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大附中语文试卷选用客家小说《药砚》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122次点击|23次点赞

赞一下

360截图20231124162526029.jpg

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不管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大吹复古风,越来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宫宋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层出不穷。一些地方为了商业利益而推出些粗制滥造的山寨版仿古建筑,既不美观,又破坏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这种现象凸显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建设为了追求历史沧桑感,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二是认为古建筑太旧,无法保存和利用,无法带来明显的效益。

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曲阜孔庙13座碑亭,由历朝皇帝修建而成,各有特色,没有一个是模仿而来。历史上黄鹤楼数次重修,也绝无模仿前朝的先例。

拆旧建新的故事也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建设发展历程中,但结果却总更加令人叹惋。20176月,有媒体曝光了上海静安区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违规拆除的事件。直到该建筑被完全拆除及至建新后,违规拆除的事件才被媒体挖出来。针对此类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

历史建筑并非狭义上的文物保护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通知里就特别作出了说明——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是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

保护好历史建筑,实质就是传承城市发展的血脉,让人真切地体会到属于自己的魂与根。这些建筑所折射出昨天”“今天明天的烙印,远比文字记载得更生动、更真实。

然而,它们却又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可再生。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边大搞城市建设,疏于保护甚至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遗存;一边又热衷于建设历史一条街”“文化一条街,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招牌,抢名人故里,炮制假古董。

其实,不拆真遗存和不建假古董,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抵制假古董,首先要保护好真遗存。也只有真遗存的价值得到了认同,才会使假古董越来越没有市场。

同时,还应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纳入城市的规划之中,在保护与使用中取得平衡,落实好保护责任,并让保护工作得以稳定与延续。

从雄伟的长城、磅礴的紫禁城到不知名的古老校园小楼,这些历史建筑其实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它们和我们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在历史匆匆碾过的时间车辙中没有一刻停止过变化和生长。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带着同属于它们和我们的魂与根,等待着后人来倾听属于大自然的生长和历史的变迁。

(摘编自訾谦《留住城市文化之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如果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就不会破坏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B.根据住房和城市建设部要求,对于承载了历史信息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能随意拆除和破坏。

C.作为城市发展演变历史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历史建筑反映了历史风貌,保护好它,才能传承城市发展的血脉。

D.抵制假古董,关键是要保护好真遗存,让真遗存的价值得到认同,这样假古董就会退出场市舞台。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历史建筑的保护,文章从现象入手,逐层深入地论证了留住历史建筑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为了论证城市建筑和旅游开发不可盲目仿古,列举了北京四合院、曲阜孔庙、黄鹤楼、上海静安区888号四个例子加以论证。

C.文章论述了保护历史建筑,从不拆真遗存和不建假古董两方面入手,并论及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D.文章站在保护历史建筑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度,提出了保护的建议,认为保护工作与城市建筑可以并行不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由于北京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走进北京城,几乎看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四合院。

B.上海静安区888号如果不被拆除并做好保护工作,有助于折射出昨天”“今天明天的烙印,甚至可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C.曾经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其实就算完全按照它的原貌得以恢复,那也只能是失去了魂与根的仿古建筑地。

D.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纳入城市的规划之中,历史建筑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其内涵才会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选自《人民文学》1963年第02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八百里太湖跨三州这类语句从宏观整体上笼统叙说太湖,而作者实地去观察、探索,描写的太湖具体而有诗情画意。

B. 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东山、东太湖、西山写得较详,四个画面中的水程”“车程”“鼋头渚”“光福石壁则相对较略。

C. 作者写太湖,注意到了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段对石公山的描写就是如此的,韵味丰富,十分典型。

D. 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内容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丰富了太湖的自然美,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8. 本文标题太湖碎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9. 太湖是有诗情画意的,你认为段和段哪一段景色更具诗情画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晉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晉,且贰于楚也。晉军函陵,秦军晉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晉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晉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以利晉,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0.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B. 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 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11. 下列关于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B. 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 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赵伯鱼(节选)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15.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2)毛泽东有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与《游褒禅山记》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曲同工。

3)《赤壁赋》中客悲叹自己只得在秋风中用悲凉的箫声寄托苦闷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列《论语》选文中,最适合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标题的一项是()

A. 德不孤,必有邻             B.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C.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下面是网友设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LOGO图案,请写出除文字部分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岁月中,我们曾经历过很多触动心灵的一瞬:它是坎坷中的一个微笑,迷茫时的一个指点,悲伤时的一句安慰,成功时的一个拥抱……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在我们心底沉淀成美好。

请用我们手中的笔,解开情感的密码,激活心灵的记忆,以行走在美好中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如果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就不会破坏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以偏概全。原文是一些地方为了商业利益而推出粗制滥造的山寨版仿古建筑……破坏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B项,对于承载了历史信息的老房子偷换概念。原文是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不一定是承载了历史信息的老房子

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假古董越来越没有市场,而不是假古董就会退出城市舞台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举上海静安区888这个例子是论证拆旧建新令人叹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走进北京城,几乎看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四合院错误。原文是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但现在城市建筑建设发展迅速,模仿的多了未必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四合院。

B项,888号是历史建筑,自然是城市发展演变历史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也定会留下昨天”“今天明天的烙印,就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在历史匆匆碾过的时间车辙中……变化和生长。推断合理。

C项,历史建筑有自己的魂与根,而他们又是脆弱和不可再生的。推断合理。

D项,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纳入城市的规划之中是保护历史建筑的必要条件,而保护好历史建筑又是他们不断变化和生长的条件。理解准确。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换词语,曲解文意)”(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丰富了太湖的自然美错。文章说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作者引用这些,丰富了太湖的人文美,而非自然美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从写作内容来看,标题太湖碎锦,表明了写作内容是太湖,作者选取其中的东山”“东太湖”“西山”“四个画面等几处景色来描绘,呈现了太湖的全貌。

从修辞手法来看,标题太湖碎锦运用比喻手法,用多彩、鲜明、美丽的来比喻山灵秀,水空明的太湖美景,形象生动,引人深思。

从文章主旨来看,标题太湖碎锦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从结构方面来看,标题太湖碎锦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使文章上下贯通,衔接自然。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

解答本题要从文本内容引述论据分析,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题答案不唯一,答段或段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答段,可重点从东山的生产角度写起,东山是丰产地区,物产丰富。如答段,可重点从西山的景物美及人文美写起,西山更具传奇性,引人遐想。

【点睛】做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C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意思是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其中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活用的能力。

A项,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B项,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边界;

C项,没有此类活用;

D项,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故选C

13x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1)行李,古今异义词,使者;共,通;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所害,所字结构,坏处。(2)许,许诺、答应;朝、夕,名词做状语,在早晨、在晚上;设版,修筑防御工事;君之所知也,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

B项,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字强调要下苦功,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者强调,在学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的领悟,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诗也就学成了。

16题详解】更相为命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4).常在于险远    (5).托遗响于悲风

【详解】考查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

注意以下字形:废;瑰怪;托、遗响。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及理解及正确运用文言句子的能力。这道题要求在所给文言句子中选出最适合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标题的一项。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文言句子的意思,然后抓住最适合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标题这一题干要求,最后选出以祝福和纪念为主要情感特征,并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一项即可。

A项,德不孤,必有邻句意为: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该项过于片面,虽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缺少祝福和纪念为主要情感特征,所以不适合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标题。

B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句意为: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事物。该项过于片面,虽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缺少祝福和纪念为主要情感特征,所以不适合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标题。

C项,质彬彬,然后君子句意为: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适当,才能成为君子。这句话以祝福和纪念为主要情感特征,并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最适合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标题。

D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句意为: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该句不符合祝福和纪念的情感基调。

故选C

18题详解】

寓意:盾牌象征阻挡病毒的疯狂进攻,保护病人。

莲花象征涤清污秽,净化重生。

雷电象征惩罚罪恶。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雷神出马,重还天下安宁。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本题涉及的是徽标类的图文转换,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细观察,按由总到分的顺序观察,宏观把握会徽的外形特点,看全各组成要素;其次要巧想象,结合会徽名称,抓住信息点思考分析其寓意或创作意图;最后要善表达,采用规范的说明性语言,按顺序,准确、简明、平实、清晰的进行介绍。

首先,认真审读题干,注意关键提示信息:武汉雷神山医院”LOGO图案;答题的具体要求是写出除文字部分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然后,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认真观察图形,图形由三部分构成,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包括盾牌、字、莲花。思考寓意时注意徽标名称,盾牌、雷电的功能特点,莲花的象征意义,围绕主题抗击疫情思考。最后,组织语言,按要求回答即可。

19题详解】例文:

行走在美好中

时间飞转,如白驹过隙,辗转在尘世的人们,被时间带着奔跑,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灵魂没有空隙停歇,不觉然,那些散落的陈年旧事,一物一人,一些事,便在某个光阴的门楣之后,慢慢淡化,被人们遗忘。无声的带走了那么多的记忆,旧时光,如风般的被遗失在来时回不去的路上,一点一滴,犹如银河繁星,藏在时间的背后,只需你轻轻点触,便如飞絮飘雪,溢满每一个不眠的夜……

此时夜已微凉,我披着单薄的衬衣,在夜灯下苦读,看到一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个场景。

如往常一样,下了班行走在车如流水的大街,刮着风,掀起衣袖,扬起纷乱的秀发,此刻的我该是难看至极,正为我的外貌担忧,突然一抹鲜红飘入我眼帘,像一朵阳光,给寒冷萧条的冬日带来动感和热烈。一个小女孩吸引了我长时间注视黑压压的地面的目光,让原本贫瘠而黯淡的视觉转向明丽。只见她双手捧着热乎乎的包子,俯身递给那个角落里不易被察觉的老人,那是我每天挤地铁都会遇到的乞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大概是由于寒冷和饥饿眼神空洞无光,脸上也爬满了深深的沟壑,大概里面也藏着很多淤泥。他的样子让我不想多看一眼,所以每次路过,即便伸出碗来,我都对此目不斜视,直接过,一方面由于嫌恶,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我觉得这是江湖行骗、好逸恶劳的招数。没有人愿意为他停留,我看见别的路人也只是对他看一眼,就立即把目光移向别处去了。

可是那个小女孩呀,全然不顾周围的冷漠和嘲笑,用她那善良的纯洁充满同情心的目光,深深的注视着乞丐在刺骨的寒风中狼吞虎咽那个热腾腾的还冒着气的包子,并用轻轻地口吻说:慢慢吃,小心烫,我家里还有好多呢……直到他吃完,小女孩才放心的羞涩的跑回家。

我看见了眼泪,他正像一个小男孩一样在竭力忍住自己的泪水,有多长时间没有人向他表示过善意了?

我在冷风中伫立良久,可是丝毫也感受不到一丁点凉意,那消失在街角的裙摆,那一抹鲜艳欲滴的红色像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给人以生机和温暖,像大片大片的阳光铺满了我原本阴暗闭塞的内心!

时至今日,夜阑珊,当我想起那个画面,泪水依旧像开闸的河水一样恣意流淌……

感谢她的善举,让我于无声处聆听到万丈狂澜的豪迈声响;让我于黑暗处发觉色彩斑斓的明艳光影;让我于平淡处惊觉诗情画意的永恒美好。感谢她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激与温度,原来,我一直行走在美好中……

【详解】此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命题的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首先是找到关键词,弄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本题目是行走在美好中,立意时注意抓住题目中的美好,要对美好做岀具体的诠释,根据材料中的它是坎坷中的个微笑,迷茫时的一个指教,悲伤时的一个引导,成功时的一个拥抱提示,对这些生活中的瞬间进行相应的挖掘,可分别理解为善意、鼓励,指导、教诲,慰藉、同情,祝福、鼓励等,这样文章就会深刻。本题中的关键词是行走应是实写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场景。美好中应是虚写:坎坷时的一个微笑、善意、鼓励,迷茫时的一个指点、指导、教诲,悲伤时的一句安慰、慰藉、悲悯;成功时的一个拥抱、祝福、勉励。注意要写成记叙文,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藉于描写之重。

写作素材:

1.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满了坎坷与曲折,但也少不了帮助与指引,而在我的旅途中,一位盲人为我指了路,引导我坦然前行。生活中处处不缺美好,愿我们一生都行走在美好中。

2.那是一个雨天,下午放学回家,我看着教室窗外砸落的雨滴暗自庆幸,幸亏早晨上学的时候妈妈提醒我带伞了,我家住的远,这么大的雨,没带伞回去的话免不了被浇成落汤鸡,走出教室,撑起伞我便快步回家,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噼啪的声音,耳边风声呼呼作响,真倒霉!我禁不住抱怨道,怎么这么大的雨,路面上被激起一个个水泡,走上一条小巷子,路变得泥泞不堪,周围行人都低着头匆匆掠过,路很难走,我只得左挑右捡的前行。忽然一阵风吹过,卷起了雨伞,我脚下一滑差点摔倒,抬头看到一个人扶着墙站着,想必是摔了一跤,腿上全是泥,手足无措,艰难的一点点挪动,我暗叹一声继续前走,走近时才发现他是闭着眼的,脸上显的很焦急茫然,我才明白原来他是盲人,心生怜悯便上前扶住了他,他对这突然到来的搀扶显得人惊讶与喜悦,连声说着谢谢,然后我又问了他在哪儿住,正好是与我同路,我便决定送他一段,他感激的又是一阵道谢。

3.走了一段,我看见前面路中央有一个下水井盖没盖,便提醒他:叔叔,前面有个井盖没盖,我们从边上过去吧,小心点儿。他听到后愣了一下,然后便放开了我的手蹲了下去,用手摸索着,我突然迷茫了,他终于摸到了井盖,努力的盖到了井口,站了起来揉搓着沾满了泥水的双手说:我们绕过去了,万一后面来的人没看到踩空就危险了,还是盖上的好,盖上的好,不费事儿的。一瞬间,我受到了震撼,突然看他是那样的挺拔伟岸,为之我感到惭愧,全然没有了一丝的怜悯,有的只是尊敬与佩服;我继续扶着他前进,雨水轻拍着路面,轻风徐来,小巷中雨雾朦胧,前方是那样的美好。现在每每想起那个不知名的盲人,我的心中就会被他那默默奉献却不求回报,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所感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了高贵的品质,我陪他走过了一段路,他却为我指明了一生的路。

4.阳光几乎天天照在桌上。只是有一天,在雨的日记里她的形象开始清晰起来。18岁的心无法做出更多的解释,但那份渐生渐浓的痴迷却是真诚的。无论雨干什么都会想起她,出操时暗暗的寻找她的身影,悄悄地感受她的快乐和忧愁。可真正轮到她看他或不期而遇时,雨却是慌得脸红心跳,作为同桌,为怕同学们的闲话,雨和她连话都不敢多讲,故意做出一副漠然的样子。看着她和别的男孩在一起,心中总是不快……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雨不断的挖掘自己,因为雨认为,只有出色的男孩才能和她并肩走在灿烂的阳光下,他希望像她吸引他那样,有一天他也会被她所注意。少年的情怀总是诗。就这样到期末,一向成绩平平的雨居然成绩摇扶植上,每每总是她和他争夺第一。这一切只有雨自己知道,只因那一份纯洁的向往在导引和激励着他。那是个不知该怎么面对真实心灵的花季,他们一面谈论男孩和女孩的友谊,一面把心事藏有藏。接下去的日子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有繁重的功课,争先恐后的成绩,直到她转学。在给雨的来信中,她写道:一句永远不能再对你说的话,成了一粒种子,在我心中长出了一个春天,好想和你在一起收集春天的细雨,就让我们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送个彼此一份真诚的祝福。你我心中那道美丽的彩虹将会到永远,我们永远行走在美好中……”

写作结构:记叙文大致有两种最常见的结构形式:第一种叫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第二种是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就是指一篇记叙文可以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位,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是学生在特定场合——高考考场——易于把握的作文形式,也是易于被阅卷老师在极短的阅卷时间里理解并产生好感的记叙文作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