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抚顺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64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360截图20240110140609237.jpg360截图20240110140411389.jpg360截图20240110141001131.jpg360截图20240110141101354.jpg


2019-2020学年抚顺市朝鲜族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⑥“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⑧“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惘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冷了。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全文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文章写流泪的滕王阁实际是在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

B. “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一句中的风景一词,其含义是适合展现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

C. 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的那忧郁伤感的情怀,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D. 文中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这句话,表明对王勃命运的深深惋惜。

5. 文章为什么以流泪的滕王阁为题?这样有什么好处?

6. 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的脱胎换骨,以及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丈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 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五四时期散文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的根本区别。

B.“大品散文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理性思辨。

C.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情和哲理。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话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美文的胜利,五四新文化运动得益最大的也并非散文。

B.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

C.我们不能说九十年代之后大品散文的艺术成就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小品

D.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9.下面散文作品不属于大品散文的是(    )

A.韩少功《我心归去》             B.梁衡《把栏杆拍遍》

C.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D.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10.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11.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酔死无所知,因破取。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B.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C.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D.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学,指离家到远处求学。游学精神可湖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道家追求的逍遥游是现代游学的始源。

B. 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汉代推举孝悌、清廉之士的察举制与征辟相反,自下而上选拔官员。

C. 士人,文中指读书人。在崇儒社会,读书人普遍把《礼记·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作为理想。

D. 郡县,行政区划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实行郡、县两级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佗精通方药,谙熟于心他治疗疾病,所配药汤剂并不多;且对所用药物,心中能估 算岀分量,不用再称量。

B. 华佗医术高明,精于辨证。给病症相同的兒寻、李延治病时,他能准确辨别病因的不同,釆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C. 华佗医者仁心,主动救治。在路上偶然遇到患者,他主动前去救治,让患者饮用三升蒜泥和酸醋,治好患者。

D. 华佗不畏强权,身死狱中。他为太祖治病,回家却延期不返,在郡县多次写信召而无果后,惹怒太祖,被拷问致死。

15. 把文中画横级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2)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

1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借助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叙国事的危急。

B.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变化,也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

C.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

D.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向子湮率军抗金,给人带来了一点欣慰,让人看到了希望。

17.后人评价本诗此诗真有杜意,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请结合作品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体现女子对爱情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3)《离骚》中描写当时社会流行投机取巧的时俗和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的恶劣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以比喻手法表现寻求贤者,可望不可及的诗是: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下面是某作者在收到编辑部来信后回信的草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惠寄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些许帮助,当即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社,当面承谢。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家庭出身,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1.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字数不少于600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C项,那忧郁伤感的情怀错误,根据原文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可知,当时表现的是一种昂扬奋发精神。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讨标题的作用的能力。

这道题考的是分析文章标题命名的原因和好处。回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解读标题的基本的字面意思,然后解读其背后的含意,最后回答它在文中的结构、主旨、思想启迪方面的作用。本题的作用重在思想启迪。这种试题表面考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实际是探究作者命题立意的目的,一般从题目是全文的核心,题目给读者以某种内容或内涵的提示,题目暗示的主题等几个角度去思考,本题独特的地方在于题目中滕王阁背后的是王勃,要从王勃与滕王阁的内在联系的角度去解答。

流泪的滕王阁这一标题的写作对象是滕王阁。因为文章主要写了王勃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英年早逝,所以说流泪不是说滕王阁在流泪,实际是在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作者借写滕王阁凭吊王勃,抒发自己对王勃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回答标题的作用题一般从结构、主旨、形象以及艺术技巧等角度分析。

在主旨上,本篇文章作者借滕王阁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诗作赋的昂扬奋发的精神,既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又表达了对王勃难言的遗憾与伤痛,抒发对王勃的千古之思。文章充满了对王勃的同情,更融入了理性的沉思,没有简单地将王勃的悲剧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腐朽,而是从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角度深刻剖析王勃的悲剧人生,慨叹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而应在文学的殿堂里挥洒自己的才情。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

在结构上,流泪的滕王阁是全文的行文线索。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看该句所写的对象,看有无使用技巧,圈出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内涵。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联系设题句子的手法才能品味句子的含义。划线句在第段,此句的关键词有”“敞开的”“遗憾的门,结合王勃的遭遇,可知:人生旅途敞开的指自己较为擅长的,适合展现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遗憾的门指自己不擅长的,不能展现个人才华施展抱负,给自己带来不幸的领域。然后从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角度概括即可,如果选择敞开的门就能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施展,如果选择了遗憾的门,那么就会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变得坎坷。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根本区别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文中说的是最明显的特征,不是根本区别,选项曲解文意。

B项,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由此可知,大品的散文取代了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不代表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

C项,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错误,材料三说的是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文中说的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B项,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无中生有,如果……便不会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只是说“‘的撤离中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第四段说“2 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由此可知,散文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与散文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大品散文的特点,然后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中的作品不符合这一特点。从文中来看,材料二中说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

A项,韩少功《我心归去》从哲理层面、美学角度对家园的文化概念作深层次思考,属于大品散文;

B项,梁衡《把栏杆拍遍》写人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作品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属于大品散文;

D项,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由故乡面貌的变化引发对生命价值的疑惑,属于大品散文。

C项,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借助抒情、描写、议论来展现江南冬景之美,属于以小为美,是美文、小品。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证以及论据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论证上的特点包括论证方法以及论证结构。从论证的方法角度来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都属于举例论证;如开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这是用文学现象对比开篇,引出话题散文,接着提出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从论证的思路角度来看,第一段提出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第二段首先,是从小美大品’”,第三段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由首先”“其次可知,这两段是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第四段总而言之表明是对上文的总结,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分析变化的原因,由此可知,材料二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浏览三则材料,筛选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影响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分点概括。从材料一来看,如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由此可知,白话文运动让散文创作的形式有了变化,同时还拓展了散文的创作空间;如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的脱胎换骨,以及的撤离中心”“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由此可知,五四白话文于东让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位置,更加自由,更加自然。材料二中,是从小美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小品。上……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知,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考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概括。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华馆说:兒寻应该没下。李延应当发汗。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病情相同但用药不同。 华位说:“兒寻是外实,李延是内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

其中,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是并列结构,是说兒寻和李延的不同治疗方法,各自断开,排除AD项;有人,做难其异的主语,应与上句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道家追求的逍遥游是现代游学的始源有误,应是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游学的始源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郡县多次写信召有误,属张冠李戴。见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是太祖多次征召。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有……的病,得……的病;就医,求医诊治;,特别喜欢;,名词作状语,用车。(2,短时间,近来;,治好;,长久,持久;攻治,治疗;岁月,寿命,年寿。

【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他在徐州一带游历求学,又通晓几部儒家经典。沛国丞相陈理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前往。又精通医方和药物,他治疗疾病, 配药汤剂不过几种药物,心里知道药的分量,不用再称量,煮熟了就让病人喝下去,告诉病人服药的方法和禁忌,他离开后病人的病就痊愈了。如果应当艾灸,不过选一两处穴位,每 处不过负七八下,病痛也就消除了。如果应当扎针,也不过选一两处穴位,进针时对病人说:“针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就告诉我。病人说已经到了,就立刻拔出针来,病人的病也很快就好了。如果疾病在身体内部结积,针刺和药力都不能达到,应当需要剖开切除 的话,就给病人喝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于是剖开腹腔取 出结积物。府吏兒寻、李延一同来到华佗处治病,他俩都是头疼身体发热,病的痛苦正好相同。华馆说:“兒寻应该没下。李延应当发汗。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病情相同但用药不同。 华位说:“兒寻是外实,李延是内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于是给他们不同的药, 第二天早上他们俩的病全都好了。华佗在路上行走,见到一个人有咽喉梗塞的病,特别喜欢吃东西却又咽不下去,家里人用车拉着他想去求医诊治。华佗听到他的呻吟声,停下车前往 探视,告诉他说:“我刚才来的路边有个卖饼店,店里面有蒜泥和酸醋,从那里取三升喝下 去,病自然会消除。病人就按照华佗的说法做了,立刻吐出一条蛇,他把蛇悬挂在车边, 想去拜访华佗。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子正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像遇到我父亲了,车边的病物(指悬挂的蛇)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病人上前进 了华佗家就座,看见华佗家的北墙上悬挂着这种蛇,大约有几十条。华佗的绝妙医术,大致都是这样一类的。然而他本来是个读书人,却把从医作为职业,心里经常懊悔自己的选择,后来太祖亲自处理国事,得了很严重的病,让华佗专门为他诊治。华佗说:“这病短时间很难治好。长久实施治疗,可以延长寿命。华佗长久远离家乡很想回去,于是说:“刚刚收到家信,正想暂时回一趟家。回到家后,他用妻子生病推辞,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想返回。 太祖多次写信召他回来,又命令郡县把他发派遣回原职。华佗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又厌恶干受 人役使的事,还是不肯上路。太祖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确实有病,就 赐给他四十斛小豆,放寬回来的期限;如果他是说谎欺骗,就把他拘捕押送回官府。于是华佗被移送交付许昌监狱,经审魏他招供认罪。荀或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应当宽容赦免他。太祖说:“不必担心,天下难道会没有这种小人物吗?”于是将华佗拷打审问至死。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C项,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表述错误,结合语境,颈联的意思是: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这里的烟花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而不是烟花燃放之美景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及表达技巧的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分析诗歌的表达,要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及谋篇布局的特点等。

首联,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抵抗,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地。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

颔联,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把坐使甘泉照夕烽具体化。对这种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国势却如此危急,就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流露了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

颈联,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直接抒发感慨,扣着题目写伤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皇帝,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杜甫有诗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至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陈与义在别的诗中也说:天翻地覆伤春色。都是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这也可以看出陈与义学习杜甫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杜甫伤春,一方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一方面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尽管为外族的入侵深深地忧虑,但还是相信国家终究是会恢复的。陈与义在这首《伤春》诗中,也从万方多难的现状中看到了希望。

尾联,诗人对向子諲是歌颂的,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冒犯野兽一般的金国侵略军的锋锐之气,是具有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诗人在这里显然是以在长沙的向子諲与在庙堂的当权派作对比,向子諲疲兵敢犯犬羊锋,而庙堂都是无策可平戎。所以对向子諲的歌颂,就包含了对庙堂当权派的批判。疲兵敢犯犬羊锋,不仅笔调苍凉悲壮,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向子諲卫国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敢犯二字,气势凌云。诗人用稍喜二字就表明了他的讥讽的意图。稍喜并不是说向子諲的抗金值不得大喜,而是说在庙堂无策可平戎的局面下,还有向子諲的疲兵敢犯犬羊锋,使人看到了线希望,在忧伤之中带来了一点欣慰。

此诗真有杜忠这是极有见地的。尽管诗人的爱国感情没有杜甫那样的深厚和强烈,但是在这首七律中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思,沉雄浑成的艺术风格,已经不是在形貌上与杜甫相似,而是在气味上逼近杜甫。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8题详解】女也不爽    (2).士贰其行    (3).亦余心之所善兮    (4).虽九死其犹未悔    (5).固时俗之工巧兮    (6).偭规矩而改错    (7).明明如月    (8).何时可掇    (9).羁鸟恋旧林    (10).池鱼思故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9题详解】示例:①“过目改为拜读②“些许改为莫大③“惠存改为珍藏收藏④“光临改为前往躬往⑤“承谢改为致谢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过目一般用于请别人看;些许不谦虚;惠存不用自己存别人的东西;光临用于别人到自己这里来;承谢时接受别人的感谢,不当。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的方式——“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第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这个也可以理解为富裕家庭里出生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好的教养,自然会有与他人相处的襟怀;因此仿照的方式可得: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第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这种说法太绝对,不能说自身的条件优越肯定会践踏他人权益。仿照的方式则可写成: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21题详解】例文:

这就是幸福

星期天,我被叔叔拉着去看他新盖的楼房。

楼房非常气派:三层,四个阳台。我走进屋,一下傻了眼:墙上灰一块白一块的,水泥地上有许多积水和白灰浆!叔叔,墙咋刷的呀?”“哎,气死人啦!咋刷都刷不上去啊!叔叔失望地回答。为什么呢?”“我哪儿知道呢?我干了整整十年建筑,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遇上。唉?看着叔叔满是愁云的脸,我说:让我想想。

为什么刷不上去呢?是不是石灰不纯呢?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我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取了一点生石灰放了进去,又加了一些水,使它溶解。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上层的水变清了。我轻轻地将上面的清水倒进另一个杯子里,又取来一根吸管,轻轻地往里吹气,清水立刻变浑浊了,可见发生了生石灰和水的反应,生成了熟石灰,然后又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既然原料是纯的,那么为什么刷不到墙上去呢?墙上?对,问题肯定出在墙上!我走进屋,看到墙上地上全是水珠子。叔叔.你在屋里洒水了吗?我问。叔叔忙回答:没有啊!我疑惑了:哪儿来的水珠子呢?

我马上跑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一沓PH试纸,然后又跑回叔叔家。我用筷子蘸了一点水滴到试纸上,试纸马上变红了——酸性!难道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叔叔,还有没刷的墙吗?”“有啊,东间还没有刷呢。我马上跑进东间。我把水洒在墙上。过了会儿,又用PH试纸测了下,试纸又变红了——还是酸性!

叔叔,你在墙上洒什么东西了吗?”“没有啊!”“怎么没有?前天我看见墙上有蚂蚁,打了二斤多硝酸!婶婶忙过来纠正叔叔的话。

对啦!这就对啦!我终于找到问题的答案啦!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

叔叔,用生石灰擦墙,多擦几遍就能刷上了!我给叔叔下达了命令

一个星期后,我又来到叔叔家。进屋一看,墙壁上刷得雪白雪白的。这时,叔叔走了过来,笑着说:你小子可真行啊!不过,你得给我讲解讲解为什么!”“墙上刷不上石灰的原因就是墙上有酸,总是和刷到墙上的石灰发生反应。要想把石灰刷上去,只能先把酸除去。而生石灰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把酸耗尽。明白了吗?

哈哈哈……”叔叔笑了起来,真没想到,我干了十年的建筑装修,还不如你一个毛孩子呢!听了叔叔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学科学,用科学,真幸福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材料+标题的全命题作文。

过给的材料是一段提示性语段,首先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了幸福的内涵,然后列举了幸福的表现,最后指出在生活中,在成长中,幸福无处不在。本次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题目中的是近指代词,暗示幸福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就在身边;强调幸福就在那里,只是我们没有发觉,现在突然醒悟,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一种内心体验、心态满足。外延范围,幸福的主题首先是自己,但绝不止自己。

这就是幸福为题目,告诉我们,这个题目里含有两个关键词语幸福”“幸福得通过描写一件有关幸福事情来体现,重在说明写作对象。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

写一件关于幸福的小事,而且就是现在的事,要写出自己对幸福的体会和感受。因为题目是这就是幸福,这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要写到心理体会,所以心理描写是不能少的,而且最好是有一个专门的段落来写心理描写。在文章的开头,最好要写到幸福二字,在文章的结尾,最好有这就是幸福这句话,来再次点题,避免跑题的嫌疑。

【参考立意】拥有是一种幸福;

等待是一种幸福;

收获是一种幸福;

安于心灵的淡泊宁静是一种幸福;

读书是一种幸福;

……

【参考素材】1.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张蜘蛛网,蜘蛛正悠闲地享受着自己编织的蜘蛛网。突然我想到了拿破仑将军,当年他就是看着一张普通的蜘蛛网才信心大增,不断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从而成就了属于自己的帝国。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我把蜘蛛网捅破。此时,悠闲的蜘蛛突然想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变得慌乱不堪,急忙爬到破损处修复,一根根蛛丝引到墙角,把一根根蛛丝编织成网,从容而又淡定……那一刻,我的心突然又像潮水一般汹涌,变得十分不平静:蜘蛛在自己赖以生存得蛛网遭到破损时都能镇定地修复,而我就因为几次小小的挫折就变得意志消沉了吗?难道我的幸福就近视拿到高分那么肤浅吗?

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1)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圣西门

2)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左拉

3)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尼尔·纳素夫

4)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拉美特利

一天晚上,在家做作业时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我在与那道题僵持了十几分钟后决定去问母亲,可是母亲一时也无可奈何,却仍然向我保证一定做出来,我一点也不相信。回去继续做作业,直到窗外的嘈杂声一点点消失的深夜,我终于写完了其他作业。周围寂静无声,我以为所有人都已休息了。推开母亲的房门,却看到她仍伏在桌子上写写算算。看到我进来,母亲赶紧说:那道题我做出来了。来,我给你讲讲。我看见那一张张写的密密麻麻的演草纸,整齐的字迹如群蚁排列。母亲的声音萦绕在我的耳畔,温暖的灯光下,我的心里光明无限,生机盎然,充满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