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墨韵故乡情 ——“岳山茶事”采访记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252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茶香墨韵故乡情

——“岳山茶事”采访记


    练建安 鲁普文

 

白云缥缈排坑山

 

已经是初夏季节,闽西山区满眼青翠,在白云缥缈的千米排坑山峰,我们和一位“传奇”家族中人见面了。

2018年5月的一天,我们受福建省台办、福建省作家协会委派,前往漳平“岳山茶园”采访。

漳平,意为“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北溪)上游,介于北纬24°54′-25°47′,东经117°11′-117°44′之间,东毗永春、安溪,南连华安、南靖,西邻新罗,北接永安、大田,外接厦门等闽南沿海发达地区,内联闽粤赣腹地。漳平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置县,1990年撤县建市。

漳平地处戴云山、玳瑁山和博平岭三大山脉结合部。九龙江北溪横贯中部。地势由南、北向中部河谷倾斜,呈马鞍形。中部沿江两岸为漳平市地势较为平缓的河谷、丘陵地带。北部以新桥溪为界,东缘属戴云山脉南端的西南坡,西缘属玳瑁山脉的东南坡。两坡相向,构成狭长的新桥溪河谷地带。其东,戴云山支脉两支由大田和安溪入境,向西南延伸至九龙江北岸。两支脉间,形成溪南溪河谷地带。其西,有玳瑁山支脉由北部的永安入境,分两支向南延伸至南洋北部。两支脉间,有双洋溪蜿蜒南流,形成赤水、双洋等山间盆地。九龙江以南,大部分地区为博平岭山脉所盘踞。地势高峻,四周群山耸峙,下浙溪流经中部,形成平均海拔750米左右的永福山间盆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九龙江河谷趋降。

漳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部河谷地带受海洋性季风影响,为南亚热带气候。具有温热湿润,雨水充足,冬短无严寒,夏长无酷暑,垂直气候显著,干湿季节分明,是非常适宜花果和茶叶种植的地区。

漳平市永福镇是著名的“中国杜鹃花之乡”,《中国名胜辞典》誉为“闽中胜景”和“小庐山”,花卉种植历史悠久,“高山花园”享誉全国,杜鹃花销售占全国年总产量的80%以上。这里是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永福高山茶”2011年也成为“故宫贡茶”和国家外事礼品茶,“大陆阿里山”品牌名扬海峡两岸。我们将要采访的“岳山茶园”,就在永福花乡的邻近,漳平市官田乡。

清晨,我们从福州乘坐一列动车,风驰电掣,二个小时后,到达厦门北站,转而拼车,往华安方向开去。抵达华安时,已近正午。在一处清溪边用餐毕,复驱车北走,一个多小时后,就到达了漳平市官田乡。此处为一个小集镇,沿公路两边建有一排楼房、店铺。过小集镇,盘旋上山,就来到了官西村。

山路曲折崎岖。沿途有四、五辆大型机械正在施工挖土,拓宽道路。驾驶员小廖师傅技术熟练,却不敢大意,格外小心。车行山路,九曲十八弯,越往上走,景色越是美丽,空气中富含氧离子,沁人心脾,一洗都市尘嚣。

我们驱车沿着弯曲的水泥路面单行道,翻过了几座小山头,路边,山花,绿树,修竹,幽泉淙淙。时见土墙农舍,山田菜地。经过大约四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石寨尖下的海拔千米茶园。眼前豁然开朗:在这云雾深山,却别有一番洞天啊,只见茶树纵横,高低错落,茶叶茁壮,片片如同打腊,亮闪闪的。此地有鱼塘、鸡鸭场,还有一只漂亮的孔雀好奇地打量着我们。前方,展现出几栋幽静、雅致的建筑。“岳山茶事”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岳山茶庄到了。

 

 

岳山茶事

 

下车后,一位丰神俊朗的年轻人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唐装飘飘,眼睛闪烁着自信与友善。

这是一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孔。说陌生,是因为我们之前并不认识;说熟悉,是因为之前,我们在微信或电话上有过多次沟通,并早已通过他主演的微电影记住了他的形象。

他正是陈耘嘉。岳山嘉茗创办人,台湾茶道艺术家,国际无我茶会指导老师、高级茶艺品茶师。

此前,我们多次在微信上联系采访,陈耘嘉忙于业务,遂一再延顺了采访时间。“五一”黄金周过后,昨天晚上,陈耘嘉有了一些空闲,他通过微信,告诉我们上山的线路并热情地提供了网约车的联系方式和有关事项,颇为详细。

简单的寒暄后,陈耘嘉就带我们到了精致的民宿客房,放下行李,我们来到民宿的观景台。层层茶园,满垄翠绿。远望,群山连绵,高山水库似明镜闪烁。陈耘嘉告诉我们,他们的茶园特色是茶园、景观、工厂融于一体,茶中有林、林中有茶。

岳山茶园是2004年开辟的,种植茶叶面积600余亩,为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个人种植面积前列。公司于2007年2月15日获全国食品生产许可证(QS)。2008年4月14日,获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8年选送的铁观音获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银奖。2016年,岳山茶园被列为福建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当被问起茶园的历史时,陈耘嘉颇为动情地说:“这个茶园承载着我们家四代人的故乡情结和共同努力。”他给我们讲述起自己的家史。

陈耘嘉出生于台湾,祖籍漳平官田,这里是他的根。

陈耘嘉的曾祖父陈廷璋,号圭光,漳平官田乡人,能诗、擅书,精中医,远近百姓求医者甚多,很有声望。在老人晚年,曾写下《感念吾儿岳山在台》诗,期盼海峡两岸早日骨肉团聚。祖父陈岳山1927年生于漳平故乡,幼年读《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小学毕业后考取当时颇负盛名的漳州芝山南麓的私立寻源中学。这所学校,是美国归正教会和英国长老会在厦门鼓浪屿联合创办的。著名的文学家林语堂先生就在这里读了四年书。后来,寻源中学搬到了漳州芝山。陈岳山成绩优异,曾获创办人米氏奖学金,以全校第二名成绩毕业。1948年,他从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后并入厦门大学)毕业,只身渡海赴台任教,任职斗南国小教师、云林县国小教导主任等职,任教三十多年,桃李满门,荣获台湾“教育部”颁发的“服务成绩优良教师奖”。1987年,他第一次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家乡,此时父亲已经抱憾西去。陈岳山先生在自叙文中写道:“每次当我看到这首诗(《感念吾儿岳山在台》)时,或想起母亲泣诉的话,无不泪流满眶。”为对老母亲尽孝,陈岳山先生每年都返回家乡陪伴母亲。“晨昏定省,弥补早年无法承欢膝下的缺憾。”

陈岳山先生热爱家乡,系念乡梓繁荣发展,1988年起,他先后多次捐资设立奖学基金、铺设道路、修缮宗祠。其善德善举,家乡人交口赞誉。

家学渊源,陈岳山先生酷爱书法,尤擅行草。曾与国画大师沈耀初先生同校教学、同一宿舍居住,得到沈耀初先生的亲自指点,功力精进。他多次在台湾岛内以及日本、美国等地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览。台湾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何浩天先生评价说:“陈岳山先生的书法文气淋漓,刚健洒脱、撼人心目。”台湾美术馆对其作品评述为:“不仅能镕铸传统,更能创新笔意,赋予文字新生命力是其独到之处”。为了宣传陈岳山先生的艺术成就,展现其爱乡情怀,2011年,漳平市人民政府在该市文庙内设立了“陈岳山书艺馆”。 

听了陈耘嘉的讲述,我们这才知道“岳山茶事”隐含着浓浓的故乡情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我国茶叶品类繁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等系列。就乌龙茶系列来看,网上资料显示:一、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兰、八仙矮脚乌龙等)。二、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三、广东乌龙(凤凰单丛、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四、台湾乌龙(冻顶乌龙东方美人阿里山青心乌龙茶阿里山极品金萱茶等)

茶叶学问大得很。习惯于“牛饮”的我们,采访就是学习。

陈耘嘉带领我们去工厂观看制茶的工艺流程。宽阔明净的工厂内,一排排的竹匾铺满刚刚采摘下来的绿叶,摆放在木架上。空气中弥漫着散发出特有的山野清香。陈耘嘉简要地向我们讲解了茶叶制作大致流程:采摘茶菁、日光萎凋、室内萎凋、炒菁、杀菁、揉捻、初干、团揉、干燥烘存、捡枝、烘焙、拼配等等。

茶厂里,机器轻响,十几位工人正在忙绿制作水仙茶。制作茶叶的大师傅是从台湾聘请的,姓彭。其它农民工人都是本地人。漳平水仙茶很有名。据陈耘嘉介绍,他们生产的水仙茶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用的是创新的工艺,其它地方生产的茶,很难找到这样的口感。两岸制茶技艺是有所不同的。考虑到市场主要在大陆,他们对台湾制茶工艺作了调整改良创新。

一位年轻女子正在茶桌上试茶。陈耘嘉就热情地指导起我们品茶。他说这是刚刚杀青的毛茶,鲜叶经过初制后的产品称为毛茶,其品质特征已基本形成,可以饮用。这些茶,还没有深加工,比较接近原本的味道。品茶要先观色,再闻香,后品尝。我们杯中的茶,是清香型乌龙茶,喝起来会带一点花香,入口甘甜。

陈耘嘉还特别引领我们参观了他精心设置的茶文化展室。在这里,表达了他的茶文化理念。他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集聚一堂,彻夜品茗赏书,吟诗赋文,清淡试墨。茶与墨结缘,自古即为佳话。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经常把书香、茶香、墨香并提。书香悠悠,茶香飘逸,墨香淡淡,足以醉满心池。墙上照片,有一幅岳山先生的书法,三个字,“茶与墨”。生动,飘逸,书风豪放。 

 

茶室晤谈 


得知我们想要更多了解“岳山茶事”,陈耘嘉便引领我们来到一座简朴、优雅、文化气息浓郁的茶室。

茶室位于茶园的正中位置,背靠石寨尖,面对一层层茶垄和起伏的群山,视界开阔,日光充足。

陈耘嘉将我们介绍给他的父亲陈宪智先生。陈宪智中等身材,步履矫健,神采飞扬,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感觉。他热情欢迎我们的来访,与我们一一握手,礼请我们入座品茶。

他从一口水桶般大小的紫砂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些茶叶。他说,这是他们家研制的最好的茶叶,叫“黑金刚”。茶叶原料为春季嫩芽精心制作而成,密封保存5年以上。这是他的儿子自创的品牌。市场上,卖到三千多元一斤,茶园年产2000余斤,供不应求。我用它来接待尊贵的客人。

壶中山泉初沸。陈宪智先生泡茶,请茶。

扑鼻有焦香,有高山茶韵。入口,果然齿颊留香,余韵绵绵。

茶室里,“岳山茶事”牌匾非常醒目。茶室四周悬挂着陈岳山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们一边品尝着高山茶,一边欣赏,感觉心旷神怡。一件书法条幅格外引人瞩目,行书星云法师的名言:“以谦虚处世可以获得尊重 以明理办事可以明白是非 以恭敬待人可以广获善缘 以道德修身可以升华人格”。

陈宪智先生说:“家父非常重视书法艺术之正心修身、养性育德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书写内容往往简炼明隽,多为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这对我们儿孙为人处事影响至深。”

我们向陈宪智先生了解茶园创业史。

陈宪智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后,我每年都跟随父亲返回家乡探亲谒祖。家乡领导邀请我们回家乡投资。父亲很关心家乡发展,就鼓励我们回来创业。”据介绍,那时候台商在永福花乡发展现代农业的非常多,陈岳山先生对叮嘱儿子,一定要在官田投资,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家乡。2005年,陈宪智先生来到官田乡投资开辟茶园,发展台湾高山茶产业,创办了岳山茶叶有限公司。

谈起创业的艰辛,陈宪智先生感慨万千:“刚开始很不容易。那时候这里几乎没有人住,满山野果,灌木丛生,人迹罕至。山路特别难走,只有土路,大陆说的机耕路的那种。妻子是从事书画艺术交流的,也来了,她都不敢坐我的车上山。有一次,我的皮卡后面载了一位民工,路途颠簸的厉害,他跳下车去了,说宁愿走路上山,也不愿意坐你的过山车。又有一次我搭乘朋友的小卡车下山,差点出事,现在想起来还后怕不已。我想,既然回到祖祖辈辈的故乡了,就要有做事业的精神。如果不及时把高山茶园开垦出来,就要再等一年二年,要到2006年春天才能种茶树了。我一个人带着十几个当地农民工人进了山。路不好走,我请人把它拓宽到四米半。我们吃住在山上,花了两个月就把这片山开挖好了,2005年元旦开始动工,3月就开始种植茶树。茶树苗大多是从安溪进来的。”

“那时候,我们住工棚,经常吃方便面。我有时也会感到孤独、寂寞。这时候,我就牢记父亲的教导,抱着回故乡创业和修身养性的想法。”

“当时用电是一个难题。刚来的时候没有电,我花了十几万元从山下架设电线上山,这才把用电的问题解决了。当时的电源,是小水电站发的,电压不稳定,大雨天丰水期很容易跳闸,有次,还烧坏了贵重的电器。又有一次,制茶设备被烧坏了,里面的茶叶全部报销了,损失比较大。”

“现在用电就非常方便了,遇到问题,电话打过去,电力部门随叫随到,十几分钟就解决了问题。你们来的时候一定也看到了,政府正在修上山的公路,你们下次来,可能就是走宽阔的水泥路了,也不会那么陡了。真的很感激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陈宪智他们第一年开了一百二十亩茶园,第二年又开了一百亩,第一年种下去的铁观音,第二年就有了收获,第三年高山茶也开始采摘。后来茶园陆续扩大,现在已经有六百多亩,年产茶三四万斤。得益于得天独厚的高海拔气候,在台湾先进的栽种技术培育下,陈宪智先生茶园所产的茶质量好,甘醇圆润,天然纯正。

“那时候铁观音正红火。虽然我这上山道路不好走,但因为我批发价格便宜,客户们有骑摩托车的,有步行上山的,我的生意很旺。乡亲们看在眼里,很快整个官田乡都种茶了。我们带动了整个乡的茶产业,官田乡12个村,人口不到一万,种茶上万亩。”

“我们知道,从2016年起,你们将茶园基地进行转型,成立‘岳山茶事’人文休闲茶园,将老茶厂改装成观光工厂。你们为什么要转型呢?”我们好奇地问陈宪智先生。

“除了台湾高山茶,我们一直大量种植铁观音,实话说,以前收入不错。由于受到安溪铁观音检出农残超标的影响,这七八年很惨。价格一直下降,茶叶现在还很滞销,一直亏本。当时我已经打起退堂鼓,准备回台湾,不干了。我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台湾农民创业园区领导马水清书记,他挽留我,鼓励我转型,还帮我出谋划策。发展民俗观光旅游就是他的建议。他答应资金上给我一些补助,山上的6000多颗紫薇花就是他指示有关部门帮我们种的,你们七八月份来,紫薇花盛开,非常美丽。另一个我要称赞一下我的儿子陈耘嘉,这几年他和他的年轻的团队一直在认真做事,茶室和民宿就是他和小卢、小赵他们一手弄起来的,里面的摆设与造型秉持节约简单理念,没有花费多少钱。”

说起岳山茶园的优美风景,陈宪智先生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原来是开印刷厂的,懂得美编设计,他有美学意识。当年老百姓在山上种了许多松树、杉树、枫树、杨梅,还有满山野生的红柿,很美。后来,我们来开辟茶园的时候,村民要砍树当柴火烧,我劝他们不要砍,每棵树花了二十元钱买下来,系上红布条,保留下来。又种了许多花草树木,光茶花树就有两万多棵。陈宪智先生说,很多农民创业园区,已经没有原生态的植物了,我们这里有啊。另外,我们岳山茶园非常注意环保,不用化学除草剂,不喷农药。垃圾不往山里丢,收集起来,专程运往山下垃圾场处理。我们也向村民宣传环保理念,劝诫他们垃圾不要丢在山里。

因为环境保护的好,风景优美,山上有自然天成、造型各异的巨石群,山下是碧如明镜的湖水与连绵起伏的青翠茶山,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岳山茶园之中有座海拔1045.2米的高峰,叫石寨尖。寨顶保留了石寨门,石官印,石官人等等。根据我们在闽西其他类似地点的考察查证推断,此为山寨,古时兵匪横行,山下村民在危急关头退守山顶,结寨自保。历史的一页,翻过去了。

茶园到山顶,修建了登高365级台阶,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设置了节气知识铁牌,颇有情调。

这日下午,我们爬山体验,一路鸟语花香,移步换景,山顶,有观景台。站立高峰,山风劲吹,四周美景如画。 

 

茶香墨韵

 

墨黑天幕。

群山,大雨。

幽雅庭院。

雨脚打在绿叶之上。

石臼上有莲叶,水波荡漾。

石臼边缘,一只蜗牛静静黏贴,一动不动。

室外,狂风骤雨。

室内,温暖如春。

一位衣袂飘飘的青年,轻柔地将一粒粒茶团拨入紫砂壶……

这是我们在“岳山茶事”微电影中看到的场景。片中那位富有仙风道骨气息的青年,就是陈耘嘉。

2016年,台湾名牌大学环境保护专业研究生毕业的陈耘嘉毅然放弃优渥的城市写字楼工作,在父亲陈宪智的召唤下,来到祖国大陆的漳平官田家乡创业,四代人的两岸情缘得以延续。自陈耘嘉接手岳山茶场的管理工作后,依托岳山茶园优势,转型发展人文休闲项目,走茶叶制作产业与人文旅游融合之路。他把茶文化和休闲观光融入岳山茶园,成功转型,成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的一个典型。陈耘嘉还打造青年人创业平台,邀请台湾青年一起创业。现在该公司里就有三个台湾青年,前面提及的小赵、小卢,就是其中二位。我们得悉,获奖的“岳山茶事”微电影的摄像师,就是小卢。印象中,他们总是彬彬有礼,轻声细语,满脸微笑。

同年,他们在原有厂房的基础上,改造布置了这栋的茶室及民宿,通体以黑白颜色为基调,厚重,大气,幽雅。也就是在这一年,岳山茶园被列为福建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其后,陈耘嘉在“青春同心共谱华章海峡两岸青年微电影大赛”获得“最佳广告金奖”、参加海峡两岸茶道比赛,荣获“银牌奖”。近期,陈耘嘉再获“十佳青年电商”殊荣。

岳山茶叶公司对于品牌意识,原先不是十分重视。年轻一代的“掌门人”陈耘嘉来到山上后,经过研究思考,重新设计了公司品牌定位,精心打造茶文化品牌。2017年,陈耘嘉创立“岳山嘉茗”,把茶体验、茶文化和休闲旅游相结合,推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岳山茶事”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创业的康庄大道。

岳山茶园民宿屋前的庭院,是一座观景平台,在庭院上可远眺排坑水库与绵延不断的山峦,游客可以在屋前的平台雅座上,一面品茶,一面观赏幻化多变的云海景观。从茶馆出发,百十米远,拐一个弯,就是通往石寨尖的365级石阶。

陈耘嘉向我们介绍,转型之后,山上客人非常多,特别是到了节假日,一房难求,必须提前预约。我们给客人们展示制茶的流程,客人们也可以自己采茶、揉茶、做茶、泡茶。我们也向客人们提供厨房,客人们自己到山里采摘野菜野果,山里养了土鸡、土鸭,也养了羊,客人们可以购买,自己动手做饭菜。

山上经常举办活动。陈耘嘉致力于将“岳山茶事”打造成海峡两岸茶道、文化摄影等艺术交流的平台。岳山茶园曾经邀请“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举办“茗在岳山情牵两岸”茶会,共同带动茶文化艺术氛围,增进两岸友谊。茶园还经常举办禅修、太极拳、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

茶园每年都会与官田学校合作举办活动,形成了“茶园-学校联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如通过组织亲子游、小小茶艺师等活动,让孩子亲近自然。通过茶艺学习,寓教于乐,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默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学会感恩。

每年茶园都与山下的官西村小学合作开展“健行活动” “净山活动” 等公益活动,组织学生们步行上山,清理山上的白色垃圾。陈耘嘉团队教他们茶艺、书法和一些环保小制作。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在茶园看到,这里的建筑物的许多角落,挂有小学生制作的“心愿牌”,增添了几分活泼的生机。

1984年出生的陈耘嘉年轻有为,在茶艺之路上进步很快,取得显著成绩。受家庭熏染,陈耘嘉自小热爱茶艺。从台北科技大学环境保护专业毕业后,秉承祖父意愿,陈耘嘉对茶艺情有独钟,曾多次跟随父亲到过官田茶场,他深深地爱上这块与台湾家乡气候相似的土地。他曾经组建了漳平市官田乡首个茶艺表演队。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己任,秉承“取之于茶,用之于茶”的信念,致力于茶文化的推广。其实,早在台湾华硕科技联合公司工作期间,他就在公司创办了“茶道艺术社”,与一群年轻人共同研究茶道。由于虚心好学,广泛请教茶人,转益多师,他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品出各种不同品牌的茶。他可以从滋味、汤色、香气、泡制、茶具配套等各个方面一一进行解读。从此,陈耘嘉走上茶艺的道路。由于有着茶艺工作经验,陈耘嘉执掌“岳山茶事”得心应手。我们在他的办公室中看到一大摞证书:2013年,获得陆羽茶艺中心颁发的“泡茶师”资格证书;2014年陈耘嘉获得中国人力资源和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资格、高级评茶员资格证书;2017年,聘为无我茶会指导老师;2013年,台湾第十届中华茶艺奖泡茶比赛第三名。

“我有一个理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团队培训出一批专业的茶艺队伍,更好地宣传推广茶道,根据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在茶艺表演手法方面多做一些创新。”陈耘嘉如是说。

近年来,陈耘嘉试图从中华文化根源中,探寻出茶道精神、自己独特的茶道文化。陈耘嘉专门请爷爷书写了“茶与墨”三字。陈耘嘉在表演茶道时,就将一列茶具放置在这幅珍贵的书法作品上,由于中间没有玻璃隔开,上面有些微茶渍。陈耘嘉及其团队开发了系列茶叶产品,包装盒上多有其祖父陈岳山先生的墨宝。陈耘嘉尝试将书法与茶艺结合,将茶香墨韵融合。这里面有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祖孙亲情。

陈耘嘉告诉我们,要想冲泡出一杯好茶,当然需要遵照泡茶的基本步骤,必须掌握一定的冲泡技艺。但实际上喝茶很简单,我们放开那些烦恼、忧愁,尘世的喧嚣,自己静下心来,喝一杯茶。茶道实际上也是生活化的。他在表演的时候,泡茶不一定是特意表演给别人看,而是沉静在泡茶里面,不太在意观众。现在的茶道比赛往往美女如云,但这是有意表演给别人看的,太注重外在的东西了。这种茶道表演和我的表演方式完全不同。我的茶道就是专注于泡茶本身,你是在欣赏我享受泡茶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都是请大家品茶,过程也是优雅的,大家会欣赏我沉浸在泡茶的喜悦里面。有些表演,手里拿着油纸伞之类道具,太夸张了,这主要还是表演给人看,离开了泡茶的本质。他希望能够把这茶的味道特质完美体现出来,让客人了解他泡茶的心意。

子夜时分,陈耘嘉表演茶道。身着古典服装的陈耘嘉,为我们展示了他精湛的茶艺,动作行云流水,优哉游哉,呈现了茶道独有的古典韵味。我们发现,他的动作很是安静、轻柔,类似于太极动作,“运动如抽丝。”我们恍然大悟,或许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他有意将祖父书法墨宝垫在茶几上,以滴水不漏体现他内心的宁静、从容与喜悦。盘坐在禅意茶室里,旁边有陶罐,树枝,三两瓣落花。高山深夜,灯光温和,墨韵飘逸,几缕茶香。

次日,晨,惠风和畅,雾起雾散。我们挥手告别美丽的高山茶园。我们看到,高高的石寨尖山峰,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

 

                                                                              2018年5月16日于冰心文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