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北京世青中学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102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360截图20231207080520268.jpg360截图20231207080401505.jpg360截图20231207081102061.jpg360截图20231207081130349.jpg


2020届北京市世青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汤粉

方丽萍

老柴是汤粉。脑残级别。一部汤显祖的《牡丹亭》看了不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

老柴没能考上大学,他父亲老老柴说都是汤粉闹的。那几本破书老柴之前藏房顶阁楼,老柴翻出后便如飞蛾扑火,之后书读得浑浑糊糊,写书唱戏倒痴迷。

老柴回花村种地,老老柴整日长吁短叹。老老柴近五十才得老柴这根独苗。老老柴祖上经商,村里那三进三落雕梁画栋外加戏台的大宅便是他家祖业,划成分那会被划地主,大宅充公。老老柴近四十才娶了位病歪歪的女人,女人生下老柴不久病故。

老老柴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将这独苗呵护成人,原指望他好好读书光宗耀祖,重续柴家威名,没想他却一天到晚才扎进四梦出不来。

不久,老老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一口气没上来,也挂了。这年老柴23岁。

没了老老柴管制,只剩孤家寡人的老柴更加肆无忌惮。地种得敷衍了事,却整日抱本书哼哼叽叽,走火入魔,村民都摇头,哪有肯上门提亲的。

春去秋来,一晃,老柴三十好几,依旧孑身一人。有位远亲念及老柴家香火,给他撮合位二婚头,三天后女人走了,说老柴就一废物。

从此,再无人管老柴家事,这倒正中老柴下怀。从此,老柴守着破泥巴屋每日写书唱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村民也见怪不怪。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终于吹进老柴居住的花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之后或进城买房或把房建到交通便利的山脚,村里只剩老柴和另两位老人。老人过世后,老柴便成花村唯一留守户。

这年,一场大雨将老柴泥巴屋浇塌,老柴下山找队长,希望能住进自家老宅。队长征求之前里面住户意见,大伙想反正也不再回山里,与其任其荒废不如积份善心。

花村四面环山,海拔八百余米鲜有人踏入。偶有花村村民上山收稻想进村探探老柴消息,见大门紧闭,也只得做罢。

春去秋来,老柴像被遗忘般无声无息。

一晃又好几年过去了。一日,上面下派扶贫物资,队长想到老柴。从乡领回物资已暮色低垂,队长是急性子,想想上山抄近路也就七八里地,便挑起米、油上了山,赶到花村天色刚好完全擦黑。

队长站老宅门前喊半天,无人应。队长想或许老柴有事还没回,便坐门前石上等,不一会睡意袭来,队长头枕大米昏沉入睡。

半夜,冻醒。但见月色如银,老宅大门依然紧闭。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茶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队长伸手嘭嘭嘭擂门,边擂边骂:老柴,老柴!还以为你死了呢,害我在门口等半天,深更半夜倒唱得欢,死性不改,抽疯呢!赶紧开门

戏声戛然而止。

队长心一惊,侧耳细听,冷风嗖嗖,半天没见动静。

队长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信神鬼,当即对门槛撒了泡尿,壮胆刚想伸手继续敲门。

一女声又唱起: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队长当即吓出身冷汗。怎么还有女人?难道——

夜色魆魆,月光惨白,队长再不敢久留,连滚带爬跑回山下。

第二天,十几位年轻人在队长带领下上山。翻进屋里,但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寻遍,哪有老柴影子?

人们面面相觑,笑话队长准吓糊了。队长斩钉截铁争辩自己昨晚真真切切听到有人唱戏,一男一女。但没人信他。

后来几位驴友上山游玩,晚上露营山上,半夜有人尿急,听到一男一女凄凄惨惨唱戏,一群人吓得连夜滚下山。

人们这才信了队长的话。

关于花村老宅闹鬼一事越传越神,几位文物工作者也来到花村,老宅及其余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古街,加上花村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他们欣喜若狂。不久,一位开发商听说了汤粉的故事,依照临川四梦,将这里打造成梦园,并拍了部电影。电影获奖后,人们纷纷走进花村,探梦、寻梦,聆听汤翁的故事,花村成了旅游胜地。

又很多年过去了,有在浙江遂昌打工的邻村村民。说看见过老柴拉把二胡,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

队长听了,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嘴里却恶狠狠吐出几个字:该死的老柴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侧耳细听”“连滚带爬跑回山下将队长的紧张、恐慌描绘得活灵活现。

B. 改革春风吹进花村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并搬离花村,老柴成了唯一的留守户,这是因为老柴淡泊名利。

C. 花村和老柴的境遇非常相似:花村环境优美但之前却鲜有人踏入,老柴钟情于传统艺术但当时也没有人能理解。

D. 文章最后写邻村村民在浙江打工时遇见老柴,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5. 文中队长两次骂老柴,这两次队长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 作者为什么称老柴为汤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乡土社会呢?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那么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人口流动很小,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像这一类的传统,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字本来是从示从豊。示是指一种仪式,豊是一种祭器。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在表面看去好象是人们的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不确,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孔子师徒用字、用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

7.下列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以此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其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无法的社会,也是礼治的社会。

B.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是:礼靠传统规范来维持;法靠国家权力来推行,且只用法来维持社会秩序。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的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动形成的,而是由人们主动遵循礼而形成的,有社会的成规在。

D.乡土社会的秩序完全是由礼来维持的,因为乡土社会的确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一个前提。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通性认知,引出文章的观点,并由此发端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议论。

B.第二段在阐释礼的基础上,比较礼法的异同,并从历史现实两个维度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

C.第三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这和乡土社会的安土重迁密切关联,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

D.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法治的社会还是人治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秩序都要靠人来执行,要靠某种力量来维持。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法也是行为规范,不同于法的是维持礼的规范的力量在传统。

C.乡土社会可以说是无法的社会,但并不是无法无天的社会,因为礼的规范而有秩序。

D.乡土礼治可视为通常所谓人治,且不易引起误解,只是礼治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出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祖续,仕汉南阳太守。父衢,上党太守。祜,蔡邕外孙,景献皇后同产弟。祜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以道素自居,恂恂若儒者。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祜寝疾,求入朝。既至洛阳,会景献宫车在殡,哀恸至笃。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帝以其病,不宜常入,遣中书令张华问其筹策。祜曰:今主上有禅代之美,而功德未著。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混一六合,以兴文教,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之盛轨。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而越也,将为后患乎!华深赞成其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B.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C.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D.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B. 遭母忧,古代官员遭遇母亲的丧事;按规定需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

C. 假节,官职名。古代使臣执行重要任务时,皇帝将节赐给他作为符信,故称为假节

D. 辇,本意指古时用人拉或推车,秦汉后多指皇帝、皇后所乘的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羊祜出身名门,博学俊美。他是蔡邕的外孙,景献皇后的同母之弟;他博学能写文章,身高七尺三寸,须眉漂亮,善于谈论。

B. 羊祜为人正直,有情有义。羊祜的岳父夏侯霸投降了蜀国,姻亲与他绝交,唯有羊祜对妻室泰然相处,而且更加恩爱有礼。

C. 羊祜聪明机智,解除边患。吴国石城距离襄阳七百多里,经常造成边境麻烦,羊祜对此忧虑,最终用计谋让吴国守令放弃守备。

D. 羊祜喜爱山水,为官清廉。他常常去岘山,设酒赋诗,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他明确拒绝了他的女婿要置办家产以备退休的建议。

13.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

2)混一六合,以兴文教,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之盛轨。

14. 羊祜认为应抓住时机攻打吴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梧桐

(南北朝)沈约

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

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珪。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①周成王年幼继位,与胞弟叔虞玩耍时,把桐叶剪成了珪形,说余以此封汝;摄政王周公旦听说后提醒成王,要言出必行;成王于是履行诺言封叔虞于唐。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梧桐》首句以一字,写出了梧桐在秋天来临时树叶急速飘落的特点。

B.《夜坐》以庭户无人”“月明”“清气等意象,烘托出秋夜的寂静与清冷。

C.《咏梧桐》描写梧桐秋凋春发的场景,仅用寥寥数语,却能于平易简淡中见深意。

D.《夜坐》写景抒情,天然妙合,表现了诗人静夜独坐的见闻与感受,意境深远。

16.两首诗三、四句都写到了梧桐,但使用的手法与表达的情思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诗经·氓》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下面是活动策划前期准备阶段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9.涵泳是一个书面语,为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鉴赏一种态度和方法,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阅读经典尤其需要涵泳,请品味《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这一段语言中蕴含了哪些意思(至少写出三点)。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担当是指接受并负起责任。情怀显精神,担当付行动。有情怀才能有真正的担当。担大任者必有大情怀,有大情怀者常有担大任的身体力行。

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会出发,围绕情怀与担当,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注意:自拟题目。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老柴淡泊名利错误,于文无据。结合后面内容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等内容分析,老柴成了唯一的留守户主要原因是老柴痴迷于汤显祖的作品。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考生依据上下文内容,筛选出具体体现人物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心理活动或思想感情变化的地方并归纳出心理变化特点,准确作答。

第一次,依据队长伸手嘭嘭嘭擂门,边擂边骂:老柴,老柴!还以为你死了呢,害我在门口等半天,表现了队长对老柴不给自己开门的不满,而深更半夜倒唱得欢,死性不改,抽疯呢!说明了队长完全不理解老柴半夜唱戏的行为,也说明对传统戏剧不了解。

第二处,依据倒数第二段说看见过老柴拉把二胡,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的内容可知,队长听了,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说明队长了解了当初有女声唱戏的迷惑,觉得好笑;嘴里却恶狠狠吐出几个字:该死的老柴!说明队长对老柴如此痴迷戏剧的情感有了理解,对老柴痴迷的戏剧也有了一点心理认可。

6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词语内涵和情感的能力。

依据第一段老柴是汤粉。脑残级别可知,汤粉说明老柴对汤显祖的痴爱。于是考生容易筛选到相应信息,第一段一部汤显祖的《牡丹亭》看了不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第二段老柴翻出后便如飞蛾扑火,之后书读得浑浑糊糊,写书唱戏倒痴迷,第六段整日抱着四梦哼哼叽叽,走火入魔,第二十五段听到一男一女凄凄惨惨唱戏,第二十七段一人唱两角。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可看出,老柴熟悉汤显祖的作品、痴迷地走火入魔,喜欢唱,且入戏深,把自己当做《牡丹亭》的人物形象。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A项,指代不明。据第1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可知作者指明了乡土社会是无法的社会,而指代不明。

B项,观点片面。据第1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那么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和第2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礼)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可知礼和法都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说只用法来维持社会秩序错。

D项,说法绝对和强加因果。说乡土社会的秩序完全是由礼来维持的文中无据,文中只出现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这样的说法,既然无据,原文也就无此因果关系。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误解引用。据第3段,引用孔子的话旨在论证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偷换概念。据末段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不是乡土礼治不易引起误解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从那以后贤人名士,登此山远望,如同你我这样的多了!他们都随时间的推移而灰飞烟灭,使人想起来悲伤。如果死后有知,魂魄也应登这座山。

贤达胜士登此远望的主语,所以贤达胜士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犹应登此也的主语是魂魄,所以要在魂魄前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重要任务”“赐给他不准确。古代使臣执行临时任务时,皇帝将节借给他作为符信,任务完成后节要收回,所以称假节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明确拒绝错。根据原文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应可知,羊祜没有明确拒绝。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

1,认为;,下发;禁断,禁止。

2,兴盛;,与……齐名;盛轨,楷模。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概括出羊祜认为应抓住时机攻打吴国的原因。

羊祜的原话是今主上有禅代之美,而功德未著。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混一六合,以兴文教,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之盛轨。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而越也,将为后患乎!,从中可以看出羊祜的考虑有三点,一是皇上有禅代的美名,但功德还不昭著;二是吴人暴虐已经到了极点,此时可以不战而胜;三是若吴国换一位好君主,就没有机会再打败吴国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世代为二千石的官,到羊祜已经九代,都以清廉有美德闻名。祖父羊续,任汉南阳太守。父亲羊衢,任上党太守。羊祜是蔡邕的外孙,景献皇后的同母之弟。羊祜十二岁父亲去世,服孝超过礼制,事奉叔父羊耽十分恭谨。等到长大,博学能写文章,身高七尺三寸,须眉漂亮,善于谈论。郡中将领夏侯威认为他不平常,把哥哥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夏侯霸投降了蜀,姻亲大多与他绝交,唯有羊祜对妻室泰然相处,而且更加恩爱有礼。不久母亲去世,长兄羊发又去世,居丧哀悼十余年,以德行纯朴自居,温顺恭谨的样子像个儒生。皇帝有灭吴的志向,任命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依旧任散骑常侍、卫将军。羊祜率军队出师镇守南方,开设学校,安抚远近,很得江汉人心。向吴人表示诚信,投降的人想离去都听便。当时长吏死于任上,下一任长吏忌讳,经常毁坏旧官府,羊祜认为死生自有定数,与居室无关,于是向镇守地下发文书,普遍加以禁止。吴国石头城距离襄阳七百余里,经常造成边境麻烦,羊祜对此忧虑,最终用计谋让吴国守令放弃守备。羊祜的女婿曾劝羊祜说:置办一些家产,以备告老还乡,难道不好吗?羊祜沉默不回答,事后告诉儿子们说:做臣子的为了私欲就会背弃公心,这是一大困惑。你们应该知道我的意思。羊祜喜爱山水,每逢好时光,必定去觇山,设酒赋诗,从早到晚不知疲倦。曾感慨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从有了宇宙,就有了这座山。从那以后贤人名士,登此山远望,如同你我这样的多了!他们都随时间的推移而灰飞烟灭,使人想起来悲伤。如果死后有知,魂魄也应登这座山。羊祜患病,请求入朝。到了洛阳,正赶上景献皇后灵车出殡,极度悲痛。皇帝下诏晓谕羊祜,带病引见,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很是被优待礼遇。就座后,当面陈述讨伐吴国之计。皇帝因为羊祜有病,不宜常入朝,派遣中书令张华向他问询计策。羊祜说:如今皇上有禅代的美名,而功德还不昭著。吴人暴虐已经到了极点,可以不战而胜。统一天下,兴盛礼乐法度,皇帝就与尧、舜齐名,大臣和稷、契同功,成为百代的楷模。如果舍弃伐吴,假如孙皓不幸死了,吴人重新立了一位好君主,我们虽有百万军队,长江也无法跨越,将成为以后的祸患!张华完全赞成他的谋略。羊祜的病渐渐加重,于是推举杜预代替自己。不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C项,《咏梧桐》描写梧桐秋凋春发的场景说法错误。《咏梧桐》中,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一句,指植物初生的叶芽,这里用作动词,指发芽。这两句是说梧桐秋天急速凋落,初春还没有长出嫩芽。因此秋凋春发理解不正确。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此题可结合诗歌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时,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本题中,《咏梧桐》三、四句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珪是说梧桐叶虽然微不足道,平凡无奇,但是也有一剪成珪的机会。这是采用了用典的手法。结合注释,可知诗人用周成王年幼继位,把桐叶剪成了珪形,说余以此封汝的典故,表达了虽然自己目前就像虽可贱的梧桐叶一样境况困顿,但依旧乐观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期盼机遇来临,成就一番功业的愿望。《夜坐》中三、四句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是说梧桐不甘心就这样在清冷寂静的秋夜里默默凋零,残存的树叶依然在秋风的摧残下傲然挺立,飒飒有声。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人的性状赋予自然物,用梧桐残叶迎风尚能发出声响,来抒发诗人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臧否”“”“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8题详解】示例:先根据活动规划,搜集相关信息,激发创意拟定初步方案;然后依据时间、地点、规模、参与者和费用预算等对拟定的初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与修订。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把活动策划前期准备阶段的流程图转化成文字,答题时依照主要三个部分初步拟定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调整与修订展开,再加入各部分主要内容进行分析。重点注意搜集信息”“激发创意拟定初步方案的途径和方法。

19题详解】先是赞美林黛玉的标致,接着又赞美她通身的气派,这是由表及里,而这些又都落到老祖宗的身上;

因这标致通身的气派,就不应该是老祖宗的外孙女,而应该是老祖宗嫡亲的孙女;

这样说一来赞美了林黛玉,二来奉迎了迎春等嫡亲的孙女,三来讨好了老祖宗,一箭三雕。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及理解涵咏的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再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本题要求品味王熙凤的这一段语言,考查的是个性化的语言的表达作用。她的话一箭三雕,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王熙凤在母亲面前夸黛玉主要是为讨得贾母的欢心,说黛玉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言外之意嫡亲的孙女都是很气派的,这样恭维黛玉,也不得罪在场的三位小姑。这段话的明显信息是夸赞林黛玉,其隐含信息是为了取悦讨好贾母,借以巩固自己的权势,不得罪在场的迎春等人,表现了王熙凤善于随机应变、逢迎讨好、察言观色的性格。

20题详解】【范文】

心有情怀,勇于担当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约翰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人要有博大的情怀和勇于担当的勇气。

翻开史书,在时光隧道中穿梭,时间凋零了多少春花秋月,剥蚀了多少秦砖汉瓦。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一个个高大而清晰的身影;我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照亮着历史前进的方向,那便是勇于担当。正是因为你们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的车轮才能不断前进。

我看到东奔西走的你——孔子。在周制分崩离析的大势下,你倡导克己复礼,直道而行,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心中的大同世界,为了乱世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你周游列国,拱己以待。你悲悯苍生的襟怀和敢于担当的勇气直令万世景仰。

我见到振臂高呼的你——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实,你力排众议,锐行变法。变法虽然最终流产,但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在千年以后仍令人敬佩不已。时针旋转到现代、当代。我见到你——鲁迅——深情地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满目疮痍中,以笔为枪,以生命为火把,肩扛着救亡与启蒙的大旗。

而耳边响起的悠扬旋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则让我把目光投向你——小平同志当国事艰难、国家经历风雨飘摇时。你敢于担当,挺身而出,拨乱反正;你迈着矫健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蓝图上指点江山。

然而,在物质充裕的今天,低俗、自私、狭隘却数见不鲜。地震发生时,范美忠一跑成名;小悦悦倒地时,18个路人视若无睹;少年落水时,船主不但见死不救,事后还索钱捞尸;那些神医”“大师们,打着仁义的幌子。招摇撞骗……这些人只顾及自身的名利、荣宠、安危,缺乏最起码的良知道德,更谈不上悲悯情怀与担当精神。

有无悲悯情怀、担当精神,是衡量一个人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尺。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写道: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割裂自己与他人的联系,沉溺于小我之中,当社会需要时不能关注他人、不敢挺身而出、不敢担当,直让人觉得悲哀,甚至面目可憎。

我们是身负重任的一代,也是必须勇于担当的一代!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中国梦要实现,就需要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的精神!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则作文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材料和要求。材料阐述了情怀担当的关系。一个人先有情怀,再有担当。有情怀才能有真正的担当,有情怀的担当才能稳步向前。担大任者必有大情怀,有大情怀者常有担大任的身体力行,担大任者需有大格局,才会有大情怀,既而有大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它需要铁肩担道义的气魄,舍我其谁的勇气,不计较得失,不在乎流言,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担当需要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题干的要求是从自己的体会出发,围绕情怀与担当,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只要围绕情怀与担当来写都符合要求。

【立意】心怀天下,心有大我;悲悯情怀、担当精神;有一种情怀叫奉献,有一种担当叫坚守;大情怀,勇担当。

【素材】担当,需要信念。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终得碌碌无为的一生而鲁迅伫立于风雨之中,化为时代永恒的坐标!他深知作为中华儿女,理应担当唤醒民族之任,为了担当,他坚定信念,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厮杀出一条通往希望的血路。他的信念,感染了千万迷惘的青年,终于,这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他赢得了千古英名;也正是因这信念,那个刚毅的男子为中国担起了一条指向希望的通途。

担当,需要智慧。自古为国为民赴汤蹈火的人不胜枚举,而最终能担当重任的却屈指可数,空有一腔热血而无智慧为羽,终一无所获,自然担当不起家国重任。不禁遥想墨子,那个坚持为民请命的男子,奔波四十余天,面对已在赶制武器的敌国,赤手空拳的他该怎样应对才能担当百姓赋予他的希望?墨子自不是莽撞之人,他用智慧与公输盘设战,九守而无一败;用智慧与君王相谈,终打消了攻宋的企图,是智慧使墨子成就了一世美名,更是智慧使墨子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初心就是情怀。初心是对党忠诚的心,忠诚便是爱国之情怀。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心,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到现在,就是因为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不计得失,帮助困难群众的精神,诠释的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对他人慷慨解囊,对自己却很吝啬,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