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肇庆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156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肇庆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2021届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己,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爱屋及乌,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他理想的栖居之所。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性因素,倘若换成南坝西沟北陂之类,处境艰难且长期有躬耕心愿的苏轼也会前往耕种,但是否能像在东坡躬耕这样干劲十足、意兴盎然,还真得打个问号。因此,文化机缘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摘编自王兆鹏、陈朝鲜《论苏轼躬耕东坡的原因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人,再加上食口众多,苏轼生存生活处境艰难。

B.归隐躬耕是苏轼被贬官黄州失去阔绰的生活后为缓解衣食之忧才产生的想法。

C.孟子农耕理想以及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隐追求是苏轼躬耕夙愿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D.马梦得出手相助,给苏轼谋得东坡之地,为他归隐躬耕提供了必要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论证了苏轼被贬黄州时收入的微薄及处境的艰难。

B.文章引用《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中诗句的目的是阐明苏轼早有归隐夙愿。

C.文章借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阐明了在苏轼心中白居易比陶渊明有着更高地位。

D.文章从苏轼的处境、追求以及与白居易的文化机缘等三个方面阐释其躬耕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艰难,所以他就随遇而安,过田园耕读生活,让自己乐观豁达。

B.苏轼口诵手抄陶渊明诗文,表明了他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要借之来宽慰自己。

C.在经世济民的追求与遭贬经历上,苏轼与白居易更接近,与陶渊明的距离稍远。

D.苏轼躬耕的地方叫东坡,和白居易曾经经营的地方同名,这促使他安心躬耕。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移的容器

朱以撒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多搬几次家也有好处,它和新鲜的周边环境、人事关联,会生出许多新的念头。每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是很有探索意义的,包括新空间的各种结构,和自己以前的感觉肯定有差别。

我搬到闽江边正是莺声已老的时节,江面上总是在清晨浮动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很氤氲的情调。我不善水,却对水有着欣赏的兴致。每日在水边行走,看白鹭一步一啄的闲适,觉得一个人的心境若真如此,就是一只轻松的白鹭了。闽江水在流经我住的这一段似乎特别徐缓,使人不复有孔夫子的逝水之叹。一些人春冬无辍,背着浮桶下水,向江心游去,让自己的体温融在寒冷的水温里。由于水缓也就不容易获得什么戏剧性——日子平平常常就好了,戏剧性是给外人看的,就像一个演员在台上风情万种地演,眉眼都是波澜,待她坐在后台喘气歇息,觉得这下才是真实的。

把楼盘建在江边肯定是开发商蓄谋已久的,而于入住者言,长久地拥有了一条江也是一种快慰。譬如它的滋润,离江河很远的人是觉察不到的,滋润融在江边的空气里,无声地进入皮肤、器具。滋润永远看不到,是感觉出来的,或者在抚摸时,指掌间触碰到了。我往往会把一些宣纸钉在墙上退退火气,要写的时候取下来,抖一抖,它们柔软无骨,声响变得温和柔顺,不像先前哗啦哗啦地急切。我说,我听到滋润潜入一张纸的每一条纤维里了。

几年后,我又搬了一次家。那是在夕阳斜晖里,我看到了满山的芦苇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素心同调,彼此俯仰。很快地,暮色下来,四处静谧,后来就看到头顶密集的星辰,心中便有一丝暗喜。在没有月亮的夜晚,一座山更显示出它的厚重和威严,尤其是草木朦胧其上,星点秋萤之火掠过,更是疑幻兼有。山水如此地不同,水以长流为法,山以不动为宗,它们相同的地方只有一点,都是天生天养、自然而然的天物,动者自动,静者自静,于人来说,都可深于托寄情思。

我房舍后边的山算不上奇崛,附和南方的清雅,平缓地隆起,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由于山的不动,四季过往,我看到的都是动的生命,飞动的、跃动的、蠕动的、摇动的,各逞其性。尤其是草木中亿兆的虫豸,如此细微,也趁着自己适宜的节气,适时生适时长,完成一个短暂的轮回。蔓草荒烟莫问浅深,自适其适也就最为佳好。作为不动的山,失去的总是速度——一个人见到山,完全可以慢慢地欣赏的,尽管我相信山的自身每一日都在起着变化,但是面对它时,还真是浑然无觉。

空气清新,周遭静谧,光线明亮——我对空间的要求大抵如此。不断搬家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新空间有一种追求感,不会止于一处。每个人的追求根据有许多差异,参照物更是大相径庭。记得我买江边房子的时候,并没有进入杂乱泥泞的工地,我是见到江边的一株榕树,叶片青绿了无尘泥,树冠饱满力蕴其中,风来时,当风有声。一株树在此时,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搬到山居前,满山的芦苇在风中拂动,优雅中的坚韧,一洗都市素有的凡近之气,也比舌吐莲花的促销介绍要远远胜出。明代袁宏道曾经说:物之传者必以质。我一直记着这句话,自然之物往往无声,但物之质的传递,会更真实不虚。

每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居住空间成了人们的话题。一些人对新空间的进入,使以往的住宅成了二手房。那些祖宗留下来的宅院名曰老房子,住的功能消失了,欣赏的功能滋长了。房子的种类多了,有的加以改造,赋予新的功能;有的彻底拆除,再也不见影踪;还有一些被有心人买下,大小部件编号运走,安置于异地——每一个宅院都有自己的命运。在人生的许多忧虑中,空间忧虑是长期存在的。父亲曾说我们是从中原南迁到此的,这么大的跨度,为什么选择这里,可能是偶然,如我见到榕树或者见到芦苇,而后成了必然。所谓诗意地栖息,就是不断出现寻觅的过程。

算起来,我在这个不大的城市已搬了七八次家,也许要到一定的年龄才会停下来,守着不动。适宜的空间是没有止境的,如同时间没有尽头。烟水芳草、浓荫匝地的南方啊,此时,淅淅沥沥的春雨来了,人和万物都在晶莹之中,又一次舒展。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白鹭、江水、芦苇、星辰、山等景物的特点与作者对所居之处的追求格调一致,物我相融。

B. 作者通过自然生命的衬托山的不动,突出山的厚重威严、天生天养、自然而然的特点。

C. 文章不吝笔墨地描写新居的环境,尤其是居住体验,这是作者对陌生环境进行意义探索的体现。

D. 末段前的文字对房子功能、种类和命运的分析,反映了城市大兴土木、老房子未得到保护的现实。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的几处比喻运用得精巧自然,如一个人的心境若真如此,就是一只轻松的白鹭了满山的芦苇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

B. 文章调动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官,对江水的滋润特点进行了细腻而传神的描写,给人以触手可及、身临其境的真切感。

C. 尾段说算起来,我在这个不大的城市已搬了七八次家,强调搬家次数之多,既呼应首段,又说明作者对适宜空间的不断寻觅。

D. 文章围绕搬家这一生活常事进行描述,语言生动,联想丰富,既抒写了个体的独特感受,又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现象的理性思考。

6. 作者先后搬了七八次家,为什么对闽江边和山前这两处居家环境进行详写?请简要分析。

7. 本文标题游移的容器很吸引人,请你从意蕴、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探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8.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9.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补充注释:霏:弥漫。缛:繁密。一气:秋气。烈:威力。刑官: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有肃杀之气,所以把执掌刑狱的刑官分属于秋。秋在季节上属于,在五行上属于义气:天地严凝之气。古代把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叫十二律,分别与十二个月相配。夷则与七月相配。渥然丹者:指红润的面色。 黟然:指乌黑的头发,比喻壮年。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比喻年老。

11. 对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句读点断正确的一项(   )

A.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B.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伤也/物既老而悲伤//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C.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D.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12.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赋:是一种传统诗歌表现手法,《诗经》六义之一。作为一种文体,赋起于战国,盛于两汉,历经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的发展阶段。本文是一篇文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既重视铺陈、讲究押韵,语言上又活泼灵动。

B. 衔枚:指像筷子的东西,两头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士兵口中衔着枚,防止出声。成语衔枚疾走,形容夜晚秘密急行军。

C. 商:古代音乐共五个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所唱的变宫、变徵之声,分别是宫、徵两音的变调。五个基础音阶加上两种变调,因此古代音乐共分七音。

D. 以声衬静:一种常见的反衬手法。文末四壁虫声唧唧的描写便运用此种手法,衬托出夜晚环境的静寂。而环境的静寂,又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孤独悲凉,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耐人回味。

13. 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1段紧扣题目,从听觉角度描绘秋声,声音自远而近,自弱而强。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形象。

B. 2段从视觉角度描绘秋之状貌,既绘其色、容,又绘其气、意,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并将秋这一自然节令与社会人生紧密联系,顺理成章地引出对物既老而悲伤等自然规律的认识。

C. 3段集中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认知和生活态度:人生不免会受到外在事物的侵袭、内在情绪的干扰,从而让人由青春少年走向年老体衰。但人不能被郁闷悲凉裹挟,而应该直面人生,顺应自然。

D. 经历了近30年的宦途生涯,晚年的欧阳修虽身居高位,但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感伤于怀,不知当时该如何作为。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14.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其容清明,……其气栗冽,……其意萧条。(注意:省略的文字不翻译)

2)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梅花百咏(其四十)

于谦

极目园林一惨神,繁花照眼似非真。

初疑积雪寒凝树,陡觉清香远袭人。

自是孤高偏近水,纵然零落不污尘。

淡中剩有无边趣,红紫从教妩媚春。

【注】《明史》赞其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句中的字写出了梅花盛开,洁白耀眼,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B.颔联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梅花的洁白和清香。

C.颔联中,陡觉照应初疑,突出了梅花的香气给诗人带来的心理变化。

D.全诗把对梅花的形象描绘和诗人的人格节操融合起来,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16.古人写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请结合诗歌后两联,分析诗人寄托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处,向当朝统治者蔽响警钟,如果不能够吸取历史教训终将重蹈覆辙、扣人心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承上概括风景,一句启下引出周瑜,这两句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张爷爷:

听说阁下病了,母亲让我登门造访,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愿玉体早日康复!

小华

20181121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对学生话剧社要排演经典话剧《雷雨》这事,校团委一定鼎力支持。

B. 兹介绍我校齐凯扬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 承蒙奉书并赐佳作,拜读之时,获益匪浅。因琐务未及回复,深以为歉。

D. 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期《开讲啦》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不认识撒贝宁,他解释了原因,他不看电视,他一般是主动搜索信息,不会接受被动灌输,关注什么,搜索什么,像看专业文献一样。

根据google图书统计,世界上共有约1.3亿本不同的书。人们每天会被不间断的信息流产品、微博、各种热点信息轮番轰炸。

有人去商场买了一双鞋,因为他需要这双鞋;有人也买了一双鞋,因为鞋在打折,他原本是去买风衣的。

结合以上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错误,由原文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可知,团练副使并非加官,加官指的是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且团练副使是否有收人,原文只是说历来众说纷纭,所以本文的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A错误。

B项,归隐躬耕是是苏轼被贬官黄州失去阔绰的生活后……才产生的想法错误,由第三段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可见,他归隐躬耕思想产生已久,只是没有特定环境让他去实施。B错误。

C项,最主要原因无中生有,由原文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可知,文中只是说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但并没有表明主要原因;由原文“‘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可知,提到了苏轼诗歌中化用孟子的五亩之宅,但并没有表明主要原因

D项,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在苏轼心中白居易比陶渊明有着更高地位的说法错误,由原文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可知,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只是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白居易更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白居易更容易些,并没有谁地位更高的问题。C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项,强加因果,由原文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可知,随遇而安是白居易被贬后的态度,田园耕读是苏轼的夙愿,被贬黄州只是给他提供了一种机缘。A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D.“老房子未得到保护错,文中明确说有的加以改造,赋予新的功能还有一些被有心人买下,大小部件编号运走,安置于异地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文章调动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官错误,描写江水的滋润时,没有运用视觉。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从环境本身景物特点、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第2段描写江边环境,正是莺声已老的时节,江面上总是在清晨浮动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很氤氲的情调”“每日在水边行走,看白鹭一步一啄的闲适,觉得一个人的心境若真如此,就是一只轻松的白鹭了。闽江水在流经我住的这一段似乎特别徐缓,使人不复有孔夫子的逝水之叹描写了江边环境的闲适”“徐缓薄薄的水汽写其滋润,氤氲的情调写其情趣。

本文第4段描写山前的环境,那是在夕阳斜晖里,我看到了满山的芦苇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素心同调,彼此俯仰。很快地,暮色下来,四处静谧,后来就看到头顶密集的星辰,心中便有一丝暗喜。在没有月亮的夜晚,一座山更显示出它的厚重和威严,尤其是草木朦胧其上,星点秋萤之火掠过,更是疑幻兼有,通过四处静谧”“暗喜”“厚重和威严”“疑幻兼有等词可以看出,山前景象厚重威严、动静和谐。作者喜欢江边的闲适滋润,也喜欢山前的厚重静谧,结合下文空气清新,周遭静谧,光线明亮——我对空间的要求大抵如此可知,这两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可以看出作者对空间的要求。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意蕴、表达效果的能力。

分析标题含义需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再结合文中表明作者观点、情感的句子分析其意蕴,结合标题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移的容器运用比拟修辞,将住宅、家比作容器,简洁形象,易引发人的想象与思索。由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多搬几次家也有好处”“我在这个不大的城市已搬了七八次家等句子可知,游移表面指搬家,再根据空气清新,周遭静谧,光线明亮——我对空间的要求大抵如此。不断搬家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新空间有一种追求感,不会止于一处”“适宜的空间是没有止境的,如同时间没有尽头可知,游移包含着对适宜空间的不断寻觅和寻到后的愉悦之情。

标题是,但是文中大段篇幅描写江边和山前环境,写作者对适宜、喜欢环境的追求,突出了对空间意义的探索,传达出对人对适宜空间追求没有止境的深沉忧思。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这段话意思是: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意思是因此”“所以,放在句首,排除AD两项;

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结构一致,所以中间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以声衬静……运用此种手法,衬托出夜晚环境的静寂错误,从文中来看,结尾说只有秋虫和呜,作者蓄积已久的深沉苦闷和悲凉无人能解,唯有四壁的虫鸣,与一同叹息,这不是衬托环境的静寂,而是衬托作者心境的悲凉和孤独。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

A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错误,第一段没有使用拟人的手法,主要使用比喻的修辞,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判断句;胡为,宾语前置,为胡,为何;,样子;,代词,它的;,色调;,形貌;,意境。

第二句中,奈何,为什么;,用;,肌体;,荣盛;,考虑;戕贼,残害;,怨恨。

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B项,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梅花的洁白和清香错,应是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写梅花的洁白和清香。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诗歌后两联,分析诗人寄托的情感。读懂全诗,精读后两联,抓住诗中的物象,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手法以及诗下注释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于谦的这首《和梅花百咏(其四十)》诗是咏物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梅花来赞美诗人高洁的人格节操。首联,写出了梅花盛开,洁白耀眼,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颔联,写梅花的洁白和清香。颈联,写的是梅花本性孤高,卓然不群站立在水边,即使飘落也不污染尘土。这句诗写花兼写人。其中孤高”“零落不污尘既是写梅花的性格品质,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孤傲、清高、脱俗的性格特点。尾联,写志趣淡远的梅花有无边无尽的魅力,各种颜色的话跟随梅花,一起带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这句诗寄托了诗人改变社会的美好理想。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8题详解】①“阁下修改为②“造访修改为拜访③“馈赠修改为送上④“玉体修改为身体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本题中,阁下一词为敬辞,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故此处不可用,改为造访:前往访问,拜访,属敬词,用于向别人表示道谢的,改为拜访馈赠是敬语,多用于别人送给自己东西,不能用于自己,改为送上玉体用于女子,不能用在爷爷身上,改为身体

【点睛】语言得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完整准确、突出要点。(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5)注意用词要凝练简洁、精准,彰显词汇量,富有文采。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

A项,鼎力,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敬辞。校团委支持学生话剧社排演经典话剧,不属于表示请托或感谢,使用错误。

C项,奉书,致书,给人写信,敬辞。句中承蒙奉书是想表达对方给自己写信,使用对象错误。

D项,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句中小照一张不属于礼物,可把笑纳改为敬请惠存

故选B

20题详解】例文:

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

我佩服王辰院士定力,他会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屏蔽掉自己不需要的信息;我嘲笑那个想买风衣却买了打折鞋子的人,因为他不会正确选择。然而,我们又何尝不是那后者?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中,充满着选择。不管是在求学的路上,还是生活的途中,甚至于我们的早餐吃什么,都需要我们来做一下选择。而这一切就注定了,我们要学会选择。

当今天早晨,你为不知道吃哪个早餐而浪费了十分钟的时间时,你已经被早餐给约束了,你不再是那个选择早餐的人,而是成为了一个被早餐选择的人,因为你已经被小笼包、水饺、烧饼还有烧麦等等丰富的早餐给难住了,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吃哪个好了,早餐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早餐,而是变成了你生活中的难题了。

学会选择,首先要学会的是跟随自己的心。为什么你会在吃早餐在这个问题上也犹豫不决呢?是因为你觉得你认为好吃的早餐,不是众人眼里最好吃的早餐,你被一人一句的你那个不好吃,这个才好吃!所迷惑了,你已经不知道是相信自己的味觉还是相信众人的评价了。

我以为,懂得选择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坚定的人,他会承认也许水饺更好吃,但他还是会选择更喜欢吃的小笼包,他会把那些他不那么想吃的留给更喜欢吃那些的人去吃,而不是让自己站在选择的位置上犹豫不决。

那些优秀者或者成长很快人,往往是主动选择知识和信息,而那些成长很慢的,往往是被动接受信息,或者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获取方式的不同,为何对人影响如此之大?

主动选择,更能体现出你的思考。一个人主动获取信息,背后一定有目的,主动选择的信息,往往都是经过思考后,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而去主动搜索的信息,而不是被动的被灌输。这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自然成长很快。

主动获取的,都是有效信息。主动选择信息,也意味着主动过滤信息,这样我们看到的信息是有效的知识。这个世界上垃圾信息太多了,在古代,知识和信息是稀缺资源,只有上层阶级人士才有权获得。但是在现代,信息是过剩的,知识是开放的,人的精力和时间才是最宝贵的,必须做到有效选择,否则你会在垃圾信息中无限浪费生命。主动选择信息,有效学习,才是关键。不要让他人牵着你的鼻子走。

我们更应该培养定力,了解哪些是自己该关注的,哪些是自己要学习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每个人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我们放大了外围力量,削弱了自身定力,却对本该全力而为的事心猿意马。人们在纷繁芜杂中寻找安慰,寻求避难。也在这样乐此不疲的消耗中忘记了本应努力实现的目标。远离这类聒噪已经成为了活在数字时代的年轻人必备的能力之一。这样才能把握人生的节奏,掌控自己的命运,获得成功。否则,我们就会被垃各种噪声淹没,在这时代浪潮中随波逐流。

现在的社会上流行着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这样的玩笑或者观点,殊不知,当一个人全都要时,一定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应对的,这时候也就会生出许多的烦恼和焦虑了。

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哪怕你的选择会被众人耻笑,只要你坚定选择,你的人生会变得豁然开朗。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本题共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到院士主动搜索信息,那么他搜索的都是什么信息呢?从材料可以看出,他搜索的信息都是他需要的,能够提升学术和专业水平的,他不会被无效信息影响,从而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术上,专注做学问,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院士的生活应该是简单而丰富的,在学术方面,是忙碌而丰富的;在其他方面,则是主动屏蔽、极简的。第二则材料讲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的现状,如此巨量的信息,如果自己没有主动选择的意识,没有自我屏蔽的能力,没有清醒坚强的定力,将会被淹没,呼吸困难,窘迫窒息。第三则材料是从反面讲述了放弃主动、被动选择的危害,放弃买风衣而买了鞋子的那个人,风衣才是他需要的,才是他应该主动选择的,而他买了鞋子,这是一个被动的选择,施动者正是鞋子打折的价格,而他也没能屏蔽无用信息,被动接受带回了无用的鞋子,自己陷入垃圾。他浪费的,可能只是金钱。在更多时候,被动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更宝贵的时间、精力、成长机会等等。切入点的问题,主动选择;另类浪费,因为被动选择的,都是不需要的无用垃圾,会浪费时间、空间、精力、机会、情感等。

参考立意:

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3追求我寻找的,路边飞花过                 

在复杂的社会里简化自己

5不妨任性一点,只接受我要的                  

做自己脑袋的主人

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                   

活在数字时代,我们如何自处

前行中摒弃一切干扰,才能去到想要的远方.

拿来主义。抛来的,不要!抛给的,不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不加选择造成的另类浪费,比浪费金钱危害更大,无用、无效甚至负面的社交、信息、情绪来占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素材:

(一)把握住心灵的全部;有稳定的精神就等于能指挥自己!——米贝尔

QQ宣布推出青少年模式,想给大家一个更简洁的社交体验,更纯粹的学习氛围。

美国徒手攀岩健将霍诺德,在无防护下爬上攀岩人谈之色变的断崖,而很多人在中途回头或往下看一眼,就崩溃中断,也有人丧生。他说,他在攀岩过程中屏蔽一切无关信息,只是向上爬。

(二)主动收集信息,更能结合实践。我们必须去学习,那些能用的上,可以结合实践的知识,否则你的人生,一定会止步不前,会觉得生活越来越难。主动获取的信息,往往是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的问题,这样更能结合实践去运用,才会让人成长飞快。

主动选择,也反映选择者的价值观。把自己所有的被动接受的方式,转换到主动获取的方式。主动阅读某本书籍;主动参与某种活动,而不是随波逐流,只为消磨时间然后随意观看某些热点节目,或者因为外界的力量去做某件无意义的事。切换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快的让自己成长。主动,意味着受自己控制,被控意味着受他人控制。而人又极容易的被他人控制,如算法、情绪、人性等等……

切记要主动获取,独立思考。想要成长,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呢?

(三)分散的阳光不能够燃烧任何东西,但你用放大镜将它们聚焦,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将纸片点燃。处理的事情越多,专注越少,会妨碍深入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只有屏蔽掉那些无用的枝节,才会让自己专注于一件事,直奔主题,从而做得更好。

我们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时也在被拴着鼻子走。当今人们的沟通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生活变得碎片化,文字也简短化,我们关注的很多东西,其实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我们关注哪件自己不需要的商品打折了,哪对明星又分手了。这样的新闻每天都有,如果关注下来,一天就啥也不用干了。这样的信息沟通方式带来的是人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耐心制作一道菜。

参考结构:题目是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开头从王辰院士和买鞋子的人说起,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接着从选择早餐开始,论述学会选择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会选择,首先要学会的是跟随自己的心,懂得选择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坚定的人。然后过渡多信息时代的学会选择,指出那些优秀者或者成长很快的人,往往是主动选择知识和信息;主动选择,更能体现出你的思考;主动获取的,都是有效信息;我们更应该培养定力等。最后重申观点,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