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怎么样?(5—8) 所向 上传

单篇

420次点击|0次点赞

赞一下

5、不再有人当扒手

 

 如今,常会发生有人在车上被人扒钱的事,但这种事情的发生,已经有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得到有效地遏制了。在许多大城市,现在的十字路口一般都不用交警值守,但由于有摄像头的监控而过往车辆都不敢撞红灯。由此不难预见,在不久之后,公安部门也将会强制性的要求所有从事客运的火车、汽车和船舶都必须要在车舱船舱内装上足以对所有旅客进行监控的摄像头来对车舱船舱内的治安秩序进行监控的。初始阶段,这种监控是在车船上用录像带、继而改用计算机硬盘来记录的,而往后,还将会改为通过微波来进行远距离的监控,到那时候,每一辆(列)车和每一艘船即时所监控到的舱内的情况,都会通过微波即时发给公安机关的车船治安秩序监控中心,而公安机关的车船治安秩序监控中心对所接收到的所有的车船治安秩序资料都将实行全程录制,这样,若是有人在车船上作案,就无从逃脱得了公安部门的慧眼了。同样,在许多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今后公安部门也将会强制性的要求都要装上摄像头来监控。这样,由于凡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到处都装有监控的摄像头,凡是在公共场所进行偷摸扒窃的都跑不掉,因而可以预见在不用多久的今后,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人们就不必担心钱物被盗了。

 广泛地使用摄像头来对公共场所的治安状况进行监控,这一措施的采用时间也不会很长,随着今后形势的发展,扒手们必将会自动放弃扒人钱包这一行当。

 如今我们在超市购物,结帐时营业员只要对所购商品的条形码进行扫描,便可知道该商品的价格,当把全部所购的商品扫描完时,电脑也已同步合计好了应付款的总额。现在,在乘坐公共汽车时,许多乘客都不再掏出钱来买票而是以刷卡的方式来支付车费,这种付款方式,今后还将更加简化并且必将会被拓展到几乎所有的一切交易领域,到那时候,人们在商店选好想要的东西后,连卡也不用刷便可拿走,因为今后所有的商店都会在大门旁装有一套电子扫描及费用结算系统,在顾客走出商店门口时,所带出的商品便会被这套电子扫描及费用结算系统扫到并自动在顾客的银行帐号上将应付款划转到商店的帐户上了。当然,如果顾客的帐户上没有钱或钱不够付时,这个系统也会提示顾客把欲带走的商品全部放下或放下一部分的。

 这种付费方式,今后不但每一个商店都采用,就连街边卖零食的老太婆和那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下岗、早就全都成了老太婆了的擦皮鞋的女工们也会采用,到那时,当你向路边的老太婆买一串糖葫芦或让那些已经成了老奶奶的擦皮鞋的老下岗女工们帮擦完皮鞋后,她们就会举起一个像手电筒那样的扫描仪往你一“照”,你该付的费便自动划转到她们的银行帐号上去了。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在顾客不出示银行信用卡的情况下,商店门口那个电子扫描及费用结算系统怎么能够扫到顾客的银行帐号呢?其实,这完全是因以现阶段的眼光来看未来而产生的疑问。因为到那个时候,个人所使用的银行信用卡已不再像现在一样每在使用时都得要出示了,到那时候,商家所用的电子扫描及费用结算系统也与现在医院里用的X光机有些相似,只要你把信用卡带在身上,当你走过它所发射出的扫描光束(当然是一种人的肉眼所不可见的光束)时,它便能够扫到并对该卡进行帐户结算和款项划转的操作而不需要你掏出卡来了。这样,由于人们身上只带着信用卡而没带有钱,扒手无钱可扒,于是就再也没人干这一行当了。

 也许有人会说:商家所用的那个电子扫描及费用结算装置虽然能够扫到顾客身上的卡,但要进行帐户结算和款项划转的操作也得要经顾客进行密码操作才行呀,其实,今后各种信用卡的使用并不是像现在这样需要输入密码后才能使用,不懂密码或忘记了密码后就不能使用的。因为以后的信用卡的密码,已经不再是由使用者所设定的某一组数字,也不是现阶段人们所容易想到的用手触摸通过指纹来识别而是以各人身上所存在的气息为识别标志了,到那时候,所有的电子扫描及费用结算装置都像现在的猎狗或警犬一样能对持卡者的气息与信用卡上的气息设定是否相符进行识别,如果不是本人所使用,该信用卡就打不开,这样,即使扒手把卡扒去也无法使用,于是就绝对再也没有谁愿当扒手了。

 当然,要是嫌专卡专用家里人想用不方便,也可以将好几个人的气息“绑定”到一张卡上去的。

 历史总是在前进,尽管这种以使用者的气息为密码的银行信用卡使用起来已很方便,但人们出门也总会有忘记把它带上或有把卡弄丢的时候,而要是忘记带上或不小心被弄丢了,在消费时就免不了会很尴尬。为了避免这种由于忘记带卡或因卡丢失所带来的尴尬,这在更加遥远一些的将来,银行信用卡的制造方式也将会出现彻底的变革,到那时候,银行信用卡设计者的思路肯定会比现在开阔得多了,他们在设计信用卡时将会摆脱既有的思维定势,而且还将会邀请化学专家、生物专家及生理化学专家们来共同协作,于是,银行信用卡也就不再是有形的卡片而可以是无形的东西了。比如说,它可以是一种能与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的液体或可混合到人体气息中去的一种气味,银行只要往欲办卡者身上注射一点“信用卡生成液”,或让欲办卡者服用一粒“信用卡生成丸”即可把信用卡植入人体。并且这种信用卡也是可以注销的,当银行要对信用卡进行升级换代需要销掉人体中原有的信用卡时,也同样是只要往持卡者身上注射一针药物或让其再服用一粒药丸,通过药物的化学中和,便可以将其体内原有的信用卡注销了。

 顺便说点题外的话,可以预见,等到科学技术发展到那个程度的时候,所有的火车站的检票员也要失业了,因为到了那时,车站都不需设立检票口了,车站卖给乘客的车票也不再是现在的这种纸质车票而很可能只是卖给乘客一粒糖丸作为乘车的凭证。乘客只要把它吃下肚子里,在上车时,车门口的扫描设备通过扫描识别后就会给予提示:“尊敬的旅客,请您到某某号座位就座”,要是没买票或拿到糖丸后没有服下,走到车厢门口要上车时就会被弹开并有提示:“您好,您或许还没购买车票或买了票后尚未将糖丸服下,因而您不能上车,请退离”;对于服下了糖丸但却走错了车厢者,在车厢门口被弹开时的提示则是“尊敬的旅客,您所买到的座位不在本节车厢,请您到第某某号车厢去上车”;而对于上了车却看错了座位的乘客,只要一往该座位坐下去,屁股就会被座位弹了起来并得到提示:“您好,这个不是您的座位,您所买的是本节车厢的某某号座位,请按所买到的座位就坐”。并且,在乘客所要下车的站快到时,座位也会通过振动来提示其准备下车并在到站前的一分钟时座位就会将其屁股推开并给予提示“尊敬的乘客,您要下车的站已经到达,请离座下车”,这样,就不会有哪位乘客会坐过站而忘记下车的了。

 等到科学发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车站当然也就不需要有检票口和检票员了。

 

6、可用电脑来审案

 

 电脑从诞生以来,也只不过是只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而汉字能输入电脑,仅仅只有二十几年,但包括工程制图、图形设计、药物配方、高考阅卷、文字的手写和语音识别、代替已故的医学专家把脉看病等很多智能化的工作都已可交由电脑来做了。不难预见,随着电脑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必将会有更多的领域的工作可以交给电脑来完成。

 审视一下目前法院开庭审理各种案件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民事案件或刑事案件,其一审法院的审理过程大致都是陈述事实、提出证据、证人出庭作证、双方对照法律的相关条款来展开辩论、最后由合议庭依据事实对照法律相关条款的规定来做出判决。而二审法院的复审过程更加简单,只要就是对案件事实、相关证据、双方在辩论中所坚持的法律依据及一审法院在判决时所套用的法律条款是否站得住脚等进行复核,然后作出发回重审或驳回上诉等裁决。其实,这么一个过程并不怎么复杂,它比起电脑现在所能做的某些工作和电脑今后所能做的许多工作来都要简单得多,并且,越具逻辑性的东西就越适合于用电脑来做,而审理案件本身又正好是一项逻辑性很强的工作,因而它也完全可以交给电脑来做,只要今后有人编写出了审理各种不同案件所需的程序,法院(到那时候可能就不叫做法院而是改为叫做“法律校验处”或别的什么名称了)在审理案件时就很方便了,比如说在审理马加爵杀人一案时,法官(到那时候也有可能就不叫做“法官”而是改为叫做“案情输入员”或别的什么名称了)只要在装有刑事案件判决程序的案件审理专用软件的电脑屏幕上所显示出来的“被告人出生年月”一栏中输入“1981年5月4日”,在“具体犯罪事实”一栏中键入“在宿舍里亲手杀死本宿舍的4名同学”,在“作案性质”的“故意”或“过失”两个选项中点击“故意”,在“有无前科”一栏中点击“无”,在“归案类型”的“自首”或“潜逃被抓获”两个选项中点击“潜逃被抓获”等等,等到检察院的公诉人和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分别将辩论观点也输入完之后,再由工作人员最后按下“判决”键,于是,电脑便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很快就能显示出了“应判处死刑”的结论,要是工作人员再点击一下“自动生成判决书并打印”按键,那么,一纸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的《刑事审理判决书》便会在电脑中自动生成并被打印出来。当然,为了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和适用法律正确及量刑得当,在每次审理案件之前,当地人大常委会的法制工作委员会都是要会同有关电脑专家和技术监督局、计量局的技术人员以及公证处的代表们来先对法院的案件审理专用电脑进行检测过的,并且,在法官将被告人的各种情况输入电脑的时候,公诉人、被告人本人及其亲属、律师和当地司法局公证处的公证人员也是要在一旁监督输入是否正确的。

 今后使用电脑来审理各种案件,不但能够大大提高各级法院的办事效率,而且也像现在的高考使用电脑来阅卷评分更为客观公正一样,使用了电脑来审理各种案件以后,就可以全面实行法制、彻底杜绝“人治”了。遗憾的是计算机专家们的软件开发工作太滞后,要是能够早一两百年或者早四五十年把这套软件开发出来,就不至于让湖南长沙那位名叫徐林林的读者在2004年3月15日第8版的《中国青年报》上发出“成克杰临刑时好像没被剃光头”及“王怀忠面临死刑判决时,西装革履,不仅没见一般犯罪嫌疑人所穿的马甲,而且发型和他当副省长时没有多大区别”、“被押上审判台的人,只要做过几天官,几乎没有几个被剃光头”的感慨了。

 

7、能源不再有危机

 

 近几十年来,由于石油、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能源危机将会对人类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

 在这一危机威胁的沉重压力之下,人类不得不努力去探索、寻找新的能源。于是人们曾尝试过要大规模地将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分离出来,认为要是这项研究能够获得实质性的突破,那么,辽阔的海洋便可以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库了;人们还根据甲烷极易燃烧的特性,已经摸索出了用沼气来点灯及生火做饭的方法并且已在一定范围内投入了实际运用,如果再能解决好如何在流动着的交通工具上用廉价的原料来高效率地生产沼气的问题,那么,或许今后仅靠旅客在车上厕所中所排出的粪便也就足以保证了本车运行所需的动力了;过去曾有过不少人进行过太阳灶的研究,现在,太阳能热水器也已渐趋普及,而在航天飞机、人造地球卫星上,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也很广泛,如果再能更高效率地提升太阳能的利用率及能将太阳能利用设施更大程度地简化的话,或许今后只要在每一辆车的车顶上装上个太阳能接收器,就足以解决好车子自身行驶所需要的动力了,如若人类再能解决好富余的太阳能存储的所有技术问题,那么晴天用不完的太阳能便可储存起来以备雨天使用,要是这样每一辆车都能“自力更生”地解决好了自己的动力问题,则能源危机也就不复存在了。自从人类掌握了发电技术以来,人们在学会了用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之后,又开展了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核能发电乃至生物发电等多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近在二三十年前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为了解决弯腰种田太累人的问题,曾有多少农业专家农机专家农技人员为此而绞尽脑汁,有人研制出了水稻插秧机,但不论怎样改进终归难以具有实用价值;有人进行了水点播的试验企图将水稻移植这一大米生产中最累人的环节省略掉,但不论怎样努力最后终归也是失败了,于是,许许多多的人对解决这一世世代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已不抱希望,甚至还有人主张南方人应向北方人学习,将吃大米的习惯改为以小麦为主食……,但没想到到九十年代末,一项抛秧技术的成功应用,就使千千万万水稻产区的农民得以从弯腰种田中获得了彻底的解放,据此,我们还可有理由来怀疑,当今我们人类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虽然精神十分可贵,但考虑问题的思路及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到底是否对头呢?

 当然,我们人类中也不乏勇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的另辟蹊径者,人类的希望也就在于这些人类精英的身上。近一二十年来,人类在对开发新能源的研究方面,不但探索的领域不断拓宽和探索的方法不断有所改进,而且还有人对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进行了逆向的思考,据此,我们也就完全可有理由这么预言,不出几个世纪,我们人类必将能够彻底摆脱能源危机!并且到了那时,说不定我们还会为着这问题居然会那么容易就可解决而感到惊讶呢。

 

8、城市逐渐会消亡

 

 在更遥远一些的将来,现有的各个大型城市将会全都陆续消亡。

 过去人们上街购物和办事,由于主要是靠步行,因而就希望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贸易集市、政府的各个机关部门和各种企事业单位都连在一起,这样人们要购物或有事要办才会感到方便,于是那时的人便把商店、粮铺、菜市、饭馆、旅社、政府、作坊等等都集中建到某一个能使尽可能多的人都感到可以比较便捷到达的地方。同时,又由于人们靠步行乃至靠骑马,在较短的时间内所能到达的距离都很是有限,于是每隔一定的距离,便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因而,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中城市的出现,基本上都是缘于过去人们出门主要得靠步行所导致。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中所出现的城市,其实都是古代人类交通过于费事的产物。

 如今,在各地的公路边,哪怕是前不着村后不靠店,也到处都出现了一些单家独户的饭馆,并且许多这种位于荒山野岭中的路边店的生意也还挺兴隆的,本来还是冷冷清清的地方,随着一声汽车喇叭的鸣响,大帮顾客便不期而至了,这些远道而来的食客吃饱喝足之后,一坐上车很快又走光了,于是饭馆重又恢复了原先惯有的冷清。没有络绎不绝的人走过门前,但生意却也做得兴隆,这是在人类社会尚未出现汽车的时代的人们所不可想象得到的,然而科学一发达起来了,许多前人所意想不到的新鲜事就会层出不穷了。

 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已有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要上哪儿购物或办事已经相当便捷,甚至通过电话和互联网,就是不出门也能把物购到和把事办妥了,因而人们便有了地球已经变小了的感叹,甚至还有人把地球看作只是一个聚居着人类的小小“村庄”——地球村。

 今后,随着科技的更加进步,交通和通讯将会更加便捷,到那时候,人们就会觉得大家根本没有必要都挤到一起生活,自然也都会发现了城市这东西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不但空气不好而且又太吵闹,使人难得清静而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甚至,那个时候一些不了解历史缘由的年轻人也许还会责怪祖先们怎么那么蠢,把那么多的房子鳞次栉比地建到一起、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都挤到一起来住干什么?于是,那个时候的人们便会相互疏散开来,彼此拉开距离而居。而当这种距离越拉越大的时候,城市自然也就逐渐消亡了,代之而来的将是整个地球上星罗棋布地每隔一定距离便有一个人口并不太多的居民点。而聚居在各个人口并不太多的居民点里的人们,也不是出于为了生活的方便才聚居到一起的,他们之所以也没单家独户而居,除了有可能是出于存在着亲缘或友情关系之外,也许也有出于志趣相投的缘故。


                            (后面还有8节,下一个文件为9—12节,全文共有1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