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泰光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徽 章
高军
他抬头看看妻子身上的制服,那左领口处的徽章,就像一只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他的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
妻子身材苗条,穿制服显得温柔中不失威严,但她下班后着便装其实更漂亮。平时,妻子也是很喜欢下班后就换为便装的,这几天不知为什么,在家中一直穿着上班的服装。他心中生出一种别样的感觉。
他知道,检察官主要是办理贪污贿赂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等案件的,妻子有时候也会在自己面前唠叨他的单位搞关口前移,查办、预防一起抓等创新工作,他听了也就听了,觉得都很正常。妻子有时也会笑他:“你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为了这个家咱可不能搞贪腐那一套啊。”他拍拍胸脯:“我走到这一步容易吗?你放心就是了。”说实话,这些年他也希望自己再升一升,对一些诱惑也摇摆过。但想到妻子的话,他还是把握住了自己,一直平平安安过下来。
他知道,妻子对他一直很放心。否则妻子是不会开这种玩笑的。生活中,妻子真正在乎的事情,从来不直接说。妻子相信他能把握好,更主要的是知道不直接说更能给他留有尊严。
妻子穿着制服不换,他劝她说这样太拘谨了,休闲一点的服装穿着会更舒服一些。妻子说:“不拘谨,不行那我摘掉徽章,不就和普通服装一样了?”说着,妻子真的摘掉徽章,用一块软布认真擦拭了一番,很随便的地放在电视机边一块小石头前,他看到斜靠在石头上的徽章仍然像眼睛一样直视着他。
又是几天过去,妻子每天回来总是先从制服上拿下徽章,习惯性地放在这块石头前。当妻子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后,他的心里再次咯噔了一下。
这块石头是前几天他到本县一个矿山检查时,矿长送给他的。当时他很警惕,坚决不要。他想千万别是什么贵重物品啊,那样岂不是要毁掉自己的前程?矿长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告诉他:“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如果是,哪里会随便放在这里,你看看这里面是含有豆粒大小的零星玉料,但不值得解剖加工,所以并不值钱。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几个玉石点的排列有点像北斗星的形状,没舍得扔就随意放在这里了。”他这才接过来,看了几眼,觉得是有点像北斗七星的形状。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里连电灯都没有,夏天晚上会在小场院里一边乘凉一边听大人指点天上的星星,他记得当时大人说的名字叫勺星。回忆起少年时候的乡村生活,他感到对这块石头有了亲近感,于是矿长再次递给他时,就顺手拿回来随意放在了电视旁。
第二天,他安排秘书去找玉石部门进行了认真鉴定,秘书回来告诉他结果的时候有些吞吞吐吐,他生气地问:“怎么啦?实话实说就是了嘛!”
秘书告诉他,据鉴定,这块石头价值百万以上。他一下子呆住了,秘书告诉他,看着就是几个玉点,其实里面是很纯的一块好玉料,鉴定部门觉得这是特意加工而成的。
他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小心地拿上这块石头,让秘书陪他来到矿长的办公室。矿长正巧在,热情相迎。他们坐下来,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随意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临走时他才拿出那块石头告诉矿长:“我越看越不像北斗星的形状了,放在家里还碍手碍脚的,所以还是把它还给你吧。”矿长一愣,无奈地笑笑,接过顺手放进了垃圾桶:“觉得不像你直接扔了不就是了,还值得拿回来让我再费事?”他笑笑说:“谁的东西谁处理不就对了嘛。”
路上秘书不说话。他知道秘书心中存有疑惑,难道矿长真的会不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随便当做一块普通石头扔掉了?
回到家中,妻子正在厨房做饭,他看到妻子今天已经穿上了便装,电视机旁也没有了妻子制服上的徽章。吃饭的时候,他对妻子说:“在家中,你愿意穿制服就穿吧,我觉得那样显得更精神,特别是上面佩戴着徽章,还有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好看的……”
(摘编自2016 年10 期《百花园》)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前文写丈夫劝妻子在家里脱掉制服,结尾则写他劝妻子穿上制服,首尾呼应,暗示出丈夫在妻子的警醒下,已经改过自新,不想再贪腐下去。
B. 第一段写主人公看到妻子的制服领口处的徽章像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表明他隐约意识到收受石头的行为是不妥的。
C. 妻子摘下徽章以后,把它放在了小石头前,小说写这个动作是“很随便地”,但其实这不是一个随便的行为,而是妻子故意把它放在那里的。
D. 矿长把特意加工而成的价值百多万的石头,说成普通石头送给“他”,其实不怀好意——矿长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检举“他”,进而毁掉“他”的前程。
E. 小说中的秘书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暗示出主人公“他”是个地位颇高的官员,同时这个人物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故事不至于显得单调。
8.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妻子”这一人物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过程。
9. 小说以“徽章”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7. CE
8. ①看到丈夫拿回石头时,她感到担心,害怕丈夫贪腐,所以天天穿制服,予以警醒。
②当丈夫劝她穿休闲装 时,她趁机摘下徽章,把它放在小石头前,进-步暗示丈夫不要贪腐。
③当看到丈夫把石头还了回去时,她放了心,于是不再穿制服,换上了便装。
9. ①从情节结构上看,‘徽章”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以写“徽章”始,以谈“徽章”终,中间的情节也是“徽章”引出 来的,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从主题表现上看“徽章”代表着一种责任,一种督促。本小说就是借它来表现为官应接受监督、应认真自律的思想。
③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来看,徽章表现出妻子严正的立场以及高妙的工作和处事技巧,也表现了“他”警醒和自律的一面。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对主人公心里“咯噔了一下”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确实收了石头,而且也只有这件事才会 让他产生不安。但这个分析又没有确切的根据,从小说情节看,在妻子把徽章放在石头那儿之前,他还没有想到石头这件事,他的“咯噔了一下”只是一个官员见到警示之后的正常反应。A项,错在“已经改过自新,不 想再贪腐下去”,主人公“他”并没有“过”,也无所谓“改过”,之前也并没有“贪腐”。他收受小石头时,并不知道它价值不菲。D项,错在“其实不怀好意一一矿长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检举‘他’,进而毁掉‘他’的前程”,这 种说法于文无据。文章并没有写矿长想设圈套害“他”。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概括。概括“妻子”这一人物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过程,主要围绕动作“穿制服”的变化,结合事物“石头”的去留等分析。心理主要是从担心,害怕丈夫贪腐,暗示丈夫不要贪腐,放了心等。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题设置的好处。理解标题的本义和象征义,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徽章”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本小说就是借它来表现为官应接受监督、应认真自律的思想。徽章表现出妻子严正的立场以及高妙的工作和处事技巧,也表现了“他”警醒和自律的一面。
点睛:标题常见的作用: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4分)
九月半
练建安
大雨,倾盆大雨,闽粤赣边客家话所言竹篙雨,密密匝匝直插山坡。丰乐亭瓦片嘭嘭作响,一会儿工夫,茶亭的屋檐就挂起了一道断断续续的珠帘。
丰乐亭外,有一把棠棣树枝探入了窗内,一嘟噜一嘟噜的金黄棠棣,滚动水珠。一位壮年汉子,敞开黑毛浓密的胸膛,手持酒葫芦,蹲踞在一条板凳上,剥吃花生。他身后的墙壁上,靠着一大梆刀枪剑戟家伙什。看来,他是做把戏行走江湖的。
竹篙雨稀落了下来,东两点,西三点的,淅淅沥沥。远处的山峰,有云雾往来。
丰乐亭外石彻路上,一行人匆匆忙忙地闯了进来,他们是打狮班的,为千家村的张禄贵老太爷八秩诞辰祝寿,赢得了满堂彩。进得茶亭,他们一个个拳花撸天,大声嚷嚷,重复着舞狮夺魁的豪勇。
“花生,糠酥花生哦。”花白胡子拖腔拖调地叫卖。这群汉子咽着口水,捂紧口袋,竟然没有一个人过来“交关”。
“花生,糠酥花生哦。又香又脆的张记糠酥花生哦。”花白胡子又吆喝了一声。
有一个汉子说话了:“老人家,您老就别吆喝了,俺们不是猴吃牯。”
花白胡子自讨没趣,悻悻然,道:“没有钱,就莫充好汉。”
汉子说:“好,好,俺们没有钱,不是好汉,可也不是猴吃牯哟。”说着,有意无意地摆弄着钱袋子,哗哗响。大家都呵呵笑了。
花白胡子的脸,当场就黑了下来,把头扭到了一边。那个做把戏的,也有些不高兴了,什么猴吃牯猴吃牯的,难听。客家人把那些个贪吃而又不顾体面的人,叫做猴吃牯。
做把戏的站了起来,他好像有些醉意了,大声说:“什么猴吃猴吃的,不买,就行开去,莫耽误人家做生意。”
“噫?俺们又没有撩拨你,你出什么头?”汉子也不高兴了。
“俺也没有撩拨你们哪,你们人多,俺也打不过,乡里乡亲,没得打。就讲啊,俺老马刀可以把话撂在这里,单挑,你们的狮头增发,也搬不动俺这小半条腿。”做把戏的原来是闻名江广福三省的老马刀。他放出了狠话。
汉子说:“俺就是增发。”
老马刀说:“试试看?”
增发说:“俺不是牛,干嘛要相斗?”
老马刀又问:“搬得动么?”
增发说:“搬不动。”
老马刀说:“没有试,怎么晓得?”
增发说:“还要试吗?你脚下的麻石都开裂了。”
老马刀说:“原本就是开裂的。”
增发说:“客气了,昨晡俺也试过。”
老马刀说:“得罪了!”
增发说:“还说不准谁得罪了谁。十年后,俺来找你。”
老马刀说:“九月半,俺不走,三河坝等你来。”
雨停歇了。增发一招手,兄弟们鱼贯而出,很快消失在山坳边。...
花白胡子下山,就把丰乐亭的故事讲开了,免不得添油加醋。他说,增发上前抱住了老马刀的大腿,老马刀一发力,增发就飞了出去,还摔断了两颗门牙。巧的是,那日山路湿滑,增发摔了一跤,刚好跌坏了两颗门牙。增发那是百口莫辩啊。
这十年,增发时常忍受着人前人后的指指点点,辛苦做工,厚脸过活。有人说,他拜了癞痢僧人为师,苦练一种常人忍受不了的功夫。可是,谁也没有见他露过一手半手的。增发变了,正月大头的狮子庙会也不凑热闹了。他沉默寡言,看上去有些呆。
这一天,是第十年的九月十三日,增发从上杭县城搭船下行百八十里,抵达河头城。
增发在河头城街上行走,过木纲行,门前大石狮突然倾倒,增发飞起一脚,将大石狮踢回原处,位置分毫不差。其快如闪电,门子疑在梦中。
还是有人看出了名堂,增发功夫了得!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三河坝。有人就劝老马刀外出躲一躲,老马刀断然谢绝。徒弟们群情激昂,要拼了。老马刀摆摆手,叫他们都退下,没事,自有办法。
九月半,是决斗的日子。九月半,诸事不宜。
这日早上,老马刀独自一人在汇城东南角的一个老旧庭院里,生火熬稀饭。稻米在沙锅里翻腾着,清香四溢。老马刀忍不住一阵咳嗽,浓痰中夹杂血块。前年赣州圩场比武,伤了人,自家也落下了内症。他突然感到很孤独,很悲伤,很失落。他有些艰难地站了起来。这时,他看到了一个人,他等了十年的人。
增发右手握刀,左手提大包裹。
老马刀说:“来了。”
增发说:“来了。”
老马刀说:“晓得你一定会来的。”
增发说:“俺一天也没有忘记你。”
老马刀说:“是你的,就该还给你。”
增发放下大包裹:“这是你的。”
老马刀疑惑不解:“什么?”
增发说:“利息。”
老马刀低头打开包裹,是梁野山金线莲。他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呆呆地望着增发的背影慢慢消失在汇城墙角拐弯的地方。
7. 下面是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这篇小说段落精短,语言精练,结构张弛有度,有伏笔,有巧合,有悬念,结尾出人意料,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很是吸引人。
B. 打狮班由于张禄贵老太爷八秩诞辰祝寿,赢得了满堂彩,他们一个个沉浸在舞狮夺魁的豪勇之中,不屑于去买糠酥花生。
C. 老马刀威震江广福三省,而增发没有那么大的名声,慑于老马刀的威名,当老马刀要和增发比武时,增发没有答应。
D.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十年前与十年后老马刀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对比,增发做狮子头和沉默寡言的对比,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感情。
E. 老马刀在江湖上对手不多,知音难觅,在赣州圩场比武受了伤,再加上等了增发十年,他突然感到很孤独,很悲伤,很失落。
8. 小说主要通过哪些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 有人说小说应以“回报”为标题,而不应以“九月半”为标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最合适?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7. AD
8. 情节:①花白胡子卖糠酥花生,增发等人不买,引发口角,老马刀出场,增发与他约定十年后比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花白胡子下山后传扬丰乐亭的故事,增发等人百口莫辩,受人指点,倍感屈辱,为十年后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增发把石狮子踢回原处,这件事引起老马刀弟子的警惕老马刀说自有办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用:简单的事件,如四两拨千斤,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也使情节之间衔接自然流畅。
9. 示例一 “回报”做标题更合适。①小说的主要事件就是回报。增发对老马刀不服气,经过苦练终于学成,要挽回声誉,结果出乎老马刀的意料,没有比武,送来药材这一回报感动了老马刀,也成全了增发的高风亮节。?增发对老马刀是回报,老马刀等了增发十年欲成全增发的名声,这也是一个回报。③以“回报”为线索线索分明,事件清楚,简明扼要。
示例二 以“九月半”为题最适合。①二人约定的时间是十年后的九月半,九月半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九月半是二人决斗的日子,对彼此意义重大,而在那天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增发没有比武,选择了以德服人。③以“九月半”为题新颖别致。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B项结合“咽着口水,捂紧口袋”细节可知钱财来之不易,并非沉浸在豪勇之中;C项增发没有答应比武,不是因为老马刀的威名,主要在老马刀的实力很强,能把脚下的麻石踏开裂,而自己不能;E项“对手不多,知音难觅”略显夸大,等了增发十年不是“感到很孤独,很悲伤,很失落”的原因。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情节及作用分析。主要找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内容,主要就是文本叙述情节的过程分析。作用分析,简单的事件,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也使情节之间衔接自然流畅。
9.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探究小说的标题,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情节发展等方面分析。
点睛:标题常见的作用: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纯生活
姑父五十一岁那年,仍然是个壮劳力。有一阵感觉到小腿里隐隐作痛,他说这事时不像得病了,而是像终于知道什么人和他开了个玩笑,甚至像一个小小的奖励终于到手。我们以为忍一下就过去了,小病小痛不是常事么?姑父自己也没打算去医院,他向村里的人求了个偏方。
半年后疼痛加重了,走路都相当困难了,他忍痛烧了一窑砖,卖掉后拿钱去遵义检查。医生说是骨癌,必须截肢,并且不能再拖了,一旦转移到大腿根,就没法截了。如果他早点去,截掉小腿就行了,现在已经转移到膝关节之上了,只能从大腿中间截。
二十天后,姑父从医院回来了。因为截面还没完全愈合,他必须躺在家里。过了三个多月,姑父拄着一根棍子出现在村道上,动不动就向别人展示他的断腿,直到别人不再有兴趣为止。
我是姑父的最后一个观众。放寒假了,我去帮表哥表妹们干活。先把砖窑里烧好的尚有余温的熟砖搬出来,再把生砖码进去。姑父不能干活了,表哥表妹得自己挣钱上学。大表哥还有半年就从师范毕业了,最爱和我讨论当教师收入高还是当医生收入高。二表哥早就辍学在家,用姑父的话说,他和书本有仇,和锄头钉耙倒亲热得不得了。姑父先说了些什么我记不得了,只记得他笑着说:“万娃你不晓得,医生的大汗都锯出来了。是一个老医生,头发都白了。他先用笔在下锯的地方打了个记号,然后在离记号两寸远的地方下刀,把皮反剥过来。不这样做不行的,一家伙锯下去,拿什么东西包啊。把皮剥开,锯断后就有东西包了。”说到这里他挽起剪掉一半的裤腿,像经验丰富的教师展示教具一样。我看到的断腿像糖果枕头,正下面像龙眼包子,皱褶是漂亮的,但让人发麻。
“皮剥开了,还要把肉切开,锯子只用来锯骨头,不用来锯肉。钢锯嘎吱嘎吱的,老半天锯不断。我告诉他,你应该找个木匠来嘛,哈哈哈哈。”我当时还没开始写作,无法理解姑父的乐观。二十年过去了,我写了一大堆东西,但我仍然无法理解,他为什么就那么快乐。
那天晚上,姑父让我和他睡一床。不是他家床少安排不过来,而是他太喜欢我了。我在搬砖时他就在旁边看着我,不时叫我休息一会儿。叫我喝水,叫我吃地瓜。叫我和他睡一床,也是施爱。我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可还是答应了,因为我从小受的教育是不能忤逆长辈。姑父没有立即躺下,他在蚊帐顶上摸索了半天,掏出几个黑褐色的柿子,像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真诚地说:“专门给你留的,你吃。”他藏在上面的,谁都不知道。这种柿子有股烟味。是黄熟前摘下来削掉皮熏熟的,很甜。我以前特别喜欢吃,可多读了几年书后,被卫生啦、细菌啦等等知识搞得很尴尬。姑父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给我,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认其他人已经入睡,或者即便没有睡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他才挽起裤腿,让我再看一次赭红色的断腿。他期望我摸摸,我没摸,他自己摸了,半闭着眼睛。“在长肉。”他说。意思是伤口正在愈合。
“要是不锯掉,我活不过五十五。”他说。这不是废话嘛。我也说了一句废话:“是啊,全世界都没有找到治疗癌症的药物。”“其实我得的不是癌。”他说。“医生锯错了?”“没锯错,但不是癌症。”
姑父说,他得的是一种遗传病。他的父亲,同样是腿痛,但以前医疗技术差,没有像他一样截肢,五十二岁就死掉了。他的祖父,死时才四十八岁,同样从腿痛开始的。
我一下明白了,刚开始发现病症,他为什么像得了个小小的奖励一样面带微笑,因为这是必然会来到的,他早就等着它,知道这个遗传病后就在悄悄地等着它,现在终于来了,反倒轻松了,放心了。这当然不是什么奖励,它只不过带着一点正气:我说了会来,就会来的,我不说假话。姑父知道自己在迎接什么,反倒没什么好怕的了。
姑父一会儿就睡着了,睡得真香。我却熬了好一阵,只要他剩下的那条腿碰我一下,我就浮想联翩。
二十多年过去了,姑父的乐观没有任何改变。有一阵,大表哥要给他装假肢,他坚决不要。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姑父小腿里隐隐作痛,他谈起这事时不像得病了,开始也没打算去医院,只是找村里人求了个偏方,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个病并打算放弃治疗。
B. 姑父真诚地掏出几个柿子给“我”,“我”小时候很喜欢吃柿子,可“我”在上学时了解了一些卫生、细菌方面的知识,所以不愿吃。
C. “我一下明白了,刚开始发现病症,他为什么像得了个小小的奖励一样面带微笑”,姑父的病源自此被揭开,呼应了小说开头设置的悬念。
D. 小说的语言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使用与生活最接近、最贴切的话语,虽平淡,读来却挺有味道,这是作者对生活观察后的自然流露。
5. 小说在刻画“姑父”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以“纯生活”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A
5. ①意志坚强。忍着脚痛烧了一窑砖凑医药费,坚决不装假肢。②乐观豁达。坦然迎接腿疾的到来,锯腿时,开医生的玩笑。③淳朴。姑父从医院回来后动不动就向人展示他的断腿。
6. ①“纯生活”是单纯的生活状态。姑父生活在农村,生活贫困简朴,却也能自立自强,一家人其乐融融。
②“纯生活”代表纯粹的心灵境界。姑父历经苦难仍能保持纯粹快乐的心灵,乐在其中且感到幸运、幸福。
③“纯生活”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活着的信仰,对生活的态度,对幸福的感受。
④“纯生活”启示人们反思现代人的生活和人性,特别是在现代人精神生存窘困的状况下,如何获得精神的充盈。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个病并打算放弃治疗”错误,从文中来看,姑父并没有打算放弃治疗。后面说“他忍痛烧了一窑砖,卖掉后拿钱去遵义检查”,然后截肢,由此可知姑父没有打算放弃治疗,他之所以谈起这事时不像得病了,开始也没打算去医院,只是找村里人求了个偏方,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也得了这种病,他知道这病必然会来。故选A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在刻画‘姑父’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如第二段“半年后疼痛加重了,走路都相当困难了,他忍痛烧了一窑砖,卖掉后拿钱去遵义检查”,在病痛的情况下还烧砖,然后才去检查,这表现出姑父意志的坚强;如三、四段姑父向“我”讲述医生给他截肢的过程时,“皮剥开了,还要把肉切开,锯子只用来锯骨头,不用来锯肉。钢锯嘎吱嘎吱的,老半天锯不断。我告诉他,你应该找个木匠来嘛,哈哈哈哈”“无法理解姑父的乐观”,文章最后一段“二十多年过去了,姑父的乐观没有任何改变”,这些内容表现出姑父的乐观开朗,以及胸襟的豁达;如第三段“姑父拄着一根棍子出现在村道上,动不动就向别人展示他的断腿,直到别人不再有兴趣为止”,这一表现出姑父的淳朴;如文章最后“有一阵,大表哥要给他装假肢,他坚决不要”,这表现出姑父勇于面对自己的残疾,等等。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小说以‘纯生活’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且是考查“标题的寓意”,一般先从表面上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主要从文意、人物形象、文章的主旨等方面分析。“纯生活”的“纯”先是指“单纯”,“纯生活”指的是单纯的生活状态,指的是姑父一家的生活状态,“姑父五十一岁那年,仍然是个壮劳力”“姑父不能干活了,表哥表妹得自己挣钱上学。大表哥还有半年就从师范毕业了,最爱和我讨论当教师收入高还是当医生收入高。二表哥早就辍学在家,用姑父的话说,他和书本有仇,和锄头钉耙倒亲热得不得了”,这里所体现出的“纯生活”是姑父一家虽然简朴贫困却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纯生活”的“纯”还指“纯粹”,指的是姑父表现出的面对苦难的心灵境界,姑父虽然截了肢,但依然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如果说前两层含义是立足于“姑父”这一人物本身的话,那么本文要借姑父对待病痛、生活的态度展示的是人对待生命、生活、幸福的态度;同时小说中的“我”从姑父的身上获得了启示,从一开始“……无法理解姑父的乐观。二十年过去了,我写了一大堆东西,但我仍然无法理解,他为什么就那么快乐”到最后“我一下明白了,……因为这是必然会来到的,……知道自己在迎接什么,反倒没什么好怕的了”,姑父的经历和表现让“我”明白了现代人精神生存窘困的情况下该如何获得精神的充盈。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各题。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2)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
(《韩非子·解老》)
23. 子贡在反驳棘子成时说“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意在强调________重要性。在论述“文”“质”的关系时,采用了比喻说理,请写出比喻的喻体。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质: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根据这两段文字,分别说出棘子成、韩非子的文质观,并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23. (1). 文(文饰); (2). 文喻体兽皮上的毛色花纹; (3). 质喻体兽皮(鞟)。
24. 棘子成认为君子只需良好的本质,无需文饰,这种认识过于片面;韩非子认为君子是喜欢本质而厌恶文饰的,文饰只能掩盖本质之丑,而不能发扬其美,这种认识将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根本对立起来,过于绝对。正确的文质观应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文采和本质同样重要,文采是以本质为基础的,离开了本质,那么文采就没有载体和方法得以彰显;而本质亦须文采来具体表现,离开了文采,本质也就无所依托。强调文饰的重要性。“文”喻体,兽皮上的毛色花纹;“质”喻体鞟。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段的意思。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题干问的是“根据这两段文字,分别说出棘子成、韩非子的文质观,并作简要评价”,结合“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分析,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棘子成认为君子只需良好的本质,无需文饰,这种认识过于片面。结合“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分析,君子采纳情感而舍弃描绘,喜欢本质而厌恶修饰。事物的本质极美,别的东西不足以修饰它们,事物等待修饰然后流行的,它的本质不美。将本质与形式对立起来,过于绝对。关于文与质的关系,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点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正确解答这类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然后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分析概括。
参考译文:
棘子成说:“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本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礼是情感的描绘,文采是本质的修饰。君子采纳情感而舍弃描绘,喜欢本质而厌恶修饰。依靠描绘来阐明情感的,这种情感就是恶的;依靠修饰来阐明本质的,这种本质就是糟的。和氏壁,不用五彩修饰;隋侯珠,不用金银修饰。它们的本质极美,别的东西不足以修饰它们,事物等待修饰然后流行的,它的本质不美。
5. (本大题7小题,共36分)ks5u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第:落第 B.玄宗奇之 奇:引以为奇
C.房琯布衣时与甫善 善:友好 D.恃恩放恣 恣:放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琯兵败于陈涛斜 ②一夕而卒于耒阳
B. ①帝许之 ②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C. ①严挺之乃有此儿 ②乃游东蜀依高适
D. ①既至而适卒 ②未维舟而江陵乱
7.下列句子能分别表现杜甫“生活困顿”和“为人傲诞”的一项是(3分)
A. ①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②尝凭醉登武之床
B. ①自负薪采梠 ②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 ①武卒,甫无所依 ②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
D. ①游衡山,寓居耒阳 ②自棹舟迎甫而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参加科举落第,却因文章写得好得到玄宗赏识。
B.杜甫上书为房琯说情,肃宗大怒,将两人都贬出了朝廷。
C.严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了依靠,刚到东蜀投靠高适,高适又去世了。
D.杜甫举家到荆楚之地避难时,江陵发生了变乱,耒阳聂县令亲自划船迎接杜甫。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3分)
(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3分)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
参考答案:
5. (3分)A(第,科举考试考中)
6.(3分)A,都为介词,在( B.代词,他/音节助词,不译;C. 副词,竟然/副词,于是,就;D.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承接,就)
7. (3分)B(A,前一句讲的是杜甫曾祖;C,后一句讲的是英乂;D,后一句讲杜甫受到耒阳聂令的优待。)
8. (3分)D(“耒阳聂县令亲自迎接”不是“杜甫避难荆楚时”)
9.(10分)(1)严武与杜甫有世交之谊,对待杜甫很尊敬。(“世旧”1分,“待遇”1分,句意1分)
(2)严武去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如此傲慢放诞。(“过”1分,“冠”1分,句意1分。
(3)杜甫曾游览衡山庙宇,被暴雨洪水所阻隔,十多天没能进食。(“尝”1分,“为……所”被动句式1分,“旬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为襄阳人,后迁居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终于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终于膳部员外郎,另外有传。父亲杜闲,逝世于奉天县令任上。
杜甫天宝初年应进士考试而落第。天宝末年,进献《三大礼赋》。玄宗赞叹称奇,召他去亲自考试他的文章,授官京兆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攻破京城,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趁夜色逃出京城前往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谒了肃宗,授官右拾遗。房琯还是一般百姓时与杜甫很要好,当时房琯为宰相,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军,肃宗应允了他。这年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得大败。第二年春天,房琯被罢免宰相之职。杜甫上书说房琯有才能,不应罢免。肃宗大怒,把房琯贬为刺史,将杜甫贬出朝廷做华州司功参军。当时函谷关京畿一带战乱流离,粮食价格猛涨,杜甫便寄居到成州同谷县,自行背柴草拾野菜度日,儿女饿死了几个。好长时间之后,征召为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759)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上书朝廷任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有世交之谊,对杜甫很尊敬。杜甫性情偏狭急躁,没有风度,依恃恩遇而放纵,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怒目直视严武说:“严挺之竟有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没把这当作忤逆之举。
杜甫在成都浣花里广为种植翠竹绿树,在江畔建了一所草堂,平日纵酒吟啸,与田父野老相处无间,毫不拘束。严武去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如此傲慢放诞。永泰元年(765)夏天,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到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时,英乂一介武夫颇粗暴,没办法拜谒依傍,杜甫便去东蜀之地依靠高适。到了东蜀,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了郭英乂,杨子琳攻打西川,蜀中一片混乱。杜甫带着全家前往荆楚之地避难,乘一叶小舟下三峡。还未系舟登岸,江陵就发生了变乱,便乘船沿湘江漂流,经过衡山,寄居于耒阳。杜甫曾游览衡山庙宇,被暴雨洪水所阻隔,十多天没能进食。耒阳聂县令知道后,亲自划船去把杜甫接回。
代宗永泰二年(766)一天晚上,杜甫吃了牛肉喝了白酒,暴死于耒阳,当时年仅五十九岁。
略
6.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鱼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烈山泽,罔绳擉(chuò)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yǎn),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hàn)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麞(zhāng),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xǐn)伈睍(xiàn)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1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昔先王既有天下,烈山泽 烈:放火烧
B、以种其子孙 种:繁殖
C、伈伈睍睍,为民吏羞 羞:进献
D、以与鳄鱼从事 从事:较量
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B、其率丑类南徙于海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0、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韩愈任潮州刺史派官员给鳄鱼送吃的,并警告鳄鱼起笔,表明了韩愈是一个守土有责,面对百姓利害不能坐视的朝廷命官。
B、第二段中转入现实,先指出大唐的强大与统一,臣民的效忠与尽力,然后表达了自己不愿与种种丑类并处一地的愿望,口气婉转,但棒喝之意明显。
C、文中例举了鳄鱼吞食民畜等罪状,这是为了说明刺史为什么不能与“丑类“相处的理由,接着又表明不要以刺史的驽弱为可欺,忠告善道,晓以利害。
D、本文采用了先礼后兵、教而后诛的形式,说理上很有特色,叙述为主,间杂议论,婉转跌宕,层层深入,理直气壮,在“讽喻“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夫 傲 天 子 之 命 吏 不 听 其 言 不 徙 以 避 之 与 冥 顽 不 灵 而 为 民 物 害 者 皆 可 杀
22、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2)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参考答案:
18、C(“羞”在这里是“丢脸”的意思)
19、C (C两个“则”都是承接连词,那么。A表目的的连词,来/介词,凭;B介词,到/介词,表被动;D表递进关系/转折连词,却)
20、D(“叙述中间杂议论”,本文应该是以议论为主)
21、夫 傲 天 子 之 命 吏 /不 听 其 言 /不 徙 以 避 之/ 与 冥 顽 不 灵 而 为 民 物 害 者/ 皆 可 杀(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22、(1)鳄鱼之所以潜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
(2)刺史虽然软弱无能,又怎么肯向鳄鱼低头屈服,胆怯害怕。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根据下列信息,给“个人存款实名制”下定义。(4分)
据有关方面介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操作后,我国将全面推行个人存款实名制。目前,国际通行的个人存款办法是,储户到银行存款必须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要提供足以证明姓名真实性的身份证等相关的法定证件。我国开始实行这种储蓄管理制度,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提高储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试点操作表明,这一办法使储户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受到普遍欢迎。
参考答案:
略
8. 参照下列现代诗歌中的任意一首,以“夏”或者“冬”为对象,仿写一段文字。(注意诗歌的格式以及修辞手法)(8分)
春
一夜箫声 吹红了姑娘的唇
绿色不是犯人
冲开了土地的牢门
秋
沉甸甸的枝头挂满了记忆和炊烟
妹妹挎着小篮子
摘走了红苹果的童话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一)(仿写《春》)
夏
一曲琴音 拨动了浪的舞衣
湖水恐是寂寞
奏响了风荷的婆娑
(示例二)(仿写《秋》)
冬
舞动的精灵演绎着梦幻和轮回
大地珍藏起小秘密
沉睡于造物主的亲吻
解析 仿写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能表达出对冬或夏的喜爱,并能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9. 苏轼的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上句,与之对偶的一句是( )
A. 风枝露叶如新采 B. 菊残犹有傲霜枝
C. 满庭春雨绿如烟 D. 花落故溪深一篙
参考答案:
B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此题考核对偶的修辞,B项,“菊残”“犹有”“傲霜枝”分别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故选B。
10. 下面是某同学在母校举办个人画展中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两处必须删除,请找出;其中三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六年前,我成为美术学院众多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今天,作为画坛上的后起之秀,我能再次光临母校,举行个人画展,感到非常荣幸。正是母校严谨治学的精神才有了我今天的建树,有了母校的大力支持,我对此画展成功举办充满了信心。画展结束后,所有作品将免费赠送给母校,以感谢母校给予我的培养教育。
(1)两处必须删除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处不得体词语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众多 免费 (2). “后起之秀”改为“新人”或“晚辈”;“光临”改为“回到”;“建树”改为“进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必须删除的两处:“众多”与“莘莘”重复;“免费”与“赠送”重复。
不得体的三处:“后起之秀”改为“新人”或“晚辈”,适用谦虚之语。“光临”改为“回到”,“光临”是敬辞,此处不当。“建树”改为“进步”,“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此处使用有自夸之嫌。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
蒙上眼睛的马,更能无所畏惧地驰骋于杀气腾腾的沙场,冲向遍布刀光剑影的敌阵;蒙上眼睛的驴,更能不知疲倦地推动着沉重的磨盘,一圈一圈,周而复始。
参考答案:
范文:你的眼睛被蒙上了吗?
同样是被蒙上了眼睛,马成了勇士,驴变成蠢蛋。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并不多,而像驴一样被蒙上双眼,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挣脱的勇气的却大有人在。你的眼睛被蒙上了吗?
驴不是日行千里的马。但当驴被牵到磨道里的时候,它也不愿意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无谓的转圈上。于是驴就发了驴脾气,任凭鞭子抽打也不会去拉磨。可当一块布遮住了眼睛,驴就失去了方向。心甘情愿地在拉着磨盘一圈又一圈,它以为不停地走路就会走出很远。可当取下那障目的眼罩,才知道终点就是起点。
人说驴不仅有很倔的驴脾气,也有些蠢。可人倒是没有被布蒙上眼睛,不是一样也会在原地转圈吗?每天不停地劳作,可回头看看又走了多远? 有时是贪图那磨道里的平坦,也许离开的路就会崎岖;有时是还没有驴那样的勇气去挣脱命运的束缚。
其实有很多人的人生就如同这只蒙上眼睛的毛驴。每天走着同样的路,在别人的调教中,迈着或慢或快的步伐,开始可能有过不甘心,无奈为了生计只能屈从,日复一日变成习惯变得麻木,直到某天迎来结局。这一路就是一个个圆圈,既没有明显的螺旋式上升,也没有诗和远方。在刚刚蒙住眼睛的时候,或许还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惯性的作用,也就慢慢习惯了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生活,躲进自己的舒适区小天地,不再关注外面的世界。可怕的是某一天,红布被揭起,眼睛露出来,自己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已是两极。保持觉察,我们的眼睛被蒙住了吗?
这个社会有追求人不多,有追求去做的人更少,做成功的人更是少的可怜。因为很多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是风险恐惧,他们内心的障碍无法克服,患得患失,永远发挥不出最大的威力。因为传统的生活模式,生活观念会束缚人的手脚,顾此失彼往往成为了一个借口的代名词,压抑郁闷源于想了不做。畏首畏尾,还没有开始做就怕了。人没有被蒙上眼睛,但要看清前方的路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还需要一双慧眼,一股死也要挣脱的勇气。
不是每个人都是蒙上眼睛的马,心中有方向,就算蒙上眼也是清晰透亮。是时候应该把蒙上眼睛的布撕下来,看清楚脚下的路,前面的方向,到底该怎么走?到底该怎么做?毕竟不是驴,不能一直原地打转。
你的眼睛被蒙上了吗?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富于哲理性,审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马蒙上眼睛,就能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无所畏惧的前行;驴蒙上眼睛,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重复着一样的动作。同样是蒙上眼睛,马就是勇士,而驴就是蠢蛋。据此,考生可以写要做蒙上眼睛的马,为了理想和目标义无反顾、勇敢前行;可以写不做蒙上眼睛的驴,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无谓的转圈上;还可以写摆脱被蒙上眼睛的命运,挣脱命运的束缚,看清前方的路。当然,如果写做蒙上眼睛的驴,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情,也可以。写作时要注意,紧扣“蒙上眼睛”的含义写,可以针对其中一种有重点倾向性,但不要丢掉另一种,最好两种情况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立意:1.为了目标,勇往直前;2.摆脱束缚,寻找方向;3.朝着一个目标努力4.修炼自己,无欲无争
参考素材:
1. 据说唐僧取经之前与一个小和尚都在寺庙的磨房里推磨。观世音菩萨来挑选西天取经人。小和尚觉得走得太远了,不愿去,唐僧决定自己去。17年后,唐僧取了真经回来,到磨房见到了那个和尚还在推磨。谈起旅途的经历,小和尚听后大为惊奇,惊叹道:"那么远的路,我想都不敢想。"唐僧说:"其实,这几年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样多的。只是我朝着一个目标,而你是在绕着磨房转圈吧了。
2. 影片《阿甘正传》讲述了阿甘由一个连最基本的走路都有障碍、智商低下的人,最后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富翁的感人故事。阿甘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成功的光环在他头上闪耀着。阿甘是一个智障人,但是他跨越了自身的缺陷,在不断的奔跑中成就了自己,创造了奇迹。
3.当今华人中最著名的成功学专家陈安之先生,他的助理向他讨教成功的经验时,他说:“你要成功的话,就给自己贴个梦想板。”说着他从一个牛纸袋里拿出那张自己和奔驰S600的合影,照片上有被钉过的小孔。他接着说,以前一直觉得它实在太贵,不敢想,不敢买,后来,就把它钉在梦想板上,天天看,并朝这个目标奋斗,最终梦想实现了。在奋力打拼的道路上,你不妨把自己的梦想贴出来,经常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当一个人的梦想,思想和行为完全一致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力量
结构示例: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你的眼睛被蒙上了吗?以设问句引发人的思考。开篇先简引材料,抛出问题,然后站在驴的角度分析其失掉目标的原因、危害,再联系人有着和驴一样的生活状态,分析人在日复一日中变得麻木,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激情的原因,接着指出如何摆脱,最后回扣材料,用“马”与“驴”作对比,呼吁撕下蒙着眼睛的布,以“你的眼睛被蒙上了吗”收束全文,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