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真模拟高考语文冲刺检测卷(含客家小说《药砚》)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326次点击|6次点赞

赞一下


猎豹截图20221113122157.png


                               语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B.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C.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D. 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 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D. 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砚

练建安

河头城是汀江水路的一处大码头大墟镇.千里汀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南段,流经闽西诸县,众水汇集,至粤东三河坝后称韩江,过潮汕入海.河头城往下走,险滩密布,流急浪高.土洋山海货物,在此集散驳运.往来船只,俗称有”上河三千,下河八百”.

石坝码头石阶顶端的左侧,多有卖客家风味小吃的摊点.右侧,是一长溜的松木厚案板,竹狼叉撑起,谷笪搭棚.屠户石钵头拳头大,这头一张肉摊,铁定是他的.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每逢四乡八邻迎神打醮抬菩萨,他总要摇头晃脑地高声吟唱他那又长又臭的文辞.他教蒙馆.刻薄者当面叫他华昌先生,背后就不客气了,叫他老穷酸.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晡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

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有删改)

4. 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描写华昌先生”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因为他想让人们知道他也能买得起肉,这一处极其生动地表现了知识分子爱慕虚荣的特性.

B. 石钵头是一个典型的市井小民,霸道,没有文化,不知礼数,瞧不起穷困的华昌先生,处处为难于他.但他对自己的母亲又非常孝顺,因此这个人物显得丰富立体.

C. 华昌先生的朋友李半仙多年未见,却在一个夜晚到访,还带来了卤猪蹄,主要是因为得知华昌先生受辱于屠户,前来安慰,同时也与华昌先生谋划用药砚治病这一计策.

D. 华昌先生徒手分砚时,作者对天井热辣阳光和后龙山蝉声的描写主要为了烘托一个文弱书生在这时想要断砚又担心不能将其断开的紧张心理.

5. 文中华昌先生有哪些突出的形象特征?请试作分析.

6. 小说中关于药砚的叙述较少且集中于后半部分,为什么还要以”药砚”为题?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且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如李白,字太白.

B. 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及第者之称.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 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 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 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 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

 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①闹红:指盛开的荷花.②三十六陂(bēi):指很多水塘.③菰(gū)、蒲:都是水草.

11. 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闹红一舸”写出了荷花开放的艳丽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戏闹、调笑,场面热烈.

B. “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

C.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美人的红脸,又吹来一阵密雨,蕴含了词人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D.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想象丰富,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E.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激发读者想象体味诗词之”味”,似乎读者也享受到荷之香味,”诗句”之香味.

12. 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词中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题目中所提示的诗句.

(1)郦道元在《三峡》中感慨三峡两岸的重峦叠嶂中流水、树木、高山以及花草极富意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潭中鱼儿时而静止,时而游去,来来往往轻盈活泼的样子.

(3)《观刈麦》中的”____,____”通过描写妇女儿童来从侧面表现男子们在农田中忙碌的场景.

(4)《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出洞箫之声的凄婉幽怨.

(5)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

(6)《马说》中描写千里马不能遇到伯乐时受尽屈辱而死去的悲惨遭遇的两句是”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③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⑤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⑥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A. ①④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 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作”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D. 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位语言学家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各地方言语料,为保留我们民族原汁原味的语言用尽了毕生精力.

B.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理性成为了人们的思想主流,很多宣扬迷信的人或团体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招摇撞骗.

C.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 自从我国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相关技术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17.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A.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 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 欣闻母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

1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 陛下是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 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19.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四、写作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请教一位智者:”是什么让你成为智者?”

“看见的能力.”智者说.

这个人听了不解地问:”看见什么呢?”

智者平静地说:”从毛毛虫里看见蝴蝶,从蛋中看见雄鹰,从自私的人身上看见圣徒,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从人性中看见神性,从神性中看见人性.”


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C.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D. 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 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D. 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此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需要逐项分析,与文本比对,加以判断.C项说法的错误在于这个句子内容无中生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类似题目解答时,有一定难度,需要统观全文,分析题干要求的内容与之”吻合”,要对选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审题,明确筛选的标准;第二步,扣题,细心查找信息,借助标志语,与题干要求加以比对;第三步,对比、排除确认答案,将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比照,看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对于有增加、减少或转移表达的部分,要仔细辨认,看选项是否设置了陷阱,形成了干扰,设置了陷阱的选项,就是与原文表达不同的选项,依据题干要求可以准确选择.此题中,C项说法在文本中没有任何体现,应引起注意.

2题详解】

要选择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只要结合语境分析即可.C项说法中”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有误,不是”宋代统治者”而是商人自发,”政府机构”有误,而是民间组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类似题目应该注意需要结合题干和选择项,与文本内容做一比对,找出差距即可.尤其是应考虑一些说法是否和原文一致,有的可能在文中没有体现,认真排查即可.本题的三个选项较为明显,只有B项,说法在文中没有体现.

3题详解】

此题要求根据原文内容,判断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只要认真分析选项即可.B项”宋代政府”的说法错误,应为”商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该题中的D项说法没有在文中交代,所以应选择.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砚

练建安

河头城是汀江水路的一处大码头大墟镇.千里汀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南段,流经闽西诸县,众水汇集,至粤东三河坝后称韩江,过潮汕入海.河头城往下走,险滩密布,流急浪高.土洋山海货物,在此集散驳运.往来船只,俗称有”上河三千,下河八百”.

石坝码头石阶顶端的左侧,多有卖客家风味小吃的摊点.右侧,是一长溜的松木厚案板,竹狼叉撑起,谷笪搭棚.屠户石钵头拳头大,这头一张肉摊,铁定是他的.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每逢四乡八邻迎神打醮抬菩萨,他总要摇头晃脑地高声吟唱他那又长又臭的文辞.他教蒙馆.刻薄者当面叫他华昌先生,背后就不客气了,叫他老穷酸.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晡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

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有删改)

4. 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描写华昌先生”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因为他想让人们知道他也能买得起肉,这一处极其生动地表现了知识分子爱慕虚荣的特性.

B. 石钵头是一个典型的市井小民,霸道,没有文化,不知礼数,瞧不起穷困的华昌先生,处处为难于他.但他对自己的母亲又非常孝顺,因此这个人物显得丰富立体.

C. 华昌先生的朋友李半仙多年未见,却在一个夜晚到访,还带来了卤猪蹄,主要是因为得知华昌先生受辱于屠户,前来安慰,同时也与华昌先生谋划用药砚治病这一计策.

D. 华昌先生徒手分砚时,作者对天井热辣阳光和后龙山蝉声的描写主要为了烘托一个文弱书生在这时想要断砚又担心不能将其断开的紧张心理.

5. 文中华昌先生有哪些突出的形象特征?请试作分析.

6. 小说中关于药砚的叙述较少且集中于后半部分,为什么还要以”药砚”为题?

【答案】4. B    5. ①人生失意,生活贫困,遭人嘲笑;②固守文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③深藏不露,身怀绝技却不与人争勇斗狠,处处谦让于人.    

6. ①情节:”药砚”引出了文中一条暗线,即李半仙为了让石钵头知道华昌先生的厉害故意要以他的端砚为药引子,从而才有华昌先生展示身手和道德修养的情节,直接推动了情节的逆转;②人物形象:在石钵头求药砚的过程中展现华昌先生赞许孝心而不收钱财,以德报怨的高尚人格和深藏不露的形象特征;③主题:”药砚”中的”药”,不是给石钵头母亲治病的,而是给石钵头自己治病的,也是给这个浮躁势力的社会治病的药,犀利的讽刺了整个社会的嫌贫爱富的势力风气,因此”药砚”能更加深刻地体现文章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知识分子爱慕虚荣的特性”不准确;C项中”与华昌先生谋划用药砚治病这一计策”属无中生有; D项这两处环境描写是在烘托紧张的氛围,为结尾的逆转蓄势.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抓住文中开头”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每逢四乡八邻迎神打醮抬菩萨,他总要摇头晃脑地高声吟唱他那又长又臭的文辞.他教蒙馆.刻薄者当面叫他华昌先生,背后就不客气了,叫他老穷酸.”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这些对他外貌描写,以及叙述评价的这些语句可概括出他人生失意,生活贫困,遭人嘲笑;面对石钵头的挑衅,华昌躲着他走,体现他处处谦让于人,在石钵头求药砚的过程中,华昌先生赞许他的孝心而不收钱财,体现了他以德报怨的高尚人格;小说的结尾写华昌竟能徒手分砚,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的解题思路分四步走: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3.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的理解,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在小说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行文线索,矛盾冲突的转化点. 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以及表现主题的作用.解答该题主要从情节和线索考虑,药砚的叙述虽然较少且集中于后半部分但却是情节的逆转点,前文都是写石钵头瞧不起穷困的华昌先生,处处为难于他,后文写李半仙为了让石钵头知道华昌先生的厉害故意要以他的端砚为药引子,从而才有华昌先生展示身手和道德修养的情节,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考虑,在石钵头求药砚的过程中华昌先生不计前嫌,赞许他有孝心而不收他的钱财,表现了以德报怨的高尚人格,”药砚”为题更好的突出了主旨,文中写到石钵头及乡人瞧不起穷困的华昌先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的轻视,题中”药”具有象征意义不是治疗石钵头母亲的病,而且给石钵头自己治病的,也是给全社会治病的药.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且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如李白,字太白.

B. 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及第者之称.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 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 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 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 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答案】7. A    8. A    9. B    

10. (1)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

(2)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这句话的含义是”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的名词较多,如”干”“人”“土豪”“福”“宣宗”“大理寺卿”“春”“南畿浙江”“巡抚”等,然后借助语法关系进行排除,”言”意思是”说”,后面是说的内容,”有司”意思是”有关部门”,”多不得人”是指”有司”的情况,故二者不能分开,排除D项;”还”意思是”回来”,此处是说宣宗下诏让岳福回来,应为”召福还”,排除B项,”巡抚”是”与春同往”所做的事情,故与”同往”不能断开,排除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有误,名与字不一定意义相近,也可能相反或相关,如”韩愈”字”退之”,名和字之间就是相反.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二段开头说”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以原官”,这就要求考生到第一段找出熊概所任官职,第一段说”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之后虽说”调广东”,但没说官职有变动,可见原官是”按察使”.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洪熙元年正月”“南畿、浙江”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二段,从文中来看此时熊概所担任的官职应是按察使,而并非是布政使.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居”,担任;”方面”,地方长官;”捍御”,保卫抵御;”顾,难道,反而.第二句中,”以”,根据;”便宜”,根据实际情况,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发”发放;”闻于朝”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朝闻”;”谕”,传谕;”专擅”,擅做主张;”罪”,名词做动词,治罪.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 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

 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①闹红:指盛开的荷花.②三十六陂(bēi):指很多水塘.③菰(gū)、蒲:都是水草.

11. 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闹红一舸”写出了荷花开放的艳丽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戏闹、调笑,场面热烈.

B. “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

C.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美人的红脸,又吹来一阵密雨,蕴含了词人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D.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想象丰富,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E.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激发读者想象体味诗词之”味”,似乎读者也享受到荷之香味,”诗句”之香味.

12. 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词中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1. AC    12. 下阙①词人说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亭亭玉立的绿荷,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而不忍离去:实际上是写自己十分留恋.②词人接着担心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表现了对荷花的关爱.③词人不得不离去,却反过来说高高柳树垂下绿阴,吹波吐浪的肥大老鱼,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词人终于归去,却又回忆往昔,说田田荷叶间、沙堤旁边是我好多次的归路:流露出词人喜爱留恋的感情.④总之,词人层层铺叙渲染,转换角度,反复写自己对荷花的留恋,可谓”笔笔转换,一往情深”.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咏物类诗词的考查.关键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和神韵.同时要熟练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A”闹红一舸”把读者带向那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荷花丛中荡舟,一路上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但”场面热烈”言过其实;B”水佩句”写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将荷花比拟为人写,正确;C”翠叶吹凉”句写荷花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没有写”词人借酒浇愁,放浪形骸”错误;D”嫣然摇动”两句写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我赞美荷花的诗句.既写荷花幽香,又写词人自己词句佳.E”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运用通感,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似乎读者也享受到荷之香味,”诗句”之香味.

点睛: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咏物类诗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关键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和神韵.同时要熟练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与诗歌相关评论、观点的能力,题型为”诗论评价型”,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下阙主要是写词人对荷花的留恋,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加以铺叙渲染.下片第一句内容上是写”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表达了自己的留恋之情;第二句写”只怕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实际上表达的是对荷花的关爱;第三句”那高高柳树垂下绿阴,肥大的老鱼吹波吐浪,这一切,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实际上词人不得不离去,却反过来说,表达的也是留恋之情;最后一句写”田田的荷叶呵,您多得难以计算,可曾记得我多少回在沙堤旁边的归路上依恋徘徊?”流露出词人喜爱留恋的感情.总之下片内容句句都在铺叙渲染,反复写自己的留恋喜爱之情.

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题目中所提示的诗句.

(1)郦道元在《三峡》中感慨三峡两岸的重峦叠嶂中流水、树木、高山以及花草极富意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潭中鱼儿时而静止,时而游去,来来往往轻盈活泼的样子.

(3)《观刈麦》中的”____,____”通过描写妇女儿童来从侧面表现男子们在农田中忙碌的场景.

(4)《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出洞箫之声的凄婉幽怨.

(5)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

(6)《马说》中描写千里马不能遇到伯乐时受尽屈辱而死去的悲惨遭遇的两句是”__,___”.

【答案】    (1). 清荣峻茂    (2). 良多趣味    (3). 佁然不动    (4). 俶尔远逝    (5). 往来翕忽    (6). 妇姑荷箪食    (7). 童稚携壶浆    (8). 舞幽壑之潜蛟    (9). 泣孤舟之嫠妇    (10). 师者    (11).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1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3). 骈死于槽枥之间

【解析】

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容易写错的字有:”佁”、”俶”、”翕”、”箪”、”嫠”、”祗”、”槽枥”.

三、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③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⑤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⑥晴朗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A. ①④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①”巧夺天工”人工的胜过了天然,使用对象错误.②”想入非非”也可以当中性词用,可以理解为”一般人的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③”无可厚非”的意思是不可以过分责难,从句中意思看电视剧虽遭到批评,但作者的创作动机不可以过分批评指责,中间有转折的语气,所以”无可厚非”正确.④”首当其冲”是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用在句中和句意不符.⑤”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上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句中的意思显然是说”赶不上”“比不上”,与”望其项背”的意思正好相反,可改为 “望尘莫及”.”恒河沙数”意思是”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使用正确.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 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作”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D. 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A”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和中途易辙的语病,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C”进行发现和研究”搭配不当,”进行”后不能跟”发现”做宾语.D”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位语言学家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各地方言语料,为保留我们民族原汁原味的语言用尽了毕生精力.

B.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理性成为了人们的思想主流,很多宣扬迷信的人或团体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招摇撞骗.

C.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 自从我国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相关技术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A项否定不当,”无时无刻”“不”双重否定,表肯定,肯定的是”忘记”.B项自相矛盾,”招摇撞骗”应戴上”科学的面具”,而非”伪科学”.C”产生”和”浪潮”不能搭配.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7.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A.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 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 欣闻母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A项说自己”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不得体;C”躬临”是敬辞,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不当;D”至今健在”改为”精神矍铄”.”光临”改为”来到”.

1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 陛下是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 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D”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表述错误,应该是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君位,而庶子即使年长也没有资格继承君位.

19.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认真分析题目所给文段,从文段中提取主要信息,最后概括答案.要分别抓住每段中的”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房屋的各种构件……往往会对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漂亮、美观”“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等内容,根据这些压缩语段,即可得出答案.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所给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将次要信息排除.本题中的文字属于说明性的材料,要抓住说明的对象及特点进行概括.总之,”压缩语段”的关键在于寻找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点,取主舍次,然后确定表达的语言骨架,将重要的信息分解安排,组成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

四、写作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请教一位智者:”是什么让你成为智者?”

“看见的能力.”智者说.

这个人听了不解地问:”看见什么呢?”

智者平静地说:”从毛毛虫里看见蝴蝶,从蛋中看见雄鹰,从自私的人身上看见圣徒,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从人性中看见神性,从神性中看见人性.”

【答案】预见引导美好人生

回首过去,昔日的繁华,沉淀的记忆里,像旧照片中穿着旗袍的女子,独守着蒙尘的美丽.而如今,这一切都化作一场潇湘雨,化作一阵彭蠡烟,逐渐飘散、飘散——消逝.与其在过去逡巡,不如拨开眼前的迷雾,展望未来,凭着自己敏锐的自光,去预见事物的发展,去预见更美好的人生.     

从儒勒·凡尔纳身上,我读懂了”预见”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丰富的想象而又相当敏锐的预见,是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海底两万里》中,描述了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在”鹦鹉螺”号里的精彩冒险旅程.尽管潜水艇在这个时代已是家喻户晓,但在凡尔纳那个科技尚处萌芽阶段的时代,就已经能预见”鹦鹉螺”号之类的高科技产物纵横深海的蓝图,足见其敏锐的科学预见能力.

从另一方面说,不正是因为人类有对未来的预见能力,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追求与实践,得以快速发展,永远告别了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吗?

霸王别姬,道出了你的侠骨柔情;二十八骑东城决战,再显你的英雄霸气;而乌江自刎却大大凸显出你短浅的预见能力.”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你却看不见一丝希望,亲手为这局未有结果的棋战画上悲剧的句号.倘若你胸怀刘禹锡那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气度,将目光放辽远,将过去的失败置于脑后,敢于预见霸业重图的未来,那么也不至于只给历史留下一声叹息.

因为他们有预见,就算在重重困难面前,他们的目光依然辽远,他们的见识依然深刻.因为他们有预见,在茫茫未来中,他们所怀抱的依然崇高,他们站立得依然挺拔.预见,不仅体现一种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更是一种能引导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的风向标.

同时,预见,更强调一种理性,即对现实规律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分析能力.雾里看花的朦胧空想,不是理性的预见,它只会使我们的人生导入迷茫的幻境.

吹散眼前幻想的飞絮,拒绝跟着感觉走的潇洒吧,理性、准确的地预见人生、预见社会,是导向美好人生的不二法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从材料中七个”看见”得出三层意思,第一层说的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见,那是预见;第二层说的是从反面去看见正面的,那是反观;第三层说的是从紧密联系的两方面互相看见,那是互察.总的说来,真正的看见的能力是一种洞察力,还需要想象和联系的能力.写作这篇文章,可以从三个层面中的某一点来写看见的能力,也可以综合起来写.

1.所谓智慧,就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2.预见也是一种智慧;

3.反观,智也;

4.”互察”见智慧;

5.智慧不是天赋,而是一种能力.

点睛:发现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