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46中学语文试卷(含客家小说《药砚》)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253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2020年北京市

               第一四六中学高三语文

              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现代文阅读I(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了20196月汽车产销数据。虽然行业整体降幅有所收窄,但是行业产销的整体局面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全国汽车产销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预计今年全年将呈现负增长态势。

今年6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189.5万辆和205.6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2.5%7.5%,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3.96.8个百分点。1月至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 213.2万辆和1 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12.4%

从上半年产销情况来看,汽车产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低于我们年初的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消费动能并未受价格促销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仍然持观望态度。

此外,新能源汽车方面,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5.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6.3%80.0%1月至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49.6%

(摘编自《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降12.4%》,《北京日报》2019712日)

材料二:

在全国近百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中,排名前五的城市推广量占据大幅比重。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二、三、四线城市。一方面,一线城市充电设施的配备和售后服务的提供更为完备;另一方面,相同配置下电动汽车的价格明显高于燃油汽车,如果没有大幅补贴,小城市的消费者将难以承受。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车桩比近101,这一比例无法适应整车充电的需求。此外,不少城市的公用充电桩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低下。一边大量用户排队等充电,耗时耗力;一边部分充电桩长时间闲置,无人问津。部分城市的充电桩设置较早,因未能及时得到更新和维护,不少已成为摆设。

具体到技术领域,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差距,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我国电池系统在集成能力、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正是这一技术上的欠缺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频发。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对汽车排放污染的关注正在整个汽车行业内推动汽车行驶动力供给方式的变化。有关燃油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规相继出台,迫使汽车制造商们制造更加高效的动力系统。到2025年,市场所售25%的汽车都将拥有电动发动机,但是大部分汽车的发动机将会是混合模式,其中仍将有95%的汽车的发动机动力来源部分依赖于化石燃料的供给。这也意味着汽车制造商们需要制造出满足新的使用标准的、更高效的内燃机。

为了提高发动机效率,汽车制造商们一直在寻求减少汽车总重量的方法。但是在越来越严格的安全标准之下,汽车生产商们通常只能选择质量更重的汽车配件。随着一些公司开始研究既轻便又坚韧的材料——铝、高强度钢和碳纤维增强塑料,这一矛盾开始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节能需求将增加汽车配件中铝材和高强度钢材的使用。

物联网改变了我们使用互连的各种设备的方式,互连的汽车也是一样。联网的汽车可以彼此间或与外部世界交流通信,这将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缓解交通压力。它们不仅能给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还会影响保险业等行业。

(摘编自《2025年汽车行业报告》)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快速增长,可是汽车产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未能达到年初预期。

B. 非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消费者被迫承担高成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低。

C.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多方面技术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安全问题频发,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D. 汽车排放污染影响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发动机将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向电动发动机发展。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描述了我国汽车行业近期的产销情况;材料二分析了非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不高的原因;材料三预测了汽车及汽车行业的未来。

B. 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整体产销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尽管有些商家有降价优惠等活动,但消费者依然持观望态度。

C. 未来,汽车制造商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利润,还需要在遵循新的法规与安全标准的同时,满足环保与节能的需求,生产对环境友好的汽车。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虽然5前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顺应了国际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3. 未来的汽车与汽车行业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II(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III(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那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武庙街的颐楼,是蒙自十分有特色的民居。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十分幽雅闲静,被作为了联大女生的宿舍。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噓噓,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全面抗战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而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11)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学院的师生到达蒙自后,他们的生活与南湖融为一体;南湖也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家园。

B.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师生,常在湖边从事读书、唱歌、诵诗等活动。他们的生活平静、惬意,每天无忧无虑。

C. 听风楼的得名,只是因为山风呼啸,使联大女生不能成眠。此名表达了女生们因居住环境差而引发的思乡之情。

D. 冯友兰先生为清华毕业生题词,用屡经艰苦概括了西南联大学子由北平终至昆明蒙自所经历的种种磨砺。

E. 本文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鱼翔浅底”“如怨如诉等,会令我们想起《沁园春长沙》《赤壁赋》中的名句。

8. 西南联大师生的哪些言行体现了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9. 段中,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请对此诗的节选部分进行赏析。

10.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并插入了大量对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生活的追怀,请简要分析这种叙事方式的效果。

11.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题目中这一湖水的魅力体现在何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19)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首》之会  中:合乎

B. 至此乎     盍:何,怎样

C.经肯綮之未尝   技:技术

D. 如土      委:卸落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足之履,膝之所踦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

B. 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C.其固然           利乘便

D. 善刀藏之           爱其子,择师教之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 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 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 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古代诗歌阅读(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自咏示客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客人苦劝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处世方式的不满。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17.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默写。

13)《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1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15)《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9)

19.下面一段文字有几处表达不当,请找出三处来,并指出错误类型。

《羊城晚报》、《珠江日报》都报道了市公交公司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在当今社会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但在危难中挺身而出舍已为人的勇士却是百里挑一,非常缺乏。媒体上经常报道有人遇难而众人旁观的事,人们已经觉得习以为常了。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永远阳光普照。别人遇到灾难时,我们应该急别人之所急,慷慨解囊。但有些人十分吝啬,细大不捐。我们在此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向张师傅学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一定要鼎力相助。

()语言文字运用Ⅱ(11)

2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出启示,不超过30字。

我只是雏菊丛中的一朵小花。一朵雏菊伤感地叹息,与这么多雏菊生长在一起,我的美丽完全被淹没了,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我。一个天使听见了雏菊的心声,规劝它说:但是你真的很美丽!”“我想成为唯一的一朵,身旁不要有任何同类!”不想再听到雏菊的埋怨,天使把它带到了城市广场。

几天之后,市长带着一位园艺师来对广场进行改造。把土壤翻一翻,种上天竺葵吧!”“等一等!”雏菊大叫,你那样做我会死的。”“如果这里还有一些和你一样的雏菊花,会对广场起到非常好的美化作用。园艺师回答,但是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任何你的同类,你自己不可能形成一座花园。说完,园艺师把雏菊从地上连根拔起。

四、写作(60分)

21.请结合材料分析丰子恺漫画中的丰富内涵。

材料一:

有以下几个意项和用法:生气,气愤。形容气势很盛,不可遏止。表示声响巨大,如怒号奋起、奋发,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谴责,如怒言

材料二:

19383月,丰子恺带着家人到达武汉,在目睹家园故国遭受的种种磨难之后,丰子恺在武汉到处奔走,从事救亡图存的抗战宣传工作。有一天,他在武昌乡下发现一棵被人砍伐大半截却仍然枝繁叶茂的大树,触景生情,以这棵大树为题材画了这幅漫画,并题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非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消费者被迫承担高成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低导致一说错误,属于错置因果,材料二中说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二、三、四线城市。一方面,一线城市充电设施的配备和售后服务的提供更为完备;另一方面,相同配置下电动汽车的价格明显高于燃油汽车,如果没有大幅补贴,小城市的消费者将难以承受一方面另一方面之间是并列关系,由此可知,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消费者被迫承担高成本同为非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低的原因,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错误”“一项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材料二分析了非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不高原因错误,材料二出自《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段分析了非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不高,第二段指出充电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段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些都属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所以,材料二应是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的方向和筛选的区域,如本题未来的汽车与汽车行业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筛选的方向是未来的汽车与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筛选的区域是材料三,然后浏览材料三,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概括。题干已经明确了答题区间,考生认真分析材料三,分点作答即可。材料三共三个自然段,第12段预测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第3段预测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第一段,对汽车排放污染的关注正在整个汽车行业内推动汽车行驶动力供给方式的变化”“市场所售25%的汽车都将拥有电动发动机,但是大部分汽车的发动机将会是混合模式,其中仍将有95%的汽车的发动机动力来源部分依赖于化石燃料的供给,这说明将来汽车的动力供给方式会发生变化,变为电力或电力与化石燃料混合;迫使汽车制造商们制造更加高效的动力系统,这说明汽车的动力系统将会更加高效;如材料三第二段汽车制造商们一直在寻求减少汽车总重量的方法……随着一些公司开始研究既轻便又坚韧的材料——铝、高强度钢和碳纤维增强塑料,这一矛盾开始得到解,这说明汽车的配件会发生变化,开始变得轻便而坚韧。这些都是属于汽车方面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第三段物联网改变了我们使用互连的各种设备的方式,互连的汽车也是一样。联网的汽车可以彼此间或与外部世界交流通信,这将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缓解交通压力。它们不仅能给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这说明将来的汽车业可以利用物联网的原理实现汽车彼此之间或者与外部世界的交流通信。这是属于汽车行业的发展。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B.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蒙自师生的生活只是相对平静的。而且师生心中仍怀有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在为国家民族之生存而奔走,并不是每天无忧无虑。

C.联大的女生将颐楼称为听风楼,既指这里可以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她们的家国之思并激发了她们抵御外侮的豪情。思乡之情并非因居住环境差。

故选B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的能力。

冯友兰先生1938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分析,概括为:同学们不远千里由北平辗转到蒙自,屡经艰苦,但仍坚持求学,体现了顽强坚毅的精神。

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分析,概括为:西南联大的女生将颐楼改名为听风楼。她们在强烈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况下,仍坚持在蒙自读书;此举也可以表达联大女生抵御外侮的豪情。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分析,概括为:闻一多先生静心读书,长时间不下楼活动。他的怒读救国的行为,体现了一名学者刚毅的品质、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分析,概括为: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此举为呼吁国人,在强敌入侵之时,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有的同学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体现了在外敌入侵之时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有的同学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体现了抵御外敌时刚毅、顽强的精神。

本题考生列举两例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感情的能力。

1)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运用反复手法,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运用排比手法,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运用设问手法,强烈抒发了对南湖的欣赏、赞美之情;同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起到加强节奏,强化抒情效果,增强了感染力的作用。

2)从结构方面分析

这首诗的开头说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结尾说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这样结尾重复开头内容,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

3)从主题方面分析

结合前文中的“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来赏析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由此可见,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也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起到强化了主题的作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

这道题主要考的是分析插叙的作用,分析其作用时,要围绕题干中的对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生活的追怀这一提示分析。

首先要找到文中插入的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然后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题以及作者的感受的角度分析。

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十分幽雅闲静,被作为了联大女生的宿舍。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噓噓,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分析可知,文中插入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能使当年师生的形象更生动完整,突出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特点;同时,这样的插叙深化文章的主题。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分析可知,文中补充说明了当年蒙自联大师生学习期间的背景材料,或交代了一些细节,使读者获得了更真实的阅读感受。

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分析可知,文中插入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文化内涵。

文章开头说“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结尾又说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由此分析可知,文中插入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使文章的主要脉络清晰、完整,结构紧凑。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这一湖水,考生先找到文中描写这一湖水的相关的语句或段落,结合人物、主题分析其魅力的表现。

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那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由此可见,这一湖水见证了联大师生在美丽的南湖边度过的那一段相对宁静的读书生活。

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由此可见,这一湖水也见证了西南联大师生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潜心治学的学术精神。

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由此可见,这一湖水还见证了当年联大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C.“技:技术错误,技经肯綮之未尝意思是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所以,应为支脉、筋脉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两个的意思分别是: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名词,处所。

B.两个的意思分别是:介词,比;介词,对。

C.两个的意思分别是:介词,依照、顺着;介词,乘着、趁着。

D.两个均为连词,表顺承。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C.“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误。只有两种对比,庖丁解牛文惠君治国是类比。

故选C

15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第(1)句中关键词:,用;,接触;官知,视觉;神欲,精神活动。

第(2)句中关键词:,间隙;,厚度;恢恢乎,宽宽绰绰地;游刃,运转刀刃。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C主要表现客人对处世方式的不满表述错误,表现的不是对处事方式的不满,而是对的关心。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尾联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意思是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结合上文来看,诗人白发稀疏,满怀失意,担任州郡佐僚忍受着种种痛苦,归装渐理表明诗人有了退隐之意,整个上句采用了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对官场黑暗的无奈与愤懑。古涧藤是指藤杖,笑指意在告诉朋友,自己对归隐后的生活已经做好了打算,游山玩水的工具都已经准备好了,从手法上看这是对归隐后生活的虚写,内容上再次表达出归隐之意。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技巧和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主观题的形式,增加了难度。

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谏,岫,聊,奚。

19题详解】(1《羊城晚报》、《珠江日报》中的顿号应该删去

2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成分残缺,缺主语。

3)满城风雨,褒贬不当

4)百里挑一,不合语境。

5)习以为常,与前文觉得重复。或者说:应该删去觉得

6)细大不捐,望文生义。

7)鼎力相助,言不得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1)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因此《羊城晚报》、《珠江日报》之间的顿号应去掉;

2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一句中,……报道被传得都缺主语,应在其前加上这件事

3满城风雨通常比喻某一事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4百里挑一指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此处语境是为了说明敢于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人稀少,强调稀少应该改为百中无一

5习以为常指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本身含有觉得的意思,人们已经觉得习以为常了语意重复了,应删掉觉得

6细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而此处把字误解为捐赠,显然望文生义;

7鼎力相助指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该词为敬辞,用于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而此处是号召人们帮助他人,不符合使用语境。

20题详解】示例1:与其抱怨(埋怨),不如安心融入集体,这样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示例2:脱离集体影响个人价值的实现,团结友爱,才能更好发挥个人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做题的关键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尤其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文段中,雏菊伤感、叹气,是因为与这么多雏菊生长在一起,我的美丽完全被淹没了,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我,等到天使帮助雏菊完成心愿时,雏菊却被园艺师从地上连根拔起,这就是文段的内容。里面的关键句有如果这里还有一些和你一样的雏菊花,会对广场起到非常好的美化作用” “但是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任何你的同类,你自己不可能形成一座花园,都在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团结友爱,万众一心,才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这就是文段给出的启示。

21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徽标、解说图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漫画类图文转换。此类试题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应注意题干中的两则材料,然后分析该漫画中的丰富内涵。

首先阅读材料一可知有关的几个意项和用法,再阅读材料二可知丰子恺创作该漫画时的背景。从“19383”“目睹家园故国遭受的种种磨难中可以推知作者创作这幅漫画时心情应该是悲愤的,这和材料一中的意项生气,气愤”“谴责是相符的,作者创作这幅漫画意在表达作者对家园故国遭受的种种磨难感到气愤,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从发现一棵被人砍伐大半截却仍然枝繁叶茂的大树,触景生情可以推知,其应含有材料一中气势很盛,不可遏止的意思,作者创作这幅漫画意在说明中国这棵大树虽然被日本侵略者斩伐,但仍然生生不息,气势旺盛,有不可遏止、向上生长的蓬勃气象;从丰子恺从事救亡图存的抗战宣传工作可以推知,作者创作这幅漫画应该带有宣传的意味,这和材料一中奋起、奋发的意项是相符的,作者创作这幅漫画意在激励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救亡图存;同时作者创作这幅漫画也是代表了中华儿女的怒号,从而起到警醒国人的作用,这和材料一中的怒号意项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