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章:难以尘封的记忆(21—25) 所向 上传

单篇

340次点击|0次点赞

赞一下

二十一、决不卑鄙

 

在开展过几天的军训之后,为了报答驻地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和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团里就要求我们先用10多天时间来为群众做好事。主要就是上山帮他们捡茶子和劈山造田等。

为群众做好事,我们多是以排为单位分开去做的,有的时候,我们的工地和群众劳动的地方挨得较近,彼此之间也有打个招呼或说上几句话的机会。

当地的侗族群众有一种叫做“坐妹”的习俗,未婚的青年男女就是通过“坐妹”来自由恋爱的。对此,上级一再强调我们务必要遵守好群众纪律,要像正规部队一样不得与驻地的女子谈恋爱,也不得去参加“坐妹”或去偷看“坐妹”,除了要通过安全施工来保证全团来的时候是多少人到以后离开时也得要有多少人外,还要做到不得与驻地女子有任何瓜葛,到离开时任何连队都不许多出一个人来,即不得少一个也不许多一个。

尽管上级对群众纪律强调得很多很严,但时间长了,我们连里还是有两位良塘公社来的战友违反了纪律,原因是他们对“坐妹”十分好奇,总想知道“坐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而有一天他们事先得知了寨里的未婚青年要在当晚到某山林里去与附近寨子的未婚青年“坐妹”的消息后,夜里就偷偷跑去看,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回来。结果被连部知道了,他们第二天早上一回到连里就被关了禁闭,不但天天都要写检讨,而且还受到了严重警告的处分。

在工地上,我们听到了一个故事,说在解放战争时的辽西战役中有一支解放军部队隐蔽在一片苹果林里饿了10多个小时,而在他们的头上是满树的苹果,地上也掉有很多熟透了的苹果,但连同17名伤病员在内的14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却一个苹果都不动老百姓的,毛主席知道这事后说:“战士们自觉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

在岑牛寨一带,从离村很远的地方的田边、溪流边一直到通往山上寨子里的小路两旁都长着许许多多的柿子树,树上结的柿子果又多又大,稻谷收完以后,柿子果也成熟了。再后来,柿树上的叶子渐渐都掉完了,只剩下满树橙红色的柿子果像许许多多的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

当时,尽管我们干的是重体力活时时都觉得饿,走在路上不但闻到柿子果散发出来的诱人的甜香,而且低一点的枝杈上的柿子果几乎就能碰着我们的头,但却从没有谁摘来吃的。因为每当走过柿子树下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毛主席所说的“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我们作为光荣的三线建设大军的战士,可千万不能因吃个果子而使自己变得卑鄙啊!

 

二十二、水中作业

 

为群众捡茶子和开展劈山造田之后,这时,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连队里也传达了上级关于适龄青年要踊跃报名参军的号召,而参军入伍也是很多人向已有之的愿望,因而刚一传达完了上级精神,大家就纷纷报了名。为了能够参加征兵体检,当时我还专门给连首长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家庭成分是贫农,保卫祖国是贫下中农的后代应尽的义务和自己能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希望领导批准我参加征兵体检。

过了好几天后,已经提任连指导员了的我们一排的原排长黄桂文找我谈话,他先是表扬了我参加三线建设以来表现突出,现在又强烈要求参军入伍精神可嘉,然后告诉我说为了我强烈要求参军的事连里已经请示过上级了,上级的答复是不但不许我去参军,而且我们五连所有的人都不给去,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开始打隧道了,要是身体强壮,政治思想好的人都去了部队,剩下的人怎么能够把这个隧道打通?然后又要我听从党的安排,安心搞好三线建设。

我们五连的人一律不许去参军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连队,就在大家有点失落的时候,一个好消息忽然传来,是要从我们五连选派7个人去分指学开汽车,想去的都可以报名。于是,又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报了名,结果,我们一排有曾佩亮和到驻地后不久就已调到连部当卫生员了的黄金荣两人因个子比较高大而被选上,很快,团里就有车来把他们接走了。

接着,我们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我们连要给一部分人在弄卯隧道口搭建仓库来屯放打隧道用的各种物资,等把仓库搭好后,汽车把物资运来时就卸车和把物资搬进仓库去放好;同时,另有一部分人是参加抢修从弄卯到湖南牙屯堡的的便道,具体任务是要在几条小河沟上架起桥梁。而别的连队除了有的负责劈山开路外,还有的连和别的营是开拔到新的驻地去,与七团(桂林机动团)和三江独立团一道修建从林溪经彭莫山到湖南牙屯堡的公路便道。

我们一排和另一个排是被分配到河沟去架公路便道的桥梁的。当时已是数九寒冬,说话时嘴巴一张就有许多热气从嘴里冒了出来往上升腾,那些从南宁和柳州到来宾县来插队落户的知青,有的人穿有带有毛领的厚厚的棉衣都还被冻得瑟瑟发抖。

刚上架桥工地的那些天,首先是要下河去把河沙捞起来以供搅拌混凝土用,然后是要在水里打木桩来围堰以便浆砌桥墩。

第一天早上,连长带着一个排的人去搬运石头,我们一排则是由退伍军人出身的连指导员,我们一排的原排长黄桂文带着去捞河沙。刚到河边时,看着那冒着些许水汽的河面,大家都有些迟疑,这时,指导员黄桂文却把外衣外裤脱了而率先跳下了河,大家看到他带头下了水,也就纷纷把衣服脱了跳了下去。

齐腰深的河水冻得我们的牙齿不住的乱咬,大家用脚把畚箕按到河底,然后用脚将沙子扒到畚箕里去,再弯下腰去把装满河沙的畚箕捧起来拿去倒到岸上,看到有的人在岸上还没把衣服脱好,黄桂文就叫他们不用脱也不用下来了,说要他们在岸上把大家递上去的沙子拿到有平地的地方去倒,然后又对我们下了河的人说也不要个个都弯腰下水去捧畚箕,给一部分人包捞就可以了,其余的人排起队来把装满沙子的畚箕传递到岸上,弯腰捧畚箕的人累了就轮换。然后,又叫岸上的人给几个人到山脚下去找来干柴干草,说等大家上岸后要烤火用。

接连捞了好几天的河沙,把河底要砌桥墩的地方基本清理好和架桥要搅拌混凝土用的沙捞够以后,接着就是打木桩来围堰了。

岸上,每天同样得要留下一部分人来负责搬运木头和削木桩而许多人都得要下水去打桩,但由于头一天指导员给大家带了个好头,因而每天一到河边,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地脱掉衣服就挑下河去。

 

二十三、“大炼钢铁”

 

我们五连那些从南宁、柳州等地到来宾县各公社来插队的知识青年,除了有许多是“老三届”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外,还有一个名叫黎兴唐的大学生,他在广西农学院还没毕业就因病休了学,“文革”爆发以后学校停课了,再后来便随着“上山下乡”的热潮来到我们迁江公社的兴仁大队插队落户。

这些来自南宁、柳州等地的知青在上枝柳线时,有许多人还带有书籍去,除了有人带有《红岩》、《林海雪原》、《欧阳海之歌》、《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都古城》、《吕梁英雄传》等我国作家写的小说之外,还有人带有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比塞的《火线》、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作家写的小说。

桂北高寒山区的冬天也常下雨,小雨、中雨、大雨都有,遇到下大雨无法施工的时候,也有的天不用出工而是在家学习、然后以班为单位开展讨论。一个班也就十来个人,每个人都发了言把讨论记录记好之后就可以自由安排了,于是,有的人在给家里写信,有的人在学唱新歌,也有的人在看报纸或看书。

我们班的黎兴唐与别的排的知青混得较熟,凡是各排知青带来的书,他都能借到拿给我们一排的人看。

知青们带去的那些我国作家写的小说和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在上高小和初中的时候都已经看过了,但法国作家写的《悲惨世界》和《火线》还没有看过,于是,我除了看连里的报纸之外,也看了这两部外国名著。另外,也重看了一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班里和别的班的人,大多也都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且几乎每个人看过之后,都会把书里主人公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那一段话抄写到笔记本上,并以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虽然下大雨的时候不用上工,但无论下多大的雨和天有多冷,也得要天天都有人去25里外的团部挑米挑菜回来大家才有饭吃,而每当这种时候,我们一排总会有很多人自告奋勇要去挑米挑菜,说是三江的冬天再冷,也冷不过苏联,我们在这里再苦,也苦不过保尔他们冬天修筑从森林伐木区到博亚尔卡的铁路时所受的苦。

在我们一排被评为全团的先进集体时,连部领导来和我们一起总结经验,当他们问起为什么一排会有那么多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时,我们的副班长黎兴唐当即脱口而出,说我们一排之所以能有那么多人勇于吃苦,最大的经验就是大家都在“大炼钢铁”[1],他的这个回答,说得连部的几位领导都莫名其妙。

其实,“人最宝贵的是生命……”那一段话,我不但在“文化大革命”前上初中时就已抄录下来了,而且那时在我们迁江中学每一个班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也都写有这一段话。

在下大雨连队被困在屋里开展学习的时候,我也曾两次争取到了额外去团部挑米的机会。当时,我有一双解放鞋坏了又还没钱买新的,只剩一双鞋子又要留着晚上要穿,因而白天多是赤脚上工地。原先在生产队里干活,也从来都是赤着脚的,但去挑米和在工地干活不一样,去挑米就得不停地紧赶快走,并且那条路又有许多路段的地面是我们施工后铺上了尖利的石子了的,在凄风苦雨中挑着重担赤脚走在那些尖利的石子上,虽然我的脚板皮经过了两年多的劳动已经变厚和粗糙了,但被尖利的石子不断地扎着也很难受,不过,在痛得很难受的时候,我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像保尔那样来勇于面对困难和痛苦。

当然,我在三线建设中重新再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时,也还是有新的收获的,书中的主人公所说的“人应当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那一句话,我至今一直都清楚地记得。并且,在后来几十年间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当我想要改掉自己什么不好的习惯时,就会想到这一名言,而一想起这句名言,马上就有了改掉不好习惯的勇气和毅力。

 

二十四、意味深长的一笑

 

和黎兴唐一起在兴仁大队插队落户的班里另一位柳州知青黄祖光平时说话不多,也不大愿意与人交流,感觉他总像是闷闷不乐似的,但他却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抄写歌曲和在没人注意时轻轻地哼点歌,他最常哼的那首歌的歌词是:

 

“晚霞映照在西山,月亮已升在东方;是谁呀还穿着白色的衣裳,站立在窗前轻轻放下了窗帘,遮住了投进的月光。

 

深夜有多么宁静,晚风有多么凉爽;是谁呀用她温暖的双手,轻轻地抚摸他那紧皱的眉头,抚平了心灵的创伤。

 

月亮已落下西山,东方已透出晨光;是谁呀她像慈祥的母亲,还坐在床前听他均匀的呼吸,静静地陪伴到天明。

 

……啊,是你呀,我们亲爱的护士,值班在病房;我们亲爱的护士,她有伟大的理想,盼望着英勇的战友,重新向高空飞翔”。

 

每当听到黄祖光轻轻地哼这首五十年代的电影插曲时,因觉得这歌挺好而我们都很认真地听,但黎兴唐看到我们那么认真的听和向黄祖光要这歌来传抄时,总是先看了一眼黄祖光,然后便发出意味深长的一笑。

那时,因常看《毛主席诗词》,我对诗词也十分喜欢,还常套用各种词牌来摹写一些“诗词”,例如:

 

[浪淘沙] 人命关天

 

今支援二连,下工途中,忽闻炮声连成片,石头泥土飞满天,真的好险!漫山都是人,怎么躲闪?两争两抢一提前,并非盲目来争先,人命关天!

 

 [减字木兰花] 看群雁南飞有感

 

群山连绵,白云遮去南飞雁,雁儿南去,来日父母可能见?若见飞雁,会否将儿来思念?无尽乡愁,权将惆怅寄蓝天。

 

战友们看到我写的这些“诗词”都说好,并且还有人拿去传抄,而每当黎兴唐看到我写的这些“诗词”时,却总是发出意味深长的一笑,他那深不可测的一笑,让我一直都很纳闷。直到过了许多年后,随着所看的书日多,方知诗词不但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而且所取平仄和韵脚又要与古汉语的发音与韵律相符。这时,我才终于明白了当年黎兴唐那意味深长的一笑,其实是笑我对平仄和韵脚及各个汉字的古汉语的发音与韵律尚未了解,竟然就敢写起“诗词”来了。而至于黄祖光唱《白衣战士》时他为什么也会意味深长的一笑,当时就有人猜测说也可能是黄祖光在暗恋着迁江医院的某位护士吧,因为那些年我们迁江公社的医院里确有好些年轻护士模样儿都长得挺好看的,不然,黎兴唐那意味深长的一笑,还能是笑什么呢?当然,到底是或不是,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二十五、“崇高理想”

 

当我们把几座公路桥梁架好之后,一天半夜,忽然接到紧急集合的通知,由于已经经过了摸黑打好背包的训练,大家很快就出到寨前的稻田里排好队了,连长压低嗓音和我们说马上转移,这一去就不再回这里了,问大家谁还有东西没拿完和有谁借有房东的什么东西还没归还的没有?等大家都回答说没拿有老百姓的东西后,这时,指导员也从寨里检查完群众纪律出来了,于是连长便宣布出发。

路上,有人问连长说我们不是要打弄卯隧道吗?怎么忽然就走了?连长回答说我们走后会有别的队伍过来接替我们,我们现在转移也是要去接替别的队伍的工作,这是革命的需要,也是保密的需要。

这次转移,走的全是山路,走到天亮时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向导带着我们趟过了一条因枯水期而河水已经变得很浅的河流,上岸后又沿着河岸走了好久才来到了一个很小的村子里住下,遗憾的是那村名叫什么的总也想不起来了。

转移到了这个村子后,我们的任务是一部分人负责给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的桥隧工程队搭盖工棚,另一部分人是到河边去把枯水期被搁浅在河滩上的河沙扒到一起,以备到架桥时浇混凝土用,说是等把工棚搭好后,我们就配合铁二局的桥隧工程队架这座铁路桥。

我们一排和另一个排是负责搭盖工棚的,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先把要搭盖工棚的地平整好。那些天,虽然天气也冷,但却每天都有太阳,天高云淡。

从我们开始平整地基时起,每天都有许多穿着黑色或白色,或者是在白底上印有黑色竖线条的大襟衫的当地女子从河对面的山上给我们扛来木料和楠竹。枯水期的河水,浅的地方流水只及腿肚子深,她们都是挽起裤脚趟过河水而来的,其中有的是约十六七岁的少女,也有的是大约二十出头的年轻媳妇,一个个身材苗条,脸色红润,从衣领上可以看出,那些穿着黑色大襟衫上衣的人,里面都衬有白色或在白底上印有黑色竖线条的大襟衫;而那些外面穿着白色或在白底上印有黑色竖线条大襟衫的人,里面则是衬有黑色的大襟衫,每个人下身穿的都是黑色的裤子,头上梳有一条或两条长及腰际的乌黑辫子。只有一根辫子的人,辫子有垂在胸前的也有搭在背后的;而梳有两根辫子的人,则是一根辫子垂在胸前而另一根辫子搭在背后。她们扛着木料或楠竹走来的步履轻盈,放下木料或楠竹时的动作也很麻利,而在把木料或楠竹放下之后向我们投来的回眸一瞥总能让人怦然心动。由于她们一个个的模样儿都长得十分养眼;而且所说的六甲话又很温软清甜,听起来就像是有什么柔软的东西在不住地搔着耳膜一样让人觉得十分舒服。因而,每当她们转身走远之后,许多人都不由得赞叹了起来,说从没见过哪里的女人有这么好看和让人动心的,甚至还有的人说现在纪律太严没办法,等以后回去了,一定要自己跑到这里来找个对象。

但也有人说弟兄们不要想得这么美啊,以后你自己跑来这里,人家还知道你是谁?除非是以后铁路通车了你能留下来在这里当铁路工人。

于是,努力在三线建设中把工作做好,争取能够留下来当铁路工人,便成了我们连里许多人的“崇高理想”。而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大家干起活来就愈加拼命。



[1] 1958年,中央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大办农业,大炼钢铁”等口号之后,全国各地的许多墙壁上都写有这些标语口号,因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大炼钢铁”这一口号都很熟悉。


                                 (后面还有9节,下一个文件为26—30节,全文共有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