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 韶韵不息(为悼念客家一代歌坛大师曾新芳而作) 所向 上传

单篇

901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斯人已逝  韶韵不息

 

——沉痛悼念客家一代歌坛大师曾新芳

 

黎 炯 宗

 

惊悉曾新芳老师已不幸辞世,甚是惋惜!

曾新芳老师是个普通人,普通到和亿万工人农民一样,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关于她的情况介绍,百度、谷歌、搜弧、网易,任是怎样搜索,也搜不出关于她的生平介绍文章来,然而,这并不影响她在中国歌坛上的既有地位。

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前半叶,在中国大陆,任何一家广播电台、广播站,任何一所学校和任何一个企业单位的广播室,别的歌手的唱片有没有,郭兰英和曾新芳老师的唱片肯定都是有的。和我一个年纪的人,比我年长几岁、十几岁乃至几十岁的人,不会有谁不曾熟悉曾新芳老师的声音。

虽然,那时一个村里只有一只有线广播的舌簧喇叭;一个集市,挺多也只是在街头挂有一个高音喇叭而已,然而那时,却没有谁不会唱她首唱或演唱过的歌,更没有谁,不曾不被她的歌所深深感染或陶醉。那时的人虽不追“星”,但听到好听的歌,也会在心里崇敬歌者,跟着摹唱,于是,那些醉人的歌,便在人们的心底汩汩流淌。

新芳老师的歌声,像温暖的阳光,曾长久地照耀在那个时代的所有的人的心田,在她的歌声的感染下,虽然那时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但大家都能对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充满挚爱,对祖国的未来满怀信心;

新芳老师的歌声,像和熙的春风,曾长久地吹拂过那个时代的所有的人的心田,在她的歌声的抚慰下,尽管那时我们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大家却都能够同心同德携手共进,而从不被困难所吓倒;

新芳老师的歌声,像甘甜的清泉,曾长久地滋润着那个时代的所有的人的心田,在她的歌声的鼓舞下,虽然我们也都知道生命的宝贵,但大家却都有着时刻甘愿为国为民而勇于牺牲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

在新芳老师的歌声风靡全国的那一年,她才22岁。也是同在那一年,在参加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两百多场演出中,她因把一曲藏族民歌演绎得情真意切而受到了中央众多领导人的交口称赞。22岁的小小年纪,她就有了这样一段十分亮丽的光彩人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算得上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名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的耀眼明星,自己却从不张扬而低调做人,以至于到老到死,尽管她的歌声曾在亿万人民心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美好记忆,但不少认识她的人,却都以为她也是个平常人。

 新芳老师默默地走过了人生的道道风景,直到悄悄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荣与辱,她不屑话与别人知;生与死,也不劳烦太多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又是个十分草根的凡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与万千草民并无二致的平凡人,想的却是如何为社会多做些贡献。退休之后,她不像有的名人那样利用自己既有的名望去挣钱,而是毅然接受了有关部门的邀请,当起了市残疾人合唱团的指挥兼指导老师。

为了用知识去弥补那些残疾人躯体上的缺陷,用歌声去改良他们的不幸人生,每周两次的课,她持续十多年风雨无阻。

甚至,就在行将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了的前两年,她还远涉重洋,把客家人的天籁之音和把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带到南洋岛国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去传给客居在那里的广大海外华人。

可以说,作为一名客家儿女,新芳老师是无愧于自己客家人的民系身份的,退休之后,她还出任了广东省客家山歌协会会长,除不遗余力地为客家文化的弘扬鼓与呼外,她自己也身体力行,唱过许许多多客家山歌。一部《乡音乡情》的客家山歌专辑,录下的不仅仅是她的美妙歌声,定格下的更是她对客家文化的努力传承。

而作为一名人民的艺术家,新芳老师也无愧于自己的这一光荣称号,在技艺上,她不但博采众长,而且还精益求精,因而,要唱什么,她就能唱好什么。她的歌,无论是服务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形势的《不忘阶级苦》、《遥望北京心头暖》,讴歌英雄的《王杰小唱》还是反映人民生活的《人寿年丰》和《送情郎》,此外还有给《大浪淘沙》、《潮梅风光》、《青年运河》、《中南处处学大寨》、《苦斗》、《彩礼》等影视片配唱的主题歌和插曲等等,都无一不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在高雅的音乐殿堂,新芳老师是一位充满神奇,令人瞩目和能让人由衷敬佩的歌坛大师;而在日常生活中,她又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平民歌手;同时,她还更是我们每一个客家百姓都能寄予信赖,可以很好相处的一位好姐妹,好阿姑或好姑婆……。

 斯人已逝,韶韵不息,天籁之声永远萦绕天地间;音容宛在,懿德长存,崇高风范永驻后人心田!——愿新芳老师那永远不老的美妙歌声,能让月宫里的嫦娥不再寂寞,能与吴刚的桂花酒一同永远飘香天国!是为祭。

 

                               (书于夏历庚寅年四月十六日酉至亥时)

            (本文已收录到笔者的《文稿选汇》,想了解该书的朋友可加QQ233364897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