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说漫议二则——茅奖资深评委王炳根先生好评练建安小说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878次点击|158次点赞

赞一下


茅奖资深评委王炳根先生好评练建安小说


茅奖,即茅盾文学奖,国家最高文学奖之一,分量最重。王炳根先生是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也就是说当了四次评委。先生学问渊博,专技二级(一级相当于两院院士)。先生对后学厚爱有加,勉励高看。在下汗颜,愧不敢当,自当奋发努力,以副先生期望。



【一文一评】


福建小说漫议二则


王炳根


2023.08.24

QQ浏览器截图20230904213630.png


《香港文学》在2023年8月号上,以相当整本杂志的篇幅,重磅推出“福建文学作品专号”,集中展示闽省实力派作家、诗人的新作。在一个国际都市的文化平台上,展示一个地域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这个地域的作家、诗人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作品要各显风采,才能不负读者的期待。

“福建文学作品专号”计有作家10名,小说、散文、评论与诗歌10篇,这里仅挑选小说两篇,作点漫议。

  

酸涩四字:《耵聍过多》

  

练建安很会做小说,尤其是微型小说或说是小小说。他的《汀江往事》收入小小说多达70余篇,不少曾在《小小说选刊》之类的刊物上选登过,有的还出现在学校的语文试卷上。所谓语文试卷,范文无疑,让学生进行分析人物为什么这般设置、故事为何这样展开,语言中有多少含量等等。一个作品被中学生拿来大卸八块,这是要很过硬的,自然也享有很高的荣誉。练兄为此乐此不疲,他说,你们拿去用吧,我可以专门为你们写作,选与用都不计报酬。

我很喜欢练兄的小说语言,含蓄而凝练、平实而峻奇,后一种说法是有矛盾的,但恰恰是这种矛盾形成了他的小说语言特色。因为语言得力,写人物就传神、编故事就简短、篇幅就不用长了,但作品的感染力,却是很强大的,也就是说语言的冲击力很强。他那篇被多次作为语文试题的《药砚》,也是他小说中的精品,甚至可以说是经典,上述我对他的语言特色的概括,便都体现出来了。“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摩擦,笑骂:‘黄疸后生!’”小说的开篇,用了包括标点在内的134个字,便将石钵头这个屠夫强悍、利落、霸气的性格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来。小说的最后一笔,更是简洁、凝练、含蓄,仅用了几十个字将华昌这个“学书学剑两不成”乡村秀才的内功与胸襟(石钵头是外功)表达出来了。“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将西厢文房中仅有的一宝,切去半块,顺手送给了一贯瞧不起他的石钵头做药引子去了。

练建安的小说,多取自他的故乡闽西,这里是客家人的居住地,漫山遍野都是故事,他不以宏大的叙述写小说,专挑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作为他每篇小小说的主角。屠夫、拳师、郎中、铁匠、捕头、教师先生、杂货店的老板娘等,都在他的小说中抛头露面。《耵聍过多》中的县医院副主任医生李文骅,外号李一刀,当属古时武邑的“郎中”。当然他不是坐店的郎中,也不是串街走巷的游医,而是大名鼎鼎的县医院的名医李一刀。但作者写这个现代医生,却有不少郎中的习气,那个在体检单上动不动写上“耵聍过多”四个字,酸涩而荒诞。经验不足?工作认真?似乎都不能解释,但就是这四个字,却构成了一篇小说。耵聍即耳屎,耳屎在旧时郎中那儿是一剂可令人失声的药,面对那些即将升入大学的年轻人,李文骅医生有一种失衡心理,他在完全可忽略的属卫生小节上,庄重地写上“耵聍过多”四个字,从而改变了考生的命运,也导致了日后的生活“悲剧”:儿女结亲遇上的尴尬,落榜考生的敲竹杠、一分也不能少的三万元,因坚信自己的医术而忽略了文凭,最后要追回被骗的款项,却还是遇上已是刑侦大队长,也是多年前写的“耵聍过多”的考生。“耵聍过多”四个字,如影随形、跟随了他的大半生,既荒诞又真实,令人生出无限的嘘唏感慨!

我在两次省优秀文学作品的评奖会上讲到练兄的小说,我说,读他写闽西的小说,很容易联想到沈从文写的湘西,从人物类型、语言氛围,似乎可以看到一些相似的东西,比如亦真亦假的场景、荒诞的细节、怪诞的情节、夸张的描写等,这也是我喜欢练兄小说的原因。

QQ浏览器截图20230904213630.png  

心理小说:《卖报歌》

  

鸿琳的小说《卖报歌》写的是一个离异的女子,独居一套陈旧简陋的出租屋里,半夜常被苍老、凄楚的歌声惊醒,这歌声是儿时常常听到并唱过的《卖报歌》。《卖报歌》是上个世纪很流行的一首儿歌,怎么会半夜在这崇山小县城的老房子里传出?寻找的结果是落在一个残疾的老人身上。这个老人曾是县里的劳模、先进工作者,年年受表彰,平时爱唱歌,五一劳动节还上台领唱。不用说,《卖报歌》是他的风光时代常唱的一首歌,那个歌声与旋律记录下了他的人生辉煌,当年老身残之后,这个旋律仍然在起作用,旋律让他尊严做人、老去、死去。追寻中令主人翁十分震惊,老人走后,想听却听不到夜半苍凉的《卖报歌》,但却在自己的心里响起了这个旋律,远去的歌声与低声的吟唱,唤起了心里的暖意,唤醒了心灵的沉睡,修复着内心伤痕。

小说不就是在叙述这样一个普通的故事?是但又不全是。我要说的是,这个普通叙述的故事,可称为一种心理小说,外部所有纪实般的描写,一句句都在指向内心,指向那种离异后的情绪变化,低落、灰暗、郁闷、忧郁到复苏。“她拿了钥匙一开门,顿时倒吸一口气,屋里蛛网密布,到处都是老鼠屎,破旧的桌椅板床上有一寸多厚的灰尘。有两扇窗户连玻璃都没有了,摇摇欲坠。大衣橱里堆积的衣物棉被被老鼠啃噬得都是棉絮和布条,竟然还有一窝红通通吱吱尖叫的小老鼠!厨房砌了烧柴的灶,但灶台上没有锅,露着一个烟熏火燎的黑洞。屋里也不通电,有些拉线开关的线头都断了。”

这不是写苍凉的房间吗?是的,但主要写心理,如果换了一种心情,在有了一个立身之所的情况下,房间便会出现亮色、暖色。如果不是那种心情所致,她可以叫个伴来,唱着歌儿便将房间收拾清爽。是她的心情,将这个房间布置得灰暗不堪。心理小说便是随着人的心情变化,而呈现与改变外部的环境、外面的世界。

心理学家、“意识流”概念提出者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这个观点形成了心理小说的基本理念,也让大多数作家与读者得到了认可。传统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引导语通常是“他想”、“他继续想”、“他暗自说道”、“我想”、“我在心里说”等,这些传统心理描写的套语,在《卖报歌》中都少有。时间的打乱与重排、闪回的穿插等,只是心理小说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对外部世界进行心理投射式的描写,一切客观便都成了主观,切断或持续,只不过形式的不同,本质则是心理的作用。尤其在短篇心理小说中,一个事件按前后顺序写下去,这个顺序即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识别的标志,以一切的指向均系于或不系于心理为界。这就是我要说的,《卖报歌》是心理小说的特性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它一切客观的描写、白日所见所做、夜晚冥想梦想,都是心理作用下的生动表达。

(全文共2813字)



360截图202308241803096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