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慈溪观城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全)
2020年慈溪市观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大卫母亲克莱拉死后,他的继父谋得斯通先生把他送到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工作,后来他来到贝特西姨婆处]
第二天早上下楼时,我发现我姨婆低头坐在早餐桌前,想得出了神,她的一只胳臂搁在茶盘上,水罐往茶壶里倒的水都漫出来了,整块台布都泡在了水中,直到我进来才把她从沉思中唤醒。我敢断定,她想的一定是关于我的事。
吃早饭时我老朝姨婆看。我看她看不了一会儿,发现她也在看我,我不知所措。我的刀子落在了叉子上,叉子又绊到刀子上。切下的成肉还没送到嘴里,肉的碎片却飞到了空中,高得吓人。连茶都要呛我,不肯走正路下去,走了错路。
“喂!”过了很久,我姨婆才开口说话,“我已给他写了信了。”
“给——?”
“给你的后爸。”我姨婆说。
“你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还说不上来,”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啊,要是我得回到谋得斯通先生那儿去的话,”我喊了起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会儿我对这件事,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姨婆摇着头说,“我只知道,我还没法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我一听这话,心都凉了。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她围上围裙,亲自洗起茶杯来。
谋得斯通先生的回信终于来了。我姨婆告诉我说,他第二天要亲自来跟我姨婆谈我的问题。我听了吃惊不小。第二天,我坐在那儿计算着时刻,心里有时希望低落,有时恐惧上升,此起彼落地冲突着,弄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就这样坐在那儿,等待着那张阴沉的脸来吓唬我。
“我要走开吗,姨婆?”我战战兢兢地问道。
……
“别走,少爷,”我姨婆说,“当然别走!”
“特洛伍德小姐,接到你的信,我觉得,为了表白我自己,更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谋得斯通先生说。
“谢谢你,”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说,“你用不着考虑我。”
“这个淘气的孩子,居然丢下朋友和工作,出逃了。他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死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这孩子,性格乖戾,桀骜不驯,态度粗暴,脾气倔强、执拗。我姐姐跟我,都曾尽力设法想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可是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我相信,他是最坏的一个。”
“这话太过分了!”姨婆立即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把这孩子托付给我的一个朋友照顾,叫他学一门体面的职业。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职业,逃跑了,成了一个乡下的流浪汉,衣衫破烂地跑到这儿来,来向你诉冤来了,特洛伍德小姐。”
“你还是先说说那体面的职业吧,”我姨婆说,“要是这孩子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也会要他去学那门职业吗?要是那可怜的孩子——他妈妈——还活着,你仍会要他去学那体面的职业吗,会吗?”我姨婆问。
“我相信,”谋得斯通先生点了点头说,“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哼!”我姨婆说,“不幸的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一死,她的年金也没有了吧?”
“她一死也没有了。”谋得斯通先生回答说。
“那份小小的财产——那懂房子、花园——那座没有乌鸦的鸦巢——就没有她儿子的份了吗?”
“我的亡妻很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完全信赖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不通世事、最可怜、最不幸的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安排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下去。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打算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不!”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吧!”
“狄克先生,”我姨婆说,“你看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考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回答说:“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你可以走了。”姨婆对谋得斯通先生说,“这孩子我倒要留下碰碰运气看了。即使他完全像你说的那样,那我替他做的事,至少也可以跟得上你替他做的。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那个可怜、不幸、一步走错的娃娃,你给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敢肯定,你对她一定大送媚笑,大飞媚眼,好像你连对鹅都不敢嘘一声——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对那个单纯的娃娃来说,你是个暴君,你把她的心都砸碎了。你利用了她大部分的弱点,伤害她,要了她的命。呸!滚开!滚!”
谋得斯通先生一直站在门旁,脸带微笑地看着我姨婆,可是他那道浓眉却紧紧地锁在一起。
“再见了,先生!”姨婆说,“再见!跟你也再见了,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一言不发,审慎地伸出胳臂挽住弟弟的胳臂,以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走出屋子。
我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我怀着极大的诚意,双臂紧搂着她的脖子去吻她。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姨婆犀利的追问,揭露了以谋得斯通姐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私、冷漠、金钱至上的丑陋嘴脸。
B. “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姨婆的表现,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我”。
C. “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这说明大卫的母亲性格是软弱的。
D. “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当姨婆问及“我”的去留问题时,狄克看似答非所问,实际上坚定了姨婆收留“我”的决心。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焦急不安的心情。
B. 本文通过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感情细腻,具有真实感。
C. 文章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言行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性的善恶。
D. 文章多次运用“锐利地”“尖锐地”词语来描写姨婆,既写出她对“我”和妈妈的同情,也表现了其嫉恶如仇的性格。
3.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相由心生”,选文中姨婆的表情随着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请结合本文的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5.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6.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7.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不过我发现他好像生病了,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动一下就会疼痛至死。
“哪儿不舒服了,宝贝儿?”
“头痛。”
“赶快回床上躺着去。”
“不,我没事儿。”
“你先回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不一会儿,他穿好了衣服,坐在火炉旁。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又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我没事儿。”他说。
医生很快来了,给孩子量了休温。“多少度?”我问医生。“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药,一种是止泻药,还有一种是抗酸药。他解释说,流感病菌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孩子的休温和服药的时间。
“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
“好的,您想读就读吧。”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漠不关心。我大声读起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可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
“感觉怎么样,宝贝儿?”我问道。“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他说。
我坐在床脚,自顾自地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吃另一种胶囊。按理说他应该睡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
“怎么不去睡会儿?吃药的时候我会叫醒你。”
“我还是醒着好。”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
“没有什么可心烦的。”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
户外有些寒冷,天空中下着雨加雪,飘洒在地西,形成一层薄冰,那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修剪过的树枝、草坪和空地,似乎都被笼罩在寒冰里。我牵着小爱尔兰塞特犬出门,沿着大路和结了冰的小溪往前走,可是,要在光溜溜的冰面上站立和行走,真是有点困难。红毛犬连趺带滑,一路趔趄,我也重重地掉了两跤,猎枪都被甩了出去,在冰面上滑出去老远。
一群鹌鹑躲在悬着树枝的高高的堤岸下,被我们惊飞了,我立刻举枪击落两只。有几只仍然栖息在树上,其他大部分都钻进了灌木丛。要想把它们赶出来,你得在生长着灌木丛的土地上跳几下。结果,你在这些又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还没站稳时,它们又飞了出来,你很难瞄准。我击落了两只,放跑了五只。不过,我在动身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
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还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他面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我测了他的体温。
“多少?”
“一百来度吧。”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刚才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
“不要想。”我说,“放松点儿。”
“我挺放松的。”他说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
“喝点水,把药吃了。”
“您觉得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了。”
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根本没兴趣。于是我停了下来。
“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还能活多久?”
“你不会死。你这是怎么了?”
“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时间,他都在等死。“你这可怜的宝贝儿,”我说,“哦,可怜的傻宝贝儿,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问题。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用那种温度计测,三十七度是正常体温。而用这种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您肯定?”“十分肯定。”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哦。”他说。
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多次写到小男孩眼睛“盯着床脚”,表现小男孩紧张害怕但又竭力克制自己的心理。
B. 作者没有对“我”的外貌进行描写,没有心理描写,但读者能感受到“我”内心的痛苦。
C. “我宁愿醒着”,意思是儿子认为自己快死了,担心一睡着就醒不来,所以宁愿“醒着”。
D. 小说用语平易朴实,却蕴含着深沉炽热的情感;文笔冼练,与《老人与海》的语言类似。
9.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小男孩的性格特点?
10. 《祝福》中的标题,有其独特的魅力,本篇小说以“一天的等待”为标题,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者,信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待公而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官吏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1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3)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居岁暮①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注释】①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冬,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期的作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点题,交代了写诗的环境、时间以及因“离索”而“惊”的情绪变化。
B.颔联紧扣“野”字,“庭空烧烬落”是说野火的灰烬飘落在空旷的庭院之中。
C.尾联写出了诗人的情态,在“今与昨”也就是过去和现在,都是在“默默”中度过的。
D.全诗的前四句重在描写景物,后四句重在议论抒情,景、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16.结合全诗,说说诗人究竟为何“默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批评,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
(2)《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渲染了箫声的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了一起!”文化和旅游部的挂牌与职责整合,引发不少网友点赞。文化牵手旅游,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更有利于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合作增值。
有媒体报道,2017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逾11%,已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载体。像杭州的“宋城千古情”、查干湖的冬捕、傣族的泼水节等地区旅游特色项目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文化,文化被另一种形式承载、传承。
这些特色鲜明、高品质的“旅游+文化”产品证明,两者融合、互通互补可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文化旅游不是简单的数学加法,二者的完美融合并非易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一些地区会为一个名人故里争得面红耳赤;一些地区盲目地复旧复古,用雷同的内涵和景观来招徕游客;还有一些地区,出现了文化与旅游“两张皮”的问题。
“旅游+文化”的融合,不能离开特定的地域条件,还有赖于文化的长久历史积淀,而不是靠地方政府主观上一时的争取。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价值,旅游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的内涵,产生“1+1>2”的效应,才能实现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的初衷。
关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图是某市一社区针对出现发热状况的患者而做的就诊流程图,请据此拟写一则广播稿。要求信息完整,表达简洁、流畅,
各位居民:
大家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您和家人健康,请积极配合,谢谢大家!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昵称为钟美美的13岁学生凭借模仿老师而走红网络.面对“少年网红”现象,有人说:过早成为网红,会让孩子沉迷娱乐,影响成长;有网友说:少年成为网红,可以让孩子发挥特长,增强自信……
对此,你们班准备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讨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我’”是错误的。文章开篇写到虽然姨婆给大卫的后爸,但是姨婆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项,“比喻”是错误的。第二段在表现“我”焦急不安的心情时并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方法的把握能力。
本文在叙述的过程中,时以大卫的视角来叙述的,即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
本文在叙述事情时,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及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通过“我”和姨婆的对话表现出我并不想回到后爸那里;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两个的对话来表现他们姐弟两个的虚伪和狡诈。
本选段围绕“我的去留问题”展开讨论,这一问题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的情节更紧凑集中,并且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从而表现出谋得斯通姐弟两个的虚伪,并且矛盾也在讨论中更尖锐化,可以说“我的去留问题”时小说的线索。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心理的把握能力。
文章开篇写到大卫下楼的时候,看到姨婆低着头坐在早餐桌前,并且想得出了神,我知道姨婆想的一定是关于自己去留的事情,从姨婆低头沉思的程度可以看出我的去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谋得斯通姐弟两个来到姨婆这里时,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们,并且揭露了谋得斯通姐弟俩对大卫的虐待以及占有了大卫母亲的遗产,在揭露这些罪恶时,姨婆表现出愤怒之情。
姨婆在和谋得斯通姐弟两个据理力争时,专注地听着,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而当谋得斯通姐弟两个没有带走大卫时,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可以看出经过唇枪舌剑之后,姨婆取得了胜利,也解决了“我”的去留问题,喜悦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项,“没有心理描写,但读者能感受到‘我’内心的痛苦”错误,文中有心理描写,比如“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也没有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原文表述为“不过,我在动身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从“我”外出打猎的行动以及“窃窃自喜”等处可见“我”并没有“痛苦”。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语、动作、神态、细节等。(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题干为: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小男孩的性格特点?
从“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中可见小男孩的①懂事(关爱家人)、体谅(体贴)。
从“我还是醒着好。”“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 “我还能活多久?”等处可见小男孩能直面死亡,总结出答案②坚强、勇敢。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从“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中总结出③敏感、天真。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不动哭起来。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作用,考生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突出主题等角度作答。
“一天的等待”这个题目从语言修辞效果而言具有答案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另外题目还具有一语双关的作用,“我”等待孩子痊愈,小男孩等待“死亡”的降临。最终等来了“我”知道小男孩真实想法后的心理疏导,最终消除了小男孩无畏的担心和忧虑,皆大欢喜,可见等待的还有生的希望、美好生活。
文本始终围绕“等待”来写,比如“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时间,他都在等死”,可见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可以整理出答案②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标题贯串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扣人心弦。
在一天的等待中可见小男孩既单纯幼稚、紧张担心,又懂事、勇敢、坚强等心理特点,可见“一天的等待”中凸显了人物性格,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突出中心。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含义的能力。
D项,均为副词,将要。
A项,第一个和“也”表判断;第二个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
C项,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鉴赏人物形象能力。
②是说群臣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不能直接体现诚信;⑥是说因为楚厉王失信导致不得不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并非直接体现诚信。排除这两处。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D项,“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原文是“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并没有说要罢免这个官吏。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1)微,如果没有;及,到;因,依靠;敝,损害;不仁,判断句,不符合武德。
(2)乃,于是;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之,动词,到;具,详细;具告以事,状语后置。
(3)明日,第二天;会,恰巧;疾风,动词,刮大风;止,劝阻。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 “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人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李悝警告左右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悝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卫嗣公派人扮成经过关卡的人,这个人在过关时受到了主管官吏的非难,该人于是贿赂这个官吏,才得以顺利过关。后来,卫嗣公对那官吏说:“某月某日,有个人给了你金钱,你就放他过关了。”关卡上管理官吏特别害怕,认为卫嗣公明察下情。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选“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说“诗的首联点题,交代了写诗的环境”,结合诗歌标题可知首联交代的是诗人居住的环境。另外诗歌首联重点突出因离群索居而“惊”,而非情绪变化。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理解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此类题目需理解诗歌基本内容,在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的基础上,深层次探究情感生发的原因。诗人屏山离群而居,看似环境幽静怡人,却形同“囚居”,诗人强调“离索”,孤独愁苦之情立现。樵夫能悠然唱歌,轻松愉悦,而诗人却只能“默默”细想、苦苦思索,这一强烈的对比,将诗人的苦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年关已近,诗人也已近“迟暮”,虽空怀大志却被贬荒野,不能施展,悠悠往事又忆上心头,一切都成了今与昨的默默的忧怨感愤。
【17题详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齐彭殇为妄作 (3).长太息以掩涕兮 (4).哀民生之多艰 (5).舞幽壑之潜蛟 (6).泣孤舟之嫠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虚诞、殇、妄、涕、艰、幽壑、潜、嫠。
【18题详解】文化与旅游融合、互通互补,可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及压缩语段的能力。
材料一共为五段内容。第一段主要讲“文化”和“旅游”融合,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有利于实现二者良性循环、合作增值。第二段主要讲2017年旅游业已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载体。举例说明文化被另一种形式承载、传承。第三段主要讲“旅游+文化”产品证明,两者融合、互通互补可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第四段主要讲一些地方发展文化旅游的不当做法。第五段主要讲“旅游+文化”融合依赖的条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关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章的主要观点集中在材料第三段,即文化与旅游融合、互通互补,可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阅读示意图,注意箭头方向,看明白几个关键词的关系;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本题的箭头方向为由上到下,所以叙述也要从上到下,注意在“配合医院预检分诊台工作人员完善个人信息”后分两种情况:如果没有流行病学史,则在该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如果有流行病学史,将由接诊医院安排专用车辆送至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此外要注意题目中要求以广播稿的形式叙述,所以应采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介绍,同时注意语言要连贯、简洁、得体。
【点睛】流程图、示意图,根据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20题详解】
“少年网红”弊大于利,可以休矣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少年网红’弊大于利,可以休矣”!
近日,黑龙江一位网名叫“钟美美”的13岁男生,因模仿老师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引发网友共鸣的,不仅是小朋友“出神入化”的演技,还有模仿的内容,但是,这些视频很快就下架了。“钟美美”的班主任说,他担心“钟美美”玩视频影响学习。“钟美美”妈妈说,她让孩子隐藏视频,是考虑到网络负面评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钟美美的母亲吴琼女士透露:“钟美美”走红后,接到了很多广告商邀约,而广告无疑是最快的变现手段。但作为孩子的母亲,她的选择是不接受。她觉得这些都不是现在孩子该有的,她都会予以拒绝。钟妈妈之所以这样做,显然是从钟美美的学习考虑,钟美美目前的重心毋容置疑是学习。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日常学习来提升文化水平和文化底蕴,唯此未来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她不想让儿子成为现代版的伤仲永。可见少年网红并非正常现象,对此我持反对意见,过早成为网红,会让孩子沉迷娱乐,影响成长。
无独有偶,江西省一个贫困家庭的男孩范小勤,因长相酷似马云走红。怀揣着各种目的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范家——有人真心实意地为他献爱心,也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网红”梦,或者为自己的商业活动增加炒作话题。此事引发公众热议,弹赞皆有。
面对在蛹中挣扎的小蝴蝶,怜惜之余你是否会忍不住帮它破茧而出?面对风吹雨打中的柔弱花草,寝室不安中你是否会擎起苫布匆忙遮挡覆盖?面对干硬土地上艰难拔节的幼株,焦灼之刻你是否会急不可耐地揠苗助长?我的态度是,不要!同学们都知道只有遭遇过成长的痛楚,罹受过困难的磨砺,经历过时光的濯洗,才会真正长大成熟。正所谓 “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静下心来,慢慢等待,美丽总会绽放,是种子总会结果。
也曾偶然在《本草纲目》中瞥见过一些有关冬虫夏草的描述。原以为冬为小虫儿,猫在地下睡大觉,夏天变成可爱的小草晒太阳,这玩意儿真会享受生活。但看了介绍才知道,冬季漫漫严寒隐于黄土,是暖春破土而出的必经阶段。好一段漫长扰人的生长经历!但转念一想,若无漫长扰人的等待,何来视若珍宝的名贵?
人生亦如此,欲速则不达。这正好与近来一些流星般红透一时又急速陨落的超女、新星、网红等速成现象形成强烈反差。青年虽朝气无限,但浮躁之风不可有。
万事万物有其循序渐进步骤、规律、准则,我们不能任意加速任何事物的发展。正如哲学上所说,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质变,促成事物的飞跃需要等待。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所以,请谨记:少年网红现象不正常,可以休矣,欲速则不达!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次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时评类)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查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审题】材料是一个社会热点,主要对象是“钟美美”,事件是“模仿老师”,问题是对此的态度:模仿是否具有“正能量”;是否会影响学习,是否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有没有“抹黑”老师之嫌等。考生只要就事论事,发表见解即可。可以支持,认为这是孩子的天赋;可以反对,认为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
【立意】(1)欲速则不达;
(2)别用“正能量”扼杀孩子的天赋;
(3)容下“影帝钟美美”,更能体现包容度;
(4)莫让浮云遮望眼,少年网红背后是利欲熏心;
(5)做好自己,坚守本分,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贪图虚名浮利;
(6)读书学习,通过努力奋斗辛苦打拼赢得美好人生;
(7)拒绝网红,抵制诱惑。
【素材】1. 江西省一个家庭贫困的男孩范小勤,因长相酷似马云而走红。怀揣着各种目的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有人真心实意献爱心,也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网红”梦,或为自己的商业活动增加炒作话题。“小马云”是幸运的,从被忽的角落,骤然来到舆论的中心,他被关注,命运会被部分改变。但他也是不幸的,关注也带来了太多浮躁和伪善,当过度消费过后,他只能回到那个依旧破败的家庭。这个9岁的男孩,被动地进入名利中心。或许他需要的仅仅是平静,是长效的教育机制和完善的救助制度。
现在的小马云因为老马云的即将退休而被解雇,重回田园生活,也许会不适应,但这个结果也是必然的。毕竟小孩子终究会长大,等到以后完全没热度了,或者长大后容貌变了,也不可能一直靠着自己的脸吃饭。好在蒋小勤的年纪尚小,还是可以回到学校好好读书。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大起大落,相信小马云能够懂事,会努力友表示,小马云其实就是商家炒作的牺牲品,只是可惜了这孩子,什么都不懂,就被利用着去做这些大人都不一定会做的事。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那这个小男孩今后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他首先应认清自己,不能永远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唯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改变命运。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容貌是会发生变化的,一张与马云酷似的脸可能会带来一时的风光,却不能带来一世的富裕。他终究是需要自己去拼搏去努力的,失去舞台风光的小马云应该调整心态。淡去俗利虚荣,抓紧时间回归校园、走向课堂,静心于书本。
再来说说我们大众的问题。是谁让一个尚未成年的小男孩人生大起大落,成为笑柄呢?除了以上提到的商家等还有众多的网友不可卸责。有人说,这个争名逐利的浮躁时代,扼杀人才的手段有两种:骂杀与捧杀,而捧杀在当今最为流行盛行。“它是黑,它是暗,光对夜说,你是谁,这样沉静。我只不过,是夜。”9岁男孩童彦写的这首小诗爆红网络。他被蜂拥而来的记者堵在家里,只得放下手中的书,发誓说:“我再也不写诗了。”妈妈说,他还只是个普通小孩。幸好,小诗人还自知,幸好他的监护人尚理智,否则,也如仲永或者小马云般迷失于俗名浮利中,怕是不仅走不长远,天赋也可能很快被消耗殆尽,最终沦为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个。
人生在世,需有立身之本。何为本?我想,就是扎进地层的树根,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即本心初衷。对待孩子,应肯定其长处,发现其不足,给予其施展个人长处的环境,同时还要助其弥补不足,这才是真正爱惜人才的方法、态度。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戕害人才。
娱乐圈中,大众心目中的女神——赵丽颖,没强大的背景没优渥的家境,非科班出身,却能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刻苦打拼,不断钻研演技,在,才能在影视界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实力派当红明星。七堇年曾说:“人生如路,需从荒芜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靠得只能是学识素养,努力打拼的个体精神。真希望我们的时代不会再有第二个“小马云”出现。
【结构】题目明确立场、观点,“少年网红弊大于利,可以休矣”。首段引用材料,然后引出钟妈妈的观点——希望孩子专注于学习,做一个有内涵有底蕴的人,顺势照应所给材料并亮出自己的观点:“‘少年网红’弊大于利,可以休矣!”正文主体部分摆事实讲道理辩证,举出反面事例突出强调“少年网红”的危害,发人深省。再通过比兴手法铺排自然现象,排比兼反问加强了语气,进一步分析少年网红的后果是欲速则不达,孩子们的成长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过犹不及,太早反而有害成才,结尾总结全文,照应材料和题目、开头,提出“请谨记:少年网红现象不正常,可以休矣,欲速则不达!”
【点睛】1.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特点
①所给材料无论是叙事性的还是非叙事性的,多是几种观点,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几多思维的。多元、多向、对立是其特点。
②给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指令(即任务驱动),对写作对象、角度、范围甚至文体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要求,多带有“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等指令性语言。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