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雄鹰》(50篇)妙笔鉴赏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1479次点击|228次点赞

赞一下


微信图片_20230504150658.jpg

 

《远逝的雄鹰》(50篇)妙笔鉴赏

 

说明:编辑推荐、主编选稿并写好“妙笔鉴赏”之后,送出版社审定。有换稿,有删节。请以出版社于今年5月正式出版的为准。谢谢!

 

 

远逝的雄鹰

 

主编:练建安

 

 

序言

 

小小说亦称“掌上小说”、“微篇小说”、“微型小说”或“超短篇小说”。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立意新颖、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巧妙。小小说字数上有较严格的要求,一般每篇为数百字,多则不超过1500字或2000字。

我国小小说的历史,可以远溯《山海经》,源远流长。新时期以来,我国小小说应运勃兴,群芳竞秀,发展繁荣。

在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小小说在报刊及网络发表;100多名小小说作者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加入省、市级作家协会的,数以万计;300多篇小小说佳作编入海内外大中专及中小学教材,全国31个省区市几乎所有中学都采用当代优秀小小说列入语文考试卷或语文作业题。

鲁迅文学奖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2010年2月至4月,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小小说从此开始以短篇小说形式与散文、诗歌等诸多体裁与门类共同参评。这是对小小说文体的充分肯定,具有里程碑意义。

红色小小说在“培根铸魂”、“以文化人”、“传承红色基因”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七根火柴》《金色的鱼钩》《丰碑》《三人行》《灯光》《普通劳动者》等小小说,是中小学语文课文必读名篇。

2021年7月,是建党百年华诞。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传统薪火相传。值此辉煌之年,红色文化必当发扬光大。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一向高度重视主题出版工作,可谓硕果累累。为更好地发挥“红色小小说”的作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研究决定,委托我们组织编辑“红色精品小小说”系列书籍。

2021年4月5日,我们以“微信”向全国小小说作家发出了“红色小小说”书籍征稿启事,要点为:其一、征集在报刊发表过的“革命斗争故事”小小说;其二、征集在报刊发表过的体现革命者高风亮节的小小说。换句话说,我们要求征集“红色小小说”精品力作。

“英雄帖”发出,好作品“如雪片般飞来”。至5月15日截稿日期,共收到163位作家的2000余篇作品。

纵观来稿,有如下显著特点:一是作者文学“层次”高。多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小小说大赛获奖者、各省市区小小说学会(沙龙)骨干成员;二是作品“档次”高。大多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被多家选刊转载、入选年度选本或排行榜、入选中学语文试卷,或为获奖作品;三是作品全部为正能量,表现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这些作品,我们结集为《战马火龙驹》《消失的铁三连》《当兵的爸爸》三册出版发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前二集,入选了2022年度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因此,我们于今年6月至7月继续征稿。两批稿子综合精选,编辑了《远去的雄鹰》《第六个兵》《不寻常的岗哨》。

阅读“红色精品小小说”,是在艺术形式上、精神上经历无数革命前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烽火征程。掩卷长思,我们想起了流传广远却真挚感人的诗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练建安

 

2022年10月1日

 

目录

远逝的雄鹰………………………………………冷江

闹钟在行动………………………………………冷江

  度…………………………………………杨晓敏

傍晚七点钟……………………………………杨晓敏

庄重的军礼……………………………………凌鼎年

 经……………………………………………凌鼎年

贾差一点儿………………………………………申平

蒙古马……………………………………………申平

妮儿………………………………………………李立泰

我给县长当桌子…………………………………李立泰

军歌作证……………………………………………高彬

毛线手套……………………………………………高杉

闺女老师…………………………………………王培静

前方与后方………………………………………王培静

将军的茶语…………………………………………吴跃建  

兵王的最后一击……………………………………吴跃建

要死就死在战场上…………………………………李伶伶

父亲的排箫……………………………………… 李伶伶

 “皇票”……………………………………………相裕亭

抢粮…………………………………………………相裕亭

烈士…………………………………………………袁炳发

那个让姨奶想疯了的人……………………………袁炳发

那团青稞面…………………………………………陈振林

草地星火…………………………………………孙殿成    

纸飞机………………………………………………林朝晖

鸳鸯花……………………………………………林朝晖

传家宝………………………………………………慕榕

望………………………………………………尹小华

老枪………………………………………………何君华

神秘的手势 …………………………………………李晓东

再给我吹个哨………………………………………赖大舜

  画………………………………………………钟茂富

拒绝…………………………………………………骆驼

奔生…………………………………………………李永康

造盐兵………………………………………………杨国栋

再见,什么时候见…………………………………阮德胜

大别山………………………………………………侯发山

唐三彩………………………………………………侯发山

米脂婆姨做的布鞋……………………………谢志强

耳朵……………………………………………谢志强

摘星………………………………………………刘国芳

芦苇花……………………………………………刘国芳

 一座山,两个兵………………………………陈永林

军犬黑虎…………………………………………陈永林

最长的线…………………………………………司玉笙

指头上的旋律……………………………………司玉笙

一辈子也不说………………………………………高  

  河……………………………………………  

茶油薯包子………………………………………练建安

一件棉大衣………………………………………练建安

 

 

远逝的雄鹰

 

主编:练建安

 

 

远逝的雄鹰

 

冷江

 

 

妙笔鉴赏:

《远逝的雄鹰》是首届北岳文艺杯全国小小说大赛获奖作品。通篇看下来,一位敬业爱民的老公安的光辉形象呼之欲出,感人至深。

我们注意到,小说中的公安派出所老所长老丁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他在云嫂的小食铺出现,一如普普通通的顾客。老丁不服老,甚至还有一些小孩脾气,但多年的职业磨砺,他“就像一只孤独的鹰,他的锐利是深藏的。”他发现了十年前一起命案嫌疑人的蛛丝马迹而不动声色。就在他退休前的几天,他倒在了战斗的岗位上。“窗外高远的天空上,一只雄鹰渐渐远逝。”有极为强烈的象征意义。

 

闹钟在行动

 

冷江

 

 

妙笔鉴赏:

为了测验一位从作战部队转入地下工作的同志的综合能力,组织上精心设计了一个“闹钟” 骗局。萧子骏经过缜密的逻辑推理与果决的行动,顺利破局,通过了测验。小说惊险紧张,扑朔迷离,以冰山一角反映了我党地下斗争的艰险。小说运用了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故事情节突然逆转,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杨晓敏

 

 

妙笔鉴赏:

驻守边塞的军人回到久违的城市,搭上了无轨电车,车厢拥挤,一位美丽的姑娘的辫子被缠住了,误会了他,打了他一个耳光,指责他是“流氓”。是可忍,孰不可忍?热血男儿岂可受此侮辱?军人是理性的,克制的,以极大毅力控制着几乎失衡的心理。“突然,他猛地向一旁挤去,那力量大得惊人。人墙纷纷倾斜。——众人看到,那条漂亮的长辫子根本不是抓在军人手里,而是悬在空中荡悠着穿过军人的腋窝,辫梢紧紧地夹在门缝里。”误会消除了,姑娘“请求惩罚”,“姑娘痛苦地闭上了泪眼”,然而,军人“仅仅伸出一根拇指,在姑娘花朵般艳丽的脸颊上,轻轻滑抹一下……”姑娘或许不会知道,军人们爬冰卧雪驻守边塞,正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人民”,当然包括那位美丽的姑娘。

 

 

傍晚七点钟

 

杨晓敏

  

 

 

妙笔鉴赏:

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著名定义是:“除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可以小中见大,细处传神,把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血肉丰满地表现出来。别林斯基甚至说:“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能够把任你写上十本书也无法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小说《傍晚七点钟》,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想,让读者印象深刻的,是那落日余晖之中的高山“足球场”和“足球比赛”,空空的罐头盒成为他们独特的道具。同样是写戍边卫士的孤独寂寞与坚守牺牲,与其著名作品《孩子的童话》不同,《傍晚七点钟》是“正面描写”,夹叙夹议,重在细节传神。

 

 

庄重的军礼

 

凌鼎年

 

妙笔鉴赏:

著名小小说家凌鼎年的这篇《庄重的军礼》,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崇高”。南疆卫士刘丰收即将奔赴战场,他婉言谢绝了“纯洁热情”的莲芳姑娘,把自己的爱恋,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当他在战场上凯旋归来回到家乡时,得知心爱的姑娘已经嫁给了“邻村的二级伤残、一等功臣”。经过“一夜翻来覆去”,第二天清晨,“刘丰收站在村口,恭恭敬敬地向莲芳的家敬了个庄重的军礼,踏上了回部队的归途。”他离开时的自然背景是:“朝霞满天,晨风拂面。”这一笔,既点明了故事时间,更预示着主人公的心胸开阔、光明与充满希望的未来。

 

 

 

凌鼎年

 

妙笔鉴赏:

《血经》是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篇作品,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作品原载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丛刊》,《雨花》增刊转载。今天,重温这篇作品,很有意义。

作者曾写过一篇创作谈。当年,一群人去苏州灵岩寺参观,方丈带他们去了藏经阁,观看了轻易不对外出示的镇寺之宝血经。凌鼎年作家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记录在素材库里,以备创作之用。

如果就事论事,照抄照搬,凌鼎年作家可以轻轻松松地写一篇血经的故事,那就是一篇纯宗教题材的微型小说。正如先贤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如弘一法师所言:“念佛不忘抗日”。考虑再三,凌鼎年作家把血经的诞生与抗日意志联系起来,写出了中国僧人另一种形式的抗战,从而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内涵与外延。

 

差一点儿

 

 申平

 

 

妙笔鉴赏:

此文原载《羊城晚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马倌、五保户,居然是一位隐姓埋名的大英雄。在人民解放军的群体中,这样的英雄还有许多。这篇小说故事并不是凭空虚构的,是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的。隐姓埋名的大英雄们,他们都有一颗永远不变的初心,那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牺牲个人,在所不惜。老将军在文末的感叹,愈见老马倌的高风亮节,让人掩卷深思。

 

 

蒙古马   

 

申平

 

妙笔鉴赏:

微型小说界对好作品的一个标准是:“翻三番”。“翻三番”难度是很大的,通常的微型小说在结尾抖出一个“包袱”,就可以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了。若说高难度的“翻三番”,《蒙古马》可谓典型之作。一、悬念骤起。赵氏家族引以为荣耀的蒙古马,突然,闭口不提了(翻一番)。二、回溯历史。赵木匠的蒙古马“乌云踏雪”赛马战胜了东洋战马。村人扬眉吐气(翻二番)。三、赵木匠的亲孙子,有违祖训“变节”。赵家无颜再讲述祖上故事(解谜)。赵家突然张灯结彩。原来,赵家孙子到日本学习,研究设计出了一款世界领先的最新型轿车,这种最新型轿车的名字就叫蒙古马(翻三番)。这里,翻一番和翻三番之间,首尾呼应,严丝合缝。写作技法高妙,由此可见。赵家孙子在山头大声呼喊,“山鸣谷应”。我想,这“山鸣谷应”,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时代推移,社会变迁,不变的永远是致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此稿入选《小说选刊》2019年第12期,获第二届“禧福祥杯”《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

 

 

贾妮儿  

                            李立泰

 

妙笔鉴赏:                    

此文原载济南军区《前卫文学》,叙述了红军女战士贾妮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一路征战,部队翻越皑皑雪山,来到了茫茫水草地,卫生员贾妮儿掉队了,身患重病,她毅然将最后一支盘尼西林让给了病危的战友,自己却气若游丝、命悬一线。“团长发怒大喊:卫生员!小战士赶紧报告:首长,她、她就是卫生员。”那么,贾妮儿的命运最后如何呢?小说没有给出答案,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我给县长当桌子

 

李立泰

 

妙笔鉴赏:

此稿原载《短篇小说》,入选《2013中国小小说年选》。

细节生动,个性鲜明。这是我阅读这篇小小说的深刻印象。山东革命老区,流传有许多在乡“老革命”的故事。革命战争年代,有许许多多的农民兄弟参加了革命队伍,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必然带有一些农村的习俗。“老革命”李政稳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对敌斗争勇敢顽强,是“钢铁战士”。回乡后,是好基层干部。尽管老李不时表现出一些“乡土气息”,却绝对不会失去一个老战士的革命本色。这篇小小说,突破了“老革命”的“脸谱化”,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这一个”。

 

 

军歌作证

 

高杉

 

妙笔鉴赏:

这篇小小说是入选《2019中国微型小说年选》的好稿,作者高杉是鲁西小小说研究会副会长。

《军歌作证》写一位“失散老红军”艰难曲折的身份认证过程,由于历史久远,在所有的“证据”都证明无效的情况下,一首特定的“军歌”让他“起死回生”。这首军歌叫《渡江动员歌》。原来“为配合每场战斗,红军都会临时编歌,搞动员,鼓士气。除非参加过某次战斗的部队,一般人不知道这样的歌。”

小说对县乡干部调查组来村庄调查工作的描述,极为生动,富有现场感。小说对县委党史办李主任着墨不多,寥寥几笔,一位精通业务、认真负责的好干部形象,呼之欲出。正是这位李主任,力主让久远的“军歌”作了确凿的历史证明。

 

毛线手套

 

高杉

 

 

妙笔鉴赏:

一双毛线手套,凝结着一对革命夫妻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映射出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小说以“红二代”的视角,追寻着革命先辈的历史足迹,真实、自然、生动。义务看坟扫墓二十七年的老房东、敬业爱岗的陵园主任小艾对于革命烈士的崇敬,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

 

闺女老师

 

王培静

 

 

妙笔鉴赏:

此文入选《情感读本》。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老将军的“情感故事”。有别于描述战功卓著的老将军的“粗犷”、“豪放”,《闺女老师》写得幽默、生动,多有日常生活的细节。主持人访谈的介入方式,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性,拉近了老将军与受众的心理距离。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一位为国为民英勇战斗的老将军,同时也是一位温情脉脉的男人。“侠骨柔情”,同样也适用于老革命军人。

 

前方与后方

 

王培静

 

妙笔鉴赏:

看完《前方与后方》,我的第一个感觉是“风行水上,波澜不惊”。小说似一条平静的“生活河流”。前方军人鲁一贤失去妻子后依然坚持驻守边防;后方的女儿与奶奶相依为命,慢慢成长,“冰冰的性格变的孤僻了,不爱和人交流。”班主任老师贺子薇成了女儿的“大朋友”,于是,“冰冰的性格,比过去开朗了许多,学习上进步也特别大。”小说在鲁一贤与贺子薇的远隔千里手机对话中,预示着前方与后方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是一篇温暖的小说。

 

 

将军的茶语

   

吴跃建  

 

 

妙笔鉴赏:

《将军的茶语》是一篇寓言小说。老将军退下来之后,时刻通过“茶语”这种特殊的方式,提醒曾经的老部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小说构思精巧,行文运笔切合人物关系与情境,意味深长。

 

兵王的最后一击

 

吴跃建

妙笔鉴赏:

微型小说中,近年有“闪小说”风生水起。“闪小说”字数,有明确的界定,即每篇控制在600字以内。要在此有限的“空间”辗转腾挪,出奇出新,需要较为高超的艺术技巧。《兵王的最后一击》,原载《高校文学》杂志,讲述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兵王追歼毒枭的故事。故事紧张、惊险,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刚劲、干净利落,浓郁的“兵味”与“闪小说”形式相得益彰。

 

要死就死在战场上

 

李伶伶

 

妙笔鉴赏:

此文入选《2016中国年度小小说》,是“长征故事”。我们知道,“长征故事”有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如何写出新意?作者巧妙地把牛二喜与赵铁柱这一对“老冤家”扯在一起,并置于“爬雪山”、“过草地”这样的极限情境之中,深厚的战友情谊喷发出灿烂的光芒。战友之间,最终冰释前嫌,“班长说过,不能死在这里,要死就死在战场上!牛二喜看着赵铁柱,久久说不出话。”

 

 

父亲的排箫

 

李伶伶

 

妙笔鉴赏:

此文原载《中国作家》,入选两个版本“中国微型小说”年选。“父亲的排箫”,是牺牲战友的排箫。借助于“排箫”这一独特的“道具”,作者把那一段战火纷飞岁月的战友情谊,演绎得如此风生水起,如此动人心弦。

 

 “皇票”

 

相裕亭

妙笔鉴赏:

二十世纪上半叶日寇对我国的侵略,是全方位的,包括刺刀掩护下金融界的侵略。小说《“皇票”》,作者在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为我们讲述了盐区爱国者抵制日伪“皇票”的鲜为人知的惊险曲折故事。

小说结尾部分出现的“卖豆腐的王二嫂”,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她是因为“小农意识”劣根性而迷失“民族大义”的少数人的典型代表,她的愚昧形象,有强烈的批判意义。

从写作技法上看,大篇幅讲述天成大药房的“抵抗”故事后,拎出“王二嫂”劣迹,其功用有二:其一,“不见高山,不知平地”,对比中,愈见“天成”精神可嘉;其二,“浪后波纹,雨后霡霂。”这种手法,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中说:“有獭尾法。谓一大段文字后,不好寂然便住,更作余波演荡之。”

小说《“皇票”》,正是如此。

 

抢粮

 

相裕亭

 

 

妙笔鉴赏:

此文刊载《北方文学》。日寇来到盐区后,把永顺糟坊强行占有了,酿造所谓 “太和”洋酒,装船运往外地。同时,日寇残酷镇压盐区老百姓,“一旦闻到谁的口中有酒气,轻则吊打,重则割去舌头,或直接处死。对待周边前来偷粮、盗酒的百姓,更是逮着一个、杀一个。” 盐区老百姓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当抗战胜利消息传来之时,他们如同火山爆发,奋起抢粮。小说作者精研盐区历史与民情风俗,小说写作,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细节的生动性。值得我们写作者学习借鉴。

 

 

烈士

 

袁炳发

 

妙笔鉴赏:

滔滔江水,顺流而下,峰回路转处,迎面撞上巨石,卷起千堆雪。小说创作中,故事情节顺畅发展,却突然逆转,又向前发展,再次逆转,此一波三折,古文法上叫做“回波逆澜”,当代或称为“翻三番”。

《烈士》就是这样“变化莫测”的小说,被捕入狱的革命者倪士亭、李婉花是一对恩爱夫妻,因担心妻子熬不过敌人酷刑,倪士亭扼杀了李婉花。这是小说第一次“逆转”。倪士亭经受住几乎所有酷刑的折磨,却败在了美酒佳肴、美人歌舞之中,当了可耻的叛徒,出卖了组织。这是小说第二次“逆转”。面对侦察员黑洞洞的枪口,倪士亭说:“我太太李婉花是我亲手杀害的,她不是叛徒。”事后证明情况属实,李婉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是小说第三次“逆转”。

三次“逆转”,“回波逆澜”,较为深刻地揭示了革命斗争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这或许也正是此小说的意义所在。

 

那个让姨奶想疯了的人

 

袁炳发

 

 

妙笔鉴赏:

地下工作者孙保会的人物形象,通过姨奶和奶奶的对话,模模糊糊,似鸿泥雪爪。“我”是一位近距离的旁观者,通过“百度”资料,初步了解到一位抗日先烈的英勇事迹。然而,“我”的姨奶早已在1967年的某月某天,“独身从大舅爷家去二舅爷家时走失。”阅读至此,这篇小小说积蓄已久的震撼力,直抵心灵深处。

 

 

那团青稞面

 

陈振林

 

 

妙笔鉴赏:

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长征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团结友爱”是其中之一。

《一团青稞面》原载《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0期,讲述了六位红军战士过草地的一段艰辛历程。

那一团青稞面,是六位红军战士克服饥寒的唯一粮食。班长下令草地晚餐,五位战士把青稞面送到嘴边,又原封不动地回到了班长手里。他们终于赶上了大部队,开始了早餐,与前次一样,大家还是舍不得吃那团青稞面。为什么?是团结友爱,是把获得生命能量的机会让给亲爱的战友。文中,前后三次出现了这样的描述:“那团青稞面,像只跳舞的鸡蛋。像鸡蛋般大小,在王兵的手掌中滚动。”复沓回环,层层递进,堪称妙笔。

 

草地星火

 

孙殿成    

 

 

妙笔鉴赏:

与《一团青稞面》异曲同工,《草地星火》同样是讲述红军战士“团结友爱”的故事。“打摆子痊愈不久”的红军战士郑二娃在过草地掉队了。为了抄近路,他不慎陷入了沼泽地,就在他生命垂危时,他想到的是把自己仅存的“青稞米袋”留给战友。一位大个子红军战士及时赶到,挽救了他的生命并不由分说地把自己的粮食让给了他。当郑二娃再次见到大个子时,这位“救人让粮”的红军战士因为误吃毒蛇汤悄然牺牲了。与《一团青稞面》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所不同,《草地星火》更显悲壮。

 

 

 

纸飞机

 

林朝晖

 

妙笔鉴赏:

是什么让红军战士不惜远离家乡、跋山涉水?是什么支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浴血奋战?是保卫人民群众、守护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这个梦想,在这篇小说里,就是林二双口袋里的纸飞机。

 

 鸳鸯花

林朝晖

妙笔鉴赏:

 一支红军队伍经过一个小山村,衣衫单薄的村姑萧丽彬独自在寒风中眺望。红军排长江英雄便把随身带的一件棉衣轻轻地披在她的身上。从那天起,江英雄在她的心头悄悄地种下了一朵花。经历千辛万苦,萧丽彬终于找到了红军队伍,成了一名卫生员。

长征途中的一天傍晚,红军队伍路过一个村庄,萧丽彬为救治老百姓重病的孩子,遭遇白匪军的追捕。萧丽彬宁死不屈,跳下了山崖。战友们发现,她的棉衣口袋用鲜血写成歪歪扭扭的字:江英雄,我爱你!江英雄在随后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临终前,他鼓起最后的力气向组织提出,希望能把他与萧丽彬合葬在一块。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在他们的墓边,总会盛开一种红白相间的鲜花。当地百姓称之为鸳鸯花。

这是一个浪漫的革命爱情故事。作者是著名军旅作家,其军旅小说《黄连坑的兵》《吼山》《英雄的走向》先后获全军军事题材文学作品奖。中篇小说《喊一声战友》发表于《福建文学》2009年第3期(责任编辑练建安),获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岀版有小说集《英雄的走向》、长篇小说《飞翔的白鸽》《我的兄弟我的兵》。

作者说:“爱情是伟大的,能穿越时空、世俗和战争,在彼此心理产生共振,给人奇妙的力量;爱情又是渺小的,面对时间、距离、贫穷和战争,它必须退居幕后。爱情不会消失,它藏在人的心底,如那一朵朵鸳鸯花,待冬去春来,绽放侠骨柔情。”

 

传家宝

慕榕

妙笔鉴赏

为了保卫红军后方医院和乡苏维埃政府机关,红六连已连续奋战两天一夜,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就在这时,炊事员小石头说他把连里的下蛋鸡杀了,正在锅里炖着。于是,赵连长号召大家打退敌人的进攻后,再回来吃鸡肉、喝鸡汤。战士们如下山猛虎,把敌人撵出了二里地。结果回到伙房一看,锅里炖的竟然是一只用木头雕刻的“木鸡”,下蛋鸡前几天就杀了给伤员不身子了。作品行文细密,语言质朴,有悬念、有照应、有起伏,结构十分精巧,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

 

尹小华

 

 

妙笔鉴赏:

《守望》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副刊,《作家文摘》转载。双望和庆莲定亲不久,就加入了志愿军队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定了亲又没有过门的闺女庆莲,悄悄地日夜牵挂着双望又羞怯不敢声张。庆莲不唤双望名字,叫“那谁”。“那谁”这一称谓,极为微妙地刻画了一位纯洁善良村姑的心理活动。小说“贴着人物写”,不枝不蔓,分寸精准,诚为上乘力作。“后来,庆莲成了我奶奶。”以贴近的视角,增强了艺术的真实性。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支老枪

 

何君华

 

妙笔鉴赏:

一支缴获的“三八大盖”,隐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随着见证者李老奶奶的讲述,王安国老人的金戈铁马的革命生涯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解读“三八大盖”的过程,也是王安国老人的“人物形象”立体化的过程。“新中国第一将军县”背景资料的引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小说内涵的厚重感。

 

神秘的手势  

           

李晓东

 

                                                                  妙笔鉴赏:

神秘的手势,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面对残暴的鬼子兵,善良的村民李阶应该怎么办?稍有不慎,全村百姓就将有灭顶之灾。小说生动逼真地还原了“鬼子进村”的惊险场景,寒冷刺骨,让生活在明媚阳光下的我们至今毛骨悚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小说旨在告诉我们,祖国的富强繁荣,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根本安全保障。   

 

 

再给我吹个哨

 

赖大舜

 

 

妙笔鉴赏: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牵制敌人的红军部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农家少年二狗子就是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强烈要求加入红军游击队的。二狗子信仰坚定,机智勇敢。他的口哨发出的急促的竹鸡叫声,是报警信号,为游击队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二狗子牺牲了,“刘队长扑跪下去,摇晃着他,大声哭喊,……你不许死!你再给我吹个哨!”

篇末一段,历史与现实交汇。“我在参观杭城革命纪念馆时,在玻璃展柜里,看到了一个铁皮口哨,驻足凝视。白纸上面赫然写着: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地下交通员二狗子生前使用的口哨。”

 

 

 

  钟茂富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故事会》2021年第2期,另辟蹊径,娓娓讲述着一个充满时代感的红色故事:大革命年代,作为隐蔽战线上的一员,李十一既要借助特殊身份完成筹款、接头等革命任务,又要应对来自各方人员的“造访”,夹缝里如何“表演”?

李十一诱骗军阀头目自毁名画,表面看是物质层面的抗争,本质上却是精神层面的较量,其“言外之意”借“咫尺篇幅”铺展开来。作品巧妙地安排情节,通过捕捉人物情态、神态,从而使故事张弛得宜,增添 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拒绝

 

骆驼

 

 

妙笔鉴赏:

本文题为“拒绝”。拒绝什么?老家老房子在地震灾害中严重受损,留守老家的父亲一再拒绝社会救助与救灾物资,将机会让给更为困难的群众。在大灾大难面前,展现了一位优秀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高风亮节。小说综合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强化细节,突出个性,使父亲形象栩栩如生。小说中,“我”是一个次要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在文中起到了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发表后,入选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山东、北京、陕西、广东、宁夏、河南等省区市高中语文试卷,影响广泛。

 

奔生

 

李永康

 

 

妙笔鉴赏:

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英勇故事,许多读者朋友并不陌生。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者让“小萝卜头”再次“复活”,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亲历亲闻,向读者朋友娓娓道来。强烈的真实性与现场感,使人刻骨铭心,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此文原载《北方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等转载。

 

 

造盐兵

 

杨国栋

 

妙笔鉴赏:

此文原载《昆仑》杂志。您知道我军历史上曾有过“造盐兵”吗?小说写一个“造盐兵”克服困难、三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故事。小说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从而快速地让作者融入了角色之中,行文运笔充满了感情色彩。第二人称写法,也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读来更为亲切,更为动人心弦。作者从军多年,他在创作谈中说:“我要以小小说为基层的战友们立传,我对战友们饱含真挚的情感。”

 

再见,什么时候见

 

阮德胜

 

 

妙笔鉴赏:

此文刊载于《长缨》杂志,作者是著名军旅作家。工程兵是“长缨”英雄部队不可或缺的兵种。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再见,什么时候见》,以平实的视角,日常的语言,白描的技法,鲜活生动的细节,为我们展现了一批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工程兵群像,富有艺术感染力。

 

大别山

 

侯发山

 

妙笔鉴赏:

1938年秋,鬼子进村“扫荡”,无恶不作,正当鬼子活埋老族长(江老爹)的紧要关头,神兵天降,八路军黄连长率部赶到,全歼鬼子兵。

九年后,还是一个秋天,解放军黄团长(原黄连长)留在江老爹家养伤后住入山洞,被土匪抓获活埋,关键时刻,江老爹冒着危险救出了他。

这两段军民“互救”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关系。“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力量之源。

小说《大别山》的开头部分,风景描写特别精彩,一派祥和宁静。突然,一声枪响,鬼子进村了,老百姓的恶梦开始了……小说讲究“张弛艺术”,适当地把握了小说慢速流动和快速流动的节奏。有句成语叫“晴天霹雳”,这也是有关写作张弛艺术的一种笔法,意为阳光灿烂之时,炸雷骤响,比喻事件突然发生,令人震惊。这种小说写作技法,值得借鉴。

 

唐三彩

 

侯发山

 

 

妙笔鉴赏:

小说原载《百花园》,《小小说选刊》转载。作者借一只瓷罐为载体,推动了一篇“温暖故事”的相关情节发展,引人入胜,演绎出一段人间佳话。小说卒章显志,故事的结局就是故事的高潮,康乡长的崇高品格由此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米脂婆姨做的布鞋

 

谢志强

 

 

妙笔鉴赏:

谢志强作家写了一系列反映我国边疆战斗生活的小小说,脍炙人口。《米脂婆姨做的布鞋》即为其中之一。作品可圈可点之处甚多,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其叙事语言与对话的生动准确。对话,极见作者写作功力,必须切合人物身份地位、社会环境、人物关系与处境,等等。读者可以细细品读,领略其中三味。

 

 

 

谢志强

 

 

妙笔鉴赏:

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一位“没有文化”的老班长,他们之间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结下的战友情谊,让读者倍感亲切温暖。与上文一样,作者的语言功力,令人赞叹。另一方面,作者对这支部队的光辉历史,想必有过深入的研究。因而,随着阅读的进行,作者在不知不觉之间,把读者带入了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氛围。

 

摘星   

 

刘国芳

 

 

妙笔鉴赏:

《摘星》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母亲对孩子说:“地上有多少人,天上就有多少星星。”孩子的父亲是一位人民空军飞行员,在一次执行紧急飞行任务中,英勇牺牲了,成了天空中一颗永远的星星。孩子多次询问母亲,爸爸为什么不回家?母亲强忍悲伤,她的回答总是不能让孩子满意。于是,“孩子很想他爸爸,希望他回来,现在,星星就在树上,孩子觉得应该去把这颗星星摘下来。”这就是《摘星》。这是一篇略带忧伤的小小说,亲情、奉献、牺牲、崇高、希望,应该是小说的主题词。

 

 

 

芦苇花

 

刘国芳

 

妙笔鉴赏:

读《芦苇花》,心中总会涌动起诗情画意。优美的舞蹈,翩翩的蝴蝶,风景如画的海堤,飘飞的芦苇花……和平生活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转业军人陆军曾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的根脉和灵魂永驻。我们看到了“勇敢担当”与“柔情似水”,也想起了“发乎情而止于礼”的名言。在“威武之师”“正义之师”“文明之师”成长的陆军,自然是“文质彬彬”。

作者刘国芳,江西临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芦苇花》是刘国芳小小说“美学”实践中的一篇上乘之作。

 

最长的线

 

司玉笙

 

妙笔鉴赏:

作品讲述的是一位乡下“老寿星”的故事。从故事里,读者可以感受到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的信仰力量。文中,作者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女红”作为主线,用“最长的线”连接昨天、今天与明天,意蕴丰厚,内涵深刻。“老寿星”勤俭善良,坚韧豁达,诙谐幽默。“老寿星”是中国母亲的群象代表,犹如广袤大地,承载万物。小说借鉴了“口述史”的叙述手法,一问一答,娓娓道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实,生动,可亲,可敬。 

小小说《最长的线》获《故事会》2021年建党百年征文奖。作者司玉笙,为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第六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

 

指头上的旋律

   

 司玉笙

妙笔鉴赏:

此文获“重宇杯”世界华文大赛一等奖,《作家文摘》选载。一根顽强不屈的指头,一段壮怀激烈的历史,一颗永远不变的保家卫国的使命初心,这就是“指头上的旋律”。致敬,志愿军老兵!致敬,老英雄!

 

 

 一座山,两个兵

 

陈永林

 

妙笔鉴赏:

一座山,有一个山洞,驻守着两个兵,老兵和新兵。日子过得很轻闲,却很寂寞。老兵每个星期下次山,去镇上把柴米油盐买来,并去连部带报纸拿信件。一次,老兵带回了一束鲜花,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送给新兵的。新兵心中充满了美好的期盼。当新兵成为老兵时,他也下山了,这才发现镇上卖花的,只有一个男人。老兵上山时,也买了一束鲜花送给新兵:“这鲜花是个卖花姑娘送给你的……”故事唯美,复沓回环写作技巧的运用,突出强化了其艺术效果。

 

 军犬黑虎

陈永林

妙笔鉴赏:

军犬黑虎在追捕逃犯中立下战功,与侦察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料,黑虎下山闯进羊圈,咬死了—只老百姓的山羊。连长忍痛下令执行纪律,枪毙黑虎。“我”灵活处置,放跑了它。当晚,连长在黑虎坟头边坐了许久。三匹恶狼朝连长逼近。危急关头,黑虎如神兵天降拼死救下了连长。待黑虎养好伤后,连长再次下令枪毙黑虎。小说写军犬,同时也写人,写人性,写柔情与大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挣扎。

一辈子也不说

高  军

 

 

妙笔鉴赏:

沂蒙山革命老区妇女会的年轻媳妇杏花,为了治疗十几个患上“耳底子”(中耳炎)的解放军战士,采用民间偏方,毅然以热奶水为他们治疗疾病。“就这样,队伍在村里住了5天,杏花让妇女主任陪着,用自己的奶水每天给他们治两遍,到开拔的时候,他们的耳底子全好了。”在当时的中国农村,这是一件“害羞”的事,“唾沫星子会淹死人啊。”。因此,他们约定:“一辈子也不说。”

小说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对话生动、接地气。尤其是叙述视角的运用,极有章法。如“ 妇女主任走到战士们中间,和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小声商量了一阵子,那人就点了头。 杏花走进自家屋里,把窗子遮得严严实实,然后走到门口,向妇女主任招了招手。”这显然是远景镜头构成的蒙太奇画面。

后来,杏花的生活困难,上级正到处找“红嫂”,妇女主任要把杏花的事迹说出去,杏花坚决不同意:“一辈子也别说这事儿,咱不是早就说好了吗?”首尾呼应,升华了主题。

小说塑造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年轻媳妇杏花的可敬可爱的感人形象,她的言行举止,丝丝入扣,体现了沂蒙山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沉热爱和无私奉献。这是一篇向红色经典故事“沂蒙红嫂”致敬的小小说。

 

过  河

高  军

妙笔鉴赏:

此文入选《2020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本文通过八路军徐司令为三个年轻女学生“让马过河”的故事,生动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和蔼可亲、爱兵如子的八路军首长的光辉形象。作者极为注意小说中的语言分寸,如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口语中往往称之为“徐司令”,因此,根据不同的语境,文中交替使用。此为妙笔。

 

茶油薯包子

练建安

 

妙笔鉴赏:

这是一篇入选《2021中国年度小小说》的作品。作品以年轻一代的眼光,去观察“堂姑”一辈人以及“堂姑干爹”一辈人,热情地歌颂了人间真情,歌颂了老革命战士的廉洁奉公。当然,小说也感叹时移世易、社会变迁。一千多字的篇幅,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小小说,如同一滴水,同样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件棉大衣

 

练建安

 

 

妙笔鉴赏:

这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棉大衣。老红军战士邱禄贵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按照制度办事,他坚决不发给救命恩人钟石生尖刀连棉大衣,理由是没有上级首长书面批条。这造成了他一辈子的隐痛,愈老愈演愈烈。小说试图以当下青年的视角,反思历史,观照现实。此文原载《福建法治报》,获“田工”杯全国微小说征文大赛奖,入选福建龙岩、黑龙江大庆等地高中语文试卷。

 

 

送出版社另10篇妙笔鉴赏

 

 

黎明

 

迟占勇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台港文学选刊》,获“赤系杯”世界闪小说大赛奖。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小说通过“夜宿不扰民”的片段,深刻地反映了解放军战士严格遵守革命纪律的自觉性。婆婆和小战士的对话,体现了军民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是的,东方已经显出鱼肚白。天,就快亮了。

 

 

血染的欠条

 

徐全庆

 

 

妙笔鉴赏:

小说开篇,站在十年之后的时间节点上叙事,回忆红军战士借马的经过。红军战士在送借条的途中,遭到白军“神枪手”的射杀,白军“神枪手”发现借条后幡然悔悟,当了逃兵。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了八路军,作战勇敢,他也牺牲了,这张血染的欠条是在他遗书里找到的。水根听完“八路军”的讲述,毅然要求加入八路军,投入抗战的洪流。小说对红军部队遵守纪律、爱护百姓有生动的描述;小说对水根的农民心理,把握极为精准;小说叙事手法多变,故事曲折,富有传奇色彩。本文获第六届全国微型小说征文奖。

 

葵花杆里的高粱米

 

于博

 

妙笔鉴赏

本文获《百花园》优秀原创作品奖。日寇占领了大青山二佐屯之后,强行“米谷管理法”,严厉控制粮食。我爷爷我奶奶与鬼子汉奸斗智斗勇,巧妙地将高粱米藏在葵花杆夹障子里,在一个风雪之夜送进了大青山,接济抗日武装。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细节独特,“我爷爷我奶奶”的贴近视角,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民间抗日英雄们因此更为可亲可敬。

 

 

                  

 

我是女兵

 

王培静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神剑》。作者为著名军旅作家、中国小小说金麻雀获得者。“我是女兵”,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一位女新兵“艰辛”的成长历程。“点点滴滴的磨练,终于过了心理素质关和军事素质关。”“新兵连训练结束时,我被评为优秀士兵。”

 

研  墨

 

岚 飞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山东文学》,收入《中国微型小说年选》等选本。“研墨”的故事,并不复杂。特务营营长张唯德手臂上得了人面疮,阳都东关杏春堂的袁辉岳会治此病,就是规矩大,得亲自为他伺候笔墨,他才给看病开方子。为此,王旅长带着张营长亲自登门拜访,心平气和地认真研墨。当名医得知这位态度和蔼者就是抗日名将时,大为感慨,为他写下了“研墨静功夫,抗战大事业”几个大字。小说着力叙写了王旅长的儒雅风范与名医袁辉岳的传统文人特性。张营长的豪爽个性,则起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给狗倒碗饭

 

骆驼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华西都市报》,入选四川、安徽等省中学语文试卷。春林子是村里著名的“刺头”、“无赖”,其丑陋言行,几乎到了“人见人骂”的程度。疫情期间,从外地回来的春林子查出症状被隔离。老父亲不计前嫌,精心照料他瘫痪的老母亲,甚至给他家的狗倒碗饭。春林子大为感动,遂痛改前非。作者用一系列鲜活的农村琐事,写出了一位老党员的高风亮节,也写出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多面性。本文对于读者了解农村基层社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医者

 

蓝月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啄木鸟》,《小小说选刊》转载。小说将笔触深入到一个医护家庭,层层铺开,“两代医者”前仆后继的接力奉献,感人至深。其实,医生也是平常人,也是普通家庭中的一员,也需要家庭的天伦之乐,也需要必要的“安全感”。然而,在祖国和人民发出召唤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疫区一线,让人肃然起敬。

 

 

最美丽的姑娘

 

蓝月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啄木鸟》。小说虚化了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个兵和一位姑娘的爱情故事。在小爱和大爱的选择中,兵选择了大爱;在爱情与家庭责任的取舍中,兵选择了家庭责任。坚定执着的兵,最终找到了那位“最美丽的姑娘”。兵,有似水柔情,有责任担当,更有家国情怀。

 

 

“神枪手”

 

    叶仲健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百花园》。这是一篇老连长与“神枪手”的故事。士兵高长勇的枪法是连队里最差的,直到退役。后来,高长勇成了枪支走私犯罪团伙的“神枪手”,与转业为警察的老连长展开了一场生死对决。这场生死对决,毫无悬念。因为高长勇不配拿枪,“神枪手”代表正义。小说最为精彩之处,或许是刻画了反派角色高长勇的微妙的心理状态。他对“神枪手”这个称号一直耿耿于怀,以致于不惜走向深渊。这个教训,代价是沉重的。

 

倔强的老兵

 

吴跃建

 

妙笔鉴赏:

本文选自闪小说集《军魂闪闪》。老兵救人壮举,唤醒了谁?这是作品的主题。八旬高龄的新四军老兵勇救落水姑娘,而湖边新区的一群青壮年却成了“无聊的看客”。老兵要求报社电视台进行报道,是为了唤醒社会上一些麻木者的良知和血性。“ 面对记者,爷爷流泪了:我82了,名有何用?寒心啊,那么多人见死不救。”应该特别提醒,救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没有必要的技巧和体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营救。麻木不仁,甚至冷嘲热讽,可以肯定是有悖于和谐社会的公序良俗。

 

 

 

定稿版另10篇妙笔鉴赏

 

研  墨

 

岚 飞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山东文学》,收入《中国微型小说年选》等选本。“研墨”的故事,并不复杂。特务营营长张唯德手臂上得了人面疮,阳都东关杏春堂的袁辉岳会治此病,就是规矩大,得亲自为他伺候笔墨,他才给看病开方子。为此,王旅长带着张营长亲自登门拜访,心平气和地认真研墨。当名医得知这位态度和蔼者就是抗日名将时,大为感慨,为他写下了“研墨静功夫,抗战大事业”几个大字。小说着力叙写了王旅长的儒雅风范与名医袁辉岳的传统文人特性。张营长的豪爽个性,则起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推动

  

郑武文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青州文学》2021年4期,收入《钟灵毓秀话潍坊》丛书。题为“推动”,可谓是一语双关。表面上的一层是“现场实录”,陈老总热心帮助老乡闵大哥“推动”装满柴草的小车,义务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另一层深意则是我军高级将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小说叙述语言平实,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各具个性,对话生动、接地气,成功地艺术再现了一位“儒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

  

 

 

门牙的功勋

 

佟掌柜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营山文学》2020年2期。这是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演绎的一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我党地下工作者老项光辉形象。“门牙的功勋”,其实就是忠于信仰、无私无畏、不怕牺牲。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如何理解当年革命前辈的奋斗与牺牲?如何走入革命前辈丰富的精神世界?或许,“门牙的功勋”,可以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

 

 

 

 

南山姜

 

练建安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福建日报》,入选福建、辽宁、内蒙古等地高中语文试卷。这是作者驻村蹲点时,根据采风素材创作的一篇小小说。大篇幅写当代乡村邱集镇的社会变迁和农民邱庆祥的“勤劳”、“务实”与本性淳朴,重点实则为文末点题,歌颂英雄的红军小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至今造福百姓。“对比”手法的运用,艺术效果明显。

 

 

  

老桥

 

练建安

 

 

妙笔鉴赏:

这是作者在驻村蹲点时所经历的“乡村事件”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篇小小说,获福建省艺术馆“福建文化村官的微故事”征文一等奖,原载《福建法治报》,入选《2021年中国小小说精选》。这篇小小说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记住乡愁,“位卑未敢忘忧国”,县委书记勤政爱民,等等,这是一篇正能量、接地气的小小说,通篇围绕“老桥”叙事,不枝不蔓,丝毫没有令人炫目的“技巧”。《老桥》受到多方肯定,再次印证了深入生活、关注现实的重要性。

 

 

将军号

 

刘建超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山西文学》,《小小说选刊》转载。小说开篇写道:“将军大病之后,行动不便,还失语了。……将军却很豁达,自己转动着轮椅,脖子上挂着一把军号。吃饭、散步、看书、读报、方便都吹号来指示。”将军的一生与军号结下了不解之缘,军号声声,伴随着他走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岁月。军号,成了他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孙子,就起名号号。新冠病毒肆虐,军医号号奔赴火神山医院。“将军举起军号,昂起头,吹响了冲锋号。”这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这是革命精神的赓续。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

 

 

萝卜花开

 

江 野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北京日报出版社《如雷声滚过天穹》。解放军十八军进藏修路,克服重重困难,数以千计的指战员英勇牺牲。这是历史事实。如何真实而艺术地表现这一宏大的历史叙事?作者巧妙地选取了张林刚烈士的“水萝卜籽和大白菜籽”这一“物象”。这一“物象”,也是“意象”。“物象”“意象”,水乳交融。张林刚烈士心怀祖国,心怀大爱,“我衣袋里有从河南老家寄来的两包水萝卜籽和一包大白菜籽,请同志们交给连首长。等部队到达拉萨后,将它们播种在那里的土地上,让西藏人民能吃到祖国内地的蔬菜……”行文至此,催人泪下。“白的萝卜花开了。黄的白菜花开了。秋天又会是个好收成。萝卜花开。白菜花开。一年又一年……”诗意的结尾,描述了烈士美好愿望的实现,也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绵绵不绝。

 

 

一个人的抗战

 

颜士富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百花园》。本文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叙事视角”的灵活转换,相得益彰。小说开篇,以第一人称“我”的“限制视角”,展开了叙事。“我在县志办工作,负责抗战史料的搜集与挖掘。”为小说的真实性及叙事氛围打下了坚实基础。顺理成章,“我”“搜集与挖掘”到虎爹年轻时徒手消灭过三个鬼子的故事。接下来,作者以一句“那是1940年的夏天……”转入了“虎爹”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叙事,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虎爹惊险曲折的杀敌故事。战斗结束后,作者以“这就是虎爹一个人的抗战史”结尾,转换回“我”的“限制视角”,首尾呼应,水到渠成。

 

 

 

朱夫子

 

 

刘怀远

 

妙笔鉴赏:

本文原载《小说月刊》,《作家文摘》转载。小说通过“双胞胎取名”、“悼子牺牲”、“送子参军”、“兴办义学”、“加油”、“痛打蟊贼”等朱夫子“引经据典”的片段,一步步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乡村读书人的立体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弟弟”为国捐躯之后,“一队穿灰布军装纪律严明的抗日武装经过村头,夫子让‘哥哥’跟上队伍走了。”“夫子的义学越办越红火,邻村的一些孩子也要来。夫子说:‘只要是家里有人去扛枪打鬼子的,都可以来!’”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朱夫子,是一位令人崇敬的爱国者。

 

 

 

 

后记

 

 

何谓“红色小小说”?

我们在“红色小小说征文启事”中,明确要求:一、征集在报刊发表过的“革命斗争故事”小小说;二、征集在报刊发表过的体现革命者高风亮节的小小说。这里,我们强调了一个主题词:革命者。那么,何谓革命者?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大致将革命者定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者”。

很明显,我们理解的“红色小小说”,就是反映革命者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斗争内容及高风亮节的小小说。

概念明晰了,我们对2000余篇来稿进行精选。面对大量来稿,我们为作者对“红色小小说”创作由来已久的高度热情以及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深深感动和由衷感激。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据了解,编辑“红色小小说”系列书籍,在全国尚属首次。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如此委在下以主编重任,一是我们有过成功的合作,“红色少年”“红旗跃过汀江”两个系列书籍11本入选“农家书屋”、12本入选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校“推荐书目”;二是在下多年从事“红色文学”创作,总编导兼总撰稿的《八闽开国将军》(501000分钟)是“国家重大理论文献电视片”,被国家审片专家们誉为“半部军史,英雄史诗”。

编辑好“红色小小说”,质量是关键。我们严格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取大优先”。一篇稿子,看它发表在哪个层次的报刊上?入选哪个层次的选刊选本?获哪个层次的奖项?入选哪个层次的语文试卷?试卷使用范围多广?时间有多长?教育界普遍反映如何?综合得分,越高越好。二是统筹兼顾。主要考虑:同一作者的优质稿,适当分散;同一题材、类型、内容的优质稿,合理取舍;各历史阶段、各省区市地域特征明显的优质稿,系统编排。三是精心撰写主编点评。文学作品赏析,向来见仁见智。本书主编点评,从“最打动自己心灵”之处入手,结合自己多年小小说创作实践,夹叙夹议,不求全面深刻,但求客观理性、真情实感。

202112月与20223月出版发行“红色小小说”系列书籍《战马火龙驹》《消失的铁三连》和《当兵的爸爸》之后,面对大量优质稿,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研究决定继续征稿,陆续推出《远逝的雄鹰》《不寻常的岗哨》《第六个兵》等三册精品书籍。

相当部分来稿,质量很好,因为体例及题材等缘故,没有入选。在此,编者在感谢作者信任支持的同时,深表歉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经验欠缺,时间较仓促,本书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期待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练建安

 

20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