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杭州学军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2019-2020学年杭州市学军中学
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
沈从文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哥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这也是小说主人公岳珉内心的情感,也与文章标题切合。
B. 当一家人在无可奈何地等待父亲和哥哥的音信时,希望是渺茫的,生病的母亲与已谙世事的岳珉只能编造乐观梦境,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
C. 小说以童年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小说笼罩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岳珉的情绪复杂而微妙:寂寞中有热烈的渴求,快乐中有现实的隐痛。
D. 小说末尾写映到天井角上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残酷的现实与急切的期待形成强烈对比,虽然与故事的结局关系不大,但也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2. 小说人物描写细腻生动,准确传神,试在文中找出两处人物描写,并试分析。
3. 小说标题“静”是一条暗线,贯穿全文始终。小说营造了若干“静”的世界,试探究这些“静”的世界的意蕴。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等功能的科技,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模拟,是一门综合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等的交叉学科。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日益逼近人类的文学艺术水平,未来机器将代替人类进行文艺创作,甚至对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成果充满期待。
著名演员李仁堂曾说:“演员创作形象的营养储备必须从生活中摄取,否则,必然导致创作上的枯竭。”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真正需要我们警惕担心的,应该是人们对于文艺的审美与文艺创作趋向人工智能的模式化倾向。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现实、积极创新,打造出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精品,才能使文艺真正成为具有创造力的精神活动。
(摘编自李雨青《AI能取代作家吗》)
材料二:
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比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而人工智能更是借助复杂计算和深度学习,深入到人的创造性领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新媒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并且这些艺术形式同时映照出以往那种文学艺术观念有一个隐而不彰的基础,即长时段上的媒介决定性。只有首先承认这种媒介的决定作用,我们才能将不同媒介技术下的文学艺术进行定位。
这一视角当然是AI的新发展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的决定性依然是隐而不彰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媒介对艺术的这种决定性关联,我们就不能够去真正定位文学艺术的性质,以及接纳新的艺术观念,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并且我们也很难把握,在新的媒介引导下文学艺术会产生何种新的整体灵性。
(摘编自王峰《AI与“灵导”:激发文学艺术新活力》)
材料三:
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目前已有一些AI艺术的实践,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但这些实践一般来说都局限于“学习”的境地,即AI的编程者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通过近乎穷尽式地搜罗某一特定艺术类型的作品,总结了某些模式化创作的技巧。所谓AI创作便是根据这些模式的规范,对既有素材进行概率性的组合排列(可能还有较优的拣选逻辑设定)。
但此种“创作”方式明显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其一,它有无可能生产长篇叙事作品?很难想象AI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一篇十万言小说的技巧,这十万言词汇的采撷、因果关系的组合,就概率计算而言,其开放的复杂性程度不知要超过19路围棋多少倍。这一点似乎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如20世纪初那些立体主义、形而上画派的作品。在没有前人经验“学习”的情况下,AI有无可能通过大数据的信息资源的搜集,运用力迫式计算推导、整合产生“创造性”的作品?
(摘编自陈奇佳《“阿尔法狗”后的AI艺术问题》)
材料四:
《米洛斯的维纳斯》无疑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件杰作。但这件作品在出土时,缺失了两条手臂。长期以来,许多雕塑家及艺术史家,都曾尝试以各种方案来复原这件作品。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方案全都失败了。是他们缺少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
事实上,修复维纳斯像的这些努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荒谬性。他们只是将其当成了之前那尊完整雕塑的残留物,却没有意识到,断臂之后的维纳斯已经成了一件新的作品,一件完美自足的艺术作品——它已不再残缺!不管这尊雕塑在历史上曾经遭遇过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偶然的际遇成就了它的伟大。
表面而言,这只是一个意外的结果,细究起来则会发现:这一事件恰好说明了,具有高度个性特征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它具有绝对的偶然性,但这一偶然性一旦成为既成事实,就成了唯一的审美高度——它的标准绝不在于之前那个尚未断臂的维纳斯!在审美领域中,它与后者已没有任何附属关系。
(摘编自陈海静《AI时代,如何理解艺术与审美》)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者认为人工智能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后者承认人工智能带来了艺术形式的革新。
B.前者认为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景值得期待,后者认为媒介对艺术创作具有长时间的作用。
C.前者认为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的情感体验,后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给文学艺术性质定位提供了新视角。
D.前者担心文艺审美和创作会走向模式化的歧途,后者认为承认媒介的决定作用是定位艺术性质的前提。
8.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的AI艺术实践还只是利用数据对创作技巧的总结,还难以达到“创造”的境地。
B.AI通过概率性组合排列进行“创作”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很难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C.要完成十万言的小说创作,眼下的AI技术还做不到,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科技的发展。
D.AI无法像艺术家一样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经验达成平衡。
9.下列说法,可以作为事例论据来支撑材料四观点的一项是( )
A.“正如罗丹的一件躯干雕像一样,删截的雕像并没有失去任何东西,反而充分地、辉煌地、完美无缺地显现出艺术审美的高度。”
B.“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C.“美是不可预测、不可计量的。伟大的艺术,亦因此才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D.“美国一位名为戴维·柯普的音乐教授写了一套计算机程序,用其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并给人带来了感动与共鸣。”
10.上面四则材料用了哪几种论证方式,请通过原文简要概括。
11.据统计,宋词中最常用的意象有“明月”“杨柳”“夕阳”“东风”“江南”等。如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用这些意象创作一首词,你认为它能否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请依据文本,简述自己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祖旭,魏南幽州刺史。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
高祖谓世康曰:“汾、绛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吾生因绪馀,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如斯之事,颇为时悉。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
(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有删改)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 尚:匹配婚姻,娶
B. 以雅望镇之 雅:美好
C. 不以得丧干怀 干:干预,干扰
D. 有惠政,奏课连最 课:监督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具告以事
B因授绛州刺史 因击沛公于坐
C. 如斯之事,颇为时悉 何以汝为见
D. 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乃设九宾礼于廷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B.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C.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D.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15. 下面表明韦世康“惠政”的一组是( )
①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②晨昏有阙,罪在我躬③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
④澡身浴德,名立官成。⑤百姓爱悦,合境无讼。⑥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①⑤⑥ D. ②④⑤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世康出身世家大族,祖父曾任魏南幽州刺史,他沉着敏锐,有胸怀,十岁时被征召为州府主簿。后来,安抚东夏,那里的士兵和百姓一直很高兴。
B. 韦世康虽然身居高位,但却不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别人有了长处,他非常高兴,对别人的过失,他也不去张扬以求取自己的名誉。
C. 韦世康在与家庭中子弟的交流中,以自身的经历,谈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表现了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不慕权势的良好品性。
D. 韦世康性情沉静,做事沉稳,深得高祖信任和器重,他多次想退隐归家,都没有得到高祖的允许,最后于六十七岁时卒于州任上。
1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
(2)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3)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18. 作为封建社会的高级官吏,韦世康是如何对待“忠”与“孝”的?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南宋】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抗金鲜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操小名阿满。
19.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和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
C.“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
D.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
20.赤壁之战是文学中常见的话题,不同的作者,常有不同的解读。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望山林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桑叶的枯黄凋零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最终不幸的命运。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2.下面是某文学爱好者给某报社编辑写的一封信,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编辑:
您好!
我经常拜读你社出版的报纸,感到受益匪浅。于是我在百忙的工作之余,写了自己的一孔之见。今寄去我的大作,恳望您抽时间对我的作品锦上添花。如获指点,我定感激涕零。
遥祝编安!
XX年3月30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3.下面是一幅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要求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一路走来,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也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与曲折。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岁月交替,不变的仍是对生活的那份感恩、那份执着、那份热爱。
读了上面的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体会,以“你好,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错误,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不一致的,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
B项,“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错误,根据“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两人互相谈到晚上各人所做的好梦的话,不仅是对自己的安慰,更是对对方的安慰。
D项,“残酷的现实与急切的期待形成强烈对比,虽然与故事的结局关系不大”错误,残酷的现实与急切的期待形成强烈对比就揭示了故事的结局。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比如母亲先是让岳珉站着不动,后又用手拦阻大姐,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都是为了不让大姐和岳珉看痰盂,主要是因为怕她们发现自己病得很重。“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比如岳珉听到隔壁有人拍门,说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后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她急切盼望父亲和哥哥回来的心情。
【3题详解】
此题探究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即小城中风土人情的“静”。以风土人情的和平恬静衬托岳珉家庭的不幸,强化作品的悲剧性。“为什么这样清静”“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即岳珉家里的“静”。以家庭中沉闷悲凉的寂静表现战争给一家人带来的苦难。“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即岳珉内心的“静”。表现人物在经历向往、期盼、担忧之后终归于无可奈何的苦闷寂寞的内心世界。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景值得期待”不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作者为展开论证从反面树立的标靶。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科技的发展”分析错误。原文是“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作者认为即使将来科技发展了,也很难做到。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下列说法,可以作为事例论据来支撑材料四观点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的类型,重点考查论据是否合理,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事例在说明女性美的恰到好处,是美的另一种类型,和材料观点“残缺之美的偶然性”不符。
C项,“美是不可预测、不可计量的。伟大的艺术,亦因此才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为论点,并不属于举例论证的论据。
D项,“美国一位名为戴维·柯普的音乐教授写了一套计算机程序,用其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并给人带来了感动与共鸣。”这一事例在论证AI同样也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类的审美作品,与材料论点“具有高度个性特征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它具有绝对的偶然性,但这一偶然性一旦成为既成事实,就成了唯一的审美高度”相反。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类型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上面四则材料用了哪几种论证方式,请通过原文简要概括。”论证方式包括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理论论证。回答本题时,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如:
材料一中:著名演员李仁堂曾说:“演员创作形象的营养储备必须从生活中摄取,否则,必然导致创作上的枯竭。”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这段文字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著名演员李仁堂的名言,旨在证明人工智能难以模仿人类的现实体验以及情感经验,故目前难以完全取代作家进行艺术创作。
材料二中:(1)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比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列举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来证明“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这一中心论点。
(2)这一视角当然是AI的新发展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的决定性依然是隐而不彰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媒介对艺术的这种决定性关联,我们就不能够去真正定位文学艺术的性质,以及接纳新的艺术观念,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并且我们也很难把握,在新的媒介引导下文学艺术会产生何种新的整体灵性。这段文字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通过假设,来说明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对艺术的决定性作用就很难凸显,从而论证AI对艺术的激发启灵作用。
材料三中:(1)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目前已有一些AI艺术的实践,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列举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一些已有AI艺术的实践,来证明“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这一中心论点。
(2)但此种“创作”方式明显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其一,它有无可能生产长篇叙事作品?很难想象AI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一篇十万言小说的技巧,这十万言词汇的采撷、因果关系的组合,就概率计算而言,其开放的复杂性程度不知要超过19路围棋多少倍。这一点似乎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这段文字运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在论证目前AI难以独立自主创作时,通过分析事理,以因证果,得出了两大原因:通过概率性组合排列进行“创作”的局限性;无法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经验达成平衡。
材料四中:《米洛斯的维纳斯》无疑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件杰作。但这件作品在出土时,缺失了两条手臂。长期以来,许多雕塑家及艺术史家,都曾尝试以各种方案来复原这件作品。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方案全都失败了。是他们缺少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列举世界雕塑史上的杰出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来证明“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这一中心论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谈谈“如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用这些意象创作一首词,你认为它能否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有什么看法,并说明原因。要注意,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且不可只孤立地去看一两个材料,特别要对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然后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分析原因,如:
材料一中: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这段文字强调人工智能目前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所以其创作的词作比专业词人的要缺少情感或韵味。
材料三中:(1)但这些实践一般来说都局限于“学习”的境地,即AI的编程者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通过近乎穷尽式地搜罗某一特定艺术类型的作品,总结了某些模式化创作的技巧。所谓AI创作便是根据这些模式的规范,对既有素材进行概率性的组合排列(可能还有较优的拣选逻辑设定)。(2)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如20世纪初那些立体主义、形而上画派的作品。在没有前人经验“学习”的情况下,AI有无可能通过大数据的信息资源的搜集,运用力迫式计算推导、整合产生“创造性”的作品?这两段文字说明,词人能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随机应变,以匪夷所思的途径进行艺术创作;而人工智能程序固化,很难具有随环境变化而灵活进行创作的能力
材料四中:(1)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2)具有高度个性特征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这两段内容说明,高度个性化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而词人却可以将感性和理性巧妙统一起来。
所以综合上述原因,可知人工智能技术不能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
【点睛】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D.句意为: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课:旧指赋税。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虚词的能力。
A.以:介词,把/介词,把;
B.因:介词,于是/介词,趁机;
C.为:介词,被/动词,做、干。
D.乃:副词,才/副词,于是,就。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
“求贤若渴”,成语,之前断开,排除BD;
“冀与公共治天下”,“治天下”是“冀”的具体内容,之间不断开,排除AB。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惠政,仁政,德政。
②“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思是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不属于惠政。
③“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意思是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回家闲居,不属于惠政。
④“澡身浴德,名立官成”,意思是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扬,说的是个人修养,不是惠政。
排除②③④。
故选C。
【16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A.“后来,安抚东夏,那里的士兵和百姓一直很高兴”错误,原文“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句意为“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胥”是皆,都,不是“一直”。
故选A。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绥抚”,安抚;“胥”,文言副词,皆,都;“悦”,高兴。
(2)中“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剧”,厉害,严重;“趋”,小步快走。
(3)中“耳顺”,六十岁的代称;“悬车”,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汝辈”,你们。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言文信息的能力。
“忠”方面,“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意思是“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即安抚百姓;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意思是“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即有惠政,交赋税最多;
“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意思是“韦世康为政简约沉静,百姓喜爱他,整个境内没有诉讼案件”,即为政简约,百姓喜爱。
“孝”方面,“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思是“况且母亲年事已高,冬夏冷热应该伺候,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即冬夏冷热伺候,晨昏问候父母;
“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意思是“开皇四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复职管事。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即希望守丧期满 。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关右(长安以西)大姓。祖父韦旭,为魏南幽州刺史。世康自幼沉稳慧敏,有器识度量。年仅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在魏朝,封爵为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封授为仪同三司。后来任职北周,曾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授任司州总管长史。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
高祖为之忧心,对世康说:“汾州、绛州原来是北周、北齐的分界之地,恐怕生出变故。现将它交托于公,替我好自镇守。”于是授任绛州刺史,凭着素来的德望镇守于此,全境安宁整肃。
世康生性恬淡素崇尚古凤,不因得失自乱心志。在州任上,曾经感慨很深地露出知止知足的心意,给子弟的书信说:“我因生在世家大族,一向蒙受家族恩典,因此为官,到处奔走,到现在已经四、五十年了。以不贪而为宝,处财利不沾。这些事情,颇为时人知晓。现在虽未到七老八十,而壮年已经过去。近来眼睛昏朦更加厉害,不能看清小字,脚病更加严重,不能疾步快走。爵禄怎能要多,为了防止满盈应该退让;年岁不必暮年,有病就辞职。况且母亲年事已高,冬夏冷热应该伺候,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想奏闻圣上,请求遵循孝养之礼,因未征询你等,所以发此信来。动笔牵起远方情思,伤感哽咽难以自持。”兄弟们回复说恐怕难以如愿,于是才止息退念。
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淡薄嗜好欲望,不羡慕权贵权势,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视别人。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张扬别人的过失来求得名誉。开皇四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复职管事。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世康曾经借休假之闲,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是古人常行之道。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回家闲居,你们认为如何?”他的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扬,盈满倾溢的教训,前代圣贤极为看重。要效法汉朝疏广疏受,儿辈谨遵钧命。”后来趁侍奉皇上宴会的机会,世康两次下拜陈述退让之意说:“下臣没有尺寸功劳,而得以位居宰相之次。现在犬马已年老,无益于圣明之时,恐怕死期不远,无法完成职责。希望恩赐辞官,退避以让贤能。”皇上曰:“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于是调外拜任荆州总管。韦世康为政简约沉静,百姓喜爱他,整个境内没有诉讼案件。开皇十七年,在州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上听说后痛惜不已,助葬赠礼非常丰厚。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文”。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D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并结合拟人修辞,表达景存世迁的感慨;以无心赏柳表达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词“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这些句子用墨浓厚,形象再现了当年豪迈的英雄气势,显出一种雄伟的自然之气,突出战争的宏伟场面,将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展现的淋漓尽致,看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通过周郎破曹时建立的丰功伟绩,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是为了怀古讽今;
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年少有为,建立了赤壁之战这样的丰功伟绩,而诗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在对比昔年英雄周瑜年少成名,自己将老仍无所建树时,油然生出的人生短暂,光阴虚掷的慨叹,是为了怀古伤己。
【21题详解】看万山红遍 (2).层林尽染 (3).桑之落矣 (4).其黄而陨 (5).寄蜉蝣于天地 (6).渺沧海之一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背诵默写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染、陨、蜉蝣、渺、沧、粟。
【22题详解】“你社”改为“贵社”;“百忙的工作之余”应删去“在百忙的”;“大作”改为“作品”;“锦上添花”改为“斧正”;“感激涕零”改为“感激不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1)称别人的报社用“贵社”表示尊重,“你社”改为“贵社”;
(2)“百忙的工作之余”成分赘余,应删去“在百忙的”;
(3)“大作”不能用自己的作品,改为“作品”;
(4)“锦上添花”意指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不能用于别人对自己作品的修改,改为“斧正”;
(5)“感激涕零”意思是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用重了,改为“感激不尽”。
【23题详解】雨调风顺万朵杜鹃报春红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属于仿写句式。
解答本题时,要先了解对联仿写的一些规则:(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因此,根据平仄相合原则,上联是“绿”,为仄声字,下联的字应为平声字,所以选取了“红”。根据词性相对原则,名词对名词“杨柳”对“杜鹃”;数词对数词“千条”对“万朵”;动词对动词“迎”对“报”。
根据内容相关来看,上下两联都在写的是自然景物。
【24题详解】【例文】
你好,生活
你好,生活!
院子里鸟儿叽叽喳喳,歌唱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永远的欢乐,永远的无忧无虑。
清晨,阳光洒在在窗帘上,起起伏伏,好似一幅抽象画。
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不早了。
骑上车,背起书包,骑起我心爱的小自行车,匆匆赶往校园。一路上,微冷的风裹挟着砂砾,扑面而来。眸光明亮的我是班里为数不多的不用戴眼镜的人,这似乎也成为了我的劣势,微眯起双眼,右手握着车把,左手拨弄着眼前的尘粒,拐了弯,碾过小水坑。停车,拔钥匙,一气呵成。路旁斑驳的矮墙上,俨然保佑着春天的生机,墙上的片片潮绿,与青石砖相映,好似江南水乡小街。
穿过马路,校歌远远响起。远处天空中,映着初升的朝阳,淡红一片。风丝毫没有停歇,天上不多的云也渐渐地被吹散开来。
途径熟悉的卖粥车时,向卖粥的大姨说了声:“来杯西米粥。”卖粥的大姨约莫四十多岁的光景,笑容铺满了脸颊上的每一寸褶皱,大声应道:“好嘞。”
她把盛好的粥递给我。我还骑在自行车上,递过钱,急惶惶地骑起自行车。“伢子,慢着点——”从身后传来她的声音。
手里的粥放在塑料袋里,方便我带着上学,粥暖呼呼的,隔了塑料袋我也感受得到,心也暖呼呼的。
时间伯伯总是吝啬得很,不肯多留些时间给老师。
老师恋恋不舍地说道;“放学。”
小伙伴们说说笑笑,如同小麻雀,叽叽喳喳走出教室,仿佛周围的空气也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风这会儿可真是自由紧,风婆婆窜到街口,吹着刺耳的口哨。我忙让四散的头发归位,踏上回家的路。
夜晚时,外面静了下来。风收敛得多了,我透过玻璃窗,顺着栽满梧桐树的小路,看到了车旁的两个人——母亲和我的父亲。父亲母亲提着超市的战利品,向我挥手。
写完作业,吃完晚饭,收拾停当。
风平浪静,我们一家三口外出散步,父亲默默地走在后边,母亲和我在前边并排跑步,天虽然越来越冷了,可是路灯暖暖的,我们的心也是暖暖的。
这就是我的生活,平凡、平淡而美好。
岁月交替,不变的仍是对生活的那份感恩、那份执着、那份热爱。生活,你好,因为我的心中住温暖,住着亲情,住着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为命题作文,题目为“你好,生活”
(1)对“生活”的理解,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艰辛与曲折。有美好的,也有糟糕的,结合自身的经历,所写的生活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你好”的理解,“你好”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状态。
(3)“你好,生活”的理解。幸福快乐美好的生活固然容易使我们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但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琐碎,生活中充满艰辛与曲折,积极向上的状态更加难能可贵。材料中的“岁月交替,不变的仍是对生活的那份感恩、那份执着、那份热爱”倾向非常明显,提示我们,面对不顺遂的生活也应积极向上,内心充满感恩、执着、热爱。
本次作文可以写平凡生活中的温情,也可写一下糟糕的人生经历。注意主题应积极向上,材料给出了范围,可以围绕“你好,生活”,写生活中的小事,突出内心充满感恩、执着、热爱。
【立意】①【平淡生活】反应生活的在文中就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由时间串联的一个人的平凡一天,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感悟生活中的温暖,表明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②【糟糕的生活】在上学路上,跌倒,擦破腿,围绕着周围老师同学的关心展开,展现在逆境之中,周围人乃至陌生人给的温暖。
③【对生活的应保有的态度】“你好,生活”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面对生活的苦难应积极面对。
糟糕的生活,用执着成就经历。
枯燥的生活,用热爱成就理想。
苦难的生活,用感恩与执着成就人生。
生活交替,不变的仍是对生活的那份感恩、那份执着、那份热爱。
【素材】生活是奇妙的。同一个时刻,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因为每个人都在生活着属于60多亿中独一无二的自己的生活,有人在兴奋地庆祝伟大的胜利时,有人却在墙角偷偷地擦拭咸涩的眼泪;有人在为得到恋人甜美的微笑而展转难眠时,有人却在为难以摆脱别人的追求而苦恼;有人追逐初升的旭日,有人却留恋于灿烂的星空;有人愁着没有一所大房子没有一辆小汽车,有人却在低矮的平房里升起诱人的炊烟……生活给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也就创造出了不同的你、我和他。
②【精彩片段】千帆过尽,一片汪洋,浊浪便似那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的史诗篇章。仗剑天涯的他,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便有了历史长河中青莲居士洒脱的背影,一匹白鹿,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到了活的快乐,倘佯于山水。祖国的美好化作了诗仙笔下不屈的黄河,成了落九天的瀑布。
③【精彩片段】千帆过尽,一片汪洋,浊浪便似那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的史诗篇章。仗剑天涯的他,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便有了历史长河中青莲居士洒脱的背影,一匹白鹿,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到了活的快乐,倘佯于山水。祖国的美好化作了诗仙笔下不屈的黄河,成了落九天的瀑布。
④【精彩片段】你好,生活!生活让一个婴儿逐渐了解外面的世界,从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从爬行到站立,生活让他体会到成长的神奇。生活让一个青年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从懵懂贪玩到走进科学,从被爱与照顾到独立自主,生活让他体会到朝气的蓬勃。生活让一个男人洋溢着成功与自豪,从冒冒失失到经验丰富,从两手空空到满载而归,生活让他体会到幸福的喜悦。生活让一个老人拥有安详平静的老年,从风风火火到安安宁宁,从忙碌于事业到清闲地看晚霞,生活让他体会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