭的地方稍事休息了一会儿后,又是继续行军。先是由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下坡,依然是无论是抬头往前或回头往后看,都是只能看见自己前后的几个人影而看不清人的相貌,几米之外的前方和后面,都是那连成一条光串的由许多个“之”字形的星星点点的电筒和火把光。借着手电筒的光照,可以看出为了让我们能够顺利通过,一路上那些挡住道路的杂草或灌木丛都已经被割掉了,割掉了的杂草和灌木的枝叶就摆放在路边,显然,是当地人为了便于我们行走而提前来把挡住道路的杂草和灌木丛割掉了的。

走了许久,回望来路,只见一条由无数个星星点点的光点所串成的“之”字形的光串从很远的天上在缓缓地往下流动,不但连到地面,而且到了地面后又绵延了至少也有好几里路长,一直连到我们的身后。

在两旁全是茂密的杂草的山间小路上不知道走了多久后天才亮,接着开始走的,时而是弯弯曲曲的田基,时而是蜿蜒于山岭间的羊肠小道。

大约是在天亮一个多钟头后,队伍在进入了一片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的山岭,这时,前面传来了就地小休的通知,还说中午到达宿营地后就有饭吃了,大家从兵站带来的馒头可以先吃一点了,各人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干粮,路上就不休息了,大家在路上饿了可以边走边吃,只要能够维持走到中午就行。通知还说白天行军随时都有可能会遇上敌人的飞机来空袭,大家要折点带有较多树叶的树枝来扎好防空帽戴上,各连排班中的退伍军人要教大家扎防空帽。

这一天的行军,走的全是小路,途中接到过有“敌机来空袭”的警报好几次,都是前面的人一回头通知身后的人后自己就马上闪出路旁卧倒的,每次卧倒都是等到听到哨声响后才起来又继续往前走。

快到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宿营地泗顶铅锌矿,矿区的街道上空拉有很多条“欢迎三线建设大军途经我矿”、“向三线建设大军学习,向三线建设大军致敬”的大红横幅,路旁的树上、墙上,也贴着许多这些内容的标语。

有人把我们带到工人饭堂吃饭,然后又带我们去休息,我们连住的地方是工人礼堂,里面已准备有用于打地铺的稻草,领导给大家划分了睡觉的地方后就让大家把稻草铺好打开蓆子抓紧时间休息,说到下午5点半才起来吃晚饭。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和在工人洗澡的地方洗过了澡后全连开会,先是学习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指示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然后是传达上级的指示,说我们往后每天都是半夜起来吃饭后继续行军,大约到中午12点到达宿营地宿营,下午5点半后吃晚饭,早上的早餐都是给大家发馒头;半夜起来打好背包后要把打地铺的稻草收拾好捆成捆拿到门外放好;如果是在群众家里宿营的话,进到群众家里后要先把院子打扫干净和给群众家里的水缸挑满了水才住下;可以在老百姓家里的厨房里烧水洗澡,但在用过水后必须得要重新把水挑满缸给房东,如果借有房东的什么东西必须要在睡前归还;半夜起床捆铺盖时不要大声说话,悄悄捆好铺盖后把打地铺的稻草收拾好捆成捆拿到门外放好,并把地板打扫干净就悄悄出来集合,尽量不惊动房东那么多。

 

五、“共军太狡猾了”

 

我们那天半夜里离开泗顶铅锌矿以后,天亮时,上面传下话来,叫大家先停下把防空帽扎好再走,并说从今往后就都是走公路了,在公路上行军目标暴露很容易遭受敌机空袭,因而扎防空帽一定要多用树叶,并且随时都要做好闪出路旁卧倒的思想准备。

这天中午,在沿着公路绕了很多个弯后,忽然看到了在很深的山下,一条湛蓝的河流边上是一片很大的平地,平地上有许多房屋。

待下完坡后走到近前,我们才从公路边的地名牌和街上的一些招牌上知道了这地方叫做浮石,是一个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融安县,因为这里还有一些工厂,估计应是融安县下面一个比较繁荣的地方。

我们到底是去哪里做什么?领导一直都没给我们说,只说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是去参加三线建设,具体说就是去参加严格保密的国防工程建设。但在路上,也隐隐约约听有人说是去修一条国防铁路,也有的说是去建一座制造枪支弹药的兵工厂。直到到了浮石的那天晚上开会时,连首长才给我们传达上级的指示,说我们是去建设从河南焦作通到广西柳州的焦柳铁路的南段——从湖北枝城到广西柳州的这一段,这一段铁路也叫做枝柳铁路,至于我们的驻地在哪里,要等到融安县的县城后才知道。

从浮石出发到太阳升起有大约两丈高的时候,我们这支队伍一路上已有好些连队溃不成军了,那稀稀拉拉的队伍,简直就和电影里那些打了败仗后的国民党兵一样。不过,上级事先也已考虑到了这一问题,有收容队的好几辆军用大卡车在路上来来回回接送那些走不动了的人。

在上三线之前,我已在生产队里干了两年多的农活,期间还有大半年是去架设水利高空渡槽的,上三线时虽然我才17岁,但在“农业学大寨”和水利工地上“革命加拼命”的“战天斗地”中,早已习惯了各种艰苦的劳动,因而一路上的行军,我并不觉得很累。

临近中午时,我们班一位年纪比我大好几岁的战友就走不动了,因我和他是同一个大队来的人,看到他难以坚持,我就让他把行李给我帮拿。但他不用背行李了也是才走了不多久就坚持不下了,于是我闪出了队伍,向走在连队末尾的副连长报告了情况,副连长听了我的报告后,急忙和我赶到我们班人面前把那战友叫了出来把他带到公路的另一侧坐下,又让我把帮他拿的行李也还给他。

后来,这位走不动了的战友就坐上了收容队的汽车,比我们更早地到达了宿营地,而把他交给收容队的副连长,在和他一起坐着收容队的汽车赶上了我们之后就下了车,继续和我们一道徒步行军。

而在超越一些三三两两像残兵败将一样艰难行走的人时,我听到了有个人说:“其实也不是我们不能走,而是要走的路实在太长了”,听到这话,我忽然想起了有部电影里的一个国民党将领在打了败仗后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是的,共军,真的是“太狡猾”了,以至于有不少人被军车收容了。                             



[1] “剪刀山”是位于广西屯秋铁矿到融安县板桥公社之间的鹿寨县与融安县交界处的一座大山。

[2] “板必”、“江荷”、“牛浪坡”均为广西三江县境内的地名。

[3] “八斗”、“马胖”、“江头”、“岑牛”均为广西三江县境内的地名。

[4] “岑牛”为广西三江县境内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毗邻的一个村寨。

[5] “马弄线”指的是广西三江县八江公社马胖大队到弄卯隧道口的公路便道,全长12.5公里,当年笔者所在的专业分指八团只用5个昼夜就修通了这条许多地方是从半山腰过的简易公路。

[6] “弄卯”是广西三江县八江公社汾水大队的一个村寨,位于岑牛寨所在的大山的山脚下。当年在弄卯村和岑牛寨一带,从离村很远的地方的田边、溪流边一直到通往山上寨子里的小路两旁都长着许许多多的柿子树,树上结的柿子果又多又大,进入初冬以后,柿树上的叶子渐渐都掉完了,只剩下满树橙红色的柿子果像许许多多的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

[7] “滩(当地人读作‘难nan’音)头”是广西三江县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子的村名。

[8] “古宜”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县城。

[9] “融柳”,指广西的融安县和柳州市。

[10]  因当年写的这些“词”在格律上并不完全符合所套用的词牌的规范,故加上引号。


                     (后面还有24节,全文共有34节)

下一个文件为6—10节,见http://wenxue.kejiatong.com/book/detail/1821,或回首页的报告文学栏目去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