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稿:朱子与翔安(练建安)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205次点击|22次点赞

赞一下


朱子与翔安

朱子与翔安

新浪财经APP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

    ●练建安

    朱熹在同安主簿任上前后仅四年,却在同安翔安留下了许多的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存。绍兴二十七年,朱熹任满回乡。当地老百姓恋恋不舍,一直送他到小盈岭,“扳辕不忍离”。

    这篇小稿,准确的篇名应该是“一位圣人和一方水土”。

    2023年8月23日上午,我们“采风团”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徽国文公祠”。这是一处典型的红砖闽南建筑,旁边有香山岩寺,层层叠叠、金碧辉煌,传来阵阵梵唱之声。

    香山,如今是翔安区内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宋代,“香山”原名“荒山”。清光绪二十七年《重修香山岩佛祖宫序》记载:“朱子簿同时来游斯地,诸山之草木皆香,乃改荒山为香山,而庙宇兴建于是荃焉。”时任同安县主簿的朱熹曾数游此地,闻草木皆香,遂将“荒山”更名为“香山”,并称此地为“真隐处”,刻石立碑。“徽国文公祠”,又称“香山书院”,便是为纪念朱熹而兴建的。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徽州婺源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有史料记载,朱熹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秋七月到任同安。绍兴二十七年(1157),朱熹任满罢归。朱熹主簿,多惠政。“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何谓主簿?主簿乃古代官名。隋唐以前,因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魏晋以下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明清时期主簿由贡监及吏员拔擢除授,是知县的佐贰官,别称“书记”“三尹”等,秩正九品。

    朱熹在同安主簿任上前后仅四年,却在同安、翔安留下了丰厚的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存。

    相传很久以前,刘五店(今属翔安区)海面上,有一条非常凶恶的鳄鱼。这条鳄鱼经常在海面上兴风作浪。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对于鳄鱼精传说,早有耳闻。一天夜里,鳄鱼精变化成白衣女郎偷偷潜入县衙。正在灯下伏案批文的朱熹抬头一看,发觉鳄鱼精来袭,急将朱砂笔投掷出去,笔尖恰巧刺中肚脐。那鳄鱼精惨叫一声,带伤逃跑。次日一大早,朱熹带人沿血迹追查,来到刘五店海边,发现海面上浮出一座小岛,原来鳄鱼精死后,其躯体化成了一座岛屿,就是今天的鳄鱼屿。岛上有口淡水井叫作脐井,据说这是被朱砂笔刺破的鳄鱼肚脐。朱熹的朱砂笔,是文昌帝君赐予的神笔,所以鳄鱼精死后身上长出的幼虫就叫文昌鱼。旧时,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的时候,刘五店海面便是渔民捕捞文昌鱼的繁忙季节。民间传说反映了一种民众心态——老百姓热爱朱熹的心态。

    手书“同民安”置匾坊,以填补岭缺。小盈岭是旧时同安通往泉州的古道驿站,上接三魁,下连鸿渐,丘陵延绵,是古同安东北屏障。朱熹任同安县主簿期间,发现这里两翼高山夹峙,形成漏斗,东北风危害很大,在小盈岭一代流传着“沙溪七里口,无风沙自走”的民谣。于是,朱熹专门在小盈岭上建了一个“同民安”的石坊和四棵大榕树来填补岭缺,以镇风煞。朱熹写下“同民安”三字,也是希望从此同安的老百姓都能平安。清雍正十二年石坊塌,乾隆三十三年马巷秀才林应龙等呈请倡捐,旧坊址改建关隘。

    近年,翔安确定辖区第一批209株古树名木及5个古树群,并发出保护通告。翔安内厝镇顶岭宫,有两株榕树,据说是朱熹种植的。

    朱熹同安任职,“三年之绩,有百年之思”“士思其教,民思其惠。”《宋史?朱熹传》记载:“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朱熹是大教育家,他在同安带出了一大批弟子,是确定无疑的。绍兴二十七年(1157),朱熹任满回乡。当地老百姓恋恋不舍,一直送他到小盈岭,“扳辕不忍离”。

    有资料说,朱熹为此在一块巨石上题字“扳辕石”,以感谢同安百姓的厚意。朱熹还写过《小盈道中》以示纪念:“今朝行役是登临,极目郊原快赏心;却笑从前嫌俗事,一春牢落闭门深。”攀辕卧辙,是有惠政的官员离任时常见的一幕场景。老百姓的热情挽留,常常使离任的官员热泪盈眶。在我看来,朱熹题字“扳辕”,自己高评自己,不大可能;诗文《小盈道中》,也似与朱诗风格不合。

    老百姓热爱朱熹,是挡不住的情谊。比如,上文之“香山”命名,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依据是清嘉庆版《同安县志》、清光绪《马巷厅志》的记载:“在厅东南十五里。山巅有石,状如香炉。晨夕云烟袅绕,旧名荒山,明邑令朱徽改今名。”“明邑令朱徽”,据《大同志》记载:“江西新城人,正德四年任,祀名宦。”正德四年是1509年。

    一两部县志、厅志的片言只语能说明什么?县志、厅志也是一些书生写的。宋代的大儒朱熹在此讲学授徒,居然想不到把荒山改为香炉山或香山?香山名字的出现,还要等到350多年以后?还要等到“明邑令”的灵机一动?我以为,不合常理。

    朱熹是有仁爱精神的大儒。淳熙十六年(1189),诏命朱熹知漳州。绍熙元年(1190),61岁的朱熹到漳州赴任。朱熹在漳州的全部施政变革,主要体现于正经界、蠲(免)横赋、敦风俗、播儒教和劾奸吏等方面。而正经界是他工作的重点。时值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正“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亩纳税。这一提议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强烈反对。正经界终于未能推行。

    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发生了大水灾,朝廷派他前往视察灾情。朱熹发现“肉食者漠然无意于民,直难与图事”。由于灾情严重,崇安发生了饥民暴动。这时,朱熹与知县诸葛廷瑞共同发起,要求地方富豪,用藏粟赈救饥民,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这才平息了饥民的暴动。由此,朱熹便想出了建立“社仓”的办法,并建议朝廷广为推行,作为青黄不接之时解决农民口粮问题的机构。为此,朱熹于公元1171年在其家乡首创“五夫社仓”,作为试点,并上疏朝廷,建议按其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由于此法对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不利,因而未能广为推行,只有极少地方,如福建建阳和浙江金华等地实行了这个措施。

    朱熹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后归建阳讲学著述。庆元六年(1200),朱熹逝于家中。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官方哲学。其著述甚多,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科举考试教科书和标准。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自孔孟之后,朱子理学继往开来,实现了中华儒学的复兴。

    翔安有一处“七泉之巨郡,南北之要冲”,叫马巷。闽南话“马”与“买”语音相近,马巷常被称作“买巷”,表明此地是商贸繁荣之地。朱熹任同安主簿时,曾亲临马巷舫山勘察,留下谶言:“五百年前利不通,五百年后通达利。”讲述这一掌故的是当地的文史老人。他说,后人建了“通利庙”,从此香客络绎不绝,生意兴隆,马巷成为闽南著名商贸大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