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五中高三语文试卷(含练建安客家小说《药砚》)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145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2020年上海市闵行五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现代文阅读I(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小鸟

魏世杰

①老人的时间大半消磨在一座商城的塔楼上。这是一个被废弃被遗忘的角落,墙角胡乱堆放着尘封多年的杂物,大圆窗的玻璃混混沌沌且布满裂痕,像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老人每天准时到来,风雨不误。

②老人喘息稍定,便从随身带来的布袋中,抓出一些麦粒、米粒之类,从窗玻璃的破碎处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均匀地撒在窗外的平台上。像约定一样,一只小鸟立刻飞来了,在平台上欢快地跳跃着,一边啄食,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老人面前有一本精装的英文书,他喜欢念出声来,像是朗读,浑厚而低沉,与鸟声的尖细婉转恰好配成和谐的交响,此刻老人的脸上总是浮现天真的笑容。

③小鸟似乎一点也不美,羽毛是灰色的,身材是娇小羸弱的,黑色眼睛圆而小。老人从看到她的那一刻,便固执地认为这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

④老人耳边响起司令员的声音:“小声点,别惊动了她!”当年他们每次走进坑道,都会有人重复司令员这句话。鸟窝筑在坑道口顶部的石缝间,芨芨草和红柳纤枝编成的巢房里,就住着这只美丽的小鸟。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已不可考。也许沙漠中的生命太珍贵了吧,从发现她存在的那一刻起,基地的官兵们备加呵护,甚至不敢多看一眼,惟恐她受到了惊吓。在单调而枯燥的国防施工之余,特别是辗转难眠的长夜里,小鸟是单身汉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她为什么住在这千里大漠中,为什么孑然一身独往独来,她的伴侣在哪里?她的美妙的歌为谁而唱?她凭什么法宝能在死亡之海中逍遥复逍遥?在这些荒漠开拓者的心中,她无疑是一种美丽、爱情和胜利的象征了。

⑤当人们终于知道,他们的使命是在沙漠中点燃一颗人造的太阳,周围几十公里内的生命也许在一瞬间就荡然无存时,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了。大家立刻想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一群年轻人就此召开了“紧急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有人建议立即编制一个简易鸟笼,让她委屈几天,等核试验结束再放出来;有人则主张将鸟窝移至坑道深处,和采样的仪器放到一块,亦可免除辐射的伤害;还有人说,核试验的零点位置离此尚远,小鸟未必就会受到伤害,大可不必慌乱。但仔细一讨论,均觉不妥。

⑥办法终于想出来了。任务落在一个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身上,他毕业于一所军事院校,办事干练,为人耿直。得知任务后他二话不讲,连夜行动,像捉“舌头”一般,悄悄地逮住了这只小鸟,装入一个改装过的仪器包装盒中,便搭乘便车疾驶而去。按照“紧急会议”的决议,他必须借出差之机,将她带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

⑦也许是太疲劳了吧,汽车一上路,那技术员竟立刻鼾声如雷。当他被一阵喧闹声吵醒时,发现人们纷纷下车,有人喊着:“看,有两个太阳!”他立刻兴奋起来:“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情不自禁地大声喊着,不顾一切地跳下车去。大漠中,一颗太阳悬挂在半空,一动不动,那是自然界的太阳——阿波罗,另一颗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那是人造的太阳——被西方科学家称为潘多拉的火球,不断膨胀,色彩变幻,在蘑菇状烟云的簇拥下扶摇直上。他的眼立刻被泪水所模糊,多年的苦难和折磨,一瞬间都消失净尽了。

⑧忽然,他发现头上黑影一闪,擦擦眼定睛看时,一只小鸟正鼓翅向那火球飞去,速度之快,箭矢未及,瞬间便踪影全无了。

⑨他立刻呆若木鸡。

⑩时光将黑发染白,在老人的感觉里,这一幕永远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使他惊心动魄,追悔莫及。鸟儿是如何从包装盒中逃走的,一直是个谜。不管怎样,他的心里从此埋进了一颗痛苦的种子。

⑪老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爬上塔楼,重复着他的动作和天真的笑容,他希望这只在他看来被烈焰、毒云伤害了的小鸟,能在他的细心照料下,恢复往昔的健美和灵气。然而,事与愿违,那灰色的身影却日渐单薄消瘦,那小眼睛的光泽愈加暗淡了,羽毛却越来越多地竖起。老人心焦如焚,却也无计可施,他的笑容消失了,登楼的步履也日渐蹒跚。

⑫在一次由台风引发的夜雨之后,老人发现那鸟儿没有准时到来,他决定等她。暮霭渐重,华灯初上,他的亲属找到塔楼上,劝他回家,可他不肯。就在大家拉拉扯扯时,忽然,窗玻璃发出异样的声音。老人不顾一切冲过去,手被划破了,鲜血顺着手腕汩汩地流下来,他的手里轻轻捧着一团灰色。他已无法站稳,东摇西晃,但却执著地用颤抖的手,解开衣扣,将奄奄一息的她放在自己温暖的胸口上。

⑬从那一天起,塔楼上就再没有见到老人的影子。

选自《散文》2000年第10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时空跨度大,结构开阖自如,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成功地塑造了饱经风霜的老人和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这两个人物形象。

C.本文通过老人及基地官兵与小鸟和谐相处的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主旨。

D.第⑪段通过动作、表情和心理描写,揭示出老人由希望到失望过程。

2.第①段对大圆窗玻璃的描写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文中老人固执地认为塔楼上的小鸟“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而加以悉心照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现代文阅读II(1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也获得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下,智慧社会概念应运而生。

相比之前的智慧城市概念,智慧社会不仅扩充了外延提升了内涵,更从顶层设计角度,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要求和目标。在范围上,智慧社会的涵盖范围更广,不仅城市和工商业,农村、农业同样可以享受生产生活效率的提升。在运行上,智慧社会更强调在科技支撑下的创新系统协同,生产、生活、治理、服务将更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在规制上,智慧社会更强调顶层设计、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强调整个社会数据、标准、技术的共建共享。

我国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接入互联网25年来,我国不仅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和成果转化能力也让世界瞩目。各地在智慧社会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和试验,如杭州市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着力打造智慧社会的杭州样本。

(摘编自王静文《我国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

材料二:

智慧社会是继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社会状态,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目标的新型社会。智慧社会建设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块。

数字农村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问题是智慧社会建设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当前要在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方面下大气力。对此,国家刚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已经作出具体规划部署。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等等。这一切无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令人振奋的伟大举措。.

数字城市是以城市现代化发展、智能化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为目标,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城市经济社会和时空动态数据的有效挖掘、处理、融合、应用为重要手段的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各地动力强、决心大,然而由于不同区域和规模.城市的齐头并进,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建设名称各不相同,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等,但欠缺统筹协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摘编自《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社会》

材料三:

建设智慧社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其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智慧公共服务主要采取分散建设方式,这在初始阶段有利于智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智慧公共服务进入深入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散化建设方式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例如,分散的智慧公共服务系统彼此之间没有连通,数据难以共享交换,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并给人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建设智慧社会,亟须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智慧公共服务深入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而且有助于推动监管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社会建设应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以东促西、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新格局,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契机和动力。农村贫困地区可以依托智慧社会建设,利用信息技术补齐发展短板,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区域数字鸿沟。

智慧社会建设在大大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便利程度的同时,也给公民个人权益保护带来一些隐患。智慧社会建设之所以能够带来便利,主要得益于对海量数据的有效获取、高效利用,其中含有大量个人信息。在数据高度共享的智慧社会,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或不当利用,就会给个人权益乃至社会秩序带来危害。所以,建设智慧社会必须同步加强相关法治建设,特别是要有效保护个人信息。要把保障公民个人权益放在智慧社会建设首位,认真执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

(摘编自姚志伟、马宁《智慧社会让生活更美好》)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作出具体规划部署,对促进乡村振兴很有帮助。

B.我国不但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更是坚定的实践者,各地的探索和试验颇富成效。

C.智慧社会建设在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便利程度方面有不少好处,但也并非没有带来隐患。

D.作为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数字城市的目标是城市现代化发展、智能化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

5.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社会是一种高级社会状态,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B.智慧社会概念的诞生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有密切关系。

C.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相比,外延扩充了,内涵提升了,并且在范围、运行、规制等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

D.智慧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其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块。

6.请结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应如何推动智慧社会建设。

()现代文阅读III(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

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

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

(节选自《明史•刘定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B.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C.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D.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秩满:指古代官员任职期满。唐代诗人孟浩然有“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同张明府碧溪赠答》)的诗句。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别设置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可以婚嫁。举行及笄礼后也要为女子取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定之天赋极高,科考顺遂。幼年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做文章让父亲感到惊异;他参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B.刘定之体恤灾民,为民请命。江西、湖广受灾,有关官员还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C.刘定之忧心国事,敢于谏言。京城水灾他应诏陈事,从号令颁布、公卿侍从升降、归降之人的处置、朝臣晋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D.刘定之聪敏博学,文采斐然。他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被问之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

(2)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

()古代诗歌阅读(9)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居戏咏(其一)

陆游

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

判余牍尾栖鸦①湿,衙退庭中立雁②空。

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

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

[]①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②立雁:指站立两边的衙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首联以“断蓬”为喻写出自己宦游之状,用江上“秋风”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B.诗人忙完公务后,文书上稚嫩拙劣的字迹未干,空荡的庭院内衙役早已散尽。

C.颔联和颈联实现空间变换,由空寂的衙内而至灯火通明的酒楼与丰收的乡村。

D.全诗写诗人任所内外的常见之物、常见之事,语言生动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15.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转”出了新境界,请对此进行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6)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诋毁,处之泰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在《诗经·氓》中,“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童年时两小无猜、欢乐嬉戏的情景。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中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9)

17.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显著,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尽快与我洽谈。

()语言文字运用Ⅱ(11)

18.根据下面的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一生中如果从来没有被一本好书吸引过,打动过,甚至征服过,俘虏过,那将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或者说是一种最大的悲哀。

一个人一生中可以拥有的东西很多,但真正能够提升生命质量、作为永久生命支撑的却很少,书则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读书。

要求:请以“尽享读书的美好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两个人物形象”错,阅读小说,可知小说中饱经风霜的老人就是30年前的文质彬彬的技术员,所以小说塑造的不是两个人物形象,其实是一个人物形象。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阅读第①段,找到对大圆窗玻璃的描写语句,结合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情感表达都能角度分析。画线部分“大圆窗的玻璃混混沌沌且布满裂痕,像老人饱经风霜的脸”是环境描写,“混混沌沌且布满裂痕”写出了大圆窗的玻璃具有混沌、破旧的特点,渲染了商城的塔楼经历时间很久的破旧、杂乱的气氛,这就为为全文奠定了感喟、惋惜的情感基调。“像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运用比喻手法,把大圆窗的玻璃比作老人的脸,突出了大圆窗的玻璃久经岁月的老旧的特点,同时也巧妙暗示老人的经历和外貌。

第②节,写“老人喘息稍定,便从随身带来的布袋中,抓出一些麦粒、米粒之类,从窗玻璃的破碎处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均匀地撒在窗外的平台上。像约定一样,一只小鸟立刻飞来了,在平台上欢快地跳跃着,一边啄食,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与第⑫节写“老人不顾一切冲过去,手被划破了,鲜血顺着手腕汩汩地流下来,他的手里轻轻捧着一团灰色。他已无法站稳,东摇西晃,但却执著地用颤抖的手,解开衣扣,将奄奄一息的她放在自己温暖的胸口上”,所以,在结构上,小说中对大圆窗玻璃的环境描写为后文老人小心喂鸟和护鸟时手被划破作铺垫。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概括作品主题的的能力。

题干要求回答老人固执地认为塔楼上的小鸟“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而加以悉心照料的原因。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首先要阅读小说,找到30年前有关那只小鸟的叙述和描写的语段,再阅读有关塔楼上的那只小鸟的描写的语段,找到这两只小鸟的相似点,弄清老人精心照顾这只塔楼上小鸟的原因。

“小鸟似乎一点也不美,羽毛是灰色的,身材是娇小羸弱的,黑色眼睛圆而小”“他的手里轻轻捧着一团灰色”,可见,塔楼上的小鸟与老人心目中“被烈焰、毒云伤害”的小鸟娇小的形态和灰色羽毛都是相似的。

“忽然,他发现头上黑影一闪,擦擦眼定睛看时,一只小鸟正鼓翅向那火球飞去,速度之快,箭矢未及,瞬间便踪影全无了”“鸟儿是如何从包装盒中逃走的,一直是个谜。不管怎样,他的心里从此埋进了一颗痛苦的种子”“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爬上塔楼,重复着他的动作和天真的笑容,他希望这只在他看来被烈焰、毒云伤害了的小鸟,能在他的细心照料下,恢复往昔的健美和灵气”,老人精心呵护她,其实寄托了对30年前那只小鸟的思念和歉疚。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各地的探索和试验颇富成效”于文无据。材料一的结尾只是说“各地在智慧社会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和试验”,原文表述的是“探索和试验”,而不是“富有成效”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目标的新型社会”,选项把目标当成了结果。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三加以概括说明如何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答案圈定的范围应在材料二、材料三。

材料二,原文表述为,“智慧社会建设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建设名称各不相同,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等,但欠缺统筹协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可以看出,推动智慧社会建设就要统筹协调技术标准与规范;

材料三,原文表述,“建设智慧社会,亟须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智慧公共服务深入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而且有助于推动监管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可见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的措施之一;“智慧社会建设应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以东促西、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新格局,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契机和动力”,可见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的措施之一;“建设智慧社会必须同步加强相关法治建设,特别是要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可以看出,加强相关法治建设、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也是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的措施之一。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出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中,“荐举之法”作主语,“不当拘五品以上”作谓语,由于整个句子过长,为了和后面谓语区分开,主语“荐举之法”后停顿,排除A;“朝臣迁秩”为一句独立完整的话语,“朝臣”作主语,“迁秩”作谓语,其后断开,排除B;“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中,“吏部”做主语,“籍其名”和“简用之”作连动谓语,其后断开,排除D。整个句子翻译为:推荐的制度,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可以仿照唐代的制度,朝廷大臣晋升,推荐一个人接替自己,吏部登记他的名字而选拔任用。武臣的子孙,教他们兵法。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

A项,“会试……录取者称‘进士’”错误,录取者称为“贡士”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刘定之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错。原文说“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可见他是反对在灾年收取赋税,而非“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数,多次;察,观察,考察;进退,升降(职位)。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故事,旧事,老例;下,下发;竟,最终,最后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资。父亲教他读书,每天诵读数千字。不让他做文章,一天(父亲)偶然见到他写的《祀灶文》,非常惊异。考取正统元年会试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京城发大水,应皇帝诏令,刘定之陈述十件事。他说:“颁布号令应该从公正出发,以正道来判断,不能随意改变。公卿侍从应多次召见,观察他们的才能、心术而决定升降。归降而散居于京城的人,应该渐渐迁移到南方。郡县的职位以京城官员作补充,使他们轮番出入,朝廷内外没有偏重。推荐的制度,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可以仿照唐代的制度,朝廷大臣晋升,推荐一个人接替自己,吏部登记他的名字而选拔任用。武臣的子孙,教他们兵法。地方官员管理百姓是居于第一的任务,不要只让他们办理事情。群臣遇到丧事,请求永远停止复官以倡导孝道。僧尼害国应当严厉禁止。有钱人交钱授予官职的,有犯法的应当剥夺官职。”奏疏呈上被留在宫中。十三年,刘定之的弟弟刘寅之与同乡相互揭发,言词牵连到刘定之,刘定之被投入监狱,事情得以辩白。任期满后,晋升为侍讲。景帝即位后,又进言十件事,奏疏上呈皇帝,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三年,升迁为洗马。也先的使者请求配遣回报的使臣,皇帝坚决不答应。刘定之上书引用旧事请求,皇帝下发朝廷商议,最终没有配遣。宪宗即位后,晋升为太常少卿,兼任侍读学士,在御前讲席值班。

江西、湖光发生灾害,有关官员正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说国家储备充实,仓库已满得不能再装,而这些张口待哺的老百姓,却被责求交纳赋税,这不是圣主体恤老百姓的本意。皇帝被他的话感动,立即下令停止征收。四年,晋升为礼部左侍郎。万贵妃受到特别的宠爱,皇后很少能见到皇帝,皇储还没有征兆。郕王的女儿已成年还未出嫁。刘定之因常年干旱,一并谈论这些事。并且请求御前讲席兼讲太祖颁发的各种诏令,斥责异端邪教,不让他们危害政事,消耗财物。皇帝将他的奏疏留在宫中不下发。五年,死在任上。赠予礼部尚书,谥号文安。

刘定之谦虚恭敬、朴实正直,以文才闻名一时。曾经有圣旨命他作元宵诗,内使退后站着等待。刘定之靠着桌子,铺开纸张,立即写成七言绝句一百首。又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所问的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人们佩服他的敏捷和博学。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B项,“稚嫩拙劣的字迹未干”是错误的。“稚嫩拙劣”只是作者的自谦。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

本诗首联写到自己似断蓬一样漂泊桐庐谋得一份官差,然后又用“江上秋风”增添了环境的凄凉。颔联写到诗人忙完公务,空荡的庭院内衙役早已散尽。前两联在已经上应该了萧瑟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仕宦之苦,主要集中到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颈联和颔联实现了空间上的转变,由前文空寂的衙内写到灯火同名的酒楼和丰收的乡村,尾联甚至说到自己虽然患病但看到丰收的景象,也和百姓们一起高兴,所以从意境上来说,由前两联的萧瑟孤寂转为祥和热闹,从情感上来说,由羁旅之愁、仕宦之苦,转为欢愉快乐,在思想境界上,前两联主要关注自我,而后两联转向关注社会,关注百姓,从而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

16题详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辩”“晏”“箫”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17题详解】(1)“惠顾”改为“浏览”;(2)“你”改为“贵”;(3)“显著”改为“优秀”;(4)“尽快”改为“请”;(5)“洽谈”改为“联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

1)“惠顾”错误。“惠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而本出为浏览网站,所以将“惠顾”改为“浏览”。(2)“你”错误。称呼对方以示尊敬,不用“你”,应改为“贵”;(3)“显著”错误。和“成绩”相搭配的词语用“优秀”,而不用“显著”。(5)“尽快”错误,语气生硬。(6)“洽谈”错误。“洽谈”为接洽商谈的意思,一般指业务联系,而这里是应聘,应改为“联系”

18题详解】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2).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段材料一共有四句话,仔细分析,第一句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主要是写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第二三句话“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把城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对比,说明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考生据此分析即可。

19题详解】尽享读书的美好时光

世界上最大的乐趣是读书,我觉得它比电脑游戏那一类可强多了。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在我的书架上,塞满了不同的书。

其实,当你静下心来,拿出一本好书,坐在那里,默默的读书时,你就可以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所以我愿意享受读书的美好时光。

书就是你的朋友,而它会为你介绍更多的朋友。书中那么多的人物,比如孙悟空、保尔、成吉思汗等,都将在你人生未来的路途上成为你精神上的支撑。

品悟着书浓浓的“香味”,真令人回味无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不仅能获得知识,又能领悟到人世的真谛,多有意思!

每天放学回家,我写完作业之后的事便是读书。坐在椅子上,在不受外界打扰的情况下,一个人拿着一本好书或我最喜欢的书,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品悟,当我终于将认识的真谛与那漫长的历史留在我的“记忆库”时,我是多么的高兴啊!

读一本书,品读一个故事,认识一个人物,在我的精神世界中,便又多了一份财富。脑子里的东西越多,“钱财”就越多,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所以,我尽享读书的美好时光。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时,经常会谈天说地,这时,仅仅十多岁的我仿佛顷刻间长大了,坐在大人们的中间,仔细的倾听他们所说的话,又时不时的与他们交流,这不仅让我得到了别人的好评,吸收了更多的知识,连爸爸上班时,别人看见了,都夸他的儿子懂得多,让爸爸总感到自豪,而我听到了这些,虽嘴上不说,可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是那段读书的时光,给了我无尽的养分。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过年的时候就有这么一回,那就是爱书丢失的落寞。

那天,爸爸带我去朋友家,我说闲的没事,就拿了一本《大明史》。这是史书,而我最爱的就是历史。到达了目的地。我在那待了几个小时,而几个小时里,我也吸取了很多“能量”。到该走时,我才回过神,放下书,准备回家,一路上书上的朱元璋、刘伯温等人物的故事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放映。

这天晚上,我上了床,打算再看《大明史》时,竟发现书不见了,我大惊失色,明白走时忘记拿书了。等好不容易再去时,这本书就永远离开了我的生活。这几后的几天,我的心情一直闷闷不乐。

任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但能够尽享读书的美好时光,永远是我心中最大的乐趣!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写作文前,先研读话题,抓住关键词,整体理解把握题目的内涵,明白题目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作文要求以“尽享读书的美好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提供了两段材料,第一段强调,一个人一生中一定得读过好书;第二段强调书能提升生命质量、作为永久生命支撑,强调读书对人的重要性。这两段材料都是表达人一定要读书,读好书,因为书对人的精神生活,对人的生命质量影响太大。“尽享读书的美好时光”,要写读书的时光是美好的时光,是一种享受,要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去写谁读了什么书,享受了什么样的美好时光,收获了什么,对自己或别的读书人有什么影响。运用细节描写,以情动人。比如,可以这样行文构思:开头可以通过桌上的一本书让自己进入回忆。写自己读某书的缘起,读书的经过,具体描写享受读书的过程,可通过心理描写,或虚拟与作品人物的对话,表达读书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的美好时光。结尾可以照应开头。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总之,在写中考命题作文时要同学们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去审题,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素材: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刘向)

韬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美国谚语

8.吕蒙。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一定要多读读书。”吕蒙便开始读书。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

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9.顾炎武。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路温舒。路温舒幼年时家里非常贫穷,靠放羊为生。他虽买不起书,却从别人那里借书来看。可借阅的书总是要归还的,路温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

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他灵机一动,心想:蒲草的叶子很宽,把它们编成席子,不就可以用来写字?于是,他趁着放羊的借来的书抄在编好的席上。通过这种方法,他积累了很多知识,成为西汉有名的法官。

11.匡衡。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其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