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高三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150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高三语文试卷(全)

360截图20240115155215589.jpg360截图20240115155058114.jpg360截图20240115155605028.jpg360截图20240115155910317.jpg360截图20240115155951828.jpg

2021届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古代,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复杂,主要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自然因素一般是指那些剧烈、不可抗拒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这在考古发现中也屡见不鲜。最著名的当属罗马庞贝古城遗址和中国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也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社会暴力冲突所造成的死亡和社会文化习俗造成的死亡。这些非正常死亡一般会在人类遗骸上留下可观测的痕迹,例如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

此外,还有一种非正常死亡现象,与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可能都有关系,在考古中也很常见,却难以通过遗骸研究得以确认,这就是瘟疫。

瘟疫考古线索难以发现。瘟疫类型多种多样,引发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天气原因造成的,有的因环境破坏加剧了瘟疫的流行,有的是不合格的医疗卫生造成的,有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也有一些瘟疫的流行与密切接触动物有关,可分为被动性接触和主动性接触。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瘟疫及其治疗的记载。《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这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瘟疫除了造成人口的非正常大量死亡,还可能造成社会和文化的大动荡和大变迁。历史上人群的大迁徙和文化的交替背后,都可能有瘟疫的影子。许多朝代的更迭和战争的爆发背后都有瘟疫的影响。尽管瘟疫爆发的记载不断出现,造成的后果严重至极,但在考古发现中却鲜有发现和报道。究其原因,除了考古发掘本身具有的偶然性之外,缺乏对考古发现的准确解读也是重要原因。少量的可能与文献记载的瘟疫有关的考古发现,也很少进行多学科对照研究,较少关注古代人类遗骸上体现的古代疾病甚至瘟疫现象。因此,目前不多的有关瘟疫的考古学研究,一般是建立在考古背景、随葬品、葬式葬俗、埋藏学等间接线索上,通过证据链的方式判断遗址形成的可能,甚至这种可能具有唯一性的解释。考古遗址中出现的大量非正常死亡和埋藏现象,可能是一种对生前病患者的隔离方式,也可能是为避免瘟疫的进一步传播而对病逝者采取的措施。我们据此可推测,史前居民在受到瘟疫威胁时,不排除对病患人群或区域进行了隔离。通过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可能有效控制了瘟疫,也为我们留下了可能与瘟疫相关的考古遗存。

21世纪以来,科技考古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考古研究后,极大提高了我们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2015年,《细胞》杂志报道了生物考古学者的研究,他们在欧亚大陆5000年前的数个遗址的人骨材料中发现了鼠疫的直接证据。这是最直接、最确凿的对古代人类遗骸进行的有关瘟疫研究。相信这种技术会更多地应用于中国考古学,推进中国古代瘟疫的考古学研究。

(《摘编自王明辉人类战的考古学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等可见痕迹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证据。

B. 瘟疫考古较难,引发瘟疫的原因复杂多样,瘟疫的流行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可能都有关系。

C. 经考古发现,造成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瘟疫是引起社会和文化大动荡、大变迁的直接原因。

D. 为了提高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21世纪以来,我们不断地将科技引入考古学研究之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从考古发现的角度分析古代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以此引入瘟疫考古确认之难。

B. 文章以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为例证明剧烈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在考古发现中屡见不鲜。

C. 文章引用《周礼》等相关的史料记载论证当时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D. 文章据考古遗存推测:史前居民受瘟疫威胁时,曾用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控制瘟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的瘟疫也有可能是由《吕氏春秋》中记载的非时之气造成的。

B. 文字记载中瘟疫频发,后果严重,但考古发掘偶然性等因素使其在考古发现中很少被发现报道。

C.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会有助于解决我国在古代瘟疫考古学研究当中各方面材料数量不足的问题。

D. 因对瘟疫考古学研究目前都建立在间接线索上,所以想办法获取有效的直接证据才是当务之急。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情人断绝——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的内容、意境更广阔、更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诗比词更有艺术价值。

B.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有形式上、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其中,形式上的原因是主要的。

C.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则是三二的节奏。

D.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

B.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辨析。

C.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均是引证法。

D.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差别时,主要侧重于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词有别,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时诗能表达的,词不一定能表达,同样的,有时词能表达的,诗里不一定能表达。

B.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C.诗一般流行五言和七言,句式整齐,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D.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只有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的单式停顿,变化少。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之在滁也,自号醉翁,作亭琅那山,以醉翁名之。晚年又字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自为传,刻石,亦名其文曰《居士集》。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后以诸子赠太师,追封兖国公。

公之于文,天材有余,丰约中度,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义理自胜,短章大论,施无不可。有欲效之,不诡则俗,不淫则陋,终不可及。是以独步当世,求之古人,亦不可多得。公于六经,长于《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尝奉诏撰唐本纪表志,撰《五代史》。二书本纪,法严而词约,多取《春秋》遗意,其表、传、志、考,与迁、固【注】相上下。

公笃于朋友,不以贵贱生死易意。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既没,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尤奖进文士,一有所长,必极口称道,惟恐人不知也。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扬之人,至为立生祠。

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其称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秦人虽以涂炭遇之,不能废也。及汉祖以干戈定乱,纷纭未已,而叔孙通、陆贾之徒,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其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而起,则西汉之文后世莫能仿佛。盖孔氏之遗烈,其所及者如此。

自汉以来,更魏晋历南北,文弊极矣。虽唐正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燕许之流,倔强其间,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阏其颓波,东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自退之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以为文。祖宗之治,礼文法度,追迹汉唐,而文章之士,杨、刘而已。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於乎!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

(取材于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注】固:班固,东汉史学家。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所发明                发明:独到阐发

B. 文不兹乎              兹:同,生长

C. 秦人虽以涂炭遇之         遇:对待

D.倔强其间                倔强:努力振作

1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之在滁也    或言之朝廷

B. 吾老于其间    公笃于朋友

C. 皆出涕相吊    与迁、固相上下

D. 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   而文气衰弱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诡则俗,不淫则陋

不是怪异就是俗气,不是杂乱就是浅陋

B. 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

用《诗》《书》《礼》《乐》补救政教的缺失

C. 阏其颓波,东注之海

阻挡那每况愈下的颓势,使它像水入大海一样回归正途

D. 天下不知所以为文

天下人不知道写文章的原因

1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因喜欢颍州而居住在那里,去世后凭借儿子的显贵被追封为兖国公。

B. 欧阳修行事从容不迫,喜怒不形于色,所写文章繁简得当,当时无人能及。

C.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方面均有建树,《五代史》的成就可与《史记》等媲美。

D. 欧阳修先后做过七郡太守,为官严明又不失宽厚,在世时百姓就为其立祠。

14.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不以贵贱生死易意。

15. 文章最后一段说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请根据最后两段,说明文章废而复兴的几次变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陇头水

皎然

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

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

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

旅魂声搅乱,无梦到辽阳。

[]未央:未尽,未已,没有完结。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通过秦陇”“氐羌”“穷漠等富有边塞特色意象的使用,交代了背景。

B.一、二句先写边地的地理环境,再点出人物与事件,意在突出征人戍边的艰辛。

C.五、六句西相对,相连,共同传达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D.七、八句通过旅魂声将边塞之地与故乡连在一起,体现了巨大的空间跨度。

17.有人说,本诗所写的主人公是征人;也有人说,本诗所写的主人公是思妇。你认为呢?并阐述其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_______, _______”两句。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皇 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保卫边防。

3)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作为反例,它虽有六跪和二螯,然“__________”,来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根据下列短语,选填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

纵刘失增   功名古已传   鸿门设宴

退秦存郑   深夜出城   是非今难断  

上联:楚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下图是某医院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请根据该图说明废气和污泥是如何产生及处理的,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登山爱好者苏余年多年坚持边旅行边捡拾沿途的垃圾,同时动员身边的亲友也这样做。他和朋友们出资拍摄了环保公益片《流浪的口袋》,呼吁大家外出自带垃圾袋,并把拉圾随身带走。

材料二:12369是环境保护的举报热线,每一位公民都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向各级环保主管部门举报破坏环境事项。该热线设立以来,收到各类举报几十万件,一大批责任组织或个人受到惩处。

材料三:根据《巴黎气候协定》,中国的环保目标是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由于中国加大环保力度和转变经济方式,这一目标有可能提前9年完成。外媒认为这是中国对世界气候的巨大贡献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向本市市民写一份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夸大其词。文中认为这些非正常死亡(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一般会在人类遗骸上留下可观测的痕迹,例如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但不能说明是主要证据

C项,造成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瘟疫是引起社会和文化大动荡、大变迁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原文是:瘟疫除了造成人口的非正常大量死亡,还可能造成社会和文化的大动荡和大变迁

D项,目的和手段表述相反。原文是:科技考古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考古研究后,极大提高了我们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曲解文意。作者用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为例是证明自然因素是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中说“2015年,《细胞》杂志报道了生物考古学者的研究,……发现了鼠疫的直接证据。已经有直接证据了。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无中生有,诗比词更有艺术价值错,文本并未对二者的艺术价值进行比较。

B项,曲解文意,其中,形式上的原因是主要的错,原文说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并非指形式上的原因是主要原因。

C项,过于绝对,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错,原文说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且分析可知,杜诗和苏词中的五字句都是二三的节奏。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

C项,文中采用的均是引证法错误。文中对应部分虽然有引用,但作者的目的是列举实例,引用的内容并不是重点,所以这部分采用的主要是例证法,且文中在论述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还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分析信息的能力。

B项,以偏概全,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错,结合第三段段首句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和第二段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的表述,就会发现除了形式方面的原因,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应解释为:这里,指孔子自己。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和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这件事;

B.介词,在\介词,对;

C.代词,偏指一方,他\副词,互相;

D.均为连词,表转折,但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所以翻译为“……的原因错误,应翻译为用来……,这句话应理解为:天下人不知道怎么写文章。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欧阳修行事从容不迫,喜怒不形于色错误,原文说不大声色,是指他的文章,不是他的为人。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重点词:以,因为;易意,改变态度。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分析题干可知,文章废而复兴的几次变化要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故答题时要注意文章废而复兴的变化要对应时代。根据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可知,孔子时代至西汉,文章注重表现文武之道。自汉以来,更魏晋历南北,文弊极矣可知,汉代以后,文风凋敝,至南北朝达到极点。惟韩退之一变复古,阏其颓波,东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可知,至唐,韩愈变革,使文风复古。自退之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以为文可知,五代,未能继承韩愈的文风。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可知,至宋,等到欧阳修的文章流行天下,才又无愧于古人。

参考译文:

欧公过去做颍州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想在那里筑屋定居。等到退休归颍,住室还未修好。(他)住在这里怡然自乐,不以为意。欧公在滁州,自号醉翁,在琅琊山建亭,就用醉翁命名。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他说:我有《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我老在这些之中,所以自号六一’”。自作了一篇《六一居士传》,刻在石上,又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居士集》。在颍州住了一年后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天下学者闻此噩耗,没有不流泪哀悼他的。后因诸子而赠太师,追封兖国公。

欧公在文学上,天才有余,繁简得当,从容不迫,文字蕴藉,以义理胜,无论长短,无所不能。有想效法的,不是怪异就是俗气,不是杂乱就是浅陋,总是赶不上他,所以独步当时。就是到古人中去寻找可相比的,也是不可多得。欧公在六经中,擅长《易经》《诗经》《春秋》,他的见解,多古人所未发。曾奉旨撰写《唐书》中的本纪、表、志,自撰《五代史》。所写本纪,法严辞简,常用《春秋》笔法,他的表、传、志、考和司马迁、班固的不相上下。

欧公对朋友诚笃,不因地位贵贱或生死而改变态度。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死后,欧公都照管他们的家庭,或向朝廷上言,让他们的子弟作官。尤其奖励文士,一有长处,必定极口称赞,生怕别人不知道。欧公前后做过七郡太守,他为官严明而不失宽厚,宽简而不废弛,吏民安定,滁州、扬州的百姓甚至为欧公生前立庙。

过去孔子生于衰败的东周却懂文武之道,他说:文王死后,文化就没有了吗?虽说一时诸侯不用孔子,他的功业未能在天下显现,但他的文章终不可被掩盖。孔子去世后,众弟子如子贡、子夏,都因文学而闻名于世。传下几代后,子思、孟子、荀子都成了诸侯之师。秦人虽使儒者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儒家也不能被废。等到汉高祖以武力平定天下,动乱未停,叔孙通、陆贾等人,用《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来补救政教的缺失了。这以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起来,西汉的文章,后世不能比。大概孔子的遗风,影响到了这种程度。

从汉朝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文章写作的弊病达到极点。虽有唐代贞观、开元的盛世,但文气(仍然)衰弱,张说、苏颋之流,力振衰风,终不能振起。只有韩愈变革文风,使之复古,阻挡每况愈下的颓势,使东流大海,于是恢复了西汉旧观。从韩愈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人不知道怎么写文章。宋开国皇帝治国,在礼文法度方面,直追汉唐,但所谓文章之士不过杨亿、刘筠而已。等到欧公的文章流行天下,才又无愧古人。呜呼!从孔子至今,千百年间,文章废而又兴,只出了韩愈、欧阳修啊。这难道是偶然吗?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C项,共同传达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错误,从诗歌内容来看,这里前句写的是向西悲愤地注视着沙漠边陲敌寇的袭扰,体现了悲愤,后句写的是向东思念家乡的亲人,体现了感伤。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四联诗句的意思,然后做出判断,如哪些是写征人的,哪些是写思妇的,并从文本中寻找依据,最后从内容和构思两个角度进行作答,如果是从征人角度,那么写征人的诗句就是从现实着手,写思妇的就是征人的想象,如果是从思妇角度入手,那么写思妇的就是从现实入手,写征人的就是思妇的想象。一、二句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秦陇”“氐羌都是富有边塞特色的意象,都是边地的地理环境,属于写征人戍边的诗句;五六句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是说征人往西看到的是穷漠,是作战的地方,往东忆起的是故乡。这四句都是写征人。三四句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是说思妇因思念征人而哭泣,伤心到肝肠寸断的地步。七八句旅魂声搅乱,无梦到辽阳是写征人羁旅之状扰乱了少妇思念征人的梦境。由此可知,如果从征人角度来分析,那么写征人的就属于写实,写思妇的就属于征人的想象;如果从思妇的角度来分析,那么写征人的就属于思妇的想象。考生结合这些从内容和构思两个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此题注意人物和事件的吻合,同时注意纵刘失增退秦存郑鸿门设宴深夜出城功名古已传是非今难断结构的对称。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流程图。解答此类题目,先确定叙述顺序,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注意题干要求请根据该图说明废气和污泥是如何产生及处理的,不超过100,按照要求作答。

从图上来看,废气是废水经过MBBR生化池处理产生的;废气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活性炭+紫外光催化净化后排出。而污泥是废水经过MBBR生化池和混凝沉淀池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处理分三步,排入污泥贮存池,经污泥叠螺脱水机脱水消毒、定期清运处理。考生围绕这些拟写即可。

21题详解】【例文】

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倡议书

同志们、朋友们:

你们好!

生活在这穹顶之下的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地球的一喘一息都牵动着每个人的生活。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对环境的污染有很大的贡献率。因此倡导绿色生活,践行节能减排迫在眉睫。随着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低碳生活也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最时尚的词汇。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积极提倡并从点滴做起,注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煤。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绿色新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此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一、树立节能减排意识,提升环保理念,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

牢固树立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坚持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积极主动参加低碳活动,把低碳生活落到实处。

二、学习节能减排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做低碳生活的宣传者。

自觉学习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并开发有效的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积极探寻和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征集应用低碳生活金点子,把学习到的节能减碳的好点子、好方法带生活中。再将好经验推广给大家,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带头推广低碳生活行为,做到低碳生活“1+2”甚至“1+更多,以点带面,争做节能减碳的宣传者。

三、应用节能减排技巧,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

改变传统消费陋习和消费模式,戒除便利消费,摒弃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努力推进人与资源环境、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克油、一张纸做起,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低碳一族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自己的小行动拯救我们的大地球!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

【审题】题目包含三则材料,材料一着眼于个人,可以从多年坚持环保行为、动员他人参与环保、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等角度立意;材料二着眼于社会,可以从参与环保人人有责、增强公民意识勇敢举报破坏环保行为、破坏环境者必受惩处等角度立意;材料三着眼于国家,可以从中国勇于担责加大环保力度、转变经济方式与环保并行、中国环保业绩受世界肯定等角度立意。由于题目明确要求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那么上述立意都必须归拢到这一主题之下。也就是说,不管是个人努力、全社会参与,还是国家行为;不管是积极主动保护环境,还是跟破坏环保的行为作斗争,都是为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作贡献。这应是文章的基本立意,具体作文时则不妨以小见大,选取具体可感的角度表现这一相对较的主题。

【立意】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携手共建绿色家园;携手环保,健康生活。

【结构】题目切题《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倡议书》,第一段是发起倡议书的原因,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绿色新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此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中间是倡议书的核心内容,三点倡议,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树立节能减排意识,提升环保理念,做低碳生活的引领;学习节能减排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做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应用节能减排技巧,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最后一段呼吁大家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素材】1.当我们看到祖国的北疆面临严重的冰冻雪灾时,当我们听到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时,当我们从T恤直接过渡到羽绒服时,当我们偶尔抬头发现天空已经不是那么湛蓝时,我们是不是都在不约而同的问一个问题:我们的地球到底怎么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在享受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清晰地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化。温室效应加剧,雾霾天气频发,河流污染严重……

古语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此,让我们一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开始做起。节约能源,就是延长我们的生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应当积极投身到节能环保行动当中。我们期望每一位市民在我们的倡议下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绿色美好的明天,共同缔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开发区发起成立了低碳俱乐部,开通了低碳QQ群,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活动平台。开发区低碳俱乐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我们的理念是: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口号是:今天你低碳了吗?低碳俱乐部秉承自愿的方式加入,欢迎爱好低碳生活的朋友积极参与,共同携手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还未来一个清凉的世界。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筛选。筛选的原则: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有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