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人物志:华 哥 练建安

单篇 作者原创上传(首发)

347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华  哥

          练建安

 

   十年前,我从县城坐客车回乡,邻座有个中年农民,谈笑风生,科技术语脱口而出。全车默然,听他演讲。说到得意处,他急忙从挎包里掏出一本书,书名是《乡镇能人谱》。翻到某页,说:“看清楚照片,这个人是谁?”众人传阅,啧啧称奇。还有谁呢?就是他呀。书上可知,他叫建华。想来乡里名气很大的华哥就是他了。

    书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他的手里。这时,他大声地说:“多谢兄弟梓叔照顾,全县乡镇能人上书的,就选了我一个!”

    回到家,问堂兄,他笑了,说:“按家族辈份,你也该叫他堂兄呢。”

    在车上时,华哥给了我一张名片,欢迎我去他的“大山高科农发有限公司”做客。

    翻过一座山,我很快找到了他。那时,他正在鱼塘放饲料,见我来,夸张地跳起来拍手:“唉哟,大学教授来了!哎哟,博士生来了!”

    其实,我根本不是博士生,更不是大学教授。华哥的话,明明是说给别人听的。

    他的公司基地,就是这几口鱼塘了。

    原来,华哥这人,自小聪明伶俐,读小学时,别的学生上山摘杨梅,他买来再卖,收入竟比别人多几倍。高中毕业后,自学雕刻印章成了生产队“副业户 ”,跑遍了“江广福”(闽粤赣)三省边界。他是有心人,每刻印章,即留印记。迄今保存了上百本小学生作业本,里头满是密密麻麻的“业绩”,闲时常以示人,显耀手上功夫。

    他说,某年来到广东梅县,一日,刚摆好摊子,一辆小车唰地停下,车上跳下两位精壮军人,向他走来。他一惊,心想,坏了,坏了,跑不了了。啪地一声,军人向他敬礼。哎哟,原来是位老首长专车来接他,干什么呢?刻一枚闲章,这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闲章是什么?作书作画用的。他刷刷几下就刻好了,用的是隶体,蚕头燕尾。老首长很满意,当场叫秘书奖给了十元,还留他吃了饭,给他夹菜敬酒。什么菜?家常菜。酒呢?哎吔,国酒茅台哟!不过,至今他还十分遗憾,忘了和老首长合影。

    这位老首长是谁呢?他说,说出来你们会吓一跳,是位元帅,大名鼎鼎的元帅!梅县客家人都叫他元帅伯!

    这个流传故事,首先是华哥常讲,每次都有些新的细节,越说越传奇。

    “分田到户”后,农村大变,农民搞多种经营,路子活了。华哥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变化,他毅然选择了暂时放弃精湛的手艺,承包了上十亩鱼塘。不几年,率先成了“万元户”。

    鱼塘里有种泥蛇,吃小鱼,农户损失很大。华哥的鱼塘,泥蛇几近绝迹,问诀窍,他总是笑而不答。

    江西某地农科所专家,竟派小车来请华哥讲课,一请,二请,三请,直到县科技局领导、镇领导、村主任陪同客人登门拜访,华哥才应邀前往。

    走之前,华哥请小学老师冬生用毛笔大字抄写了几十份“紧急通知”,贴遍了全镇各村。“紧急通知”的内容大意是:“为了闽赣两省人民的传统友谊,在平等互利团结合作不侵犯科技发明权的基础上,应江西省科学家邀请,在镇村领导陪同下,建华同志前往江西省讲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讲课期间,本公司一切事务,概由春娣同志代理。”春娣同志,就是我那堂嫂,公司除堂兄之外的唯一职工。

    上课了,百十位“专家”济济一堂。华哥说,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丘陵地带综合治理特殊水域空间爬行类有害冷血动物--也就是捕捉山区鱼塘中的泥蛇。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必须进行认真地研究,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解构”。我这次来,本来已写好了讲解大纲:(一)、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丘陵地带特殊水域;(二)、爬行类有害冷血动物习性及其危害;(三)、综合治理措施举探;(四)、小鱼网的选择与使用;(五)、辅助措施;(六)、布网的最佳角度、方位及时机;(七)、水位、水质、水温对布网的影响及调适;(八)、鱼类的聚居水域与布网的功效;(九)、大山高科农发有限公司的探索与实践;(十)、大力推广“网捕法”的重大意义等。考虑到本公司业务繁忙,我在这里就不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讲解了。我就简单地说吧--

    原来,只要夜晚在鱼塘两头牵一小鱼网,泥蛇要过网,进了头,退不出,就会缠绕网上,早起收网,手到擒来。

    华哥讲的一堂课,还不到十分钟。

    这真是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张纸。秘诀一公布,华哥就无人再请了。不过,华哥由于这一特殊贡献,在名流文化传媒公司优惠策划下,赞助了几千元,还是上了《乡镇能人谱》。

    华哥是勇于探索的人,养鱼养得好好的,他偏偏要研究“猴头菇健美宝”、“速食仙草冻”、“绿色保健豆腐”等等,皆不甚成功,亏了老本。他说要“走出山门图发展,发展事业报家乡”。就只身去了广州,还在搞什么农产品开发。传言,他现在与中山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导师合作一个大型项目,前景看好。

    有人说,去年在深圳看到过华哥,那时他推着三轮车卖客家凉茶,物美价廉,五毛钱一碗。远远瞧见了熟人来,就快速拐入了一条小巷。车上有电喇叭,重复叫喊:“凉茶,凉茶,清凉解毒的客家凉茶。”听口音,分明是他录的音。

    前些日的一个晚上,华哥来访。谈走南闯北的事,依旧豪情满怀。他说,这次他在百忙之中回乡,是因为饮水思源,致富不忘本,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民富裕才算富,先富带后富,具体地说,计划将武邑山区的一种叫“油头”的土罗卜大批量地打入国际市场,做活做足在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他还说,本来,敝公司打算资助100名家乡贫困生上大学,捐建几所小学。因为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投了几个亿,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下次再说吧。他说,你当记者的,帮忙留心一下,凡符合条件的,直接发电子邮件过来。不过,千万不要报道哟。报道了,你华哥可是会生气的。做好事不留名嘛!

    我高价寻获的武邑云雾茶泡了五、六泡,桌上“七匹狼”烟抽去了大半包,华哥说着说着,就有些困倦了,要回下塌处了。我送出门外,门外是大马路,路灯明亮。华哥却掏出了一把老式的“虎头牌”手电筒。我笑了。华哥极认真地说:“步步钩针好,万一停电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