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大同二中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198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360截图20240111145224052.jpg360截图20240111144342476.jpg360截图20240111145314755.jpg360截图20240111145505634.jpg


       2020-2021学年大同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柚

周伟

赖显增,一个人过,只有四十多岁,无残无疾,半傻不傻,在贫困户中是一个特例,没有通水通电,危房也没有改造。我第一次去看他时,他蹲在自家屋前的水田下面的水渠里洗手,双手使劲儿压低往水渠中伸,腰身拉得长而直,隔老远看去真像一只黄狗埋头在水渠里喝水。

说起用水的事,村里原来没有统一规划的自来水,都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一伙分别搞的自来水。最早只要每个人摊上200块钱,就能接上清凌凌的自来水。当接到赖显增屋门口时,他不舍得出那200块钱,还说了很多气愤的话:太不像话!在农村连喝水都要钱,真的是太不像话!他不肯接,说:我不接,我就不相信会渴死!……”

赖显增家的危房改造是早已列入计划的,却迟迟没有落到实处。第一批危房改造,当时的政府补助10700元。赖显增的房子改造好,大约得花18000元,自己也就添个六七千元。赖显增一屁股坐在他家的大门口,死活不肯,说就是他卖了血也凑不够这么一大笔钱。这次,我们又去找他,说今年危房改造最高补助到两万元,不要他自己再掏钱,你就放心改造吧。但他却一万个不相信,说政府的钱哪会一会儿一万一会儿两万,分明是骗他的,不可能。房子改造完成后,肯定又要他自己拿钱的。他说:莫要三番五次来找我,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他认定死理,说:我反正不改造,总不会让我自己掏钱吧——”

说起赖显增,村里人都讲他父母死得早,两兄弟都是奶奶带大的。他奶奶是个硬棒的人,再苦再难,也硬撑着。赖显增也跟他奶奶一样,从不欠人家的情分,穷也穷得硬棒,饿也饿得精光。自从他那个傻弟弟走丢以后,他变得更古怪了。他说他的弟弟总有一天会回来的。但是大家没有点破——他的傻弟弟都走丢十多年了,肯定早死在外边了。

一到夜晚,赖显增总在头上套一个探照灯,在黑夜里游荡。他说,在他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白昼一般,没有什么事能瞒得过他,他的心里亮堂堂的。一回到家,赖显增就钻进黑洞洞的低矮破旧的屋里。夜晚静寂得可怕,星星睡了,月亮睡了,他也睡了,进入了黑沉沉的梦乡。

赖显增最喜欢做的是香火工。哪户人家老(死)了人,不用人去请他,他自己就跑去烧纸钱点香烛,出殡的时候撒纸钱。这样的时候,有吃有喝,迎来送往,爆竹震天,敲敲打打,哭哭喊喊……他就昼夜不睡,忙上忙下,显得他是多么重要和突出,他的脸上堆满了欢快的笑容和忙碌的喜悦。他逢人就说:当大事,要办得像样,办得热闹,办得隆重……”

有一天,天大晴,突然就下起雨来。妇联主任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边走边打赖显增的电话,要他帮忙一起去收一下晒谷坪里的谷。收完谷,妇联主任就留了他在家里吃饭,我们工作队员也在妇联主任家里寄餐。那天,在餐桌上我就跟赖显增聊起来。他不看我,也不看大家,一碗饭吃得飞快,吃完饭放下碗准备走人。我赶忙要他表态,说镇里村里不要他出钱,只要他表个态。他笑笑说:哪有这样的好事?但显然,他没有拒绝。

第二天镇长来了,我们陪着他去了赖显增家。镇长拉着赖显增的手要他表态,并且和他合了影,录了视频。镇长说:有视频和照片为证,不能反悔,明天开工!赖显增呵呵笑着,大家也呵呵笑着。

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喊了水工、电工、泥瓦工,一起动手,没几天时间,就把水、电、厨房和厕所的问题一并解决了。大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那天晚上,夜很深很黑,赖显增来到妇联主任的家里,头上套着一个探照灯。他看见我们工作队三个人在妇联主任家里烤火说话,他就说给我们去树上摘几个柚子吃。我们正要阻拦,他却一个黑影般消失了。没几分钟,他回来,用外衣包了五个柚子,呵呵笑着。

我说:这么黑的夜,这么高的树,赖显增怎么一下子就摘下来五个袖子?妇联主任说:显增是个夜猫子呢。他立在那里,头上的探照灯,照得眼前的世界一片明亮……

赖显增摘的柚子是迟熟的,个儿不大,我们吃着,有些苦、有些酸,也有些甜。他呵呵笑着,问我们:甜不甜?

妇联主任笑着说:显增说苦就苦,说甜就甜。妇联主任不经意的话,我却觉得有几分深意。

(选自《百花园》2019年第12期)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先交代了赖显增家里缺水缺电,住危房的基本生活情况,再写在妇联主任等人的帮助下改善生活条件的事情,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B. “他立在那里,头上的探照灯,照得眼前的世界一片明亮,烘托了赖显增生活美好的氛围,也预示了扶贫事业的光明前景。

C. 文中在黑夜里游荡中的游荡一词,既指赖显增心里的孤独,又暗含了他希望有朝一日在黑夜中重逢失散已久的弟弟。

D. 镇长拉着赖显增的手要他表态,并且和他合了影,录了视频。说明镇长怕赖显增反悔。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刻画赖显增形象时多次运用了语言描写,如莫要三番五次来找我”“哪有这样的好事等,表现了他对政府补助改造危房的不信任。

B. 文中第四段运用插叙手法,表现赖显增和他奶奶一样人穷志不短,但又较为固执的性格特点。

C.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小说情节前后贯通,合情合理,如前面提到赖显增满怀热情地做香火工和帮妇联主任收晒谷坪里的谷等事情,为后文他的思想转变做了铺垫。

D. 小说以妇联主任不经意的话,我却觉得有几分深意。结尾,这些都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3. 本文多次提到探照灯,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探照灯的用意。

4. 最后一段中妇联主任笑着说:显增说苦就苦,说甜就甜。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的曙光

在前不久,霍金描述了人类的命运:在未来100年内,结合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会变得比人类更聪明。但他强调: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为人类征途画上句号。特斯拉汽车公司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EO伊隆·马斯克则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所要面临的最大威胁。

人们害怕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会反客为主成为自己的主宰,或是刽子手——虽然这种观点还很新,但已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新趋势。而这一观点也被用来反对诸如谷歌、微软等大公司对于人工智能开发的巨大投资。随着超级电脑的日益普及,机器人在各个战场的无往不胜,只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定义在科学领域就显得太自欺欺人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该担心什么?

得益于加工工艺的发展以及越来越丰富的数码数据,人工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增长。通过模仿人类大脑的神经元以及摄入大量的数据,如今的深度学习系统可以教会它们自己完成诸多任务。从图形识别到翻译,人工智能几乎可以和人类做得一样好。结局就是,那些需要动脑完成的游戏,如青蛙过河,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电脑程序解决了。

尤为关键的是,这项能力是有特定用途的。如今的人工智能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数值计算来伪装成智能,而不是像人类智能一样是在自主地思考,或是出于对某物的兴趣和渴望进行思考。现在的人工智能尚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灵活的推测判断能力。

不过,人工智能已有足够的力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它可以与人类互补,从而增强人类的能力。有了人工智能的帮助,医生可以更方便地标记癌症;智能手机中的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将互联网带给数百万发展中国家的文盲人群;数字助理会对学术研究提出有用的假说;图像分类系统让可穿戴电脑将真实世界的有用信息直观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从短期来看,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乐观的。比如,人工智能又唤醒了机械设备对于国家安全的作用。无论是专制国家还是民主国家,这种可以监视上亿个场景,并且可以通过人脸或声音从人群中识别出每一个市民的能力,都会对民众自由构成重大的威胁。

即使整个社会都能从人工智能那儿得到巨大的好处,仍会有许多个人遭受损失。人工智能可能会让整个白领阶层都丢了工作。当然,更多的教育和训练会有所帮助,而借助人工智能产生的财富也会被用于创造新的工作,不过工人们注定会失去位置。

监视手段和混乱并不是霍金、马斯克所担心的,也不是好莱坞近期密集推出未来人工智能电影的原因。他们所担心的是更长远、更具启示的问题:这些具有超人的智慧与能力的机器人最终会与人类作对。

不过,离这样的人工智能出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实际上它们可能根本不会被创造出来。

人工智能危机重重,不过这也不能掩盖它的曙光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链接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说过,智能机器人很难说比人聪明,当前的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要想造出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人,人类在科学研究上还有不小的距离。在看得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整体水平还难以超越人类智慧,不足以威胁人类的生存。

链接二:

有人问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我们难道一点都不需要担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么?扎克伯格解释道:我们现在担忧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就如同两百年前担心要是以后有飞机了飞机坠毁怎么办一样。如果我们总是过度担心安全性,我们就不可能造出飞机。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先造出飞机,再担心飞机的安全性。

链接三: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普通民众的调研中,向受访者询问:您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吗?调查结果如下图。

链接四: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不仅关乎科学,还关乎伦理。如无人驾驶车,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也就是司机是否该信任无人驾驶车或信任工程师写的程序。这是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如美国那场著名的电车难题争论,当惨痛的牺牲在所难免时,该如何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程序应该设计保证车里人的安全,还是保证行人的安全?换句话说,作为同时是行人也有可能是车主的你,愿意生产商制造哪一款车?这就是伦理方面的问题。

5.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对人工智能的害怕,是反对谷歌、微软等公司巨额投资人工智能的理由。

B. 人工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增长,因此产生了越来越丰富的数码数据。

C. 人工智能有足够的力量影响生活,在医疗、学术研究等领域能一展所长。

D. 人工智能可能会让整个白领阶层丢掉工作,但是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6. 下列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或人类智能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模仿人类大脑神经元,它的图形识别与翻译能力几乎与人类相当。

B. 人类智能能自主思考,或出于某种情绪思考,当前人工智能做不到这一点。

C. 人工智能可以与人类互补,以增强人类能力,并帮助人类改变他们的生活。

D. 如今人工智能靠简单粗暴的计算伪装成智能,不具有推测判断的能力。

7. 下列不同对象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或态度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霍金对人工智能发展充满乐观,认为将来聪明的人工智能会快速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B. 特斯拉汽车公司的CEO伊隆·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最大程度威胁人类生存。

C. 扎克伯格认为人类应像二百年前对待飞机那样永远不需要担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

D.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研表明半数普通民众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8.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9.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失,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共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住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B.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C.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D.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平庸,平常。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以……为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D.犯笑侮,收召后学             犯:遭到,冒着。

13. 下列文化常识或文学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古代一种运用说明、记叙、议论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受莲说》《少年中国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

B. “句读俗称断句,亦称句逗,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

C. 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不同于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D. 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赞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说》从古之学者说起,论述教师的作用相从师的必要性,并提出择师的标准,即不论其位高低和年龄大小,凡先闻道者,皆可为师。

B. 《师说》论证严密,结构清晰,言之有序,运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达真师重道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C. 《师说》句式灵活多变,整微结合,使文章论证节奏舒缓自如,同时运用嗟乎”“呜呼等语气词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惋惜与痛心。

D. 选文二印证了师道之不传的社会现状,交代韩愈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的积极做法,表现世不从流俗、遵行师道的勇气和担当。

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换星移,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全诗清新、晓畅,托物寄意,借景言情。

B. 颔联中”“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

C. “槛外长江  自流一句与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字回应第一句的滕王高阁临江渚,神完气足。

D. 尾联运用了设问手法,以景结情,引得读者回肠荡气。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

17.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传说王勃写到最后一句有意在 处留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了,有人猜是字,有人猜是字,有人认为是个字,有人认为是个字,也有人猜测是字。王勃为什么用个?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李凭弹奏技艺高超,月宫中的吴刚和玉兔都被吸引。

2)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写天人永隔时间之长,“____________”又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远眺故都却被阻隔视线,表现出辛弃疾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与收复大业阻碍重重的忧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根据下面的字形演变和提供的例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甲骨文       金文      战国文字          篆文

从:会意字,甲骨文的字,由两个面朝左侧立的构成,像二人相从之形,本义为跟随。

例句: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左丘明《曹刿论战》)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蒲松龄《狼》)

1)上述例句中的字,使用本义的有哪些?(只填序号)

2)请根据上述例句中的本义和引申义,各写出一个包含字的成语。

用本义:________   ②用引申义: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下面是一封书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清远XX中学学生李小红,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大作《擂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李小红

2020112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围绕一路有你的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符合文体要求;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D项,说明镇长怕赖显增反悔错误,镇长只是这么说只是开玩笑,表态、合影、录视频目的并不是怕他反悔,只是工作必要的资料收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A项,莫要三番五次来找我’‘哪有这样的好事等,表现了他对政府补助改造危房的不信任错误,前一句莫要三番五次来找我确实是因为他不相信补助会增加,自己不用掏钱,但说后一句哪有这样的好事时他没有拒绝,并没有表现不信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物象的作用的能力。

一到夜晚,赖显增总在头上套一个探照灯,在黑夜里游荡”“赖显增来到妇联主任的家里,头上套着一个探照灯,探照灯在农村生活中比较常见,农村没有路灯,人们走夜路都要靠它照明,富有农村生活气息;

同时,赖显增,一个人过,只有四十多岁,无残无疾,半傻不傻,在贫困户中是一个特例,没有通水通电,危房也没有改造,家里没有电,村里也没有路灯,所以他只能依靠探照灯照明,自来水也要靠村户自己出钱牵,基础设施很不完善,也反映出农村生活的艰苦;

其次,他说,在他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白昼一般,没有什么事能瞒得过他,他的心里亮堂堂的,他热衷于帮人办热闹大事,妇联主任请他帮忙他也立即就去,在危房改造完成后,他说给我们去树上摘几个柚子吃。我们正要阻拦,他却一个黑影般消失了。没几分钟,他回来,用外衣包了五个柚子,呵呵笑着”“立在那里,头上的探照灯,照得眼前的世界一片明亮,可见探照灯也是他人格的象征,他是一个光明磊落、重视人情、吃苦耐劳的人。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显增说苦就苦,说甜就甜,妇联主任吃柚子,却并不以自己的味觉感受为准,而是以赖显增的感受为主,反映出干部一心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办事,希望百姓能过上甜蜜美好生活的愿望;

结合前文,赖显增生活困苦,却始终不肯接受帮助,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对他的帮扶,妇联主任这番话也饱含着扶贫工作不易,而终于完成的欣慰感叹。扶贫工作中,像赖显增这样的贫困户也有很多,他们可能思想固执,不愿转变,不肯相信国家政策,这需要扶贫工作人员耐心细致、认真倾听群众的需求,只有走进人民心中,以人民的需求为准则,才能够让百姓都愿意主动脱贫,从而推进我国的扶贫事业。

【点睛】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渲染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我们一般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进行梳理归纳:

1.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发展;串联起相关的情节,成为文章的线索;为下文做铺垫、伏笔等作用。

2.对主要人物的作用

通过对物象的象征意义来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或者通过对物象的叙述和描写,侧面衬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使主要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

3.对环境的作用

若物象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时,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对主题的作用

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深化、升华文章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人工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增长,因此产生了越来越丰富的数码数据。因果颠倒,应是越来越丰富的数码数据使人工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增长。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不具有推测判断的能力错误,只是不具备人类灵活的推测判断能力而已,并非完全不具备推测判断能力。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曲解文意,第一段第二行可能为人类征途画上句号表明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C项,永远不需要担心时间错误,当前不需过度担心并不表明以后不用担心;

D项,半数普通民众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错误,链接三饼状图中显示仅38%普通民众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居长安众不暇熟的句意为:他住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及煮熟。句中不暇熟的主语,所以应在之前停顿,所以,应排除AB项。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的句意为: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句中的表递进,译为而且,连接下句增与为言辞,所以应在之前停顿,排除D项。

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轻狂的名声。他住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意为我怎么知道他(这个人)年纪是出生得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其中,怎么、哪里。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文辞语意已尽处为,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说法颠倒。正确的是:文辞语意已尽处为,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是议论文,要注意选项中有关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是否正确。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运用……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错,本文的论证方法中没有比喻论证,而是引用论证。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学者,求学的人;师者……所以,表方式,用来……的;,传授。第二句关键点:,赞许;,他;,赠送;,来。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韩愈《师说》)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轻狂的名声。他住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全诗清新、晓畅分析错误,全诗凝练、含蓄,情景交融,寄意深远。

故选A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一句中,这个巧妙的字,就是这首诗的重点,在雕梁画栋盛极而衰,朝云暮雨空自寂寞的变化中,凸显出诗人内心的物是人非的感受,不管时间如何变化,岁月如何流逝,都无法寄托割舍这份心怀。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情爱道义亦为空。槛外长江空自流是从侧面反映物是人非的变迁之感。

【点睛】诗歌中炼字题一般解答思路:

找出关键字词并解释其语境义;

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情状,或概括其营造的意境;

点出该字运用的表现手法(不要忘记修辞手法)。

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或主题。

虽然以上四点最终并不一定都会体现在答案中,但锻字炼句题仍应始终牢记联系意境、情感、手法这三大鉴赏角度。

赏析:

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颔联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表现了阁的高峻;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全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第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进一步描写滕王阁的冷清寂寞。雕着精美图画的梁木、用玉做成的门帘朝朝暮暮和南浦的云西山的雨为伴。这两句依然暗含着对比,过去,雕梁画栋的楼阁有王子的居住更显其气势,珠帘有玉面相衬更显其温婉高贵,可如今人去楼空,一派苍凉。

后四句抒发生命短暂、繁华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读过苏轼《赤壁赋》的读者不禁会想起其中的句子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是诗人消极心绪的流露。此处抒情手法极妙,不仅有前四句之景为情做铺垫,还有闲云潭影日悠悠”“槛外长江空自流之景与情的完美融合。这样,情感就是饱满的、浓厚的、真实可感的,让读者不得不沉浸于其中与诗人共伤悲。

最后两句抒发阁中帝子今何在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把人的目光牵引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把人的思绪带领到了更加纵深的历史。长江不停地无情地流动,时间冷漠地永恒地流逝,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去。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情爱道义亦为空。

18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时以理解为基础,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易错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19题详解】(1②③⑤

2示例:云集景从  何去何从   无所适从   轻车简从   言出祸从

示例:投笔从戎   从善如流   从心所欲   惟命是从   言听计从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字本义的能力。

①“弟走从军阿姨死,动词,参与,参加。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动词,跟随。

③“隶而从者,动词,跟随。

④“民弗从也,动词,听从,服从。

⑤“一狼仍从,动词,跟随。

例句中使用本义的是②③⑤

2)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字本义和引申义的能力。

的本义是跟随

云集景从的意思是像云一样聚集,像影子一样跟随,运用本义。

何去何从的意思是到哪儿去,跟随什么走,运用本义。

无所适从的意思是不知跟随哪一个好,运用本义。

轻车简从的意思是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运用本义。

言出祸从的意思是话一出口,祸患跟随而来,运用本义。

的引申义有参与”“听从”“按照”“服从”“依从等。

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运用引申义参与

从善如流的意思是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运用引申义听从

从心所欲的意思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运用引申义按照

惟命是从的意思是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运用引申义服从

言听计从的意思是说的话和出的主意都依从,运用引申义依从

20题详解】①“妹仔改为女生

②“你刊改为贵刊

③“大作改为拙作拙笔

④“拜读改为指正

⑤“务必改为能够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封投稿信,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要求找出来并进行修改,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是否得体,并进行修改。

第一处,妹仔不当,过于口语化,与投稿信这一正式场合不合,应改为女生

第二处,你刊不当,称呼对方,一般使用敬辞,即贵刊

第三处,大作不当,大作是敬辞,称别人的作品,此处是说自己的作品,应使用谦辞拙作拙笔

第四处,拜读不当,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不能说别人读自己的作品,应改为指正指正是谦辞,用于请人对自己的意见或作品加以批评修正;

第五处,务必不当,务必意思是必须,一定,用在此处,口气过于强硬,可以删除,或改为能、能够

21题详解】例文

一路有你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那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那气息短弱的断断续续,那细瘦得堵不住笛孔的手指,可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却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靠在墙角听老师吹奏时,我曾陶醉过。

于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便有你相伴。

记得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手持着你,用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和热爱,把我的情感付诸你。那一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喜极而泣,我爱我的音乐。

后来的日子,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心照不宣、义无返顾地走了过来。在你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那是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那是一种天真无饰的期盼,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以及与音乐共舞的忘我的潇洒。

中考的时候,曾一度冷漠了你。成绩知晓以后,却第一个把喜讯告诉了你。这才发现,一路风风雨雨,早已与你不离不弃。在你的包容下,我的手指随心所欲地跳跃,我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我捧着你,恰似与一个阔别多年的老友相拥。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跟随我,品味过春荣夏酷,见证了秋凄冬寒,永不厌倦地听我诉说,为我分担,感谢一路有你。

如今一步一步走向高考,我依然不肯离开你。时常一杯香茗,一本书,一曲《葬花吟》,便是一场异常充实的晚自习。每每吹奏,便仿佛来到花冢之前,与潇湘妃子同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任思绪飞游之后,便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仿佛肩负着你无限的希冀。

吹奏着你,总感觉到一种歌之即在、不歌亦艳的光荣,引导并抚慰着我。一路有你,我充满力量,一路有你,我一往无前。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提供材料的话题作文。从话题来看,一路有你一路可以是指一条具体的路,也可以取它的比喻义,写一条抽象的路,如求学之路、人生之路、进步之路、成功之路等等。一路有你,意味着这个必须贯穿的这一路的全过程。那么指什么?材料中说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可见,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如父母、老师同学、某一本书……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知识、理想、憧憬、诗歌、音乐等等。因此本题可写的角度很多,可以表达亲情,可以表达友情,可以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还可以反映某种兴趣爱好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等等。另外,标题为一路有你,建议考生写作中以第二人称的角度来叙述,这样有利于扣题和抒发情感突出文章主题。行文时可依据标题首先点明的内涵,如把定位为父母,然后通过叙事和描写,展现一路上对的陪伴,表现几个关键点上对的影响,如影响的选择,影响在事情上的成败等,从而表达主题。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还要关注文体,因为本次要求写作记叙文,所以记叙文体要鲜明。

立意:

1)歌颂亲情,如歌颂父爱、母爱的伟大:通过叙写成长之路上父母一路陪伴、影响自己的小故事,歌颂父爱和母爱的伟大。

2)表达感恩之心:如写老师或朋友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帮助,表达对老师或朋友的感恩之心。

3)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写为理想而奋斗的小故事,表达人生路上有理想为伴,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素材:

每一次看到你,都感到亲切;每一次看到你,都感到愉悦,内心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儿时的我喜欢那种与纸张磨搓的感觉,心中有着一阵莫名的悸动,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往你里面窥探。不知不觉,爱上你那指间的世界。闲暇时翻阅着,跟着你童话般的思绪行走着,想象着那美好的一切。你让我想到海面上盖着一座水晶房,里面住着你和我,想象着我在和你倾心交谈……有时渴望白云上开满了花朵,我和你在周游列国。彼时的你和我,幼稚而又可爱,懵懂亦很快乐。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你,爱上与你一起行走的感觉……

细细一想,从我出生到现在,也是有了十来年的岁月。在这十来年的成长路上,或风雨交加,或阳光明媚;或荒凉寂寞,或鸟语花香。您总是不弃不离地陪在我身边,为我做前进路上最美的太阳。因此,一路有你,一路花香。十三年前,是您用您那炙热的手,捧起了呱呱落地的我,用爱用责任,汇成羽翼,小心的保护着我。

也是这羊肠小道,喜欢疯跑的我又将奶奶甩得远远。然而一个踉跄,便重重摔了一跤。鲜血从膝盖上不断渗出,我的眼泪断了线似的从眼眶里涌出。吓坏的奶奶索性小跑过来,口中批评,而目光却慈爱而急切......夕阳西下,我趴在奶奶温暖的背上,伤口不再隐隐作痛,斜偎着脑袋,幸福的口水从我的嘴角漏出,如夕阳渲染了天空,沾湿了她的衣服。这一路走来,一路风雨,夹杂着恐惧与孤单;然而,奶奶,一路有您,风雨相携,我知道,我能战胜一切,迎接阳光。

还记得是年幼的女童,蜷缩在空白的尽头,于是你来了,带来自古无名的风,一页一页的婆娑影绰了一个朝代又一个盛世的风华,墨痕如昨,血泪殷然,你牵了我的袖,行走于空白之中的水墨山河,览宋夜高悬的明月,赏唐朝璀璨的繁花,歌窈窕之章的洒脱超然,呼作白玉盘的温柔浪漫,于是你笑,从沙场的黄花分外香到小楼的落木萧萧,你牵着我的袖,一路走过古旧的未央,满口余香。

行文结构:

首先由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开篇,引出十年的竹笛生涯;接着以墙角老师吹响的笛音引出的结缘,让幼小的心灵,多了一位相随的伴侣;然后写竹笛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伴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伴我一步一步走向高考,行文中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笛音给予的精神抚慰,写出了对竹笛的一往情深;最后收束全篇,呼应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