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晋州一中高三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51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晋州一中高三语文试卷(全)

360截图20240115145714866.jpg



360截图20240115145615671.jpg360截图20240115145758455.jpg360截图20240115145822671.jpg


2019-2020学年晋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风骨联系起来,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

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08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B.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

C.不再以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

D.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

B.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

C.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D.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

B.刘勰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

C.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D.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大卫母亲克莱拉死后,他的继父谋得斯通先生把他送到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工作,后来他来到贝特西姨婆处]

第二天早上下楼时,我发现我姨婆低头坐在早餐桌前,想得出了神,她的一只胳臂搁在茶盘上,水罐往茶壶里倒的水都漫出来了,整块台布都泡在了水中,直到我进来才把她从沉思中唤醒。我敢断定,她想的一定是关于我的事。

吃早饭时我老朝姨婆看。我看她看不了一会儿,发现她也在看我,我不知所措。我的刀子落在了叉子上,叉子又绊到刀子上。切下的成肉还没送到嘴里,肉的碎片却飞到了空中,高得吓人。连茶都要呛我,不肯走正路下去,走了错路。

喂!过了很久,我姨婆才开口说话,我已给他写了信了。

——

给你的后爸。我姨婆说。

你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还说不上来,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啊,要是我得回到谋得斯通先生那儿去的话,我喊了起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会儿我对这件事,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姨婆摇着头说,我只知道,我还没法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我一听这话,心都凉了。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她围上围裙,亲自洗起茶杯来。

谋得斯通先生的回信终于来了。我姨婆告诉我说,他第二天要亲自来跟我姨婆谈我的问题。我听了吃惊不小。第二天,我坐在那儿计算着时刻,心里有时希望低落,有时恐惧上升,此起彼落地冲突着,弄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就这样坐在那儿,等待着那张阴沉的脸来吓唬我。

我要走开吗,姨婆?我战战兢兢地问道。

……

别走,少爷,我姨婆说,当然别走!

特洛伍德小姐,接到你的信,我觉得,为了表白我自己,更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谋得斯通先生说。

谢谢你,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说,你用不着考虑我。

这个淘气的孩子,居然丢下朋友和工作,出逃了。他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死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这孩子,性格乖戾,桀骜不驯,态度粗暴,脾气倔强、执拗。我姐姐跟我,都曾尽力设法想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可是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我相信,他是最坏的一个。

这话太过分了!姨婆立即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把这孩子托付给我的一个朋友照顾,叫他学一门体面的职业。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职业,逃跑了,成了一个乡下的流浪汉,衣衫破烂地跑到这儿来,来向你诉冤来了,特洛伍德小姐。

你还是先说说那体面的职业吧,我姨婆说,要是这孩子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也会要他去学那门职业吗?要是那可怜的孩子——他妈妈——还活着,你仍会要他去学那体面的职业吗,会吗?我姨婆问。

我相信,谋得斯通先生点了点头说,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哼!我姨婆说,不幸的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一死,她的年金也没有了吧?

她一死也没有了。谋得斯通先生回答说。

那份小小的财产——那懂房子、花园——那座没有乌鸦的鸦巢——就没有她儿子的份了吗?

我的亡妻很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完全信赖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不通世事、最可怜、最不幸的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安排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下去。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打算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不!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吧!

狄克先生,我姨婆说,你看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考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回答说: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你可以走了。姨婆对谋得斯通先生说,这孩子我倒要留下碰碰运气看了。即使他完全像你说的那样,那我替他做的事,至少也可以跟得上你替他做的。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那个可怜、不幸、一步走错的娃娃,你给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敢肯定,你对她一定大送媚笑,大飞媚眼,好像你连对鹅都不敢嘘一声——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对那个单纯的娃娃来说,你是个暴君,你把她的心都砸碎了。你利用了她大部分的弱点,伤害她,要了她的命。呸!滚开!滚!

谋得斯通先生一直站在门旁,脸带微笑地看着我姨婆,可是他那道浓眉却紧紧地锁在一起。

再见了,先生!姨婆说,再见!跟你也再见了,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一言不发,审慎地伸出胳臂挽住弟弟的胳臂,以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走出屋子。

我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我怀着极大的诚意,双臂紧搂着她的脖子去吻她。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姨婆犀利的追问,揭露了以谋得斯通姐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私、冷漠、金钱至上的丑陋嘴脸。

B. “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姨婆的表现,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

C. “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这说明大卫的母亲性格是软弱的。

D. “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当姨婆问及的去留问题时,狄克看似答非所问,实际上坚定了姨婆收留的决心。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和细节描写,表现了当时焦急不安的心情。

B. 本文通过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感情细腻,具有真实感。

C. 文章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言行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性的善恶。

D. 文章多次运用锐利地”“尖锐地词语来描写姨婆,既写出她对和妈妈的同情,也表现了其嫉恶如仇的性格。

9.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 “相由心生,选文中姨婆的表情随着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请结合本文的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晉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晉,且贰于楚也。晉军函陵,秦军晉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晉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晉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以利晉,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B. 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 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12. 下列关于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B. 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 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江晦叔

苏轼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

浮云世事故,孤月此心明。

雨已倾盆落,诗初翻水成

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注1苏轼屡遭贬谪,直至海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遇赦北归,至虔州(今江西贛州),与江晦叔以诗唱答。江晦叔,苏轼旧友,时知虔州。翻水成:典出韩愈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二江:长江支流章、贡二水汇合于虔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返故土,友人钟鼓相庆;诗人重见旧时风物,宛如旧梦惊破,又恍惚梦境一般。

B.倾盆大雨衬托翻水诗情,著一字足见诗人未因悠悠尘世而改变的本性。

C.尾联以景结情,语意双关。前句写友人送别,后句寄托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感喟。

D.全诗所见所闻为情取景,重点在诗人情怀的寄托之处;诗风清俊浑厚,蕴含深厚。

16.“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两句被后人称赞为极为髙妙,请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无限辛酸,流露出作者内心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清冷的月光下,诗人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篮球场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有20来年的历史,各种设施设备都太旧了。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打算88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碰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各位师生不要来施工区域。望大家配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疫情严峻。对此,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采取了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基本遏制了疫情蔓延扩散的势头,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正是他们不避险,不畏难,激励着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斗志。

请根据所给的对象及对联的上联,拟出下联。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的特点。

(对国家)

上联:运筹帷幄举国战疫待云开雾散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医护人员)

上联:心忧华夏大地呕心沥血定驱瘟魔凭妙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推开门,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但也可能遭受到沙尘的袭击;推开门,我们拥有了沟通的快乐,但也可能丢失掉内心的宁静;推开门,在得到我们期许的东西的同时,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推开那扇门,往往意味着突破和勇气,也象征着一次对未知的探索。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错,原文是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与生活想象,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D项,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是共有特点,刘勰与曹丕一脉相承,从本质上看基本一致,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D

3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错。选项扩大范围,以偏概全。原文是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而非历朝历代的诗人的追求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是错误的。文章开篇写到虽然姨婆给大卫的后爸,但是姨婆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项,比喻是错误的。第二段在表现焦急不安的心情时并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方法的把握能力。

本文在叙述的过程中,时以大卫的视角来叙述的,即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事。

本文在叙述事情时,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及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通过和姨婆的对话表现出我并不想回到后爸那里;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两个的对话来表现他们姐弟两个的虚伪和狡诈。

本选段围绕我的去留问题展开讨论,这一问题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的情节更紧凑集中,并且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从而表现出谋得斯通姐弟两个的虚伪,并且矛盾也在讨论中更尖锐化,可以说我的去留问题时小说的线索。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心理的把握能力。

文章开篇写到大卫下楼的时候,看到姨婆低着头坐在早餐桌前,并且想得出了神,我知道姨婆想的一定是关于自己去留的事情,从姨婆低头沉思的程度可以看出我的去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谋得斯通姐弟两个来到姨婆这里时,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们,并且揭露了谋得斯通姐弟俩对大卫的虐待以及占有了大卫母亲的遗产,在揭露这些罪恶时,姨婆表现出愤怒之情。

姨婆在和谋得斯通姐弟两个据理力争时,专注地听着,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而当谋得斯通姐弟两个没有带走大卫时,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可以看出经过唇枪舌剑之后,姨婆取得了胜利,也解决了的去留问题,喜悦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C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意思是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其中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活用的能力。

A项,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B项,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边界;

C项,没有此类活用;

D项,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故选C

14x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1)行李,古今异义词,使者;共,通;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所害,所字结构,坏处。(2)许,许诺、答应;朝、夕,名词做状语,在早晨、在晚上;设版,修筑防御工事;君之所知也,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前途渺茫的悲凉感喟错误,从本联来看,以二江争送客之动,衬托木杪”“桥横之静,当为淡定不惊的胸襟;从全诗思想脉络看,悲凉感喟也不合逻辑。故选C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世间事像浮云一般变幻不定,我这颗心却像孤月高悬般洁净明亮。浮云世事改作者把变幻莫测的世事比作变幻不定的浮云,苏轼一生几次起用,几次遭贬,浮云世事改是对朝廷政治生活变化无常的一种反映;孤月此心明把自己光明磊落的心志比作洁净明亮的孤独之月,是说自己的操守,表示这颗忠君爱民之心始终不变,就像天上的孤月一般洁净明亮。同时以浮云衬托明月,以世事之变衬托坚贞之心志,越发表现作者品格之可贵。赏析本联的手法可从比喻或者象征衬托等角度,思想情感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知识补充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暗指感情的(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18题详解】①“来年改为余年”②“太旧改为过于陈旧”③“打算改为计划”④“正碰上改为正值”⑤“改为靠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①“已有20来年的历史来年是口语,与学校发布的启事文体不合,应使用书面语体,把来年改为余年

②“各种设施设备都太旧了太旧是口语,与启事的文体不合,应使用书面语体,把太旧改为过于陈旧

③“学校打算88日开始施工打算是口语,与启事的文体不合,应使用书面语体,把打算改为计划

④“施工期间正碰上暑假正碰上是口语,与启事的文体不合,应使用书面语体,把正碰上改为正值

⑤“请各位师生不要来施工区域表达不准确,应使用书面语体,把改为靠近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对联的要求,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对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题干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对象及对联的上联,拟出下联,需要注意对联所写的对象。

第一副对联,是写给国家的,材料中讲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国家的一系列举措,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举国为全国;战疫为事件;待云开雾散为抗击疫情的效果,对未来的期待等。下联,结合事件、所写对象、期待等来写即可。

第二副对联,是写给医护人员的。材料提示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正是他们不避险,不畏难,激励着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斗志,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等。分析上联,华夏大地表示范围;呕心沥血,写出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定驱瘟魔凭妙手对未来的期望等。下联按照对联的要求来写即可。

20题详解】推开那扇门

深红色的木门,散发着檀香的香气。用手轻轻一推,吱吱呀呀的响。儿时的我就这样在这扇门中进进出出,跑来跑去。

儿时常去的是一个乡间小村,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气息,碧绿的池塘、黝黑的土地,到处遍步 小王子,帮我去隔壁外婆家借点姜来,快点啊。没听到外婆这样说,我总是从家里跑出来,跨过不高的栅栏,跑到别人家的院子里,轻轻推开那扇深红色的大木门。房屋的主人在吱呀声中看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眼角皱起了鱼尾纹,什么事呀?她总是笑眯眯的。

我来借点姜。我口齿不清的表达着来意。她马上停下正在干的活,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拉着我来到厨房里,在一排姜里挑了一个最大的递给我。我用小手接过姜,急着跑回外婆那邀功请赏,忘了说谢谢,只记得身后有一张微笑的脸一直目送我回家。

在那个小村庄里总是这样的,家家户户深红色的木门总是半关着,只要轻轻推开那扇门,总能看到含笑的脸。家里缺个什么,在邻家总能借到;缺根葱、少根蒜的,到邻家的菜地里去摘几把,也没人会计较。尽管这样,却从没见谁家丢过什么。

长大了,下乡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城市的某个小区里。小区的风景也同样美:有挺拔的观赏树、人工的小河、精美的亭子。可小区的楼道里却是那样的幽静,给人一种紧迫感,因为家家户户的防盗门紧闭着,有些户主为了防盗,在防盗门外又加了一道不锈钢的门。人们的心,被这一道道门隔开了,偶尔在楼梯上遇见,总是面无表情的擦肩而过,淡漠的连一句招呼都没有。显得那样遥远、遥远……

不久后,妈妈的同事一家搬来了,住在我家楼下。我又体验到了那种串门的乐趣,我们两家不管谁过生日了都会给对方送一块蛋糕,她家经常包水饺,每次都不忘给我们送点来。

原来,那扇门是心灵的隔阂,是每个人心中的门,轻轻推开那扇门,同时推开的还有冷漠和淡然。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推开那扇门,首先要对进行具体的界定:字典上对的解释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本题显然不是让考生写建筑物的门,而是让考生写的比喻义、象征义。所以,,可以是历史的门,艺术的门、文学的门,也可以是指友谊之门、关爱之门、诚信之门、善良之门、勇敢之门,等等。所给的料中说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但也可能遭受到沙尘的袭击,也就是说推开门是有利有弊,再结合后面的内容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来看,此题的立意中心不再是否推开,而在于推开后如何面对,由此可以写:推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门推开后,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立意的中心。注意试题要求写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重点注意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立意角度参考:

1)珍惜亲情:例,通过写亲从之间的小事,推开亲情之门。

2)推开历史之门:可以写探究历史的经历。

3)推开科学之门:可以写钻研科学的经历。

4)推开诚信门:可以通过叙事写由不诚信到诚信的过程。

点睛:命题作文具体立意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是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的内涵是什么。例如本题可以叙写生活中具体的事件来告知读者,推开那扇门推开的是什么样的门;(2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内容的合理性,例如本题就可以从推开那扇门为什么要推开的角度来写;(3)将是什么”“为什么的角度结合起来,深入展现所给标题的内容。例如本题就可以先写推开那扇门是什么样的门,然后通过描写叙述,展示所选之门的特殊性、感人性、难忘性,推开那扇门的艰难过程、收获、体会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