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校语文试卷(含《药砚》)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486次点击|5次点赞

赞一下


2021年广州中大附属雅宝学校

          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现代文阅读I(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II(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

材料二: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欣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早在2015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的地理位置、传承人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藉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献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古籍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储,并被快速检索,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

(综合选自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等)

材料三:

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项支持资金,将该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

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鼓励和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交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

(摘编自王晓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4. 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提岀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这表明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并不落后于国际。

B. 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己经可以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是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C. 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技术下,我们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如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

D. 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国际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只要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就能更快。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识基本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B. 虽说古籍数字化成本很高,但相对于这些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及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来说,这些投入还是很值得的。

C. 多年前,敦煌莫髙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但运用数字技术,既保护了敦煌文化,又给游客带来了异样的观赏体验。

D. 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岀,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不仅适用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适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6.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三内容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III(1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失败的寻访

去看那条千年古道。

村子临河而居,碎石沿着河岸垒出齐整的层次感。胡同仅容一人走过,像一抹被遗弃的瘦长的影子。出了村,是一片浩荡的水。堤岸有两棵柿子树,隔了很远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苍老;一头无所事事的驴,静默在水边,比眼前的这片水还要安详;几辆小车停在不远处,有人正在钓鱼。山野中的这片水,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车子就一晃而过了。路的尽头,竹林茂密。因为山太深,人迹罕至,竹林才完整地留存下来。很多人从远方蜂拥而来,则是近年的事情了。通往竹林的,是一条千年古道,狭窄,凹凸不平,向险而去。为方便更多人抵达那片原生态竹林,当地人把原来的河道改造成一条水泥路。新开辟的水泥路在古道下方,即使是旅游旺季,也没人留意这条古道。人们奔走在新路上,直抵想象中的那个原生态景点。千年古道成为一个被封存悬置的景观。路边有溪水流过,不知名字的鸟,在水流声中穿过。一块并不规则的金黄麦地,镶嵌在山坡上,让人格外空落和孤单。

这个守着千年古道的村子,居然有一个铁匠铺。多年来,我游走乡间,在找寻农具的同时,隐隐盼望着哪天遇到一个铁匠。童年记忆里红彤彤的打铁情景,一直灼烫在我的心头。我从千年古道失意而归,却在村子里意外发现了那个铁匠铺。它比破落的村庄更破落,但看上去并没有彻底被遗弃。我很快就找到了它的主人——一位76岁的老铁匠。他几乎符合我关于铁匠的所有想象,苍老,敦厚。稍感惊讶的是,他竟然那么健谈,让人很难将他的言谈举止与木讷表情联系到一起。他一边口沫纷飞地讲解打铁知识,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比如火候如何掌控,比如落锤时的角度和力度。他似乎等待了很久,孤独了很久,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来访异常兴奋。他打了一辈子的铁。每逢镇上赶集,他就去摆摊收农具,直到攒够了一定的数量才开炉打铁,过上一把瘾。其实他早就不需要依靠打铁来维持生计,他的手艺已经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村里用上了机器设备,播种和收获都很少使用传统农具,铁匠成为一个多余的角色。他说他舍不得丢下这门手艺。那些打铁的岁月,没有仅仅成为苦难记忆。乡村铁匠赤膊抡动手中铁锤的童年记忆犹在眼前,那些火焰中纷纷落下的铁屑藏有我们最奇幻的想象和最简单的快乐。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那个曾经的孩童不需要任何解释,就理解了眼前这个打铁老人的热情。那天我亲见了他打铁的整个过程。他的表情有些悲壮,好像多年来的坚守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他光着膀子,在通红的炉火前,酣畅淋漓地表演了所有手艺,认真,郑重,像在重温往昔岁月。我向他投去敬重的目光,并且按动快门,将某个瞬间定格。

走出铁匠铺,我看到一个老农蹲在地头抽烟。这是农村的一个普通场景,可是我仍然忍不住把它解读成了所谓的守望。我羞于将自己的解读告诉眼前这个老农,我知道他心里装的,与我心里想的,截然不同。听到我要找寻农具,他兴奋地起身,领我拐了一个弯,再爬过一条长长的坡路,来到一座老宅前。

院子里长满齐腰的荒草,有浓烈的植物气息。我是陌生的闯入者,闯入一段被遗忘的时光。这栋老宅像一个农具陈列馆,各式各样的农具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他说三十多年来没有外人进过这个屋子。屋里从来不曾通过电,我擎着火机,在微光中逐一察看那些农具,心里有些激动。也许,这是三十年中唯一降临的光。置身这个昏暗的记忆库,我仿佛听到了时光流淌的声音。那些农具被我们搬到院子里,摆放,拍摄,他也像受到了格外尊重一般,脸上满是欢喜。他把一套驴具挂到院墙上,用手指着告诉我每个部件的名字和功能,他越讲越来劲,简直是神采飞扬。粗糙的驴具,原来凝结着这么多民间智慧。他的讲解让我好似看到一头驴在山野里骄傲地劳作;让我想起了那些久远的日子,坑坑洼洼的山野,想起农人们的劳作,想起他们充实、自信的表情。也让我想起近年来在乡村游走的日子里常见到的农家圈养的驴,它们不是用来劳作的,养大了直接卖给城里的驴肉馆。

暮色中,下起了小雨。院落里齐腰的荒草经过雨丝的清洗,新鲜了许多。邻家的烟囱冒出一缕炊烟,在细雨中若有若无,像是一丝乡愁。

时光就这样打磨着村庄和村庄里的人。我以审美眼光从取景框里截取了乡村中那些将被遗忘的事物。它是真实的,但我所留存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乡村,更多的艰辛被所谓的美遮蔽了。我的这种寻访,在滚滚向前的潮流中是否真的有意义?

我从来就没有真正理解过这些农具。对农具的理解,只有在经年累月的劳作中才可以真正抵达。我只是浮光掠影的寻访者,我的寻访注定是失败的,无能为力的失败。我在乡村奔走与找寻,不过是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梦想。我所拍摄和记录的,仅仅是村庄的一个截面。

截面承载的,是一段完整的隐秘记忆。

(取材于王月鹏同名散文)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千年古道成为一个被封存悬置的景观               悬置:供人仰望

B. 一直灼烫在我的心头                             灼烫:印象深刻,感受热烈

C. 他几乎符合我关于铁匠的所有想象,苍老,敦厚     敦厚:身体结实

D. 他似乎等待了很久,孤独了很久                   孤独:独自生活,寂寞无聊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通过写水泥路的热闹来突出千年古道的冷清,表达了作者的遗憾。

B. 作者能够轻易理解眼前打铁老人的热情,与童年记忆里的打铁情景有关。

C. 76岁的老人能完成打铁的全过程,体魄强健,作者为此投去敬重的目光。

D. “把老农蹲在地头抽烟的普通场景理解成守望,有一厢情愿的意味。

9.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10. 作者认为自己的寻访是失败的寻访,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19)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论语·子罕》)

11.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儒者形象?

12.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翻译何有于我哉,并回答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

()古代诗歌阅读(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玉壶吟中(节选)

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诗人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东晋大将军王教酒后常吟唱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这两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意,美人见妒。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以古意写今情,壮心惜暮年化用曹操诗句,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B.西施的美是由其内在品德气质所决定,丑女效颦矫揉造作,自然不美。

C.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含蓄蕴藉,寄慨过深,

D.本诗用典切合诗人身世与心情,形神俱出,虚实相生,表现出悲壮之美。

1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蕴含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打鱼人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9)

1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简要概括漫画内容。

2)假如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的处境,请说明漫画的寓意。

()语言文字运用Ⅱ(11)

17.下面是某大学生写给王教授的自荐信,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王教授:

我叫刘云亭,愚兄刘风亭是您从前的学生,他对您的人品学识赏识有加,使我对您仰慕已久,希望您收我为徒。您的几部著作我已全部购买惠存,今寄上论文一篇,恭请拜读,不胜感激!

 

刘云亭敬上

××××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俞平伯先生评价丰子恺的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仔细欣赏这幅漫画,你有怎样的感受和领悟?请围绕漫画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D项,根据材料三可知,参与国际交流只是中外技术互补的一种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就能更快,因此选项中的只要…………”说法太绝对,将借鉴国际经验这个充要条件当成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学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的必要条件。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项,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源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可知,选项中说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是不恰当的。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国家政府来说,由材料一中联合国和中国的各项举措可知,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需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文件以做好政策引导;由从技术层面未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可知,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需对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以及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资金投入;由原文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可知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需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

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由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可知,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需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由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可知,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需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

从人才培养来说:由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オ,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可知,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需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从技术进步来说:由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文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可知,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需加强国际交流以促进中外技术互补。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句中重点词语的能力。

A.悬置,悬挂起来放置。和封存连用,结合语境即使是旅游旺季,也没人留意这条古道,此处指千年古道只是有个名声,不被人关注,也不实用。供人仰望不合语境。

C.敦厚,是形容脾气和性情憨厚,忠厚,不是用来形容身体的。而且身体结实七十六岁”“苍老不对应。

D.文中的孤独指打铁老人没有人可与分享打铁的乐趣,是一种精神的孤独。而不是独自生活,寂寞无聊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文中相关内容能力。

C体魄强健,作者为此投去敬重的目光错误。体魄强健和前文的苍老矛盾。原文有他光着膀子,在通红的炉火前,酣畅淋漓地表演了所有手艺,认真,郑重,像在重温往昔岁月。我向他投去敬重的目光由此看出敬重的是老人认真、郑重的打铁状态,那种纯粹的对打铁的热爱的情怀。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句子是由农人的讲解联想到驴子,驴骄傲地劳作,农人们的劳作充实、自信,由此看出作者对传统劳作的尊重;而现在农人只能讲,驴子只能被卖到驴肉馆,二者生命的活力都不能再呈现。曾经的人与驴与现在的人与驴形成交叉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失去劳作价值后的驴的同情,对农人不能再从事熟悉的劳作的惋惜之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观点,并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作者认为自己的寻访是失败的寻访,原因有两个。其一,结合原文没有真正理解”“以审美眼光”“我所留存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乡村,更多的艰辛被所谓的美遮蔽了等词句可知, 作者认为所寻找到的事物是被美化、不完整或没有被深入理解的不真实的;

其二,我的这种寻访,在滚滚向前的潮流中是否真的有意义?注定”“不合时宜,这些疑问和判断表明作者认为现代化的发展注定会让一些传统的事物失去价值,这种寻访在滚滚向前的潮流前不见得有意义。

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分析,可联系表面美好,实则有缺憾的人、景、物、分析;也可结合失去了时代价值的事物,不合时宜的人,失去原有韵味的传统来分析,很多东西只能在记忆中追寻了,寻访很可能带来的是幻灭。

具体分析时针对其中一个原因分析即可。如果选择不同意这一看法,可从反面分析,比如谈这种寻访也是美的,有一定价值的。言之成理即可。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所谓出则事公卿,即在外为政就得恪尽职守,做个称职的官员,这是的体现。

入则事父兄,说是在家就得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是的体现。

丧事不敢不勉,即参加丧葬之事要尽心竭力,尽量做得周到细致,这是的体现。

不为酒困,即不沉湎于酒精,这是的表现。

表现了一个尽忠、行孝、守礼、自律的儒者形象。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语句含义和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参考链接材料可见,孔子只是对三个人的优点给予评价,子路果断、端木赐通达、冉求多才多艺,至于能不能从政,没有正面回答。结合这一内容,可知,孔子言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此数事对于我无难,故可将何有于我哉解释为: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由此可见孔子的自信。

参考译文:

孔子说:出外便侍公卿,入门便侍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勉力去办,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论语·子罕》)

季康子问:子路可以让他参与政事吗?孔子说:子路果断,对于参与政事有什么呢?又问:端木赐可以让他参与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对于参与政事有什么呢?又问:冉求可以让他参与政事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对于参与政事有什么呢?

(《论语·雍也》)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项,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错,用字表达的是诗人的壮志难酬。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44(天宝三载)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

前四句的意思是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这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诗人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起,对秋月,挥剑舞,高声吟咏,涕泗涟涟。忽然两字可见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这四句写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只能效仿古人击壶高歌饮酒,涕泗链链,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五六句的意思是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诗人用东施效颦的典故,抒写自己鄙视权贵,坚持气节的情怀。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愤慨之情。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两句话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15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彭蠡”“”“,理解字义去记忆。

16题详解】

2)表面寒暄,却都没告诉对方面临危险,讽刺了人的虚伪。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漫画题,首先要读懂漫画:读懂漫画的标题;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漫画的构图,有的漫画为一幅,直接表达一个主旨;有的为两幅,采用对比的手法如:反映环境的变化,反映人情冷暖等,两幅的要对比来读;有的为多幅,表达一个事件,一个小故事等,多幅的一定要按照顺序来读;读懂漫画中的要素。第一问要求描述画面内容,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第二问要求说明漫画的寓意,且题干假设了一种情形,缩小了寓意,考生要注意信息与原理的联系,按照原理、方法、启示、警示、说明、表明等,把观点和漫画中读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做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本题在假如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的处境,那两个人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本该告诉对方实情,却故意隐瞒,转移话题,两个人都是虚情假意,上升到道德品质有问题了。

17题详解】(1愚兄改为家兄;(2赏识有加改为非常钦佩;(3惠存改为收藏;(4拜读改为指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1愚兄称呼自己的兄长,谦敬不当,不合适,应改为家兄

2赏识有加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此处说兄长对教授,谦敬不当,不合适,改为非常钦佩

3惠存,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此处是收藏教授的作品,谦敬不当,不合适,应改为收藏

4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此处请教授对自己的论文指导,谦敬不当,不合适,改为指教

18题详解】例文

像桃花一样微笑

胡献

春风春雨唤醒了沉睡了一年的老桃树,它伸伸懒腰扭身一看季节,赶紧酝酿着感情和心境。不久,花骨朵一朵朵兴奋起来了,在枝头微笑的望着久违的世界。

就这样,春天无声无息地来了;就这样,桃花也无声无息的开放了。

少年的我喜欢坐在如火焰般艳丽的桃花下,闻着它积蓄了一年的桃花香,丝丝缕缕,沁人心脾。有时我睡着了,在梦中,我常想:桃花面对短暂的绚烂,它快乐吗?是啊,桃花快乐吗?它的生命短暂,它不如牡丹漂亮大方,不如月季妖娆多情。

它只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土中安静地开放、凋零……没有人刻意的赞赏它,它还快乐吗?

菊花以它的清新高雅打动人,莲花以它的纯洁正直打动人,梅花以它的幽香傲骨打动人,而在春天里开放的桃花呢?它普通,它渺小,它总是静静地静静地……它快乐吗?

桃花开得越来越艳了,红的似火,白的似雪。

三年的高中求学之路,书上题海跋涉的辛苦,加上高三月考的辛苦,磨光了我所有的自信,我越发像一只瘪了的气球,往日的成败都历历在目。

也许是时间太漫长,让我迷失了方向。我犹如大海中的一条小船,永远划不到岸。

岸在哪儿?我不知道,像一只无头苍蝇在到处乱撞。最后,我耗完全身的力,任海水一点一点将我吞噬。

也许的时间太短暂,让我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失望。

我不再意气风发,只有垂头丧气,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的忧愁与伤感涌上心头……

我想放弃了,因为我的学业无奈,因为我的不够快乐。

又一次坐在树下,阳光照下来。我抬头看着阳光,心中便有了答案。是啊,它该是快乐的,因为它正咧开嘴对着我笑呢?不加任何修饰,只有真与诚,看它正笑呢!顿时,我心中一震,我想是它的笑令我清醒的吧!茫茫之中,我笑了,原来我也可以像桃花一样微笑。桃花用它的热情,用它的微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画面。因为它短暂,也正是因为它的短暂才想把自己所有的美展示给人们,给那些失意的人们,告诉他们至少可以拥有阳光的微笑。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我的心也跟着它们开放,阳光又一点点照进来了,温暖无比,我又快乐了。抬头,看着天空,我微笑着,像桃花一样微笑着……

【分析】

【详解】(一)审题:本题是漫画式材料作文。解答本题考生要认真观察漫画,结合配图的文字思考漫画的寓意。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这幅画体现了丰子恺漫画的一贯风格。一座山中草庐,透过打开的小窗,屋内一片昏暗,可见住处实在是简陋之极。可室外却是又一片天地。严寒酷暑皆已过去,现下正是美好春光。屋后有苍翠的松柳,空中有轻盈的飞鸟。屋前有石凳,主人坐在屋前的石头上,手执一卷书,似在举目欣赏眼前的翠柳。可曾注意到,窗前那盆看不真切的花草,这也是主人的情趣呢。能在如此粗砺简陋的环境中从容淡定地生活,主人该是陶渊明一流的人物吧。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或者便该是这样的。配画的诗句,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运用了双关,严霜”“烈日”“春风既实指自然环境,也可以象征作者的个人遭遇和所处的社会时代。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艰难生活的淡然、对严酷社会的蔑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切的艰辛皆会过去,终会迎来美好的愿景。这便是希望吧。结合以上分析,考生可以从乐观、坚韧、从容淡定、对美的欣赏等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别的角度,只要围绕漫画内容即可。

(二)立意:1、风雨过后,便是彩虹2、让美常驻心间3、笑对人生4、不畏严霜,终获春风5、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6、让乐观成为一种信仰7、淡看风雨,终迎彩虹8、守得云开见月明9、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三)素材:1、吕仲实先生未显时,一日,晨炊不继,欲携布袍质米于人,室氏有吝色,因戏作一诗:典却春衫办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躇。瓶中有醋堪烧菜,囊里无钱莫买鱼。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诗中不难看出其时何等贫穷,早饭无米下锅,只好拿袍子换米,妻子不情愿。他便耐心劝解,一介书生不能逾矩妄为,只能如此。他告诉妻子:贫寒的日子总会过去,可见面对贫寒,宁静而泰然的情怀。

2、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3、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4、上帝让三个凡人回答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第一个人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享受生活。第二个人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承受痛苦。第三个人说:我既要承担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予我的幸福。上帝给前两个人打了50分,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是的,既承担磨难,又享受幸福才是生活的真谛。生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路上虽有美丽的风景,但也有凶恶的野兽,对于生活的福与祸,我们要坦然面对。感受磨难中挑战的乐趣,感受幸福中欢笑的满足,不要总是叹息生活对你不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四)写作思路及点评:本文拟写的标题极有诗意,桃花绽放姹紫嫣红,作者要像桃花一样微笑,容易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去关注内容。文章采用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桃花的花期短暂,但是灿然开放;另一条是作者的学习不尽如人意,因为看到桃花的艳丽,从而振作奋起。借物写人,也就成了本文显著的特点。桃花面对生命的短暂,能够热情的绽放它的美丽,那么对偶有不幸的人而言,能够激励他们重振旗鼓,获得战胜困境的勇气,从而一样真诚地笑对自己的生活。语言清新流畅,段落明晰,做到整句散句的结合,凸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