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含练建安客家小说《药砚》)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699次点击|11次点赞

赞一下


2020届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现代文阅读I(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桐城“三祖”游观之作,徜徉于山水之间,情寄于山水之外,心中之境多由此生发。

方苞学宗程朱,文效韩欧,超迈自然之论,标举雅洁之风,山水诸作或借景述怀,或因景说理。《游雁荡记》见“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顿生“严恭静正之心”;《记寻大龙湫瀑布》感慨“先王之道榛芜久矣”,述探幽之路而及先王之道,以明理为归。龙眠山水、江南诗音会于心,儒道玄理、顺康世风正其意,清新秀美的山水之作由此成为感悟道德旨归的桐城文章之别体。方苞弟子刘大櫆不得意于科场,悠游暇日遂多,于山水之文中隐含透彻之悟。时弟子姚鼐初隽进士,一行人登上光明顶,见远山可数、云海涌动、日光下照,渺极天际。文中所记幽泉异石、奇峰秀色较方苞游山诸作多了一些灵动之美。姚鼐山水之作传承师法,往往借游迹抒写怀抱。《登泰山记》则叙作者在大风扬积雪、无鸟兽音迹的除日登临极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红日喷薄而出,回看众山如偻。文章有柳宗元山水游记之至味,得方苞清真雅洁之风,承刘大櫆高远含蓄之意,兼有峻洁之笔、澄明之境。

从方苞至姚鼐,桐城派早期山水文章皆恪守程朱理学之入世精神,涵融天地正气,简淡的写景文笔展现出登览者的顿悟与灵性,雅洁的感慨之辞寄寓着作者的淑世情怀。

(节选自萧晓阳《桐城派古文的山水灵境》)

材料二:

“桐城派”要求语言“雅洁”,指语言雅致简洁。为什么要求“雅洁”呢?

这个散文流派的作品内容,宣扬程朱理学。在语言情感的表达上,早期的儒家思想主张“发乎情,止乎礼”,强调情感表达要有所节制,但只是节制而不是禁绝。因此,无论是《史记》中常见的“夹叙夹议”或“太史公曰”的片段,还是韩柳欧苏的大多数作品,其间都有抒情或议论,有的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有的尽管“笔力曲折”,但也“无不尽意”。程朱理学之后的散文实在乏善可陈,幸亏明代有位归有光在撑着。他的“小品文”之所以为人称道,除了质朴自然,更主要的是感情真挚,打动人心。

我们看姚鼐的《登泰山记》,语言“雅洁”到令人怨怒的地步。比如“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这哪是在写“游记”?简直是在记账,面无表情,心如止水。然而,阅读这样的段落,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姚鼐隐藏在“雅洁”背后的情感,“暗流”在涌动,“骚气”在勃发。半句“雪与人膝齐”,分明在说泰山大雪之深厚,登山道路之危险,看日出之艰辛。

可是,他为什么不表达出来呢?同一个单元的《赤壁赋》《我与地坛》《故都的秋》,哪一篇不是有话就说,有情就抒?因为桐城派秉承程朱理学思想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把所有的情感都禁绝在内心,即使是文字表达。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儒家思想中“发乎情,止乎礼”是可取的,因为人不仅是动物,还是人,是社会的人,需要道德上的自我约束。但人毕竟有血有肉,有欲望,有思想。因此,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禁绝情感的表达,实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恶性肿瘤”。

语言是思想的外在形式。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

(何为《桐城派为什么会“雅洁”?》,有删节)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它的倡导者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孔孟学说进行猛烈抨击。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科学与民主虽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但其实质性的工作却是定位在了文学与道德上。

当道德与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们关注的真正对象时,桐城派也就到了自己的末路。从文学的角度看,桐城派是近代中国“旧文学”的正宗,要破“旧文学”就必破桐城派。从道德的角度看,桐城派也是旧伦理、旧道德在近代中国的代言人。桐城派以程朱伦理为依归,所谓桐城之“义”的核心就是要把宣扬程朱义理作为桐城古文的中心思想。当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将目标瞄准“旧文学”与“旧道德”时,桐城派自然会成为最好的批判靶子。不否定古文学的正宗地位,也就不可能树立其白话文学的正宗地位,桐城派作为古文学的代表,自然成为新文学家们的批判对象。在道德方面,坚守旧道德的桐城派自然也不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所容,钱玄同在与桐城派末流辩驳时就说:“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不破旧道德,共和国也就立不起来,言辞中丝毫不给桐城派在新时代“共存”的机会。

桐城派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批判对象,被斥为“桐城妖孽”,一定程度是出于新文化运动发起的需要。当这场文化运动逐渐退潮以后,对于桐城派的批判力度自然会逐渐减弱,桐城派是否应该被彻底否定就成了一个可以被质疑的问题。

(节选自曾光光《桐城派的宿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桐城“三祖”的山水文章写景文笔简淡,感慨之辞雅洁,寄寓着济世情怀,融合了天地正气。

B.程朱理学违背了儒家“人需要道德上的自我约束”的思想,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恶性肿瘤”。

C.新文化运动需要一个集中了“旧文学”“旧道德”特征的批判目标,桐城派正好符合要求。

D.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将桐城派斥为“桐城妖孽”而彻底否定,这一做法引起了后人的质疑。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的山水游记独具一格,语言清新秀美;其有意阐发道德,与他以儒道玄理、顺康世风端正思想有关。

B.刘大櫆在科举考试中失利,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游山玩水,其山水游记因而隐含着对人生、社会的透彻之悟。

C.姚鼐的游记文字峻洁、境界澄明,是因为他将柳宗元、方苞、刘大櫆三人山水之作的长处融合于一炉。

D.归有光在明代散文作家中首屈一指,其“小品文”感情真挚,质朴自然,打动人心,因此为人称道。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评价的一项是(  

A.欲以不通之典故,肉麻之句调,戕贼吾青年。(钱玄同)

B.其伎俩惟在仿古欺人,直无一字有存在之价值。(陈独秀)

C.桐城家者,最不足观,循其义法,无适而可。(傅斯年)

D.他们甘心做通顺清淡的文章,不妄想做假古董。(胡适)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桐城派的写作理论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II(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就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好。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

忽然一场雨,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得马上装料才行。”将军四下里望了望,提高了声音喊道:“同志们,走哇!

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他暗暗问自己,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抓起铁锹,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地说:“首长……这活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他随手拨开他的手说:“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我有个意见: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松开手,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军同志,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鬼。”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动地抓起启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有删改)

【注】原文发表于19588月号《北京文艺》。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他们来到劳动现场,“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说明来这里参加劳动的人非常多,突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B.小李初见将军时说的“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中“‘单干'户”与“互动组”既形象幽默,又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C.当小李知道他的搭档是将军后,他“心跳得很急”,而且说话也“结结巴巴”,这表明他对将军参加劳动感到十分意外,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

D. “小李……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雨水混着汗水……流下来”这一句从小李的视角来刻画将军的形象,体现了小说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普通劳动者”为标题,表明了全文的描写对象,即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来塑造劳动现场中的人物形象,主题集中而明确。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劳动场景的火热与繁忙,突出了人们劳动时的热情与积极,氛围变得越来越热烈,情节也不断向前发展。

C.小说对分队长这个人物着墨不多,通过“抓”“松”两个动作以及他的两句话,就把他坚持工作原则又关心将军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D.小说语言优美,特别是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语、口头语结合使用,使小说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有气势,极具可读性与感染力。

8.小说开头对劳动场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9.小说在当前的水库建设描写中穿插了哪些对革命战争的回忆?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III(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0.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11.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2.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①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至睢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乡,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②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选自《旧唐书张巡传》)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教,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教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③。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已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选自韩愈《张中丞④传后叙》)

[]①繇:yóu,由,从。②远:睢阳太守徐远,与张巡一起卫睢阳,被俘而死。③双庙:张巡、许远死后,后人在睢阳立庙祭祀,称为双庙。④张中丞:即张巡;中丞,张巡驻守睢阳时朝廷所加的官衔。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B.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C.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D.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

B.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土科,录取后称进士。明清时举人经过会试及殿试录取后称进士。

C.下车,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后称官员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也指从车辆上下来,文中即此意。

D.癸丑,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更调真源县令,诛杀豪猾大吏华南金;守睢阳,斩叛将六人;食尽,杀妾以大乡;城陷被杀,保持了高尚的节义。

B.张巡“晓战阵法”,深知睢阳的战略地位,以创残之兵坚守孤城以蔽江南,阻遏了叛军的攻势;后终因“帅饥众行,必不达”而只有孤注一掷和叛军血战到底。

C.安禄山反叛,身为真源令的张巡起兵讨贼,身经百战,被皇帝授予中丞御史,后来死守睢阳,城陷被杀,成为一代死节名臣。

D.张巡任清河令时“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而在坚守睢阳孤城时,导致人相食的惨剧是为局势所迫不得已而造成的。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

2)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17.韩文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古代诗歌阅读(9)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和陈述古拒霜花

[北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拒霜花:又名木芙蓉,在深秋开放。吕本中:南宋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后因忤秦桧罢官。

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诗“细思却是最宜霜”中的,“细思”“最宜”,抒发了他对拒霜花深深的赞颂之情。

B.吕诗“雨后霜前着意红”用夸张手法写木芙蓉遇雨霜时,仍积极地将鲜红的色泽呈现。

C.吕诗用“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桃李随春风的来去而开落、听任摆布的软弱特点。

D.两诗都围绕木芙蓉的特点来写,都从不同角度写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精神气质。

19.“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名篇名句默写(6)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广阔宇宙,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慷慨激昂。

2)《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瓢零之感。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9)

22.下面文段有多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指出其中四处,填写序号并做修改。

近日,①华为与四川省多项合作项目在蓉签约落地,②合约对双方权利义务和实施操作细节作了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界定,③根据签约内容,④华为将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成都城投集团开展多层次合作,⑤运用5G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产生的裂变效应,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行业创造力,⑦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⑧如果有一天“全场景智慧城市”的设想变成现实的时候,⑨成都市“强政、兴业、惠民”的施政目标也就倚马可待了。

()语言文字运用Ⅱ(11)

23.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应用技术,区块链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和互联网之后最有可能引发颠覆式产业创新的新技术。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等科学技术;从应用视角来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而中心化机构记账方式是当前金融行业广泛釆用的记账方式,该记账方式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中心机构的信用。如图是某校科学社团为大家科普区块链技术时,搜集到的分别使用区块链技术记账和传统中心化机构记账的示意图,请比较,概括出三点说明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记账的优势。(每点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华社推出“我们的新时代•字述2019”报道,以“旗”“拼”“创”“法”“根”“奔”“绿”“进”“新”十个关键字来总结过往,希冀明天。

看到上面十个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字为基础确定立意,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将“人需要道德上的自我约束”的儒家思想推向了极端,“违背”错误。根据原文,“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恶性肿瘤’”指的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并非程朱理学,偷换概念。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C.“是因为他将柳宗元、方苞、刘大櫆三人山水之作的长处融合于一炉”强加因果。由原文“文章有柳宗元山水游记之至味,得方苞清真雅洁之风,承刘大櫆高远含蓄之意,兼有峻洁之笔、澄明之境”中“兼有”可以看出它们是并列关系,都是方苞的山水游记的特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桐城派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批判对象”可知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评价是否定的。D.胡适的话较为公允地评价了桐城派的追求,并未将其彻底否定。其它三项“戕贼吾青年”“直无一字有存在之价值”“最不足观”等都是对桐城派的否定。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结构上,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求‘雅洁’呢”,接着解答问题:“这个散文流派的作品内容,宣扬程朱理学”“因为桐城派秉承程朱理学思想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把所有的情感都禁绝在内心,即使是文字表达”,最后得出结论“语言是思想的外在形式。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

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举例、对比、引用论证。

“无论是《史记》中常见的‘夹叙夹议’或‘太史公曰’的片段,还是韩柳欧苏的大多数作品,其间都有抒情或议论”“幸亏明代有位归有光在撑着。他的‘小品文’之所以为人称道,除了质朴自然,更主要的是感情真挚,打动人心”运用了举例论证,以《史记》、韩柳欧苏的大多数作品为例论述它们都有抒情或议论,以归有光为例证明其“小品文”感情真挚,打动人心。

“同一个单元的《赤壁赋》《我与地坛》《故都的秋》,哪一篇不是有话就说,有情就抒?……把所有的情感都禁绝在内心,即使是文字表达……”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姚鼐的《登泰山记》与《赤壁赋》《我与地坛》《故都的秋》做对比,强调其将情感禁绝在内心。

“发乎情,止乎礼”引用早期的儒家思想主张,分析儒家强调情感表达要有所节制,但只是节制而不是禁绝的观点。“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引用《登泰山记》的句子论述桐城派的“雅洁”文风。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龙眠山水、江南诗音会于心,儒道玄理、顺康世风正其意,清新秀美的山水之作由此成为感悟道德旨归的桐城文章之别体”“桐城派早期山水文章皆恪守程朱理学之入世精神,涵融天地正气,简淡的写景文笔展现出登览者的顿悟与灵性,雅洁的感慨之辞寄寓着作者的淑世情怀”,由“儒道玄理、顺康世风正其意”“感悟道德旨归”“淑世情怀”等可知立意应高屋建瓴,着眼于家国时代;由“简淡的写景文笔”“雅洁的感慨之辞”可知应锤炼语言,可以雅致简洁,当然也可以有其他风格,如“峻洁”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错,依据文本“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可知当小李知道将军参加劳动时,感动意外,内心是感动、激动,甚至有一丝紧张,并非恐慌与担忧,选文曲解文意。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文言语”错,文本中“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运用了比喻,“一口气”“摸黑”“可得留心”等处运用口语,没有运用文言语,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劳动场面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所写内容、刻画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突出主题等方面考虑。

从氛围角度,所写劳动场面热烈忙碌,这是渲染氛围,林将军来此劳动,这就是为林将军参加劳动营造环境。

从结构角度,题干指向内容在小说开头,多半有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阅读文本后,发现与此相关的内容有林将军回忆九年前攻打此地的情景、来到工地却找不到工具、雨中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等。

从感情基调和人物角度,根据注释,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本文塑造的是林将军和战士小李两个普通劳动者鲜明丰满的典型形象,林将军是身经百战、淳朴谦逊、富有高度革命责任感的老前辈,小李是天真活泼、爽朗热诚、对同志无比关怀,对革命前辈无限敬仰的生气勃勃的战士。小说中的林将军,身经百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仍表现出了共产主义精神,展现了革命传统在以小李为代表的新一代身上发扬光大,使人们感受到千万个普通劳动者身上迸发出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据此归纳整理,组成规范的答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写作作用的能力。

筛选整合穿插革命战争回忆的信息。解答此类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依据文本“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可得出答案“攻取山岭,保全古陵”

依据文本“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提取关键词句“战斗”“打断了一条肋骨”,可得出答案“战斗中负伤”

依据文本“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提取关键词句“草地”“战士们”“队伍又前进了”,可得出答案“带领战士们过草地”

分析当前的水库建设描写中穿插写对革命战争的回忆的作用,其实就是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写作的作用,可从主题、人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主题角度,穿插写将军曾经攻取这一带山岭时,为保全古陵焦虑,至今那几个山头的标高还依稀记得,表现将军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现在曾经的军事重地成为人们热火朝天劳动的建设工地,当雨来临,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需要马上装料,将军喊了一声,带头冲进雨中劳动,人们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文本在此处穿插写革命战争年代将军在雨天带领战士们过草地的回忆,表现出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奋斗精神是一致的,人们的跟随也说明奋斗精神在新社会新一代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对主题起到深化作用。

从人物角度,将军在战斗中被打断了一根肋骨,劳动时却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过草地时将军带头前进,工地搞建设突遭大雨,将军带头冲进雨中装料,将军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与战争年代将军形象相互映衬,突出将军永葆革命本色,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守一城”“捍天下”均为动宾结构,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故在中间断开,排除AC;“战百万日滋之师”为动宾结构,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

原文翻译为:坚守一志,捍卫天下,率领(凭借)千百个将要死亡的士兵,同一天比一天增多的百万叛军作战,掩蔽江淮地区,阻遏叛军的攻势。天下没有灭亡,是谁的功劳呢?

故选B

14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后称官员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错误。文中“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睢阳,斩叛将六人……”错误。由“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至睢阳……”可知,“斩叛将六人”是在“睢阳”之前。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大将六人,定语后置,应为“六人大将”,翻译为“六个将领”;白,报告;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为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大将六人以势不敌白巡”

2)宁,怎能;卒,最终;逆遁。事前撤退。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由“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可知,南霁云拔刀断指来表明自己不会留下来享受,而是与睢阳军民共患难,表现了其忠贞刚烈;由“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可知,南霁云射塔明志,表明打败叛军后,消灭贺兰进明的志向,表现了其嫉恶如仇。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译文:

张巡字巡,是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通晓作战布阵的方法,气节高尚,不太注重小节,他结交的一定是有身份的官员和年高德重的人,不和平常的人结交,当时的人不可能知道,开元末年,中进士第。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任清河县令,治理的成绩最好,很有义节,有因为困顿归附他的人,倾尽资财救济保护毫不吝啬。再调为真源县令。当地有很多强横狡猾的人(豪强),大吏华南金建立了自己的威势恣意妄为,张巡一到任,就依法杀了他,赦免了他的党徒,(其党徒)没有不改恶从善的。

安禄山反叛,张巡就起兵讨伐叛贼,跟随他的有一千多人。张巡纵横驰骋与敌人决战。自已受了伤也不顾惜,军士们尊奉他主持军务。累积60天,大小数百战。在这个时候,君王的命令不能通达,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况报告张巡,(说)况且皇上生死不知,不如投降。这六个人都做官至开府、特进。张巡假装答应,第二天在大堂上设置天子画像,率领将士们朝拜,(将士们)人人都哭泣。张巡把六个将领带上来,用大义来责备(他们),杀了他们。

到了睢阳……皇帝有诏书任命张巡为御史中丞。(睢阳)被围困久了,粮食吃尽了,张巡的士兵大多饿死,活着的人都受了伤,气力都用尽了。张巡交出他的受妾说:“各位,我们长期缺乏粮食,但忠义一点也没减少,我很遗憾不能割下自己的肉来让大家吃,难道舍不得一个小妾而坐看着士卒受饥挨饿?”于是就杀了她来让士卒吃,在座的人都哭了。张巡强令大家吃,以至到了张网补雀挖洞捉鼠、煮衣服和弓来吃的地步。叛贼知道(城内)没有外援了,围攻更加紧急。大家商量向东撤退,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弃了睢阳,叛贼就会乘胜击鼓向江南进攻,江淮一带一定会失守。况且率领饥饿的部队行进,一定不会成功(达到目的地)。十月癸丑,叛贼攻城,士兵都精疲力不能作战。睢阳城于是被攻陷了,张巡和许远都被抓住了。张巡的部下看见他(被俘的情形),都站直来而且哭了,张巡说“(大家都)安心吧,不要害怕,死是命啊。”张巡不屈服(被杀),时年四十九岁。

(选自《旧唐书张巡传》)

当张、许二公守睢阳的时候,怎能料到人家终于不来救援,(因而)抛弃睢阳事先退走呢?如果此处不能坚守,即使到别的地方躲避叛军又有什么益处呢?等到他没有救援而且十分困难的时候,他率领他那些剩下的因受伤而残废的、饥饿的和瘦弱的士兵,即使想离开也一定不可能(实现)了。张、许二公这样贤明,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坚守一志,捍卫天下,率领(凭借)千百个将要死亡的士兵,同一天比一天增多的百万叛军作战,掩蔽江淮地区,阻遏叛军的攻势。天下没有灭亡,是谁的功劳呢?

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马上被绑走,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张巡叫南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

(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夸张”错,由“着意”可知应为拟人。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概括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暗含其中的情感。首先整体理解诗句,霜降过后,万木凋零,遍地金黄,霜侵露凌,生机全无,而唯有木芙蓉凌霜盛开,一派萧瑟的秋色中,木芙蓉更显孤芳高雅。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考查反衬手法的使用。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根据所提供的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点出其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两首诗都是在赞美凌霜开放的木芙蓉,不同点在于描写角度不同。苏诗将木芙蓉放在秋天肃杀的背景之下,万物凋零之下,更显木芙蓉的傲霜姿态;而吕诗则是借随春风开落、听任摆布的桃李来反衬木芙蓉的凌霜开放,更能突出它的不屈从外界环境、不惧严寒的傲骨。从情感看,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借木芙蓉的傲霜绽放表达自己不屈从于当时社会现实的高洁傲岸的品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答题步骤:①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③根据意境的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

21题详解】问苍茫大地(2).谁主沉浮(3).征蓬出汉塞(4).归雁入胡天(5).安得广厦千万间(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注意“苍茫”“蓬”“厦”“庇”等字词的书写。

22题详解】(1)语句②:将“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界定”位置调换;(2)语句④:在“与”前面或后面添加介词“和”“跟”等;(3)语句⑤:改“运用”为“利用”;(4)语句⑧:删除“的时候”或“如果有一天”,或将“如果有一天”改为“当”;(5)语句⑨:改“倚马可待”为“指日可待”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语句②,语序不当。应该是先“界定”,后“说明”,把“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界定”位置调换。

2)语句④,成分残缺。在“与”前面或后面添加介词“和”“跟”等。

3)语句⑤,搭配不当。“运用”,意思是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指计谋、打算。“利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结合“5G技术”分析,改“运用”为“利用”

4)语句⑧,结构混乱。“如果有一天‘全场景智慧城市’的设想变成现实的时候”句式杂糅,删除“的时候”或“如果有一天”

5)语句⑨,成语使用不合语境。倚马可待,意思是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指日可待,意思是指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结合“‘强政、兴业、惠民’的施政目标”分析,把“倚马可待”为“指日可待”

23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

本题要求概括出三点说明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记账的优势。仔细察看右图,根据图上箭头的指向,可以看出区块链记账的特点和有势。区块链记账去除中心化,人人拥有账本,原来中心化记账,只有中心机构才有账本。因而,便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彼此都可以看到数据,原来用户单向地向中心机构提供数据,用户却看不到数据,更看不到其他用户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之间形成监督,增强的数据的安全性。

【点睛】图文转换做题方法:

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有数据的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进行回答,归纳概括。

24题详解】

法治与进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就是生活的红绿灯,是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知识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脑力劳动的成果。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家夜以继日的不停思考探索只为成功时的那份漫天喜悦,感受那似潮水般淹没的快感。但是,若是这份喜悦还来不及由他本人亲自与世人分享,便已被他人捷足先登,盗窃抄袭,对他本人来说又是何等的打击。万千心血毁于一旦,多少努力付之东流,最后竟全是为他人做了嫁衣铺了路,换得了他人的风光无限,自己的哀怨叹息,这怎能甘心?于是,知识产权顺势而生,知识产权法出世了,保护着万千人民的智慧结晶,让他们的知识成果不再受到侵害,也就保护的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法律,听起来冷酷而神圣,容不得半点亵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身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我们,更是要知法学法懂法用法护法。法律与自由似乎是对立的,其实不然,自由是靠法律来保障的,没有法律何来的自由?没有法律,每个人的权益必将危害他人的权益,自由就成了一纸空谈。因此,法律就像盾牌,保护着每个人,让你免受他人的伤害,同时也是限制你去伤害他人。任何触犯法律的人,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才是社会真正的进步。

香港的青少年大肆破坏自己的家园,以为是在追求进步与自由,殊不知,他们破坏了香港的法治,将会导致他们的家园堕入深渊,自己的命运也将万劫不复。国家及时出手,扭转乾坤,设立港区国安法,首恶分子纷纷出逃,国外敌对势力不断跳脚,这才是维护长治久安的真正法宝,这才是香港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我们正在成长,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建立,这是正确的引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社会上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而这些阴暗面只能通过法律去改善。法制,筑起了我们健康成长的屏障,就像船儿在海面上行驶永远离不开帆的支撑,我们的成长与进步也离不开法制的保护。

法律,是和谐的基石,有了法律,社会才会有序的进入规定的轨道,有了法律,社会才会开出文明之花,有了法律,中国梦才会不断得以实现。而我们,则要不断提高法制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才会得到真正的进步。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立意。读懂材料是重要前提。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不可抓住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重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理清其逻辑关系。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题目“任务”要求也是成败的关键,看申请任务所设置的写作场景,分析出写作身份、读者对象、文体等要求。

【审题】材料借新华社的年终报道引出十个关键字,体现出高考命题“情境性”的特点,要求考生要思考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要言之有物,不可空谈。题目要求考生“以其中两三个字为基础确定立意”,这赋予考生极大的选择自由。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与体验,选择自己感触最深、思考最精的两三个字立意作文,写作时,必须深入发掘几个字的内涵,“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同时还有紧扣“新时代”“总结过往”“希冀明天”这几个大方向行文。

【立意】1.扛起革命先烈大旗,拼出中华民族的未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造”方能出“真新

“法”是治国之“根

加强法治才有利于个人与社会进步

蚂蚁森林,贡献“新”的“绿”量。

【素材】1.中国创造出新奇迹。2020623日上午943分,伴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响,腾空而起的长征火箭底部拖曳着耀眼的白色尾焰,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飞向太空。约3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位于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在此前的20年,也是在这里,我国先后发射了54颗北斗卫星。作为北斗全球系统的“收官之星”,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至此,中国人正式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典型案例和案例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我国法治的不断进步。叶挺、方志敏烈士名誉权案,侮辱消防烈士公益诉讼案,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正当防卫案……今年的“两高”报告中,出现了一批备受社会关注的典型案件或热点事件。记者数了一下,仅“两高”报告附件中提到的案例就有27个,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附件中有12个,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附件中有15个。每一个典型案例,都是一次全民普法,不断提高广大民众法治意识的契机。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到,认真落实英雄烈士保护法,陕西、江西法院

中国绿化成就让世界惊叹背后,蚂蚁森林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根据“NASA地球”的卫星资料显示,地球表面的植被面积在过去近20年共新增超过200万平方英里,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其中1/3的植被面积增长归功于中国与印度,而仅中国一个国家的植被增加量更是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位居全球首位。蚂蚁森林:不满3岁,种树近140万亩很多人有一种时间上的错觉,认为蚂蚁森林仿佛已经存在了很久。事实上,于20168月底上线的蚂蚁森林,现在还不满3岁。作为支付宝平台的一款公益产品,蚂蚁森林将用户的低碳行为(比如步行、乘坐公交地铁、线上缴费买票)等计算成对应的虚拟能量,被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的树。当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和与其合作的公益组织就会种下一棵真树。蚂蚁森林先后推出的树种有梭梭、柠条、红柳、樟子松、胡杨等等,不同树种所要求的的能量值也不同。这个能量值怎么确定呢?例如,种一棵梭梭需要17.9千克能量。这个数字是由北京环境交易所测算得来的:梭梭一生可以吸收的二氧化碳,就是17.9千克。它意味着,当你的行为减少了17.9的碳排放量,就等于让地球上多了一棵梭梭。2019422日,支付宝宣布蚂蚁森林用户数达5亿,5亿人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1亿棵真树,种树总面积近140万亩。

【结构】任务驱动行材料作文,结构上首先要符合任务要求。这里强调“明确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但必须要使文体特征突出。本题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文一般有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三种结构。本题可以采取并列式结构写作。首先可以提出中心论点: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其次举三四个例子,形成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如法治保护知识产权,法治保护自由与安全,法治与保护青少年成长。最后总结,回扣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