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朝志人的小说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如:“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卷上《德行篇》)这就是所谓晋人的风度。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去,阮光禄烧车是觉得有些奇怪的,但在晋人却并不以为奇怪,因为那时看重的是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这种清谈,本从汉代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一开始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世说》之前还有《语林》、《郭子》,不过现在都没有了。而《世说》乃是纂辑自后汉至东晋的旧文而成的。后来有刘孝标给《世说》作注,注中所引的古书多至四百余种,而今又很少传下来;所以后人对于《世说》看得更贵重,到现在还很通行。
此外还有一种魏邯郸淳做的《笑林》也比《世说》早。它的文章比《世说》质朴些,现在也没有了,不过在唐宋人的类书上所引的遗文中还可以看见一点,内容不外俳谐之谈。
《笑林》、《世说》两种书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发达,因为只有模仿,没有发展。如社会上最通行的《笑林广记》,当然是《笑林》的支派,但是《笑林》所说的多是知识上的滑稽;而到了《笑林广记》,则落于形体上的滑稽,专以鄙言就形体上谑人,涉于轻薄,所以滑稽的趣味就降低多了。至于《世说》,后来模仿的更多,从刘孝标的《续世说》一直到清代王晫所做的《今世说》,现在易宗夔所做的《新世说》等,都是仿《世说》的书。但是晋朝和现代社会的情状完全不同,到今日还模仿那时的小说是很可笑的。因为我们知道从汉末到六朝为篡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时,皆讲超脱现世,晋人先受其影响,于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飞升,所以喜服药;有一派人欲永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服药者身上常发炎,适于穿旧衣,又常不洗,虱子生得极多,所以说“扪虱而谈”。饮酒者,放浪形骸之外,醉生梦死。——这就是晋时社会的情状。而生在现代的人,生活情形完全不同了,却要去模仿那时社会背景所产生的小说,岂非笑话?
六朝人并非有意作小说,因为他们看鬼事和人事是一样的,全当作事实:所以《旧唐书》《艺文志》把那种志怪的书,并不放在小说里,而归入历史的传记一类,一直到了宋欧阳修才把它归到小说里。可是志人的一部,在六朝时看得比志怪的一部更重要,因为这和成名很有关系;像当时乡间学者想要成名,他们必须去找名士,这在晋朝,就得去拜访王导、谢安一流人物,正所谓“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但要和这流名士谈话,必须要能够合他们的脾胃,而要合他们的脾胃,则非看《世说》、《语林》这一类的书不可。
(摘编自鲁迅《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人风度的形成,与当时社会上崇尚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密切相关。
B.晋代清谈名士在社会上仍然很有势力,为避祸专谈玄理,不从政不作为。
C.后世模仿《笑林》、《世说》的书较多,但质量差,没有什么文学价值。
D.《世说》、《语林》一类的书,是六朝时乡间学者平时研究的必备书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引述阮光禄烧车的材料,说明《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引出下文关于晋人风度的阐述。
B.文章通过与《语林》、《郭子》、《笑林》等书的比较,强调《世说新语》的影响力与其纂辑旧文的体例有关。
C.第四段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作了比较性讨论,具体论述《笑林广记》、《续世说》等书多模仿痕迹而缺少超越。
D.文章末尾小结指出,六朝小说的发展并非当时人主动追求的结果,志人作品表现突出与具体的社会状况分不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融、祢衡等汉末名士因议论政事,批评政治而最终被害,是晋人风度形成的社会背景之一。
B.刘孝标所作的注释中提到很多至今不传的古书,说明《世说新语》具有很大的历史文献价值。
C.六朝志人作品最初被当成真事记录且相对简单,作为文学门类之一的小说在此期间发展不大。
D.《旧唐书》和欧阳修将六朝志怪作品归入不同的门类,表明对小说这一体裁的认识因人而异。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如何打开未来
李洪兴
“来!试试这杯机器人的手冲咖啡。”从下单到取咖啡只需十秒左右,在美国旧金山,一款咖啡机器人近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无论是咖啡师、厨师,还是服务员、保洁员,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电影《摩根》的预告片出自人工智能之手,新闻消息由机器人完成,谷歌机器人在围棋的人机对战中屡尝胜果……拥抱人工智能,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无人汽车到农牧自动化作业,从医疗看护到育婴保姆,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对劳动力的解放也显而易见。但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变得更加从容,对其了解越深入越觉得担忧,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焦虑和恐惧。在好莱坞电影中,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后“造反”的桥段不胜枚举。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答案依然在探索之中。
今年1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埃森哲咨询公司在研究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后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这些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然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人工智能或许是一个随时可能“张开獠牙”的影子。正如霍金所言,“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从“类人类”到掌握人类思维,科学家们的提醒,揭示了潜在危险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即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曾设想“机器人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能在人类受到伤害时袖手旁观。考虑到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比尔·盖茨就提议向机器人征税,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制定法规,是否会造成过度干预,又该如何避免阻碍创新?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人类也在进行着去焦虑化和去危机化的制度探索。
4. 下列对“人工智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的。
B. 体验过人工智能的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功效可媲美人工制作。
C. 人工智能可以做电影预告片、完成新闻消息、下围棋,这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
D. 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更加从容,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人类的焦虑和恐惧。
5.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的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
B. 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
C. 埃森哲咨询公司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
D. 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这是各方的共识。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全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因为人类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
B. 近期,欧洲议会正式向委员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安全。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 因为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所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向机器人征税的法律提案。
D. 在发展人工智能同时,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是人类依然在探索的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映,瀛州高阳人。映登进士第,应博学宏辞,授河南府参军。滑亳节度使令狐彰辟为掌书记,累授监察御史。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建中初,卢杞为宰相,荐之,迁刑部员外郎,会张镒出镇凤翔,奏为判官。映口辩,颇更军事,数以论奏合旨。德宗在奉天,凤翔逼于贼朱泚。镒懦缓不晓兵家事,部将有李楚琳者,慓悍凶暴,军中畏之,乘间将谋乱。先数日,映与同列齐抗觉其谋,乃言于镒,请早图之。镒不从映言,乃示其宽大,召楚琳语之曰:“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是夜作乱,乃杀镒以应泚;军中多为映指道,故得免。兴元初,从幸梁州,每过险,映常执辔。会御马遽骇,奔跳颇甚,帝惧伤映,令舍辔,映坚执久之,乃止。帝问其故,曰:“马奔蹶,不过伤臣;如舍之,或犯清尘,虽臣万死,何以塞责?”上嘉奖无已。在梁州,拜给事中。上常令映侍左右,或令前马,至城邑州镇,俾映宣诏令,帝益亲信之。贞元二年,以本官与左散骑常侍刘滋、给事中崔造同拜平章事,政事多决于造。无几,造疾病,映当国政,乘间亦敢言事。时吐蕃数入寇,人情摇动,且言帝欲行幸避狄。映奏曰:“戎狄乱华,臣之罪也。今人情恟惧,谓陛下理装具糗粮,臣闻大福不再,奈何不与臣等熟计之?”因俯伏流涕,上亦为之感动。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先是,银瓶高者五尺余,李兼为江西观察使,乃进六尺者,至是,因帝诞日端午,映为瓶高八尺者以献。贞元十一年七月卒,时年四十八,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卷百三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
B. 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
C. 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
D. 映常以顷为相/辅无大过/而罢冀其复入用/乃掊敛/贡奉及大为金银器以希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其中录取分为三甲。
B. 迁,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左迁一般是降职。文中同样指调职的还有转、辟、除等。
C. 兴元,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始设。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 礼部,北魏始置,隋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礼乐、民族、外交及科举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映心向朝廷,顾全大局。令狐彰病重,他趁为令狐彰谋划后事的机会,劝他还政给朝廷,并让儿子回京城,令狐彰完全依从。
B. 齐映深有远见,未雨绸缪。叛贼朱泚逼近凤翔时,他和同僚觉察李楚琳阴谋,提醒张镒早做谋划,可惜张镒没来得及听从,就已被害。
C. 齐映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随皇帝到梁州,每次经过危险之地,常常拉紧皇帝马辔,保护皇帝不受伤害,让皇帝赞许褒奖。
D. 齐映执掌国政,敢言政事。外敌当前时,俯伏地上大哭,劝皇帝与自己这些大臣共同进行缜密谋划,皇帝深受感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常令映侍左右,或令前马,至城邑州镇,俾映宣诏令,帝益亲信之。
(2)时吐蕃数入寇,人情摇动,且言帝欲行幸避狄。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惜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边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看。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颔联中,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侧面表现了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
D.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自己,而“扶病”二字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默写:(6道小题)
(1)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学校社团新年联欢,烹饪社团出一上联,向戏剧社、相声社、书法社、武术社、天文社、文学社等六个社团发出挑战,请他们依据本社团特点对一下联。请你任选其中三个社团,各对一联,回应挑战。
烹饪社上联:煎炒烹炸烧成舌尖美味
①戏剧社下联:_______________
②相声社下联:_______________
③书法社下联:_______________
④武术社下联:_______________
⑤天文社下联:_______________
⑥文学社下联: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毕业生写给某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在用语等方面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
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囊括六个第一。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本人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们玩得非常融洽,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如能在贵校就教,我将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0月7日晚,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医院正门外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伤者急需救治,司机及亲属三入该医院寻求帮助,值班医生表示不能脱岗,结果无一人出院将要伤者拉进医院。无奈之下,司机再次拨打120,等待近40分钟后,120急救车将伤者送往14公里外的吉林大学中日联合医院总院进行救治。
司机董先生认为,事故就发生在北湖医院大门口,而该医院无一人帮忙,“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实在太不应该。”
事发次日,北湖医院负责人回应,医院确有值班医生不能脱岗的规定,且当日急诊只有一名医生值班,并坦承“值班医生黄某确实责任心不强”。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向《都市晚报》“社会纵横”时评栏目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 “为避祸专谈玄理,不从政不作为”理解错误,分析原文第一段,“原文说法是:‘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并未提到‘为避祸专谈玄理,不从政不作为’”。没有选项中的说法,于原文无据。
C项,“但质量差,没有什么文学价值”错误,分析原文第二段内容,原文的意思是:“模仿《笑林》的书滑稽的趣味就降低多了;模仿《世说》的书因生活情形完全不同了,却要去模仿那时社会背景所产生的小说,岂非笑话”。没有选项中的说法,曲解原文意思。
D项,“是六朝时乡间学者平时研究的必备书籍”,错误,分析原文最后一段,“时乡间学者想要成名,他们必须去找名士”“但要和这流名士谈话,必须要能够合他们的脾胃,而要合他们的脾胃,则非看《世说》、《语林》这一类的书不可”,学者若不想出名则不必研究。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拿《世说新语》与《语林》、《郭子》、《笑林》等书的比较,是说那些书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世说新语》得以存世显得珍贵,且前面提到清谈的时代背景,说“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的影响力与其纂辑旧文的体例没有必然关联。B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项,“《旧唐书》和欧阳修将六朝志怪作品归入不同的门类”,只能表明不同的人对“六朝志怪作品”的认识不一样,即有的认为它是事实,不属于小说;有的认为它是虚幻(构)的,当归入小说一类。D错误。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B项,“人工智能的功效可媲美人工制作”范围扩大,原文第一段为“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埃森哲咨询公司认为……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张冠李戴,这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而不是“埃森哲咨询公司”研究结果。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二段。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全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表述绝对化,原文为“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
B项,“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安全”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相关表述。最后一段为“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
C项,“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向机器人征税的法律提案”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但没说“投票通过”。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映常以顷为相辅”,是说“齐映常常因为不久之前还担任相辅的职位”,“相辅”是专有名词,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和D项;
“无大过而罢”是说“没有大的过错却被罢免”,是说齐映被罢免的原因,“而”是转折连词,前后内容之间不能断开。“冀其复入用”是说“希望自己再次入朝受重用”。可以排除C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齐映常常因为不久之前还担任相辅的职位,没有大的过错却被罢免,希望自己再次入朝受重用,于是聚敛搜刮,贡奉朝廷,并且大肆制作金银器来逢迎皇帝的旨意”。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辟,官府征召做官;除,指授予官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张镒不是还没来得及听从,而是张镒根本没有听从他的话,最终被害。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上常令映侍(于)左右”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或令(之为)前马”是省略句;“或”应理解为“有时”;“前马”应理解为“前驱”;“俾”应理解为“使、让”;“亲信”,应理解为“亲近信任”。
第二句中,“数”应理解为“多次”;“寇”名词动用,应理解为“侵略”;“人情”应理解为“人心”;“行幸”应理解为“出行巡幸”。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齐映,是瀛洲高阳人。齐映考中进士,参加博学宏词考试,被任命为河南府参军。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征召他做掌书记,齐映多次升官,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令狐彰病重,齐映起草临终遗表,趁着令狐彰与他谋划后事(的机会),齐映劝说令狐彰让他上奏章请求朝廷派人代替自己,让儿子令狐建返回京城,令狐彰都听从了他。令狐彰死后军队作乱,齐映脱身回到东都。建中初年,卢杞担任宰相,推荐齐映,升迁他做了刑部员外郎。适逢张镒出京镇守凤翔,上奏推荐齐映担任判官。齐映口才好,经历过很多军队事务,多次凭借论奏合乎皇帝意旨。唐德宗在奉天,乱贼朱泚逼近凤翔。张镒懦弱拖延不通晓军事,部将李楚琳慓悍残暴,军中士兵畏惧他,李楚琳打算趁机叛乱。先前几天,齐映与同僚齐抗察觉了他的阴谋,于是就告诉了张镒,请求张镒早做谋划。张镒没有听从齐映的意见,却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召来李楚琳对他说:“我想让你到城外出使。”李楚琳害怕了,当夜叛乱,于是就杀死张镒响应朱泚。军中很多士兵都替齐映指路,齐映因此得以免祸。于是齐映赶赴奉天皇帝所在之处,被授予御史中丞。兴元初年,齐映跟从皇帝巡视梁州,每当经过危险的地方,齐映常常用手拉着缰绳。适逢皇帝的马突然受惊,奔跑跳跃非常猛烈,皇帝担心伤害到齐映,让齐映放下缰绳,齐映坚持拉着缰绳很久,马才平静下来。皇帝问他原因,齐映说:“马奔跑踩踏,不过会伤到了我;如果我放了缰绳,可能会冒犯到皇上,那么即使我死一万次,又怎能弥补我的罪责呢?”皇上(对他)赞许褒奖不断。在梁州,授予他给事中一职。皇帝经常让齐映在身边侍奉,有时让他作为前驱,到达城邑州镇,让齐映宣布诏令,皇帝更加亲近信任他。贞元二年,凭原本职位与左散骑常侍刘滋、给事中崔造共同担任平章事。当时吐蕃多次入境侵略,人心动摇,并且有人说皇帝打算出行巡幸躲避戎狄。齐映上奏说:“戎狄扰乱中原,是臣子的罪过。如今人心纷扰惊惧,说陛下正整理行装准备干粮,我听说国家的好运终止了,为什么不与臣子们仔细商议一下这件事呢?”于是伏地流泪,皇帝也因此感动。齐映常常因为不久之前还担任相辅的职位,没有大的过错却被罢免,希望自己再次入朝受重用,于是聚敛搜刮,贡奉朝廷,并且大肆制作金银器来逢迎皇帝的旨意。在之前,(制作)高五尺多的银瓶,李兼担任江西观察使,于是进献了六尺高的,到这时候,趁着皇帝生日端午节,齐映制作了高八尺的银瓶来进献。贞元三年正月,齐映被贬为夔州刺史,又调往衡州。贞元七年,授予齐映御史中丞、桂管观察使之职,又改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贞元十一年七月齐映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被追封为礼部尚书。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自己”错误。尾联中的“君”指秋风。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题详解】万里悲秋常作客 (2).百年多病独登台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别有幽愁暗恨生 (6).银瓶乍破水浆迸 (7).乱石穿空 (8).惊涛拍岸 (9).封狼居胥 (10).赢得仓皇北顾 (11).金就砺则利 (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作客、沦、幽愁、浆、仓皇、砺。
【17题详解】手眼身法(生旦净末)演出戏里春秋 (2).说学逗唱绽放嘴角笑容 (3).点横撇捺写就笔底乾坤 (4).刀枪剑戟练得手上神功 (5).日月星辰揭开穹顶奥秘 (6).诗词歌赋吟出心中深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弄清上联的内容与格式。从内容上看,“煎炒烹炸”是烹饪的技法,“舌尖美味”,是烹饪的结果;从格式上看,“煎炒烹炸”是四个并列的动词,“烧成”也是动词,“舌尖美味”是偏正短语。弄清楚这些之后,考生可以抓住演戏讲究“手眼身法”的说法以及演戏的实质不过是“戏里春秋”,对出戏剧社的下联“手眼身法演出戏里春秋”;抓住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以及相声给人带来笑声的特点,对出相声社的下联“说学逗唱绽放嘴角笑容”;依据汉字的笔顺“点横撇捺”以及书法能够写就“笔底乾坤”的特点,对出书法社的下联“点横撇捺写就笔底乾坤”;依据练武的兵器“刀枪剑戟”以及练武会给人带来功夫的特点,对出武术社的下联“刀枪剑戟练得手上神功”;依据天文学研究“日月星辰”以及研究天文的目的是揭开天文秘密,对出天文社的下联“日月星辰揭开穹顶奥秘”;依据文学要学习“诗词歌赋”以及学习的目的是抒发心中的情感,对出文学社的下联“诗词歌赋吟出心中深情”。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囊括”,包罗,包含;括囊,喻闭口不言。结合“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六个第一”分析。应该改为“荣获”。
“颇有建树”,是褒义词,指在某些方面很有功绩,或者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常用来称赞别人。改为“取得优异成绩”。
“玩得”,口语化,改为“相处”。
“爱戴”,衷心拥护,敬爱拥护。改为“喜爱”。
“就教”,向对方求教,向人请教,前往受教,接受教导。改为“任教”。
【19题详解】例文:
生命面前,规则需要变通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医院正门外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伤者急需救治,司机及亲属三次进入该医院寻求帮助,却无一人出院将伤者拉进医院。医院负责人回应,医院确有规定值班医生不能脱岗,且当日急诊只有一名医生值班。医院有规定不假,但在生命面前,规则需要变通。
2018年1月,河南一列车从信阳站开出不久后,一名旅客疑似突发脑梗陷入昏迷,需要紧急下车救治。为给旅客赢得抢救时间,车站立即与铁路调度部门联系。按照运行计划,列车到站的时间是10时12分。经过协调,列车于9时24分到站,比预定时间提前48分钟。列车到站后,等候已久的救护车迅速将发病旅客送往医院救治,旅客得以转危为安。
健康所系,生命所托。在我国,每位医学生在入学前都会立下这句誓言。值班医生遵守规则可以理解,但理应第一时间向院领导汇报,争取特事特办。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才是医护人员面对病患时应有的态度。
“医生不得擅自脱岗”,这的确是大部分医院都会制定的规则。但现实情况中,值班医生难免会出现需要临时离开的状况。例如,抢救危重患者时,其他科室请求紧急会诊或技术支援。值班医生便需要迅速赶往参与急救。此外,不少医院设有总值班。这些值班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
面对三次进入该医院寻求帮助的司机及其家属,值班医护人员无动于衷,只是一味陈述“把人拉进来”,甚至用“我在这值岗,不在大门口”的措辞回怼对方,其机械遵守规则的举动令人心寒。
值班医生值的是“救命岗”,护士保安的“一人一岗”又是什么岗?难道为了遵守冷冰冰的规则,就可以置活生生的人命于不顾吗?
“医生不得擅自离岗”是规则不假,但规则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挽救生命。医护人员墨守成规、见死不救,无异于本末倒置,反而违背了规定制定者的初心。所幸伤者经过救治并无大碍,但值班医生和院方都应该反思:医术之上是医德,规则之上有生命。
每种事物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的规矩允许的范围内,学会变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与时俱进,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因此,在强调规矩重要的时候,更要懂得变通其实也很重要。仁者双管齐下,你便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题:该作文试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是属于叙事性材料,它由三段话组成。第一段叙述事件缘起及经过:北湖医院正门外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伤者急需救治,而司机及亲属三入医院求助遭拒,最终辗转送到总院救治。第二段介绍司机对此事的反映,认为该医院有失职之过。第三段补充解说医院负责人对此事的回应。写作任务是给《都市晚报》“社会纵横”时评栏目投稿,表达自己对此事的感受与思考,意在检测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公民意识,与激浊扬清、祛恶扬善的思辨能力,文体指向议论文(时评、社会评论)。材料包含“规则与变通”“敬畏生命与遵守规则”“关爱生命”“责任与担当”“坚守岗位与‘医者仁心’”“容错与纠错”等多元话题,具有深广的对话、讨论空间,思辨性与可写性强。立意角度至少可以从值班医生、医院负责人、司机(或亲属)、当事人自己、旁观者、媒体等不同方向切入。考生也可以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依此类推地展开思辨、分析与论证,围绕“规则与变通”“坚守岗位与道义仁心”“容错与纠错”等这些材料内涵的核心话题展开针对性的评议、论说,进行“就事论理”的深度挖掘,从而确立具有高度概括力的主旨。
参考立意:
(1)(针对值班医生的表现)医护人员墨守成规、见死不救,无异于本末倒置,反而违背了规定制定者的初心。生命面前,规则需要变通。
(2)(针对医院负责人的表现)“医生不得擅自离岗”是规则不假,但规则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挽救生命。院方须对此事件及时反思:医术之上是医德,规则之上有生命。不能仅仅轻描淡写为值班医生责任心不强,而应在应急管理制度的订立与执行方面下足下实功夫。
(3)(针对司机或家属的表现)要有自觉的维权意识,敢于同漠视生命、背离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作斗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
(4)(针对媒体的反映)不必恶意揣度医院门前的“不救”,可以基于“容错”“纠错”的原则展开对话、讨论,真正达成长善救失的目的。
素材:
懂得变通,这是对于生命的挽救。医院的规定是病人须先交钱才能为其动手术,而那些得了急病又家庭贫困的人的生命不就会因为钱的原因而拖延,乃至死亡,这是过去到现在很多人因病致死的原因之一。很多医生也是因这项规定对病人束手无策。正是因为这种规定的僵化,才会致使许多人耽误病情,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如果医院能够将其规定加以变通,或许便不会有那么多人就这样死去,连生的机会都无法获得,只有少部分懂得变通的医院才使病人再一次获得生存的机会。
学会变通,你将会收获到不一样的精彩。德国一名九岁的小孩为寻找他的母亲,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求别人也要帮助十个人。他想,即使他找不到母亲,母亲也会受到他人的帮助。这个小孩为了寻找母亲,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四处招贴广告等较为普通的方法,而是将其变通,变成了一种帮助的正能量传递下去。他相信自己的母亲终究会被帮助到的。这种变通的方法,既有益于自身,又对他人产生了影响,这是许多人都无法收获到的不一样的精彩。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叶嫉妒月光的辉烁,而善于变通的月在夹缝中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令人魂销着;恶劣的沙漠里满目死寂,而善于变通的仙人掌蜷起针叶,挑战着生长的规则。善于变通,世界才能光怪陆离,固执、拘泥奏不出阳春白雪。不落窠臼,世界才能光怪陆离。如果天下人一般模样,天下物一般形状,那么难以想象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索然无味。古往今来,《诗》《书》《礼》《易》《春秋》闪烁着思想的光辉,《金石录》《离骚》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如果所有的思想、文化都如出一辙,那么这些中华的精髓都将不复存在,世界将还原为暗无天日的混沌,随着时光的流逝江河日下。宇内无形的事物要学会变通,有形的物体更是如此。
在世俗尘埃中,陶渊明索性放弃挣扎在另一片天地中绽放自己的人生。邹忌、荀况不单纯地上谏,而是巧喻说理,将道理变通为故事,赢得帝王赏识。人是社会的主体,只有学会变通,才能立足,只有学会变通,才能适应社会后慢慢改变社会。人人都不甘于不稂不莠,而脱离平凡的关键,就在于善于变通。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善于变通便可以举一反三。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尝试不落窠臼,善于变通。
行文结构:开头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观点“生命面前,规则需要变通”。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健康所系,生命所托,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才是医护人员面对病患时应有的态度;值班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其机械遵守规则的举动令人心寒;值班医生和院方都应该反思,不能墨守成规、见死不救。最后可以再次申明观点,强调“学会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