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含练建安客家小说《药砚》)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217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第四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给乡村擦泪

冷清秋

这纯粹是一群小青年一时的心血来潮加上异想天开。

他们自称是什么“拍客”,看到他们胸前和手里捧着的黑疙瘩,老才叔立马就明白过来,这东西他见过——照相拍照片么!对方领头的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叫大奎。老才叔忍不住乐了,因为他家在城里打工的娃子也叫大奎!

大奎说,老叔,我们是到这儿拍照片来着。正好路过,远远看见有一片桃林,就来了。

老才叔放下碗说,好,别走了?中午招待你们。

这帮人哪里是要来蹭饭的!他们追求的是时尚、美感、原生态、瞬间……总之,就是这在旮旯村老太永远也不会懂的玩意儿。

但是“价值”这种东西,永远都在于发现——小青年中有个女娃子突然“呀”地叫了声,抄起相机咔嚓咔嚓摁个不停。

这是啥意思?老才叔刚点上烟袋锅吸一口,味儿还在嘴里噙着,就见这女娃子恨不得扑到自己脸上。

好么,又来一个……三个、四个……

一群人举着“长枪短炮”把一个老头围在中间。

老才叔心里哆嗦,说娃呀,叔可没这么多钱,照不起这么多相!

一群人就乐了。刚才那女娃子摆弄着相机说,老叔,不花你钱,你知道么?你特上相,你和那磨盘特配,让人有一种特想哭的感觉,给人一种很强烈的主题暗示,叫做……

有人接腔说,古老的回忆!

对!女娃子特别激动,说,就是这个感觉——“古老的记忆”——今年的头奖我拿定了!

这女娃子长得跟个仙女一样,说话的声音也好听,反正高兴就好,背靠着磨盘吸烟的老才叔也跟着“嘿嘿”地乐。这村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可不么,自村里的年轻后生都离开村庄去打工,这草,都已经快把村里的路给吃了,更不要说那一户户锁着门的房屋和院子。

但是这些年轻娃娃好像反而特别好这一口,看见个破了的橡子露出来也会兴奋半天。看见草比看见地里的苗苗还高兴。

望着围拢过来的老头老太太,豁着牙笑的娃子,这帮年轻人临走时说,叔,我们还来。你们这儿太美了,淳朴、自然,衰败里还带着无限的生机……

这话要是细琢磨估计能让老头发懵,所以老才叔就只记下来两个字:还来!

大奎说,我们不但常来,还要在这里成立一个拍摄点。

这话竟然不是说着玩的,大路口那儿真竖起个牌子,写着“桃园拍客部落”,看得路过的人一愣一愣的。于是来拍照的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惊动了当地派出所跑过来看这村子到底出了什么事。

口碑的力量超强悍,尤其这村就在城市边上,开车不过三个小时车程,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空气这么好,小溪流绕着山洼,各种植物长得相映成趣。尤其是那片桃林的照片,一张张分发出去,搅动了多少整天只能在家里看盆栽的人的心情。

大奎说,叔,您干脆做农家乐算了,您放心,有我们帮您。一来您有个收入,再者我们常来,也有个落脚休息的地儿。

老才叔说,好。你们来,也喜庆。

大奎是一个拍客群群主,这群可大,有几百人之多,周边县市的成员也不少。结果这里就成了一个大家周末相聚休闲拍照的好处所。

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浓烈了,关门几年的小卖部重新开了。道路也被修葺一新,还是按的特文艺的那种范儿来弄。

人多的地方就有生意,何况开车来的这些还都是肯花钱的主。

镇政府终于反应过来了,立马抓住了这个热点,当机立断,把“旮旯村”这名字扔到旮沓里,然后定名为“桃花源村”什么的。

老才叔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不是因为每个月他的农家乐都能有进账,而是因为这庄子终于活泛起来。老才叔家的农家宾馆挂匾那天,大奎那帮人也来了,他们七手八脚就弄好了一切,大奎指着门匾“桃源人家”几个字得意地说,叔,你看这几个字好不?!

可老才叔这会儿忙得哪儿顾上回答呀?他正把电话捂在耳朵上屏息静气地听着,哎着,嗯着。电话是儿子打的,他说车票已经买好,明天到家。

还说这次回来再也不出去打工了!旁边孙子的奶声奶气也被老才叔捕获进了耳朵。

挺直腰板的老才叔抹着两只眼笑。

说,好呀!好!

(选自《大南方·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二段提到老才叔的儿子大奎在城里打工,倒数第三段提到儿子打电话说这次回来再也不出去打工了,前后呼应,从侧面表现了农村的变化。

B这篇小说叙述视角不断发生变化,从老才叔的视角叙述时,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而从进村拍照的青年的视角叙述时,语言充满了现代气息。

C一群人举着“长枪短炮”把一个老头围在中间拍照,一个女孩儿还说老头特上相,与那磨盘特配,有强烈的主题暗示,展示了老才叔的亲和力。

D大奎带队的拍客群的到来,让看着衰败的旮旯村的美被发现,被传播,而且老才叔的农家乐建了起来,旮旯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2小说中的结尾“好呀!好!”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3小说以“给乡村擦泪”为题,有什么意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

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道的屠夫形象。

B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的心情。

C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美的老师

刘立勤

我问汤老师,为什么叫他“船夫”?汤老师说,都怪那条河。

汤老师所在的村子有一条河,河很大,水流丰沛,河上又没有桥梁连接,河东河西两岸之间人员来往依靠船。

他是河西村的老师,本来与河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有一天,河东村的几个学生家长找到他,想把自己的孩子转到河西村请汤老师教,他们说,河东学校的条件太差了,留不住老师,他们害怕把孩子的前途耽误了,他们还说,汤老师书教得远近闻名,他们希望汤老师能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人。

汤老师虽然书教得好,可他是河西的老师,这件事他做不了主。因为河西河东是两个村,还隶属两个乡镇、他知道收了这几个学生,河东村剩下的几个学生都会来了。到那时,村里镇里都会有意见了。他让那几个学生家长去找村长,他说,只要村长答应了就行。私下里,他希望村长不要答应,如果河东的学生来了,他的工作量要増加一倍,谁知道村长也耍滑头,村长说,让汤老师做主。老师还能不要学生?河东的十来个学生一齐就到了河西。

河东的学生来了,工作量增加了,困难也来了、主要是教室小了,桌凳也不够。汤老师去找村长,村长不管。村长说,你答应接收的你负责解决。找到镇教办,教办说,不是我们镇的学生,也让他们自己解决。怎么解决?教室小学生挤一挤也能将就,桌子凳子咋办呢?总不能让学生自己带吧?汤老师只好把房后的几棵大树砍倒,做了几套桌凳,总算是把学生安排进了教室。

桌凳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河东的学生经常迟到。河东河西都没有专门摆渡的船夫,河东几个家长轮流接送,如果哪一个有什么急事,学生就迟到了。再说了,有的学生家长不习水性,渡船万一有个什么问题,那真是了不得的事情。汤老师想着就害怕。

汤老师决定自己先当几天船夫。他是船家出身,水性好得不得了,他跑船绝对安全。他还想,待他跑上一段时间,河东村还不推选一个船夫替换他?谁知道,他接过船桨一摇就是二十五年。二十五年里,学生不停地变化着,家长也在变化,就是他这个老师变不了。二十五年里,有多少机会可以把河东的学生支走,他一直不忍心。

风霜雨雪二十五年,真的是不容易呀。可二十五年里,他硬是没耽误学生一节课。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过河,四十分钟以后赶回来,七点准时上课。也有过迟到的,迟到是因为天气,要么是河里涨水,要么是船出了问题。虽然迟到了,课绝对耽误不了。他说,幸亏学生争气,学生的成绩年年都名列全镇前茅,他也年年都是先进。

二十五年里,他也经历了太多的风险。最危险的就是那一年船底漏水,差一点出了大事。那只老木船太老了,应该换了。他找到村长,村长让他自己解决。他找到镇教办,教办爱莫能助。他找到河东村的学生家长,想让他们想想办法,学生家长只答应不行动。就在他等待的时候,出事了。放学送那十多个孩子回家时,上游突发洪水,破船舱里进了水。他说,他把持船头怕翻船,幸亏有几个孩子机灵,及时想办法,才没有出事。

船实在太破了,又指望不上别人,他和老伴儿商量,把准备给儿子结婚的钱拿出来,又贷了款,买了一条机动船。机动船真是好呀,又快又稳又安全,心里安宁。可是,他们没有太多的钱,船有一点儿小,河里搞养殖的太多,船的电机经常会被渔网缠住。缠住了,无论是酷暑严寒,他都得下水去处理。这时,又苦了他的老伴儿,老伴儿会摇着木船把孩子接走。每次看见老伴儿摇那木船,他心里真是害怕。

二十五年里,他摆渡了三百多个学生,他把一百五十多个学生摆渡上了大学,有二十多个上了研究生,还有五个博士生。他的学生干啥子的都有。

看着他满脸的幸福和自豪,我问他有什么希望。

他说,想要一条大的机动船,那样的话,学生过河就安全了。他又说,自己老了,担心船在河里遇上什么意外,孩子如何是好?

揣着汤老师的希望,我把他的事迹写出来刊发在省报“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栏目中,稿子见报后,汤老师的事迹引起了各方关注,有人真的要捐赠一条大机动船。汤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时,我让他等待一段时间接受捐赠。因为,当选“最美乡村教师”会有一笔丰厚的奖金。汤老师说,多等一天会多一天的不安全,他担心那些孩子的安全。

汤老师没等。再次给他拍摄影像资料时,新机动船已经到位,教育局还安排了一个专职船工。新学期,汤老师的事迹就显得很平常了。他也不愿意作秀补拍过去的镜头,到底没有评上“最美乡村教师”。

汤老师虽然没有评上,可我依然觉得他是一个最美的老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河很大,水流丰沛,河上又没有桥梁连接”,既是环境的烘托,也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本文刻画了学生家长、村干部、镇教办领导等一众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C汤老师的老伴是一个次要人物,而在关键时刻一直毫无怨言地支持丈夫的工作,虽然出场不多,但光彩夺目。

D“我”本来建议汤老师不要急着接受捐赠,等当选“最美乡村教师”后用丰厚的奖金买船,但他没有采纳。

2“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认为小说以“船夫’老师”为题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琴师

常小琥

秦学忠很独,他的京胡就和别人不一样。份大的琴师讲究用上等黑紫竹或是染竹打成琴杆,不仅花纹养眼,材质坚实,音色还清脆透亮,跟在角儿身后,提上场,有里有面儿。这种档次的琴,须在琴行订做很久才能拿到。秦学忠不是,他的琴自己做,选材还是次一等的凤眼竹,这种竹子虽也耐用,但往往第一节竹身尺寸偏短,烤成担子总不大好使。

年底剧团放幕,盲考席位,角儿都不在,几位老琴师聚在后台扯闲篇。烟气如薄雾般氤氲在化妆间里,正挂着笑靥缓步爬升。资历浅的都拎着琴,挤在门外候着,每人手里像攥着鸡脖子似的。头把琴徐鹤文左肘支着一张橡木方桌,被围在人堆里,一眼就瞅见秦学忠的这把琴杆,把头一扭,笑着要借过来试,秦学忠坐朝过道,做闭气凝神状,没搭理他。在身边同行异样的眼色中,老徐咧着嘴摇了摇头,说:“这孩子挺各色,家伙有点儿年头,就是琴轴偏了,还是枣木的料,意思不大。”几乎在他语毕的同时,这老先生的脸也耷拉下来,没人再言语。很多年来,后台能如此安静,这还是头一回。

大多数琴师都爱拉《柳摇金》和《夜深沉》,熟,可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没一个是活着的!”他搭着腿,细密的眼睛透出刀片般缝隙,眉心朝小何使劲一拧,“还是板,暮气重,跟放糟了的面条似的,再来一个还这样就算了。”

直到小何蹑手蹑脚地从后台传话回来,幕后还是没有声音传出,急得她直磕鞋后跟。也就那两三秒的当儿,台上台下,静如空寂,那一刻,甚至连幕布都比以往更加沉重,像是被一股气垒成的墙垛,纹丝不动。她留心瞄到团长却比之前要平静,似乎在等什么,她不懂。当一阵急切的快板过门骤然从幕后蹿出来时,小何着实被惊了一下,她即刻又扫了一眼团长。

“这个行。”见团长张嘴就给出这话,她刚想跟着夸两句,又听到“再等等”。

很快小何就知道,不用等了,团长已经跟起板式敲着膝盖,两只眼睛很努力地朝外瞪,但看上去依旧像一对刀片。一曲《斩马谡》虽不复杂,快板也少,但简里有繁,就算看不到琴师的弓法,光是音准的严丝合缝,包括追求气氛时用劲够足,这就不像其他人那么发干,发涩。拉到“快将马谡正军法”结尾,三弓三字,不揉弦,一股肃杀之气,渗过幕前,弥漫到观众席,他禁不住哼唱起来。

“这人琴中有话,不光包得紧,还能透出诸葛亮悲鸣的心境,该阴之处,如虫潜行,该阳之时,也有拆琴之势。跟前面那票老油子明显不是一茬人,这次我捡到宝了?”刘荣跟自己说到这,眼睛眯了下来。

“刘团您看……”小何不明就里地候在一旁,不知哪句话该接。

“就他吧,直接办正式的编制,至于跟谁,等等再定。先让他住进来,你安排一下。其他人,让老徐再过一道吧,我还有个会。”

“秦学忠!拿好东西跟我走!”小何这声尖嗓,直接砸向后台,把他和其他琴师生生划开,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全打在他身上。秦学忠面无表情,夹着琴箱忙找退路,也没跟在座几位老师傅打个招呼就撤了,令在场诸位脸上都有点儿挂不住,臊得慌。很快,左躲右让间,一双懒汉鞋在锃亮的地面上,蹭出冷飕飕的“刺啦刺啦”声,渐行渐远。

“没大出息。”老徐掸掸裤腿上的线头,嘟囔一句。

大院里还是有些闹心,尤其整个剧团,上上下下,都在传一个没评级的琴师,直接被刘团看中,但不知会给哪条出路,扰得秦学忠无所适从。傍晚,灰冷的天色把黄昏裹压得极低,一枚枚隐弱的微亮,被逼向道路两旁的树干处,闪烁出芒刺般的光束。他穿着一件藏蓝色的粗布棉褂,铝制的饭盒拿在手里,闷头从食堂折回宿舍。一排挺拔平展的油松,裸露着肥厚的鳞盾,晦明交替间,树影随着晚风汩汩摇曳,抻拉出苍劲的黑褐色叶鞘,如带刀侍卫般交错。走到松树林尽头,一个扁菱形的硕大身影,忽然挡住去路。秦学忠被迫站住,见身前有个穿军呢大衣的高个儿,直矗矗跨到他身前,扬起眉毛,梗着个脖子,蹭过来问他:“云盛兰先生晚上的演出,要不要去看?”秦学忠点下头,说:“要看。”高个儿很满意地一乐,又问:“一起呗,托人已在前排占好座儿了,但你要先把琴借我瞅瞅。”

秦学忠笑了一笑,没说话。高个儿立马再说:“那你拉个曲牌看看总行吧。”他应了一声:“成!”

等秦学忠真把琴拿出来,高个儿反倒不稀罕碰了。“我看过徐师傅的二鼓子,那都用黑老虎(黑紫竹)做琴杆,琴轴是特选紫檀的料,琴皮专挑惊蛰后的野生乌鞘蛇,那皮子蒙的,花纹真漂亮,白如线,黑如缎,板儿脆。月初刚从店里提出来,不骗你,向毛主席保证。”

“胡琴还是老的好用,这琴是我在家做的,枣木又硬又有韧劲儿,能咬住竹子,不至于滑轴。其实用得顺不顺手,自己知道,不用给谁看。”秦学忠坐在一把铁架椅上,停下手想把琴收好,盯着高个儿。“你信不信?”

(节选自常小琥《琴腔》,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介绍秦学忠的京胡和份大的琴师的京胡不一样,暗示他身份的特殊,也为他在下面应聘琴师中能否胜出,设置了悬念。

B第二段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化妆间氤氲的烟气,赋予其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位老琴师闲散傲慢、自鸣得意的神态。

C作者善于运用侧面烘托,如描写秦学忠弹奏京胡时,通过刘团长的语言和被其艺术感染而沉浸其中的状态,表现了秦学忠技艺的高超。

D文中画横线句子对黄昏景色的描写,一方面烘托了秦学忠当时无所适从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当时的处境,以及他那倔强的性格。

2徐鹤文和刘荣两个人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6分)

3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义儿

叶圣陶

义儿的父亲早死了,母亲养护着他。

②义儿最欢喜的东西就是纸和笔了,一拿到手里,就如同获得了世界的一切。他常常右手满把握着笔杆,左手五指张开揿住纸,描绘他理想中的事物;他的头总是侧着,一会儿偏左,一会儿又偏右。他能画成侧形的鲤鱼、俯视形的菊花、从正面看的农屋。他画成一样东西,常常要端详好几回,然后再加上几笔。有时加得高兴了,鲤鱼的鳞片都给画上短毛,菊花的花瓣加到全花凑不成个圆形,从烟突喷出的烟多到所占纸面比屋子还大。他看看这不像一幅画了,就撕碎了,叠起来再撕,如是屡屡,以至于粉碎。

③他当然同别的孩子一样,欢喜奔跑,欢喜无意识地叫喊,欢喜看不常见的东西,欢喜附和着人家胡闹。他在学校的课室里也难得静心,除非先生演讲时如狂的语声足以迷住他的思想。

④义儿实在太淘气了。有一次他将积蓄的钱全买了纸烟匣内的画片;有两次他跑到河边,蹲在露出河面的石头上钓鱼。这一次,他又不知到什么地方去逛了,直到天黑还没回家。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得化不开。母亲在屋内不知转了多少圈,当她看到义儿跳跃在门口时,就知道同他说伤心的话绝对没用,便换了个办法——打。她细瘦的手握着一把量衣的尺子,颤颤地在他身上乱抽,用了好多的力气。可是他一声都不响,沉静的面孔,时而一瞬的眼神,都表示出忍受和不屈。她呼吸很急促,断断续续地说:“假如下次不敢,我就饶恕了你这一次!”这时候,他的头或者微微一摇,或者轻轻一点。她的手就此停了,她的怨恨就此咽下去了。然而义儿特别怕三叔,三叔训诫他的时候,义儿的面孔就红了,神态不敢沉静了,头也不敢偏转了。

⑤有一回,义儿从一个同学手里得到了一张山水画的明信片,上面有葱绿的丛树、突兀的山石、蓝碧的云天、纤曲曳白的回泉。他快活非常,如同得了宝贝,一心想临绘一张。他取出每天携带的不干不净的颜色盒,立刻开始作画。他画得非常专心,竟忘了周围的的一切,同学的喧闹声、脚步声,于他只起很淡很淡的感觉,差不多春夜的梦一般。

⑥英文先生进了课室,功课又开始了,他周围的空气全变,而他如无所觉,还是临他的画。竖起的明信片很引入注目,英文先生一望便明白了。他不免有点恼怒,宏大的呵斥声就从喉间涌出:“沈义,你做什么!你的课本那里去了?”义儿被唤醒了,还有几株小树没有画上,他觉得不快,像睡眠未足的样子。他慢慢地将画幅放入抽屉里,顺便捡出读本来,并不看先生一眼,也没有紧张的脸容。

⑦英文先生将义儿的事告诉了级任先生,说以后一定不要义儿上他的课。级任先生就转告了义儿的三叔。三叔听了,当然痛恨义儿的顽劣,他说:“我训诫他,当着面他总是显出很能接受的态度,可是一背面第二个过失就来了。他母亲打他骂他,更没有什么用处。我们须得换一个方法。”

⑧“是呀,”级任先生连连点着头,“总要使他知所畏惧。”

⑨“就是你说的那话。我想,他这么浮动,都由每天回家时同外面接触而来,若是叫他住在学校里,和外界一切隔离,或者不再有什么坏的行为做出来吧。”

⑩一切的计划都照着三叔进行,义儿搬进学校里住了。他本来很羡慕住校的同学,可是他并不曾向母亲要求过寄宿,因为他不能设想这事的可能。现在居然如愿了,实在是梦想不到的。夜晚,一片静谧祥和,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晚饭的铃声,上了火的煤油灯,同学间的随意谈笑,操场上的夜跑,都是他不曾经历的。他听着,看着,谈着,玩着,恍恍忽忽如在梦里,悠久而又变换。

他在睡眠之前很匆促地摹印一张洛川神女之图,虽然最后把全幅撕了,但是他很觉舒适。母亲的唠叨现在是非常之远,画完一幅画居然没有听见“又在那里涂怕人的东西了”的责骂。更可希望的,一个同学约他明天一早去捉栖宿未醒的麻雀。他躺在床上,脸上挂着笑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对义儿绘画的生动描写,与后文义儿临摹山水画、洛川神女图的情节相呼应,也为下文义儿受到英文先生训诫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B母亲责打义儿时,他的头“或者微微一摇,或者轻轻一点”,这一细节既表现义儿对挨打的忍受和不屈,也表现义儿对错误的认识和悔过。

C文中两处夜景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第一处,烘托母亲等待义儿回家的焦急和愤怒;第二处,烘托义儿寄宿学校的快乐。

D小说反复刻画义儿的顽劣,揭示了孩子的天性,同时反思了当时的教育,启示人们不但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还要合理纠正孩子的不足。

2小说设置了哪几个层面的矛盾冲突?请简要概括。(6分)

3请探究小说结尾“脸上挂着笑容”的意蕴。(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短的白日

迟子建

我在某医科大学一家附属医院的肛肠科工作。老婆在事业单位,嗜好买貂皮穿。儿子懒于学业,高中时就三天两头逃课,打网游,泡酒吧,最后只考上了一所学费昂贵的民办大学。

那是冬至的正午,我在古兰甸附近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做完三台肛肠手术,搭乘一辆破旧的运输水果的货车,赶往大连乘火车。

上火车未等坐稳,车就开了。吃过盒饭,倦意袭来,很快就睡过去了。

我醒来时天色已昏。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叔,你可真能睡,从鲅鱼圈一路睡到沈阳。”

“叔,这不怪你,这得怪冬至。太阳不待见咱,回得太早了。”他幽默地说。

我问他是特等座的服务员吗,他摇摇头,说:“我是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

我问他:“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五,跑车都三年了。”小伙子说。

我叹息一声,说:“你比我儿子才大两岁哇,就自食其力了。你一个月能挣一万吗?”

“叔,每月最多时开七千,平常也就五六千块。你不知道我遭的是啥罪啊,在车上吃不上顿好饭,能像现在这样清闲坐上一会儿都是少的。有时休班,领导一个电话又叫上岗,还得硬挺着上。”

“那你成家了吗?”我问。

“叔,哪好找啊。我处过一个对象,我点菜时,客客气气地叫服务员过来,她说你又不是不花钱吃饭,对服务员那么恭敬干啥?菜做咸了,她吆喝过来服务员,一顿训斥。她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吃了饭,我买了单,出了饭馆把她送上出租车,就把她电话列入我手机黑名单了。我想找个朴实的女孩,不张扬,善解人意,能尊重人的,要不将来我妈都得跟着遭罪。”

小伙子的话刺痛了我。我的儿子常常抱怨生活太无聊了,毫无想象的空间,有钱没钱都空虚。

他说高考的那年,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铁路专科院校。而他的梦想,是学艺术。

“我爱电影。”他说,“最喜欢伊朗的马基·麦基迪、阿巴斯,还有日本的黑泽明、北野武,他们拍的片子太牛了!”

小伙子告诉我,他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做微电影,卖给大的网络平台。小伙子边说边从手机中,翻出他用手机拍的一部微电影,点给我看。

这是一部时长只有五分钟的片子。一个三轮车夫在风雨中运货,穿过一条泥泞而逼仄的小巷,镜头追踪的是车夫的背影,与他并行的,是个打着黑伞拎着一只鸡的紫衣女人。鸡的翅膀被别在一起,冠子在雨中那么鲜艳,可它的腿却在无力地挣扎着。而与车夫相向而行的,先是个披着蓝雨衣一瘸一拐的老汉,跟着是一条垂头丧气的黄狗,再跟着是个挎着一把胡琴,将一块塑料发泡当雨布擎在头顶的赤膊男孩。三轮车夫所经过的房屋,低矮破旧,有的屋顶还生长着碧草。他就这么蹬着车缓缓向前,越走路越高,也越艰难。到了一个高坎的时候,那个紫衣女人踅进一家小饭馆;而先前那条黄狗,掉过头来,追上三轮车夫。车夫攀越高坎的时候,它在其后,用嘴顶着货物,拼力助推。镜头就此戛然而止。

“这是我前年夏天休假去乡下玩时,雨中抓拍到的。”

“那你怎么没按照自己的想法辞掉工作,做喜欢的事情呢?”我问。

叔,正当我想这么做的时候吧,我妈有天突然上不来气,一做心脏造影,发现冠脉有堵塞的地方,得放俩支架。医生就问一句“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这话听着这个冷哇,我都想哭。国产支架一个一万多,进口的两三万呢。咱当儿子的,咋能说不用进口的呢。就这样,把我上班后辛辛苦苦攒的六万块钱给整没影了,哪还有钱购置设备啊。妈就一个,得好好待她;微电影嘛,我用手机可以先拍着玩儿。再说了,万一创业失败,我吃饭都会成问题。到了那时,我妈看着我得多闹心啊,还不如跑车呢。——”

小伙子话未说完,一个表情严肃中年男人进来了,佩戴着“列车长”臂章。小伙子见着他霍地起身,打了个立正,歪头冲我扮个鬼脸,迅疾离开了。

终点站到了,酣睡了一路的手机,此时却苏醒了。是我做手术的那家卫生院的院长打来的,他告诉我那位环形痔患者,术后本来一切正常,但半小时前他突然肛下大出血,陷入昏迷状态,现正紧急送往大连途中。

我大声问:“怎么会这样?我的手术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

对方只得实言相告,因为冬至,亲属送来一饭盒饺子,他一高兴,全吃了不说,还喝了一瓶啤酒。

“刚做完肛肠手术,这么大吃大喝不是找死吗?”我走下列车,站在喧闹的站台上,与对方吼着。

“不管怎么的,手术是你做的,你最好返回看看。虽然我们有护理责任,但要是出了人命,你我都没好日子过了。”

“叔,你咋还不出站?人都走光了。”小伙子拉着一个精巧的黑色拉杆箱,从我身边经过。

“出了点儿事,我还得返回大连。”我故作轻松地说。

小伙子停下来,说:“叔,那您赶快去二站台。再过十五分钟,有一趟车去大连。”

小伙子挥手与我告别。他拉着行李箱,走进哈尔滨冬至的夜晚,而我则在抵达故乡的一瞬,坚定地走向二站台。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的“我”作为一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夫,去乡镇医院做手术,一定程度上赚取了外快,用于个人和家庭生活,也非常劳累和辛苦。

B小说在行文中展示了两个家庭,旨在通过对比显示小伙家庭经济情况的贫穷,反映当代不同阶层生活质量因从事不同的工作而有较大差异。

C小说较多地运用语言对话展示人物的生活情况和性格,也使小说情节节奏明快。人物动作描写着墨不多但却暗示人物心理和展示人物情绪变化。

D小说关于小伙子五分钟微电影的描写细致,通过三轮车夫、紫衣女、老汉、黄狗等人和物的描写呈现了乡下真实场景,显示了作者成熟的语言功底。

2请概括小说中“小伙子”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3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冬至火车上的故事”,这样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2020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第四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语 文(B)答 案

一、

1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展示了老才叔的亲和力”曲解文意,年轻人之所以围着老才叔拍照录像,是因为老才叔背靠着磨盘抽烟袋的造型体现了“古老的记忆”。故选C。

2

【参考答案】①是老才叔对大奎问门匾“桃园人家”几个字好不好的回答;②是老才叔对儿子打电话马上就要回家并表示不再出去打工,家人会长期团聚的回答;③是老才叔对农村变化的赞美,农村从落寞到热闹,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归;④也暗含对给农村带来变化的拍客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小说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中的结尾“好呀!好!”有什么含意。结合前文,可见从表面上,这是老才叔回答大奎的话,是老才叔对大奎问门匾“桃园人家”几个字好不好的回答;其二结合上文“电话是儿子打的,他说车票已经买好,明天到家”,这里老才叔的回答也是给儿子说的,是老才叔对儿子打电话马上就要回家并表示不再出去打工,家人会长期团聚的回答;其三大奎他们到来后,村子有了很大变化,这也是老才叔对农村变化的赞美,因为村子从落寞到热闹,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回归;从小说主题方面看,这个回答,也暗含着老才叔对给农村带来变化的拍客的赞美。

3

【参考答案】①大量人员进城务工后,村庄成了空心村,除了留守儿童就是老人、房屋、道路失修破败,可谓“充满了泪水”;②拍客们的到来,给村庄带来了发展机遇,让村庄活起来,带动了农家乐、小商店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可谓是给“乡村擦了泪”;③小说以“给乡村擦泪”为题,表现了作者对当下农村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关注,他不想让乡村继续落寞下去,并对如何解决当前农村问题做出了积极探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以“给乡村擦泪”为题有什么意味。小说主要情节就是写了大奎等拍客的到来给落寞的乡村带来了活力,并且使外出务工人员回到乡村的故事。所以从情节角度前文后文形成鲜明对比,结合“可不么,自村里的年轻后生都离开村庄去打工,这草,都已经快把村里的路给吃了,更不要说那一户户锁着门的房屋和院子”拍客到来之前,大量人员进城务工后,村庄成了空心村,除了留守儿童就是老人,房屋、道路失修破败,可谓“充满了泪水”;结合“口碑的力量超强悍,尤其这村就在城市边上,开车不过三个小时车程,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空气这么好,小溪流绕着山洼,各种植物长得相映成趣。尤其是那片桃林的照片,一张张分发出去,搅动了多少整天只能在家里看盆栽的人的心情”“大奎是一个拍客群群主,这群可大,有几百人之多,周边县市的成员也不少。结果这里就成了一个大家周末相聚休闲拍照的好处所。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浓烈了,关门几年的小卖部重新开了。道路也被修葺一新,还是按的特文艺的那种范儿来弄”拍客们的到来,给村庄带来了发展机遇,让村庄活起来,带动了农家乐、小商店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可谓是给“乡村擦了泪”;从主题角度理解,小说以“给乡村擦泪”为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当下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关注,他不想让乡村继续落寞下去,并对如何解决当前农村问题做出了积极探索。

二、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的内容。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C项,根据文意,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憎恶鄙视华昌这样的读书人,而不是嫌他穷困。选项分析鉴赏不恰当。故选C

2

【参考答案】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穷困落魄的形象;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

【参考答案】1)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2)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3)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以及对结构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应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可从人物、情节、结构、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此题小说的结尾“徒手分端砚”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在前文中有很多伏笔,例如华昌身材精瘦,与他身怀绝技形成反差,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悲从中来,暗示他有些功夫,这样做便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从人物的性格上看,华昌结尾“分砚”,显示出其身怀绝技,但深藏不露,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旨的角度则揭示了“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的主题。

三、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D项,“我”不是建议他用“奖金买船”,而是让他获奖后再接受捐赠。

2

【参考答案】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串起了整个故事,使作品显得真实可信。②“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用“我”的言行衬托汤老师,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次要人物作用分析的切入角度:1、次要人物引出主要人物或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2、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3、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串起了整个故事,使作品显得真实可信。“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因为“我把他的事迹写出来刊发在省报‘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栏目中,稿子见报后,汤老师的事迹引起了各方关注,有人真的要捐赠一条大机动船”“我”的言行衬托汤老师,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我”本来建议汤老师不要急着接受捐赠,让他获奖后再接受捐赠,但汤老师没有采纳,这表明汤老师关心好学生的安全。

3

【参考答案】示例一:以“最美的老师”为题更好。内容安排方面:小说中多次出现“最美的”字样,以此为题,更加契合文章内容。主题表达方面:汤老师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一个普通教师应该承受的,他心系学生安危,不愿意作秀,本身就是大美。表达效果方面:小说结尾,汤老师出乎意料的没有被评上“最美乡村教师”,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示例二:以“‘船夫’老师”为题更好。文章取材方面:这篇小说主要表现的是汤老师二十五年如一日,每天摆渡学生的事迹。情节安排方面:摆渡事件贯穿文章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主题表达方面:汤老师摆渡300多名学牛,使他们学得了知识,成了有用之才,唐老师既“渡”了人的身体,也“渡”了人的灵魂,以此为题,生动而准确。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的作用。“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见仁见智。但是不管认为用哪个题目好,首要先明确表态:以“最美的老师”为题更好。或者以“‘船夫’老师”为题更好。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理由的讲述要围绕文本,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主题的揭示、篇章结构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如认为以“‘船夫’老师”为题好。理由可以这样:这篇小说以汤老师摆渡学生过河这一事件为线索,叙述了汤老师二十五年如一日,每天摆渡300多名学生过河读书,使他们成了有用之才的感人事迹。这样既“渡”了人的身体,也“渡”了人的灵魂,所以,用“‘船夫老师”为题更好。

四、

1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位老琴师闲散傲慢、自鸣得意的神态”中“傲慢”一说错误,结合第二段烟气的特点和老琴师的举止来看,应是写出老琴师的“自负”,“傲慢”一说太过。故选B

2

【参考答案】徐鹤文:以貌取人,看到秦学忠的京胡粗拙古朴,就轻易断定“这孩子挺各色……意思不大”;有嫉妒心理,当秦学忠被团长选中时,仍然说他“没大出息”;情绪波动大,当秦学忠拒绝了他看琴的要求时,不仅用语言讥讽,“脸也耷拉下来”。

刘荣:慧眼识才,以真才实学取人;业务精湛,精通京胡演奏的艺术;对工作认真负责,但有点缺乏耐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徐鹤文和刘荣两个人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先看徐鹤文,如第二段“头把琴徐鹤文左肘支着一张橡木方桌,……一眼就瞅见秦学忠的这把琴杆,把头一扭,笑着要借过来试,秦学忠坐朝过道,做闭气凝神状,没搭理他。……老徐咧着嘴摇了摇头,说‘这孩子挺各色,家伙有点儿年头,就是琴轴偏了,还是枣木的料,意思不大’”,在此时的徐鹤文根据秦学忠的琴“轴偏了,还是枣木的料”就断定“意思不大”,这说明徐鹤文以貌取人,而且当他想要看秦学忠琴遭到拒绝时,他不但说话讥讽,而且“这老先生的脸也耷拉下来,没人再言语”,这说明徐鹤文的情绪波动很大;如秦学忠被团长选中时,徐鹤文“没大出息。老徐掸掸裤腿上的线头,嘟囔一句”,流露出对秦学忠的嫉妒。再看刘荣,如“可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这说明他缺乏耐心;如“这人琴中有话,不光包得紧,还能透出诸葛亮悲鸣的心境,该阴之处,如虫潜行,该阳之时,也有拆琴之势。跟前面那票老油子明显不是一茬人,这次我捡到宝了”,对秦学忠的评价和重用说明他慧眼识才;从他对秦学忠的选择以及对其他人的评价来看,刘荣的业务精湛非常,很精通京胡演奏的艺术;从他对秦学忠的安排及选拔来看,“就他吧,直接办正式的编制,至于跟谁,等等再定。先让他住进来,你安排一下”,这说明他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分析徐鹤文和刘荣的特点。

3

【参考答案】①份大的琴师和秦学忠各自所用的胡琴对比。份大的琴师的胡琴是琴行订做的高档品,材质坚实,外形美观,音色清脆、透亮;秦学忠的胡琴是自己做的,材质普通,且烤成琴杆后总不大好使。通过对比,突出秦学忠的低调、朴实和多才多艺。②盲考时,大多数琴师和秦学忠演奏的对比。大多数琴师演奏《柳摇金》和《夜深沉》,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评价“板”“暮气重”;秦学忠演奏《斩马谡》,刘团长被吸引,当场决定录用。通过对比,突出秦学忠琴技的高超。③穿军呢大衣的高个儿对秦学忠胡琴态度的前后对比。高个儿邀请秦学忠去观看云盛兰先生晚上的演出,只为瞅瞅那把胡琴,“等秦学忠真把琴拿出来,高个儿反倒不稀罕碰了”,而是赞美徐师傅那把精美的胡琴。通过对比,再次突出秦学忠胡琴的普通,衬托其琴技的高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出对比的手法,并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这就要求考生要对“对比”这种手法的形式和作用有所了解,然后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并进行分析。所谓“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可以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而对比的目的是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从文中来看,既有两个事物或人物之间的比较,也有一个对象前后不同的比较。如“物”的比较,文中提到琴师们使用的琴,第一段中,“份大的琴师”“讲究用上等黑紫竹或是染竹打成琴杆,不仅花纹养眼,材质坚实,音色还清脆透亮,跟在角儿身后,提上场,有里有面儿。这种档次的琴,须在琴行订做很久才能拿到”,而秦学忠的琴是“自己做,选材还是次一等的凤眼竹,这种竹子虽也耐用,但往往第一节竹身尺寸偏短,烤成总不大好使”,这一对比突出的是秦学忠,可以看出秦学忠的低调朴实以及多彩;如“人”的态度比较,当其他琴师演奏《柳摇金》和《夜深沉》的时候,“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没一个是活着的”,而当秦学忠演奏的时候,“这个行”“团长已经跟起板式敲着膝盖,两只眼睛很努力地朝外瞪,但看上去依旧像一对刀片”“他禁不住哼唱起来”“这人琴中有话,不光包得紧……”,这一对比是突出秦学忠琴艺的高超;如文章最后提到的高个子对秦学忠和徐先生琴的态度,对秦学忠的琴——“等秦学忠真把琴拿出来,高个儿反倒不稀罕碰了”,对徐师傅的琴——“我看过徐师傅的二鼓子,那都用黑老虎(黑紫竹)做琴杆,琴轴是特选紫檀的料,琴皮专挑惊蛰后的野生乌鞘蛇,那皮子蒙的,花纹真漂亮,白如线,黑如缎,板儿脆”,这一对比说明秦学忠的琴很普通,这就更凸显出其琴艺的高超。

五、

1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义儿对错误的认识和悔过”于文无据,文中义儿面对母亲的责打并无此意。故选B。

2

【参考答案】孩子与家长的矛盾;学生与老师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校与社会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和主要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画出相应的答题区域,然后进行概括总结。由原文“义儿实在太淘气了……当她看到义儿跳跃在门口时,就知道同他说伤心的话绝对没用,便换了个办法——打”可见:孩子与家长之间存在矛盾;由原文“英文先生进了课室,功课又开始了,他周围的空气全变,而他如无所觉,还是临他的画。竖起的明信片很引人注目,英文先生一望便明白了。他不免有点恼怒,宏大的呵斥声就从喉间涌出”可见: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矛盾;由原文可知,义儿一直想好好画画,但家长和老师都加以阻止,可见: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而义儿在家里和学校的境遇大不相同,可见学校与社会的矛盾。

3

【参考答案】率性作画,不受拘束,义儿感到舒适;远离唠叨,不受责骂,义儿感到惬意;寄宿学校,一切新鲜,义儿感到快乐;启示人们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形象,体会文章语言,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探究小说结尾‘脸上挂着笑容’的意蕴”,然后要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分析其展示出的精神和性格特点,加以概括总结。本题中,不管是母亲、三叔、还是老师,都不赞成义儿作画并加以阻止,使义儿有苦难言,但到了学校寄宿之后,他有了作画的空间和自由,如文中所说:母亲的唠叨现在是非常之远,画完一幅画居然没有听见“又在那里涂怕人的东西了”的责骂。“脸上挂着笑容”就反映了此时的义儿是感到舒适和惬意的;从“更可希望的,一个同学约他明天一早去捉栖宿未醒的麻雀”可见寄宿学校的新鲜和乐趣,让义儿感到快乐;从文章主旨上来说,这篇文章正是在呼吁:人们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

六、

1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显示小伙家庭经济情况的贫穷”错误。目的不是在“显示小伙家庭经济情况的贫穷”,更不是“反映当代不同阶层生活质量因从事不同的工作而有较大差异”。故选B

2

【参考答案】①幽默乐观,积极向上:面对家庭、生活的境遇,依然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说话风趣。②工作辛苦,孝顺母亲:在火车上做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三年,辛苦劳累,为母亲看病用外国的支架,希望找个尊敬人的对象,不让母亲遭罪。③朴实礼貌,尊重他人:对待“我”热情有礼,与曾处过但不喜欢的对象,也周到送上出租车,尊重列车长。④富有理想,热爱艺术,做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用空闲时间拍微电影,希望生活转变得美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这话听着这个冷哇,我都想哭。国产支架一个一万多,进口的两三万呢。咱当儿子的,咋能说不用进口的呢。就这样……到了那时,我妈看着我得多闹心啊,还不如跑车呢”分析,“小伙子”幽默乐观,积极向上;结合“我是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二十五,跑车都三年了”“你不知道我遭的是啥罪啊,在车上吃不上顿好饭,能像现在这样清闲坐上一会儿都是少的。有时休班,领导一个电话又叫上岗,还得硬挺着上”“咱当儿子的,咋能说不用进口的呢”“我想找个朴实的女孩,不张扬,善解人意,能尊重人的,要不将来我妈都得跟着遭罪”等分析,“小伙子”工作辛苦,孝顺母亲;结合“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吃了饭,我买了单,出了饭馆把她送上出租车,就把她电话列入我手机黑名单了”“小伙子见着他霍地起身,打了个立正,歪头冲我扮个鬼脸,迅疾离开了”等分析,“小伙子”朴实礼貌,尊重他人;结合“小伙子告诉我,他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做微电影,卖给大的网络平台”“他说高考的那年,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铁路专科院校。而他的梦想,是学艺术”分析,“小伙子”富有理想,热爱艺术。

3

【参考答案】①时间和地点集中,为人物活动提供时空场景,并由此展示人物因偶遇而境界产生变化;②情节集中紧凑、简洁,增加了故事的偶然性和曲折性;③场景契合主要人物的身份,路人在此相遇有利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丰富人物形象;④“冬至”这一节日却写了在路上的故事,展现人世生活的不易,深化了主题。⑤“冬至”白日最短,夜晚最长,具有一定暗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效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结构布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冬至火车上的故事’,这样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主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材料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全文的事情主要集中发生在冬至火车上,这样安排,可以使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更集中。结合“上火车未等坐稳,车就开了。吃过盒饭,倦意袭来,很快就睡过去了”“我醒来时天色已昏。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分析,场景契合主要人物的身份,路人在此相遇有利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丰富人物形象;结合“‘叔,这不怪你,这得怪冬至。太阳不待见咱,回得太早了。’他幽默地说”“叔,每月最多时开七千……领导一个电话又叫上岗,还得硬挺着上”分析,“冬至”这一节日却写了在路上的故事,展现人世生活的不易,“冬至”白日最短,夜晚最长,具有一定暗示作用,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