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专题复习: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药砚》)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256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2345截图20230207090832.png

小说阅读: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教学要点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其作品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一、怎样确定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类题

题干示例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语言表达特色”等字样

二、怎样解答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题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明快,或幽默诙谐,或沉郁悲哀,结合《祝福》中描写性的文字, 具体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答案要点

《祝福》中的语言是沉郁悲哀的。作者选择色彩不太强烈的字, 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例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 爆竹声是钝响,天色是愈阴暗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全无美感,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写的是新年的气象,  色彩却如此暗淡,情调是如此悲哀,乐景不乐,只让人觉得沉郁。

答案启示

要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首先需要掌握各种语言 风格的内涵;其次,明确了语言风格,要结合文 本中的具体例子分析

[小试牛刀]

阅读《有声电影》(文本见高考命题点二题型一命题角度二“高考试做”),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审题判断:题干中的“语言的幽默效果”点明本题属于赏析小说的语言风格题,不过语言风格已经明确为“幽默”,通过“多种手法”和“三处手法”明确了解题方向,结合文本找出“语言幽默”的地方,分析即可。

借鉴思考:《祝福》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哀”,借鉴其分析“沉郁悲哀”的思路。

详解精析:造成“幽默”效果角度:

反语:在推让座位时,用“感化”代替“反感”,以正话反说达到讽刺幽默。

夸张:二姐在电影院里喊卖糖的,用“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来夸张二姐声音之大,幽默十足。

化用:化用经典名句,产生幽默,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

反复:描写二姥姥、三舅妈、四狗子出门时整理行头的叙述语言,将她们慌忙地寻找东西的动作重复多次,从而产生幽默。

口语与书面语的混合运用:在叙述她们找座位时的杂乱、不讲公德秩序的状态,采用口语与书面语混搭,充满讽刺幽默。

[参考答案]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 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技巧点拨]

思考“两角度”、满分“三步骤”解答小说语言艺术题思考“两角度”:

第一,用语特点角度

用词特点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

感情色彩

是否鲜明

是褒还是贬

语体色彩

文言词

口头语

书面语

方言

叠词、关+联词、动词、

运用叠词



形容词、副词的使用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特点

句式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运用


第二,语言风格角度

豪放与柔婉

豪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表情达意→不直接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

质朴与华丽

质朴(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描绘性语言



修辞手法→少用修辞手法


华丽(典雅)

语言→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手法→多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手法→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等

简洁与细腻

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满分“三步骤”:

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具体答题步骤:

[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策划大师的时代    吴晓波

在枯燥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心甘情愿地被一些热门话题包围着,有时候哪怕是你卖了一个破绽,那本身就可以构成一个热门话题。对此,作为国内“最著名”的策划大师,吴先生是心领意会得很。

日前,失业在家的吴先生开办了一次“热门话题培训班”,就在这次人数严格限制的培训中,他一下子就救活了十来个“奄奄一息”的社会名流。

第一个来讨教的是一位作曲家:“我作了一首流行歌曲,但就是流行不起来。”

“首先你要有一个可以流行的大新闻。比如说,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你在西北的某个乡村客栈的土墙上发现的, 现在你愿意出价一百万元寻找这位词作者。”

“但那是我自己写的。”

“这不挺好嘛,你可以省下这一百万元。”

“可是,如果真有人硬说这是他写在土墙上的呢?”

“难道你不会对当今社会的世风日下表示你的极大愤慨吗?这样,你很快就可以为自己树立起一个正义者的形象。”

热烈的掌声之后,一位大胡子画家哭丧着脸说:“我画了二十年的油画,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知音。” “在市场经济中,人的价值首先是以货币的形态体现的……”

画家听得一头雾水。吴先生不耐烦起来:“你应该立即把你的画背到上海外滩,并标价一百万美元,少一分钱也不卖。”

“一百万美元?如果有一百美元,我就给你 30%的回扣。”

“傻瓜,你难道真的指望进账一百万美元?只是这样一炒,你的名声不就上去了,人一出名,画不就同时著名起来了吗?”

画家听得热泪盈眶,几乎要跪下来了。这时,一位身强力壮者把他挤到了一边:“我们企业的品牌老是打不响,你能给想个法儿吗?”

“企业的品牌就像一个苹果,你说,什么样的苹果最好吃?”循循善诱的吴先生说。  “甜的苹果。”显然,这位企业家的智商很有限。

“错,是大家都来抢的苹果最好吃。如果有一家美国公司出价一亿美元收购你的品牌,而几乎同时又有日本和德国的公司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你猜会出现一番怎样激动人心的景象?”

“但是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美国企业?”

“你不会自己到美国或德国或日本去注册一家公司吗?在那里注册一家公司,就像到菜市场买一株白菜一样容易。”

“如果真的被收购了……”

“错,你决不可以被收购。你应该经过了百般讨论、研究之后,在董事会上一举否决‘外国人’的收购提议。很快,你的品牌就会成为一个国产名牌。”

一阵更热烈的掌声响起。这时,一个娇滴滴的声音越过所有的嘈杂,打动了吴先生的心:“吴先生,我演的电影已经好久没有轰动了……”

“这已经不是新闻了,你为什么不让自己成为一个癌症患者?”

花容顿时失色。只听吴先生慢条斯理地说:“你应该知道,没有什么比同情心更具有票房价值了。” “但如果我一直不死呢?”恍然大悟的女演员还有点心有余悸。

“那不正好吗?你每年可以炒它一把,你演的每一部电影都会成为自强不息的典范。”

接下去是一位可怜的导演:“我有一部片子,卖了一年还没有出手一个拷贝。”

“这很简单。你可以让片中男主角突然失踪了,然后在每个电影院都贴上寻人启事。”  “听说这一招已经有人用过了。”

“那你可以请观众来修改细节。” “这一招好像……”

吴先生咬了咬牙,看来他并不是唯一的策划大师,“那只有最后的一招了,你可以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封杀这部影片。”

“你还不如建议我自杀算了。”

“当然这只是传闻。当这一消息传遍了国内所有晚报之后,你便出来辟谣,并同第一个发布谣言的记者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官司。”

导演若有所悟,但他还是不放心:“这不是坑了那位记者吗?”

“嘿,当今的记者谁不争着想当被告?炒来炒去,大家的知名度全上去了。你可千万不要把这个机会轻易给了别人!”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案:

①语言多用夸张。如“在那里注册一家公司,就像到菜市场买一株白菜一样容易”。

②通俗晓畅,符合职业特征。“这不挺好嘛”“那不正好吗”“嘿,当今的记者谁不争着想当被告”,等等。

③风趣幽默,具有讽刺性。如“你应该立即把你的画背到上海外滩,并标价一百万美元,少一分钱也不卖”“那你可以请观众来修改细节”。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模拟训练

药    砚

练建安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    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    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    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    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    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    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此类题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从“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可以看出其斯文谦和、穷困落魄的特嗲;从“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可以突出华昌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结尾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首先分析结尾的特色,即属于什么样的结尾,然后结合这种结尾的特点分析效果,主要从情节上、形象上以及主题上等角度分析。“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结尾说华昌“徒手分砚”,从情节上来看,上文说华昌是一个“精瘦老人”,且是一个“读书人”,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这一结尾出人意料,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发人深思;从形象上来看,华昌可以徒手分砚,可见他应是身怀绝技,但上文面对石钵头的多次挑衅,华昌不计较,这表现出人物的隐忍和大度;从主题角度来看,华昌明明有能力对抗石钵头的挑衅,却“一声不吭”,或者“绕上田塍,避开了他”,而当石钵头来求取“药砚”时,他不收钱,这样的结尾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即在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应当宽容大度。

答案:

(1)B

(2)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穷困落魄的形象;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

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    宽容大度。

【点评】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    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    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    回答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