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上海永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70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上海永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2021年上海民办永昌学校中学部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家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1. 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

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影响。

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 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C. 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 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3.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后花园

萧红

后花园一到五月,就开出了各种花,耀眼的耀眼,散着香气的散着香气,但少有人来。

临着后花园,有一座冷清清黑洞洞的磨房。磨房里的磨倌冯二成子三十多岁,尚未结婚,头发白了许多,像是个年轻的老头。他没有朋友来访,也不去访别人,他只知道自己是个磨倌,拉磨之外的事都与他毫无关系。

磨眼上的麦子没有了,他去添一添;漏下来的麦粉满了一磨盘,他去扫一扫;小驴的眼罩松了,他替它紧一紧。除了这一点工作,冯二成子多半是站在罗架上,打着梆子,从午间打起,一打打个通宵。

一天早晨,冯二成子在院子里刷着小驴,偶一抬头看见了隔壁赵老太太的女儿,跟他站了个对面。看着她向日葵花似的大眼睛,冯二成子就无缘无故地心跳起来。从那之后,他虽不常见赵姑娘,但觉得好像天天见面一样。尤其在深夜,他常常听到隔壁的笑声。

有一天,他打了一夜梆子。天亮了,他刚躺下就听到隔壁女孩的笑声,他赶快抓住被边把耳朵掩起来,但那笑声仍旧在。他翻了一个身,可仍旧不能睡。

这一天,他躺在那里十分悲哀,他把自己的生活回想了一遍。

他想起母亲来看过他,临走时流着泪叮嘱他好好做事。他想起母亲说身子不太好,一旦一口气上不来,叫他不必跑回家。他记得当时母亲瘦得厉害,也咳嗽得厉害,他抱着母亲哭了。他记得母亲回到乡下不久就死了,他还是回去了,和哥哥一起送的……

想着想着,他昏昏沉沉地要睡了去,但又被惊醒了,好几次都是这样。他觉得是邻家女儿惊动了他,他在梦中羞怯怯地红了好几次脸。

这一年八月十五,赵老太太让女儿给冯二成子送来一个月饼。他接过月饼,因为难为情,想说一声谢谢也没说出来,回身就进了磨房。磨房比平日更冷清了,冯二成子迷迷昏昏地吃完了月饼,靠着窗子,一无所思的往外看着花园,但好像什么都是空的。他的眼里充满了亮晶晶的眼泪,他的心中起了一阵莫名其妙的悲哀。他羡慕跳跃着的活泼的麻雀,他妒恨咕咕叫的悠闲的鸽子。他仿佛被卷在旋风里似的,迷迷离离的被卷了半天,而后旋风把他丢弃了。

世上竟有这样的人。他爱了她,但又觉得自己身份太低,根本配不上她。他只能偷偷地对她寄托一种心思,可她根本不晓得有这么一回事。

不久,那姑娘出嫁了。

婆家来娶新媳妇的那天,打着锣鼓,吹着喇叭,就在磨房外的花园里。姑娘穿了大红的衣裳,满手抓着铜钱,被人抱上了轿子。

冯二成子把头伏在梆子上,闭了眼睛,一动也不动。一直到那轿子走出几里路之外,就连被娶亲惊醒了的狗叫也都平静下去时,他才抬起头来。

那姑娘出嫁以后,冯二成子常常到老太太的房里坐一坐。他不知为什么总把老太太当作了亲人,早晚相见时,总是彼此笑笑。

这样过了没多久,赵老太太也要搬到女儿家去了。

他帮着老太太把东西装上了车,还牵着拉车的大黑骡子送了一程。送到郊外,老太太催他回去,他说再送一程。他向着前面放着大步,大有一去就不回来的样子

回来的时候,冯二成子觉得这路比去的时候不知远了多少倍,他还不时转回身去看。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这次送赵老太太比送自己的亲娘还难过。

路上,他往四方望一望,他望到的,都是在劳动着的,都是在活着的:赶车的赶车,拉马的拉马,割高粱的割高梁。他不能明白,这都是在做什么;他不明白,这都是为着什么。他想:到了终归,你们是什么也没有的。随后,他遇上一些推手车的,挑担的,他也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们:你们是什么也不知道,你们只知道为你们的老婆孩子当一辈子牛马,你们都白活了。冯二成子这一路上所看到的几乎全是这一类人。

他走得很慢,终于没有了气力。他找到一片树林,伏在地上哭了不知多久。他想到了那天早晨与他站了个对面的大眼睛,他感觉到那眼睛是含着无限情意的,他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发现。但现在都完了,永久不会重来了。

他呆呆地坐着,二更之后心里渐渐宁静。那前前后后的事,他似乎都忘得干干净净了。晌午送赵老太太走的那回事,也似乎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他觉得人间并没有许多人,所以彼此没有什么妨害。

以后两三年,每到夏天,后花园里的花草又是那么热闹,但依然少有人来。不知多少年,园主老死了,后花园也拍卖了。新主人常常来磨房的窗外,看磨倌怎样打他的筛罗,怎样摇他的风车。而冯二成子仍旧在那磨房里平平静静地活着。

一九四O年四月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对后花园寥寥几笔的交代,不仅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与小说的结尾相呼应,也与冷清的磨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 小说描写赵姑娘出嫁时冯二成子闭着眼睛把头伏在梆子上的细节,既表现他对赵姑娘出嫁的关注,也表现他与心上人无缘的悲伤。

C. 冯二成子觉得赶车的、拉马的等人辛苦地劳作却最终什么也没有。作者通过写冯二成子的迷惘和困惑,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D. 小说结尾写冯二成子仍旧在那磨房里平平静静地活着,表现出冯二成子顺从命运的安排,也暗含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关注。

5.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冯二成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6.小说以后花园为标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娓娓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黄干传》)

【注】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庠序,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 “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 “母忧,指遭遇母丧。是遭逢、遇到的意思。丁忧,也叫丁双,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世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D. “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赏花灯”“猜灯谜习俗,又称灯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熹,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学习。

B. 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非常高兴。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 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 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之士都有前来请教他的,他娓娓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2)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对黄干的敬称,即黄老父)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題共2小題,9分)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渓。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料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泼醅,没有滤过的酒。

14.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双调碧玉箫》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小令,双调是曲牌名,碧玉箫是标题。

B.首句有领起作用,堪题''值得题写、值得描画的意思,引出下面三句对秋天山景的描写。

C.作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冷的画面:红叶凋谢,溪水清凉,野菊茂盛,苍松下的小路更显得偏僻幽静。

D.尾句中渊明是东晋诗人陶潜的字,作者借陶潜辞官归隐表达自己告别仕途、借酒浇愁的愤激。

15.本曲蕴含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挂职第一书记期间,他晚睡早起,没有一天不如此,他的这一作息习惯可用《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2)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凄凉的秋风中海水的汹涌,

抒发了他老骤伏枥,志在千里烈士胸襟。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前句指出了耻于从师风气的久长,后句从侧面衬托出从师的必要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苏轼被贬黄州,于东坡之上建房开园以自足,纵游大好河山来排遣其遭贬的愁闷情绪。且将其书房命名为雪堂,于其中读书自乐,并吟诗作赋来表明其高洁情操、美好品德。请据此为下面对联写一条下联。

筑室东坡,游壮丽山河遣愁怀。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下面是在外地上大学的张明写给父亲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在您的殷殷关怀之下,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上高中时,每次回家看到您劳累的样子,心中都不禁泛起一阵阵怜悯。您希望我能成为一名作家。现在,我加入业余文学创作社,前几天写的一篇大作,被省里的报纸付梓了。本打算写一部有关您的小说,可惜自己只有八斗之才,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爆全国,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前几天,这句经典台词赫然出现在某中学校长的开学典礼讲话中。对这句台词,人们不以为然。有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人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有人认为善假于物,因人成事才是明智之举”……

请以命运法则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文章要体现出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选项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不能由此推出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的结论。选项属强加因果。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并找全选项对应的内容;最后对原文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再与选项一一进行比对并作出判断。本题选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说法有误。材料三中说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承接关系,不是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整体阅读并感知材料内容,确定答案涉及的信息,勾画出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最后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首先,整体阅读文章可知,答案涉及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三、四中。然后,勾画出关键语句。材料二中“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医疗救治方面,……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材料三中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材料四中 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最后,根据以上信息从政府领导、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国人民的配合落实三方面概括。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A项,也与冷清的磨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法错误。小说开头通过景物的热闹反衬后花园少有人来的冷清,没有和冷清的磨房形成对比。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本题题干要求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冯二成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是“①他向着前面放着大步,大有一去就不回来的样子”“②现在他觉得人间并没有许多人,所以彼此没有什么妨害。结合那姑娘出嫁以后,冯二成子常常到老太太的房里坐一坐。他不知为什么总把老太太当作了亲人,早晚相见时,总是彼此笑笑”“这样过了没多久,赵老太太也要搬到女儿家去了”“他帮着老太太把东西装上了车,还牵着拉车的大黑骡子送了一程。送到郊外,老太太催他回去,他说再送一程。他向着前面放着大步,大有一去就不回来的样子”“他呆呆地坐着,二更之后心里渐渐宁静。那前前后后的事,他似乎都忘得干干净净了。晌午送赵老太太走的那回事,也似乎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他觉得人间并没有许多人,所以彼此没有什么妨害分析可知,第一处:常常”“反映他想见到赵姑娘,送了一程”“再送一程,表现冯二成子对赵老太太的不舍,当然也有希望见到赵姑娘的心思。第二处:句子写冯二成子觉得人间没有许多人”“彼此没有什么妨害,结合上文的都完了,永远都不会重来了以及忘得干干净净”“似乎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绝望,对生活的麻木。

6x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本题题干是小说以后花园为标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题要围绕后花园写了什么,再探究其蕴含的深刻意蕴。结合后花园一到五月,就开出了各种花,耀眼的耀眼,散着香气的散着香气,但少有人来”“临着后花园,有一座冷清清黑洞洞的磨房。磨房里的磨倌冯二成子三十多岁,尚未结婚,头发白了许多,像是个年轻的老头。他没有朋友来访,也不去访别人,他只知道自己是个磨倌,拉磨之外的事都与他毫无关系分析可知,后花园在庭院深处,少有人来,暗含着冯二成子孤寂、空虚;结合后花园一到五月,就开出了各种花,耀眼的耀眼,散着香气的散着香气”“看着她向日葵花似的大眼睛,冯二成子就无缘无故地心跳起来”“他觉得是邻家女儿惊动了他,他在梦中羞怯怯地红了好几次脸分析可知,后花园有美好的景物和爱慕的姑娘,表现冯二成子对自由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结合不知多少年,园主老死了,后花园也拍卖了分析可知,后花园最后的人空易主,寄寓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叹。

【点睛】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意蕴答题模式:表层义——文中的具体意思;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主旨义(与主题相关的意思);联系到小说中的不同的人物、某一物件、情节、主旨等。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句子译为: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服,这时朱熹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

二月不解衣的时间,指两个月不脱衣服,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

干自见熹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对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解释错误,殷代叫庠,周代叫序,其实这句的庠序是地方学校的意思,与最高学府太学不一样。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错误,从原文第三段可知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是黄干在临川时的政绩,而不是他任新淦知县时发生的事。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活用为动词,修筑城墙(或城池);,等到;,回复。

2)中,,活用为动词,感激;,表被动;,淹没;,使动用法,让……活下来。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黄干去拜见清江的刘清之,刘清之认为他很奇异,说:你是将来会成大器的人,现在有学问的人都没有能力教你啊。于是让他跟随朱熹学习。黄干家的家法很严,于是把这个话告诉他自己的母亲,当天就出发了。当时天正下大雪,来到朱熹住所适逢朱熹外出了,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服,这时朱熹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朱熹告诉别人说:黄直卿意志坚定致思刻苦,与他相处,很有好处。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干。

宋宁宗即位后,朱熹让黄干进献奏表,补任将仕郎。黄干遭逢母丧,跟从他在墓地庐舍讲论的人很多。朱熹病重时,把自己平日所穿的深衣和撰写的著作交给黄干,亲笔写信和黄干诀别说:我的道的依托都在这里,我没有遗憾了。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抚州知州高商老征用黄干担任临川县令,当年天旱,他极力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改任新淦知县,官吏百姓平常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都感到高兴,(所以)不用命令政令就得以施行。黄干所到之地都重视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面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的士人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先生的祠庙。托病自请充任祠禄官,主管武夷冲祐观。

不久黄干被起任为安庆府知府,到任的时候,金人攻破光山县,沿边境多有警报。于是黄干上书奏请朝廷,修筑安庆城池来(前)准备好作战或防守,没有等到回复,当天就动工兴建。城池筑成,恰逢上元日张灯,人士百姓扶老携幼,往来不断。有个老婆婆有一百岁了,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几位孙子(在后面)跟随她,到府衙表达感谢。黄干以礼相待(或用礼仪接待他们),命备好酒肉(招待他们),又用金帛酬劳他们。老婆婆说:我老婆婆来,是为了全郡的百姓道谢罢了知府的赏赐不是我所希望的。她没有接受就离开了。两年以后,金人攻破黄州沙窝各个关隘,淮东、淮西都受到震动,唯独安庆(凭依城墙之险)安定如旧。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突然(或骤然)到来,但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有忧患。百姓都感激黄干,互相对对方说:不被敌寇摧残,不被洪水淹没,让你活下来的是黄老父啊。

后来同僚忌恨他,他就回归乡里,弟子一天比一天多,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纷纷前来,他编订礼文、著述书籍,白天没有闲暇,(就利用)晚上和他们讲述经学义理,娓娓不倦,(因人多)就借邻近的寺舍让弟子们居住,早晚来往不断,质疑请教像朱熹在世时一样。黄干去世几年后,因为门人请求赐给黄干谥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一幅肃杀凄冷的画面错。作者一反肃杀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赞美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色彩绚烂明丽,秋意盎然,和谐宁静;清浅的山溪,幽邃的松径,氛围清新秀美。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分析古代诗歌流露的情感的方法: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赏析诗歌中某句的精妙,要从分析该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着手,即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着手来分析诗人的心境。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本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通红似火,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这四句描绘的美丽画面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不满,这就为诗人在后面抒发超脱、隐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撑。归,学取他渊明醉用典。陶渊明曾为彭泽令八十余日,赋《归去来兮辞》后,自免官职,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告别仕途、归隐山林、借酒浇愁的激愤之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16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夙、寐、靡、萧、瑟、惑。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对联的能力。

题目要求请据所给材料为下面对联写一条下联。对对联要注意抓住对联的特点,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平仄相合,词性相对。

材料所给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句写苏轼在东坡建房,游历大好山河派遣愁闷;第二句写在书房雪堂读书吟诗作赋表明其高洁情操。如所给示例内容则围绕第二句来写。读书筑室,都是动宾结构;雪堂东坡,名词对名词;壮丽山河锦绣诗文,都是偏正结构;著锦绣诗文游壮丽山河,都是动宾结构;明节操遣愁怀,都是动宾结构。

18题详解】①“殷殷关怀修改为细心呵护”③“怜悯修改为心酸”⑥“大作修改为文章”⑦“付梓修改为刊登”⑨“只有八斗之才修改为能力有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①“殷殷,形容情深意重;关怀,指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集体对个人。文段中指父亲对儿子呵护,用殷殷关怀不得体,可改为细心呵护

③“怜悯是哀怜、同情的意思,文段中用来指儿子看到父亲劳累时的感觉,不得体,应改为心酸之类的词语。

⑥“大作是敬词,指别人的作品,这里用来指自己的文章,不得体,可改为文章

⑦“付梓指书稿雕版印行。文中说文章发表在报纸上,用付梓不恰当,应改为刊登之类的词语。

⑨“八斗之才,比喻人极有才华。文段中望文生义,用只有八斗之才来表示自谦,不得体,应改为能力有限之类的词语。

19题详解】

我的命运我做主

                                 ——命运法则

最近,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火爆网络。然而,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成是败天注定;有人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我认为,志高意坚,人定胜天,我的命运我做主。

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辞。犹记当年项羽破釜沉舟,一战成名天下知,何其快哉!谁承想,转眼间一代豪杰自刎乌江,英雄末路,何其悲哉!一句此天之亡我道尽英雄笃信天命的可笑、可叹与可悲!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如果西楚霸王仍有当年背水一战的倔强霸气;在遭遇农夫误导之后,如果项羽还有卷土重来的执着信念,也未必会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信命不如信己,怨天实当怨人。只要志薄云天,砥砺奋进,何愁不能力挽狂澜,锁定人生的胜局!

人人皆道,楚汉争霸,刘邦入主中原,乃上天的安排。但人们可曾想过,鸿门宴上巧脱身,尽得民心入咸阳,哪一样不是刘邦在尽人事而非听天命?凭着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豪气,凭着能斗智时决不斗力的谋,凭着知人善任的高超用人术,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利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终成千古一帝。这部英雄奋斗史不是再次证明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理吗?不听天由命,也不怨天尤人,用自己的双手,绘就自己命运的宏图,这才是成功之道,命运法则。

历史是最有说服力。古往今来,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超人的才智和无坚不摧的意志改写命运、创造奇迹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是范雨素对自己人生的形象总结。这位来自湖北的月嫂,不甘平凡,工作之余与文学爱好者切磋交流,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经历,把苦难写得不动声色,夹着一分冷嘲、两分幽默、三分温暖,充盈着俯视众生的高贵气息,凝练人生的感悟,用自传体文章《我是范雨素》重新装订自己的人生之书,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赞誉。她从乡野走来,在底层挣扎,却以文字名显于世,靠的就是活着就要做点儿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的高雅追求。她的成功,靠的还是人事。

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说什么富贵在天,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哪吒生而为魔,却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不向厄运低头,创作出世界名曲;司马迁遭受宫刑,仍坚定信念,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居里夫人凭着勤奋,成为唯一一位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扼住命运的喉咙,在人生舞台上大放异彩,让生命永恒;他们用流血的手指,弹出世间的绝唱,为万世景仰!

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说:对于命运的变化无常,我们慨叹得太多了。发不了财的,升不了官的,都要埋怨命运不好。然而,仔细想想吧!过失还是在于你自己。是的,只知道慨叹埋怨,怨天尤人,永远只能做命运的奴隶。

劝君谨记: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才是命运法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一、审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认真审题,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从要求上看,请以命运法则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是要求在材料涉及的范围内进行立意,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从材料看,对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涉及了不同人的不同看法。这句经典赫然出现在河北省衡水中学校长的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是对这句话的肯定,强调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鼓励。有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是对成功的较全面的认识,强调成功需要多种因素;有人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对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着眼,强调谋事尽己力的同时,还要知道成功与时运相关,要有对结果顺应接受的心态;也有人认为善假于物,因人成事才是明智之举,强调了借力的重要性。这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认识,认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写作时,选择自己认可的最有话说的一个角度即可。

二、参考立意:

我命由我不由天,将命运掌握自己手中

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善假于物,因人成事才是明智之举

三、素材参考:

成事在天是指人谋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六出祁山,上方谷一战中孔明所付出的心血是最多的。眼见就要把司马父子烧死,解除蜀国的心头巨患,无奈天降大雨,救了司马父子。而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是为六出祁山而心力交瘁,故而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叹。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世界著名音乐大师。他一生热爱音乐,一生都从事着音乐创作。可是正当他的事业进入高潮时,灾难降临在他的身上了——他失聪了!这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要知道,听力对于一位音乐家是多么的重要啊!对于一般人来说,在这种处境之下,肯定会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勇气。可贝多芬是一个伟人,他没有放弃,他用他那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战胜了命运恶魔。他终于成功了,从他创作了《第九交响曲》,他就已经成功了。正因为这成功,使得贝多芬的人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善假于物,出自《荀子·劝学》,意为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结构模式:

题目是《我的命运我做主》。开头引用材料中哪吒的名言,紧扣材料,观点鲜明,指出:志高意坚,人定胜天,我的命运我做主。由项羽失败的事例分析,得出信命不如信己,怨天实当怨人。只要志薄云天,砥砺奋进,何愁不能力挽狂澜,锁定人生的胜局!再对照分析刘邦成功的原因,指出,不听天由命,也不怨天尤人,用自己的双手,绘就自己命运的宏图,这才是成功之道,命运法则。然后以湖北月嫂范雨素为例,进一步阐明成功要靠人事。再用一组排比句证明举例,富有气势和说服力。结尾引用著名作家克雷洛夫的名言,阐明只知道慨叹埋怨,怨天尤人,永远只能做命运的奴隶。

【点睛】写作口诀: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九、篇幅争取要写满,字数写够很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