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揭阳三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51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360截图20240111143251317.jpg360截图20240111143143829.jpg360截图20240111143343570.jpg360截图20240111143452227.jpg

2021届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

钓线慢慢地、稳稳地不断上升,接着,小船前方的海面鼓了起来,大鱼露出了水面。它不停地向上冒,海水从它的两侧直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海水,钓线开始向船外飞蹿。

它比我的小船还长两英尺哪。老人说。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老人设法用双手拉住钓线,用的力气刚好不会让钓线绷断。他知道如果不能稳稳当当地让大鱼慢下来,它就会把钓线全都拖走,并且拉断。

这是条大鱼,我一定得制服它,他想。我决不能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如果它奋力逃跑会有多大能耐。我要是它,就会使出全身的力气逃脱,直到把钓线扯断。不过,谢天谢地,它们没有我们这些要置它们于死地的人聪明,尽管它们更高贵,也更能干。

老人见过很多大鱼。他见过不少重量超过一千磅的,还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不过从来都不是单枪匹马。而现在,他独自一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和一条他所见过的最大的鱼牢牢拴在一起,这鱼比他见到或听说过的任何一条鱼都大,而且他的左手还紧缩着,像拳曲的鹰爪。

不过,它总会松开的,他想。它总会复原,给右手帮帮忙的。这三样东西如同兄弟一般:那条鱼和我的两只手。这手一定得松开。真没用,竟然抽筋了。鱼又慢了下来,以它惯常的速度向前游。

我真搞不懂它刚才为什么跳起来,老人想。它那么一跳,简直就是为了让我瞧瞧它的个头儿有多大。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明白了。真希望我能让它看看我是怎样一个人。不过那样的话它就会发现这只抽筋的手了。就让它以为我比真正的自己更有男子气概吧,我能做到的。但愿我是这条鱼,他想,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所要对抗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板上,忍受着一阵阵袭来的疼痛,那条鱼还在稳稳地游着,小船在黑魆魆的海水里缓缓前进。东边吹来的风在海面上掀起小小的波浪。中午时分,老人的左手不再抽筋了。

鱼啊,这对你来说可不是好消息。他说着把钓线在肩上的麻袋上面挪动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很舒服,但也很痛苦,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

(二)

下一轮较量的时候,他差一点儿就制服那条鱼了。可鱼还是直起身子慢慢游走了。

鱼啊,你害死我了,老人想。不过你有这个权利。兄弟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静,或者更高贵的东西。来吧,把我杀死吧,我不在乎谁死在谁手里。

你的脑子有点儿迷糊了,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他想。

头啊,清醒清醒吧。他说话的声音连自己都听不见,清醒起来吧。

鱼又兜了两个圈子,还是老样子。

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老人想。每次他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真是不明白。可我还要再试一次。

他又试了一次,当他把鱼拉转过来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垮了。那鱼挺直身子,又慢慢游走了,大大的尾巴在海面上摇摇摆摆。

我还要再试一次,他对自己许诺,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候已经力不从心,眼睛一忽看得见,一忽看不见。

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老样子。就这么着吧,他想,感觉自己还没开始发力就已经败下阵了;可我还要再尝试一次。

他承受着所有的痛楚,使出余下的全部气力,还有早已丧失的自尊,用来对抗鱼的痛苦挣扎。鱼朝他身边游了过来,在一旁优雅而缓慢地游着,嘴几乎碰到了小船的船壳外板。它开始从船边游过,身子那么长,那么高,又那么宽,银光闪闪,布满紫色条纹,在水里似乎是一眼望不到头。

老人丢下钓线,一脚踩住,把鱼叉举得尽可能高,用足力气,再加上刚刚鼓起的劲儿,拼命向鱼的一侧刺去,鱼叉正落在大胸鳍后面,它的胸鳍高高耸起,和老人的胸膛一般高。老人感到铁叉已经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好扎得更深,然后把全身的重量都压了上去。

那鱼开始折腾起来,尽管已经死到临头,它还是从海水里高高地跃起,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展露无遗。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和老人的正上方。接着,它又哗啦一声跌落下来,溅起的浪花泼洒在老人的全身和整条小船上。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双眼也模糊不清。但他还是放开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慢慢地从擦破了皮的双手中送出去,等他可以看清东西的时候,他看见那鱼仰面朝天,翻起了银色的肚皮。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伸出来,从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让海水都变了颜色,起先是暗黑色,像是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里的鱼群,然后又像云朵一样飘散开来。那鱼呈银白色,一动不动,只是随波漂荡。

老人趁自己眼睛好使的那一瞬间仔细瞧了瞧。然后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缆桩上绕了两圈,把头搁在双手上。

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吧,他靠在船头的木板上说,我这个老头儿真是累坏了,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有苦差事要干啦。

我得准备好绳套和绳索,好把它绑在船边,他想。即使我们有两个人,往船里灌满水把鱼拉上船,再把船里的水舀出去,这条小船也绝对装不下它。我得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然后再把它拖过来,捆得结结实实,再竖起杆,扬帆起航回家去。

(节选自《老人与海》)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溜解释为迅速滑动,写出了大马林鱼游走时速度很快。

B. “紧缩解释为紧紧蜷缩,写出了老人的左手抽筋十分严重。

C. “较量解释为较劲,角逐,表现出了老人的坚毅、不服输。

D. “折腾解释为翻腾,反复,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一)开头,作者借用一连串动词和形象比喻,写出大马林鱼身姿的巨大、漂亮、沉静,描写十分精当。

B. 选文(一)最后写到老人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

C. 选文(二)中,几次写到了老人感觉自己要垮掉,这样的反复描写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

D. 选文写了老人与大马林鱼反复周旋,最终成功捕获大鱼的过程。结构、情节可谓简单,但其思想内涵却极为丰富。

6. 大马林鱼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选文分析。

7. 作家李湃曾说: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海明威。那么海明威的骨子里有什么不一般的东西呢?请结合选文,并结合阅读积累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又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又务生焉。父在,义务生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滨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之一。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权利优先态度,其基本立场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不人权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在这样的立场上,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都很难建立起来。个人权利优先的主张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而忽视促进个人对社会公益的重视,不能正视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因而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来说弊大于利。

(摘自《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 比较看》《人民日报》201534日,有删改)

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将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

B. 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色。

C. 在作者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因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

D. 个人权利优先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弊大于利的主要原因是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

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的区别出发,论述了这两种价值观背后的社会伦理本质。

B. 文章第二、三段大量引述梁漱溟的观点,将中华伦理价值观和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进行了比较。

C. 文章最后一段从现实层面详细分析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弊端,对现实社会有指导意义。

D. 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指出了中西方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意在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独特优势。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的伦理的义务感不止于对父母亲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务工作者不畏危险勇敢逆行也是中华价值观伦理义务感的体现。

B. 个人权利是重要价值,它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被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则很难建立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

C. 当今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比如不遵守社会规则、破坏生态环境等,其根源就是个人本位价值观。

D.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当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西方人可能会更倾向于保护个人利益。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辅字载德,南剑州人。第进士。政和二年,以通仕郎中词学兼茂科,历秘书省正字。

自政和后,帝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传旨称疮痍,不坐朝。始,民间犹未知。及蔡京谢表有轻车小辇,七赐临幸,自是邸报闻四方,而臣僚阿顺,莫敢言。

辅上疏略曰: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夫君之与民,本以人合,合则为腹心,离则为楚越,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甚可畏也。昔者仁祖视民如子,悯然惟恐其或伤。一旦宫闱不禁,卫士辄逾禁城,几触宝瑟。又况有臣子不忍言者,可不戒哉!

臣愿陛下深居高拱,渊默雷声,临之以穹昊至高之势,行之以日月有常之度。及其出也,太史择日,有司除道,三卫百官,以前以后。若曰省烦约费,以便公私,则临时降旨,存所不可阙,损所未尝用。虽非祖宗旧制,比诸微服晦迹,下同臣庶,堂陛陵夷,民生奸望,不犹愈乎?

上得疏,出示宰臣,令赴都堂审问。太宰余深曰:辅小官,何敢论大事?辅对曰: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官有大小,爱君之心,则一也。少宰王黼阳顾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曰:有是事乎?皆应以不知。辅曰: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黼怒其侵已,令吏从辅受辞。辅操笔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退,待罪于家。黼奏不重责辅,无以息浮言,遂编管郴州。辅将言,知必获罪,召子绅来,付以家事,乃闭户草疏。夕有恶鸟鸣屋极,声若纺轮,心知其不祥,弗恤也。处郴六年,黼当国不得移,辅亦怡然不介意。

靖康元年,召为监察御史,守殿中侍御史,除左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康王即位,辅仍旧职。未几卒,诏厚恤其家。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十一》,有删改)

11. 下列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B.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C.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D. 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常/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避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邸报,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等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类似报纸的手抄出版物。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代指国家。

C. 楚越,指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土地相连,关系交好,后人常用楚越喻友好的近邻。

D. 靖康,北宋年号,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携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也称靖康之耻。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和年以后,皇帝常常便装出行,皇帝出行那天官员就说是有宫中宴会,如果次日未归,则传旨称患疮痍,不能坐朝。

B. 曹辅认为皇上微服隐迹会使宫闱失去禁严,卫兵逾越禁城,庙堂逐渐衰落,百姓萌生邪念,因此劝说皇帝放弃便装出行。

C. 曹辅希望皇帝不要为了减少繁琐节约经费而微服隐迹,如果出行都应由太史选择吉日,官员清除道路,百官前后簇拥。

D. 曹辅官职较小,按理没有资格议论朝中大事,但曹辅却认为不论官大官小,都应该本着爱君之心,向皇上直言迸谏。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缭,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5. “辅将言,知必获罪,召子绅来,付以家事,乃闭户草疏。夕有恶鸟鸣屋极,声若纺轮,心知其不祥,弗恤也。一段,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注】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时秦桧任宰相,力主求和,岳飞因激烈反对而被解除兵权。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夜寒蛩不住鸣描绘寒之悲鸣,以静衬动,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冷涩的意境,寓情于景。

B.“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借景物来烘托人心的孤寂,用平静之语述说不平静之思,曲折深婉。

C.“旧山松竹老,阻归程中的旧山松竹代指故土中原,阻归程令人联想,一语双关。

D.“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两句借用俞伯牙和钟子期关于知音的典故来抒情,感喟深沉。

17.全词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分点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______”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______”的后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神态描写;语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100个字。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新时代的领路人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技术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爱因斯坦

华为非常重视与大学的合作,希望能助力大学的老师做深入的研究,与老师分享行业趋势、工业界需求以及世界级难题,并尽快让成果在社会上得到应用。——任正非

科技是当今国际竞争的硬核,与我们日常生活也紧密关联。某报社副刊开辟了大家说科技栏目,向社会广泛征稿。请你以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青年学生的身份向该报社投稿。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D项,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错误,折腾写出了大马林鱼临死前在海水中不断翻腾的状态,表现的是它死前的挣扎和痛苦。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错误,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体现的是他的硬朗和倔强。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事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筛选文中描写大马林鱼的语句,然后再进行总结概括。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是对马林鱼外表的描写,可以看出它外表非常漂亮;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写出了它游泳时的流畅自如,写出了它游泳时动作姿势的优美;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表明它的镇定从容、头脑清醒;马林鱼和老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使老人多次感到精疲力竭,几近失败,说明它非常善战,懂得搏斗技巧;在马林鱼被老人刺中,已经死到临头时,它还是高高跃起,拼命折腾,体现了它坚持不懈、懂得忍受痛苦的男子汉一样的品质。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解答海明威的骨子里有什么不一般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把握作品中老人桑提亚哥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因为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老人的形象和他本人极其相似。选文中,桑提亚哥在远海上为制服马林鱼,周旋了三天三夜,文中写道就让它以为我比真正的自己更有男子气概吧,我能做到的。但愿我是这条鱼,他想,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所要对抗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智慧,这体现老人具有一般硬汉所共有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选文二中我还要再试一次,他对自己许诺”“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老样子。就这么着吧,他想,感觉自己还没开始发力就已经败下阵了;可我还要再尝试一次等情节,体现出他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或理想时,具有坚韧执着、永不妥协、永不放弃的品质。这些就是从作品中展现出的海明威骨子里不一般的东西。

最后考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谈谈自己对这种精神的认识即可。可以这样联系生活来谈:这些品质都是很多普通人所缺乏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与挫折,这个时候很多人选择了放弃,而学习了海明威的作品,领悟了他身上的这些闪光的品质,就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勇气,在困境中顽强抗争,执着于自己的选择,直到取得成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于文无据,错在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上,原文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轻视义务没有根据。

B项,曲解文意,原文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说明并非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色,而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

C项,张冠李戴,在作者看来错,这是梁漱溟的观点。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并列式结构错,文本第一节提出问题,二、三、四段分析问题,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

C项,错在当今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原文为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换词语,曲解文意)”(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所有”“人人),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意思相对,对比说明道涂之言的变化,应在前面各自断开,排除BCD某所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项;又云是表示另说一件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本句译为:小道上的谣言开始还有所忌讳,如今却成为常谈,说某日由某路到某地,什么时候回去,又说车轿的装饰醒目得使人能分辨出来进而回避。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后人常用楚越喻友好的近邻错。楚越,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后人常用楚越比喻相距遥远。肝胆楚越用为有密切关系的双方,却互不关心,互相敌对的典故。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不要为了减省繁琐节约经费而微服隐迹错。结合原文若曰省烦约费,以便公私,则临时降旨,存所不可阙,损所未尝用。虽非祖宗旧制,比诸微服晦迹,下同臣庶,堂陛陵夷,民生奸望,不犹愈乎?可见减省繁琐节约经费微服隐迹是两件事,二者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属于强加因果。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环绕;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2,这;细民,小民;当国,主持国政;,竟然。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判断叙述方式、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题干要求判断这段话是什么叙述方式,考生应当了解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然后找到这段话在文中的位置,看看它前后的内容,判断属于哪种叙述方式。

这段话在原文第五段末尾,前面讲的是曹辅劝谏皇帝不要经常乘坐小轿出去游玩,皇帝让都堂审问,曹辅又得罪了少宰王黼,被谪放郴州。而此段话开头提到的辅将言,知必获罪,是说在他进谏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会获罪,可见这段话从叙述方式上看属于插叙

这段话的作用应当是为表现曹辅人物形象服务的。从知必获罪,于是交代给儿子家事;即使有恶鸟鸣屋,心知其不祥,仍然弗恤也。这些都表明曹辅不顾自身,一心为君。这段文字对曹辅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说明的作用。

参考译文:

曹辅字载德,是南剑州人。进士及第。政和二年,因考中通仕郎中词学兼茂科,担任秘书省正字。

自政和年以后,皇帝经常便装出行,乘坐小轿子,几位近臣导路跟从。还专门设立了行幸局,官局的官员以皇帝出行的那天称为是有宴会,如果次日未归,就传旨声称患疮痍,不能坐朝。开始,民间还不知道这情况。等看到蔡京的谢表中有轻车小辇,七次恩赐光临的话语,从此邸报就把这事传遍四方,而朝中臣僚阿谀奉承,无人敢进谏。

曹辅上疏说:陛下厌倦了居住理政的正殿,时常乘坐小轿子,在巷陌之中,效野之外出入,直到游乐尽兴了才返回。小道上的谣言开始还有所忌讳,如今却成为常谈,说某日由某路到某地,什么时候回去,又说车轿的装饰醒目得使人能分辨出来进而回避。臣下想不到陛下身当宗庙社稷托付的重任,玩忽国家的安危,以致到这种地步。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根本在于人心的合拍,合拍了就如同肝胆相照,离散了就如同楚越相隔,叛离或者归服就在片刻之间,这是非常可怕的呀。过去仁祖视民如子,怜悯百姓惟恐他们受到伤害。一旦宫闱失去禁严,卫兵们就逾越禁城,差一点儿触犯了皇家眷属。何况又有臣子不忍心向陛下直言指出错误,陛下能不加以警戒吗!

下臣愿陛下深居安坐,声威沉默,用至高苍穹的姿势来临视朝政,像日月行之有度那样安排行动。外出的时候,应有太史选择吉日,有关部门清除道路,禁卫军及百官,前后簇拥。如果要减省繁琐节约经费,公私两便,那就临时降旨,存留那些不可缺少的,减少那些未曾用的。这虽然不是祖宗的成规,但比起微服隐迹,形同下臣庶民,庙堂衰落,百姓萌生邪念,不是更好吗?

皇上得到奏疏,出示给大臣,下令去都堂审问。太宰余深说:曹辅你这个小官,凭什么敢谈论国家大事?曹辅答道:大官不说,所以小官来说。官有大小,但爱君的心意,却是一样的。少宰王黼假装看着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说:有这事吗?两人都说不知道。曹辅说:这事情就连巷陌小民都知道,相公掌管国家,难道不知道吗?(如果)竟然不知道,那要相公有什么用!王黼恼怒他冒犯自己,命令下吏让曹辅写下了供辞。曹辅执笔说:区区之心,一无所求,只有爱君而已。退下,在家中等待治罪。王黼上奏说如果不对曹辅严加责罚,就不能平息谣言,于是就将他谪放郴州,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曹辅准备著文进谏,知道肯定会被判罪,把儿子曹绅召来,把家事托付给他,就闭门写上疏草稿。傍晚时有恶鸟在屋顶鸣叫,如同纺轮发出的声音一样,辅心中知道这是不祥的兆头,但并不担忧。曹辅在郴州六年,王黼当政,一直不能离开,曹辅也毫不介意。

靖康元年,召入为监察御史,守殿中侍御史,授任左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不久死去,诏命优厚地抚恤他的家属。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以静衬动错,应是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故选A

17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尤其注意关键意象及其带有作者情感的字词。

从词中来看,上片着重写景,在写景中抒发情感。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鸣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泉。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奉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苦闷之深。

词的下片重在抒情。白首为功名,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由此抒发功名未就的忧伤。旧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时间之长。阻归程写投降派的求和主张阻挡了收复中原,回归故乡的进程,隐含了词人的痛心。这是借助比喻来抒情。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里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钟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愤和无处言说的沉痛,来表达苦闷的心情,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琴弦,可是却没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弹断了也没有人来听,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不禁担忧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心情沉重。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霜鬓”“”“”“”“狼居胥”“仓皇”“,理解字义去记忆。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A项,表达得体。

B项,献丑: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称自己水平不高。此处用于出了差错”“道歉,不合语境,可以改为对不起请原谅

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此处用于自己询问别人,用错对象。

D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此处用于称别人的妻子,用错对象。

故选A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注意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解题时,考生要根据所给的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一个具体的语境,然后进行描述。

本题要求根据所给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结合诗句内容来看,考生要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描述,要有对草野”“蟋蟀声”“溪水”“笛声”“牧羊女的描述,同时,还要有对牧羊女的神态描写;语言表达要连贯、准确、生动;字数不少于100个字。

【点睛】扩展语句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丰富起来,或将其合理地扩充成几句话。题型包括将关键词或话题扩展为语段,根据规定的情境、提示或中心句展开描写,根据简单的资料进行介绍,将古代诗句改写为现代散文等。扩展语句,一要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二要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三要展开联想想象,合理扩展语句;四要紧扣题干重点,避免出现偏差;五要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21题详解】例文: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科技之我见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然而,前两次科技革命,中国都与之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用几十年的奋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展奇迹。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科学工作者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祖国建设的大地上对现阶段的中国更为重要。

农民院士朱有勇在60岁时毅然加入扶贫大军,把自己数十年的科研成果带到云南边陲山村,住着茅草屋、穿着迷彩服,一扎根就是五年,将当地的贫困发生率从41.17%降至不到3%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朱有勇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的奋斗人生充分诠释了何谓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科技不能藏之名山,也不能脱离人民。

新时代领路人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将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意义非凡。袁隆平院士从研究杂交水稻开始,就把汗水和智慧洒在试验田里。他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老要么在田里,要么就在去田里的路上。他用汗水浇灌了稻田,科技成果也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得到修正优化。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国家才会更有希望。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不单是书斋里的创造,也是实践经验的凝结,而广袤的基层大地,恰有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钟扬教授带领团队到寒冷的青藏高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植物种子的历史空白。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十六年来,钟扬在这片生命禁区播撒着种子精神。种子很小,但关系国家发展战;种子生生不息,关乎精神传承。钟扬老师致力于为每一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他坚持做科普,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了薪火相传的科学火种。

将论文写在世界科学的高峰上固然好,但将其写在祖国大地上更能造福于民。科技要扎根于人民所需,扎根于祖国所需,在民生需求中体现价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初心不忘,使命牢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在祖国大地上耕耘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详解】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首先分析材料的真实情境。材料提供了三个人物的三段话,材料引用新时代领路人的话,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即让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也就是说科学不能止于论文写作,而要用科技兴国,用科技造福人民;材料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强调只懂得应用科学技术本身是不够的,科技要服务于;材料引用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话,强大大学与企业的合作,要尽快让成果在社会上得到应用,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考生应该综合分析材料,紧紧围绕科技展开论述,从科技的作用、发展科技的目的以及如何推动科技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若脱离材料情境,均属于偏题或跑题立意。

然后分析典型任务要求。材料任务明确,要求考生在综合分析料基础上,向报纸副刊大家说科技栏目投稿。着重引导新青年表达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内容方面的限制;考生的写作身份是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青年学生,写作对象是广大读者,写作时应该有对话意识,尽量让语言表述通俗易懂。

最后确定立意角度。材料提供了三个立意角度:科技是当今国际竞争的硬核,与我们日常生活也紧密关联,可分析新时代领路人的话,着重谈科技兴国,科技为人民,科技发展要始终把国家、民族、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可分析爱因斯坦的话,强调一切科技应该服务于人,关心人本身;还可以分析任正非的话,探讨如何推动科技发展,着重分析大学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应用价值、服务于社会的科技才是真正科技。

在文体的控制上,根据材料的暗示及题干的要求,尤其要抓住大家说科技中的字做文章,建议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立意:

1)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科技发展要以人为本

3)企业与大学合作,助力科技转化

4)科技兴国,科技造福人民

5)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可用素材:

1)将论文写在祖国稻田地里的水稻专家袁隆平,虽已九十高龄,却依然念念不忘水稻下的乘凉梦.

2)将论文写在青藏高原的植物学专家钟扬,不惜万里奔波,只求为祖国收集更多植物种子,以保证基因多样性.

3)晚年的爱因斯坦,得知用自己的理论制造的原子弹炸死成千上万的日本百姓,内心产生愧疚。

4)一颗种子很难抵御盐碱,但千千万万颗带着感情的种子却能依靠科技的力量,变坑洼盐碱地为平川良田。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接力帮助河北曲周从千年盐碱滩变身米粮川的故事,犹如一个看得见的哲理,谱写出科技为民、科学报国的生动诗篇。

5)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民生赖之以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曲周的巨变,正是得益于对农业科技的充分掌握、恰当使用。曲周老百姓回忆,46年前,农大师生挽着裤腿,背着自己的行李,蹚着泥水进村;他们与老百姓一个锅里吃饭,一身泥、一身汗地在盐碱滩上摸爬滚打。农大师生所孜孜以求的,概括起来就是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农大师生的事迹启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报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

6)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问赖之以成。从最初的改土治碱,到帮助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再到推动产业化经营、绿色发展,农大师生始终聚焦曲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科研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让学问走出书斋,散放出强烈的实践之光、科技之美。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不单纯是书斋里的创造,也是实践经验的凝结,而广袤的基层大地,恰有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在经济和民生需求中体现价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知识分子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7)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人才赖之以强。46年来,曲周实验站先后走出两任农大校长、3位院士,培养出50多名教授、500多名研究生,也为当地贡献了50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源于曲周的科技小院模式已经走向全国,让300多名研究生长期在农村、农企一线零距离学以致用,成长为懂农业、懂经营的科研人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阔的田野是最好的授业课堂,也是最广的成才舞台。农大在曲周探索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为培育时代新人丰富了实践路径。

8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农大师生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用实际行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赋予了科学研究强大生命力,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下精彩人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科技报国的远大抱负,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能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伟大梦想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9)科学改变了世界,科学改变了生活。正当我们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悄然面对着科技带给我们的挑战。科技应该而且必须是为人服务的。事实上,人文是精彩的,科技也可以像人文一样精彩。要让科技也精彩起来,就要发展人性化科技,让科技以人为本。

10)发展人性化科技,实现科技以人为本,首先应该正确看待科技和物质的关系,科技化不等于物质化。无论是科技成果的副作用,还是科技滥用造成的危害,都逃离不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无目的物质至上主义。人们为了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物质,牺牲了时间和当前的快乐。当发展着物质科技生产力忽略、脱离开民众精神力的时候,就会丧失它应受人控制并为人服务的真正本质,而变成了与人对立的异化力量。当人们大规模追求物质利益和无止境的便捷的时候,塑料白色污染,环境恶化,资源的过度开采等问题已经开始困扰我们的生活了。

11)发展人性化科技,实现科技以人为本,应认识到科技也是一种生命。技术是进化的延伸。生命的不断延续和进化才有了今天人类精彩的世界,而伴随人类发展的恰恰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也成就了今天人类的精彩。我们常说的划时代的技术革命的本身就是技术的不断进化。因此,我们认为科学技术也是有生命的,他伴随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12)发展人性化科技,实现科技以人为本,技术注入感知能力和感情,培养科技的感情,我相信浪漫的科学家会把浪漫注入他的发明当中,因为这不仅仅是科学家的本事,更重要的,浪漫也是人的需求,科技既然以人为本,为何不像人一样让发明创造也浪漫起来。除了浪漫,人们会有喜怒哀乐多种情绪,更会有丰富的情感,让发明创造与人的情感共鸣,让发明创造与人的情感共生。其实,科技的情感,就是科学家的情感,也是大众的情感。

13)发展人性化科技,实现科技以人为本,要把科技看成新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很广泛,从某一部分来看,文化包含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而这样的生活习惯已经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当网络科技遇到了人,那么网络文化就孕育而生,网络文化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谁能说科技本身不是一种文化呢?

14)无论是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述,还是科技兴国的冶国方略。我国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社会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用技术创新助力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增长点,用人性化的科技助力解决以往发展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把人性化技术创新融入现代社会服务和管理,这些都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技的强大作用和生命力。科技应是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创新生活的,科学让生活更精彩。

行文结构:

本文可以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标题,开篇即可展示中心观点: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科学工作者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然后用平行结构,分把论文写在祖国建设的大地上对现阶段的中国更为重要”“科技不能藏之名山,也不能脱离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国家才会更有希望等三个部分,以农民院士朱有勇、水稻之父袁隆平、钟扬等人的典型事例为证,谈在建设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进程中,我们是如何、该如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最后,以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呼告引导性的语言完结,科技要扎根于人民所需,扎根于祖国所需,在民生需求中体现价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初心不忘,使命牢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在祖国大地上耕耘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以此总结全文,照应文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