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浙江台州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156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浙江台州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122141349196.jpg360截图20240122141221841.jpg

2021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沈从文

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人,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脸庞收地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弯着腰的老头子,却从巡警足部一双黑色后皮靴上认识了观众之一的身份和地位,故玩了一会,只装作赵四力不能支,即刻又成一堆坍在地下了。

他记起地摊捐来了,他手边还无一个铜字。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收捐的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铜子四大枚,送给巡警。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笑着走了。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四周已经没有一个人了。

他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1.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与文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傀儡:枚少爷穿着长袍马褂,听人指挥,活像一个傀儡。(巴金《秋》)

B. 呆板: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泼的,山是呆板的。”(冰心《三寄小读者》)

C. 颓然:如孙登弹琴,颓然自得,风神超迈,若游六合之外者。(何薳 《春渚纪闻·琴趣》)

D. 博取:青莲《捣衣曲》……皆脉络分明,句调婉畅,既自成家,然后博取。(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2.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多次写到老人的微笑疲倦的微笑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令读者不胜悲悯。

B. 小说叙述时深沉朴素,波澜不惊,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生活的静水中泛起的一片涟漪,是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内敛的笔法,表现了者难言的巨大压力与束缚。

C. 老人的儿子已经死了十年。十年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儿子,于是他用街边傀儡打架的独特方式,表达父爱,诉说思念,并且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

D. 小说虽然一直在写王九与赵四摔跤,但自始至终没有写过王九与赵四打架英勇,没有写过谁对谁错,作者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道德的是非,而是要批判社会的不公。

3. 结尾两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4. 这篇小说以为题,写出了老人的生的况味,你从中读出了哪些生的况味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件军上衣

宋西峰

正是盛夏三伏季节,天气酷热。

有很多战士耐不住热,索性脱了上衣,光着膀子,豹子一样蛰伏在一座山头的战壕里。每个人的枪口都冒着烟,枪管灼热。一场激战刚刚结束。鬼子又一次疯狂的进攻被击退了,他们丢下许多具尸体,退缩回了山下的树林里。

这是一场激烈的拉锯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八路军与日军在一座山头已经相持了三天了,双方伤亡都很大。驻守山头的八路军只有一个团,而鬼子则有一个师多,可谓敌众我寡。

这座山头是军事要塞,在整个夏季战役中举足轻重,目前,双方的主力部队正在平原一带展开激战。上级要求驻守的队伍严防死守,再有半天时间,主力部队就要过来增援了。狭窄拥挤的战壕里,支前的老乡们手脚利索地忙碌着,他们从村子里送来食品、水等补给,又把受伤的战士转移走。那些轻伤的战士是绝不会下火线的,他们只简单地包扎一下,继续留下来同敌人厮杀。譬如祥子,他的左肩膀挂了彩,一块弹片擦了过去掀开了胳臂上的肌肉。由于胳膊上缠着纱布,祥子就脱了军上衣,小心地叠放好,放在战壕边上。

祥子是去年参加八路军的,今年刚满十八岁。虽然年龄小,但却长得身材魁梧、高大结实。祥子对鬼子充满了仇恨,他训练刻苦,才一年多时间,他的枪法已经练得非常精准了,是队里出色的神枪手。

祥子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去年春天的一天,鬼子闯进了祥子家的村庄,抢劫老乡们的粮食。鬼子遇到了有力的反抗。一些勇敢的村民对鬼子并不惧怕,他们用土枪向鬼子射击,抄起铁锹、镢 头等家伙同鬼子展开肉搏。鬼子恼羞成怒,便疯狂地向人们扫射,洗劫了整个村庄。全村三百多口人,除外出的人外,全部被屠杀。

那天,祥子碰巧外出,躲过了这次劫难。等他回到家时,禁不住被眼前的血腥场面惊呆了,村民们横七竖八倒在血泊里,村街上一滩滩鲜血直晃人的眼。整个村庄都空空荡荡的,成了一个无人村庄。祥子的亲人,一家九口全被鬼子杀害了,祥子成了孤儿。

就这样,祥子怀着对鬼子的满腔仇恨,一路追寻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里,祥子了解到,战友大都和他一样,都是穷苦出身,同鬼子和地主、军阀等反动势力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

祥子的身上淌满了汗水,他的左胳膊火辣辣地疼,可他满不在乎。他静静地伏在战壕里,两眼血红血红,等待着鬼子下一次更加凶狠的攻击。

空中不时地划过几声冷枪。鬼子躲在山下边的树林里,双方距离五百多米。眼下,双方都在抓紧时间修整,山头暂时变得文静下来。一阵大风刮了起来,凉爽无比。祥子惬意地揩了揩身上的汗水。突然,他的军上衣由于没有压紧,被风卷了起来,向着山下翻滚着。祥子急了,对身边的排长报告说,他的上衣被刮跑了,他要去捡回来。排长怒斥他,不就一件上衣嘛,命令他坚守岗位,不要擅自乱动。

祥子紧张地注视着前方,风很大,那件上衣继续向前翻滚着,离他越来越远了。他突然一跃而起,要追上那件上衣。战友们都惊呆了。祥子像一头豹子,矫健敏捷地向前飞扑而去,很快就抓到了那件上衣。这时,对面的树林里发出了排枪。子弹噗噗地钻进祥子周围的土地上,溅起了一团团灰尘。战友们焦急地喊着祥子的名字。

祥子快速地向回冲刺,二十米,十米,五米,祥子马上就要扑进战壕了。突然一粒弹头捕捉到了他,嵌进了他的后背。祥子摇晃了一下,挣扎着扑倒在地,那件上衣被紧紧压在身下。

战场变得死寂无比……

不久,八路军的增援部队就赶到了,战斗取得了胜利。战斗结束后,战友们默默地向祥子致哀。团长仔细地搜查着祥子的那件上衣。最后,从里面的口袋里找出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全家福,一家共十口人,祥子稚气未脱地躲在妈妈的怀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灿烂地笑着……

团长流下了泪水,战友们都流下了泪水。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一件军上衣为题,为作品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联想。同时一件军上衣也具有线索的作用,对小说的主题有一定的暗示。

B. 老乡们不顾战斗的惨烈前来支援,轻伤的战士们坚决不下火线,表现了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绝不屈服的精神。

C. 大风刮走了祥子的军上衣,祥子在被排长怒斥后依然不听从命令去捡军上衣,这一举动表现了祥子做事鲁莽冲动、不计后果的特点。

D. 祥子牺牲后,团长流下了泪水,战友们都流下了泪水,这是一个细节描写,表明战士们为祥子而感动,可以理解祥子的行为。

6. 小说中插叙了一段祥子的人生经历,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 有人认为祥子为了一件军上衣而牺牲生命不值,有人认为他的牺牲是值得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8.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9.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B.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C.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 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 阙指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部分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安排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 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    销:熔化

B. 有暗香盈袖    盈: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 有暗香盈袖    暗香: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    乍:忽然

D. 憔悴损    损:相当于

最难将息    将息:调养,保养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而在诗人看来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3)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这个处世原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面是深交所和《讽刺与幽默》报举办的以画出你的股事为主题的动漫大赛优秀作品。请根据漫画内容回答问题。

1)简述漫画内容和寓意。

2)这幅漫画虽是围绕股市投资的,但也蕴含着某些人生哲理,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下面是张华写给王老师的一份留言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时光如梭,转眼高中毕业已一年有余。今天,我登门造访。一则受家父嘱托,前来聊表感恩之情;二则您敬赠给我的佳作,已经拜读完毕,前来切磋。不想老师您不在家中,特留下此便条,望知悉。

学生:张华

919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中国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初期,社会流传口号

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门先考语文,考完立刻判卷子。语文不合格的,下面的功课就不用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中国七八十年代,著名数学家、时任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教育部2016年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颁布《新课程标准》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项,本文中的傀儡是木偶戏中的木头人,而枚少爷穿着长袍马褂,听人指挥,活像一个傀儡中的傀儡指的是受人操纵的的木头人

B项,本文中的呆板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泼的,山是呆板的中的呆板都指的是不灵活。

C项,本文中的颓然是委靡不振的意思,而如孙登弹琴,颓然自得,风神超迈,若游六合之外者中的颓然是颓放不羁的意思。

D项,本文中的博取是换取的意思,而青莲《捣衣曲》……皆脉络分明,句调婉畅,既自成家,然后博取中的博取是指多方面吸取或广泛听取。。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的能力。

D项,要批判社会的不公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段落情节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照应前文。上文多次写到老人与我王九的亲密交谈,如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看你摔赵四这小子”“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文章最后两段交代了王九是老头子的儿子,又交代了王九和赵四两人的故事,这就解释了前文中老头子对傀儡王九说话亲昵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情节上,他不让人知道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使小说顿生波澜,看到最后两段我们才明白了他演出的最终要的目的,他还是个父亲,演戏还是为了替儿子报仇,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旨,文中说他不让人知道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为了替儿子王九报仇,老父亲用十年的时间在街边表演傀儡打架,宣泄他的爱与恨,充分表明老头子对儿子的爱;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可是文中两个重要的人物王九、赵四却已经死了,王九死了十年……那个真的赵四……害黄疸病死掉了,所以老人复仇的对象早已死去,老人的复仇似乎成了滑稽的表演,老人的复仇更加令人同情,发人深思。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生的艰难(或生的寂寞)。老人言傀儡戏有两个目的:一是求得生存,但是在那个年代通过手艺赚钱是很艰难的,没有几个人来看他表演,很少人给赏钱,生活是如此艰难,文章中花了较多的笔墨来写他生活的不易。另一个目的是为儿子报仇。我们要看到一个细节,就是文章中多次写到它和王九说话,这表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也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爱,生的况味内涵丰富,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甚至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会笑着同王九说话,但这种自言自语和笑,更显出深的寂寞与悲凉。生的温情。老头儿子去世了十多年,老头内心是苦闷的,但他对儿子王九永远是温情的,他夸赞他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他亲密地和他说笑,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看你摔赵四这小子,这些都展现出一种温情美生的无常与无奈。老头只能从特殊的替儿子复仇的方式中获取一种希望,获取一种精神的慰藉,但那个复仇的对象也在五年前死去,小说这样写表达出一种生的无常与无奈之感。在生活中,老人操纵着傀儡,以求生存,以求慰藉,但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底层人,连温饱都不能保障,所以他又被无常的命运所操纵着。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做事鲁莽冲动、不计后果程度过重,祥子的举动表现出军上衣对他而言特别重要,所以奋不顾身。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本题是插叙的情节,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三个角度来分析。

情节结构上,去年春天一天……鬼子恼羞成怒,便疯狂地向人们扫射,洗劫了整个村庄。全村三百多口人,除外出的人外,全部被屠杀”“等他回到家时……祥子的亲人,一家九口全被鬼子杀害了,祥子成了孤儿”“祥子怀着对鬼子的满腔仇恨,路追寻参加了八路军这些插叙情节,交代了祥子的悲惨身世,以及祥子参军和奋勇杀敌的原因,为后文祥子冒死抢救上衣的情节做铺垫。人物塑造上,使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生活的基础,真实可信,对于塑造祥子的英雄形象有重要作用。主题上,插叙的内容祥子怀着对鬼子的满腔仇恨,路追寻参加了八路军说明祥子身上背负着国仇家恨,他为了一件军上衣而牺牲也就有了情感的依据,对于最后的牺牲有一定暗示作用,突出了小说献身家国的英雄主义主题。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祥子为了一件军上衣而牺牲生命,是值得还是不值得,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如果认为他牺牲是值得的,应该着重分析军上衣所代表的深层意蕴,从文中看,由于胳膊上缠着纱布,祥子就脱了军上衣,小心地叠放好,放在战壕边上”“祥子急了,对身边的排长报告说,他的上衣被刮跑了,他要去捡回来”“那件上衣继续向前翻滚着,离他越来越远了。他突然一跃而起,要追上那件上衣。战友们都惊呆了。祥子像一头豹子,矫健敏捷地向前飞扑而去,很快就抓到了那件上衣”“团长仔细地搜查着祥子的那件上衣。最后,从里面的口袋里找出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全家福,一家共十口人,祥子稚气未脱地躲在妈妈的怀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灿烂地笑着……”这些叙述告诉我们,军上衣对于祥子而言,是荣誉、是责任,也是不能忘记的仇恨,他为了追回军上衣而不顾危险的行为就有了合理性,那么他的牺牲就是值得的。如果认为他的牺牲不值得,可以从祥子最后的牺牲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方面分析,提倡面对危险应该更理性和审慎,有些牺牲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学会怎样更好的报国。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句子完整,字后面要断开,排除A 项和B项。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单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疏没有陈情的成分。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并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而是用来陈述自己的请求的,具有言情的成分。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不再出仕错,文中只说了他退居东阳,而下文也提到了他出任磁州知州,说明他并非不再出仕。故选B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输:交纳,献纳。率:都。横取:横征暴敛;及:趁;翕然:一致;何……足忧乎: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祜六年进士及第。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调任到衢州任龙游县令。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调到登州任通判。(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

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 迫徽、钦二帝北行,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大计。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 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即使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 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

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15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词语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A项,消:逐渐燃尽。句意:香炉里瑞脑香料逐渐燃尽。

故选A

【点睛】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6题详解】转轴拨弦三两声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纷纷暮雪下辕门    (4).风掣红旗冻不翻    (5).何方圜之能周兮    (6).夫孰异道而相安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注意”“”“”“”“”“等字的书写。

17题详解】

(2)人生需要勤勤恳恳地耕耘,投机取巧必定一事无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知道图的类型,如本题提供的是漫画,然后就要关注漫画的标题、图形,抓住图形中的主体部分以及夸张变形的部分,接着就要思考漫画指向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最后就要看题干的具体要求。本题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求考生简述漫画内容和寓意,这里其实又包含两个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简述漫画内容,这就需要考生看漫画的组成部分,这幅漫画标题为心态,图形由两个部分组成,以中间金钱符号的小树为分界线,左边的投机分子手拿斧子命令这棵金钱小树快快疯长,面部表情极为狰狞;右边的是投资分子,他正在给金钱小树浇水,希望小树能够茁壮,面部表情是和善的,考生可以按照顺序将这些内容表述出来。再看第二个小问题,即漫画的寓意,考生需要思考漫画所画是针对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其实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都是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左边之人太急功近利,必然是没有收获的,右边之人先浇水培育,然后等待收成,由此可见,漫画的寓意应与投资的心态有关,即不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第二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你的理解写--句话,表达你的观点,且这一观点应是人生哲理,如果说寓意还仅仅是针对漫画上的投资的话,那么针对人生所写的哲理就应该跳出这一局限。从图上来看,左边之人的做法显然是急功近利的,而他的这种做法自然是不会有成效的,这就启发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先努力去做,勤勤恳恳地去耕耘,要做好之前的铺垫积蓄,如果急于求成投机取巧必定无所成就。

【点睛】解读漫画的方法:

第一,激发感官,转换画面。注意观察、捕捉图画的细节,把握图画的深层内涵,充分利用和挖掘画面信息。第一步,要细致观察画面的整体内容,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图画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第二步,要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和人物,看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背景和人物有什么联系。第三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要与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面上的内容总是有限的。观看图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画面内容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精神。

18题详解】①“登门造访改为前来看望您②“聊表改为深表表达③“敬赠改为惠赠④“切磋改为请教删除望知悉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本题是学生给老师的留言条,其中登门造访”“登门指到对方家里,造访到别人那里去拜访,是从访问者的角度说的,而且多用于不熟悉的人故错,可改为前来看望您聊表指微表示之意,是谦辞,可改为深表敬赠指为赠送礼物表示尊重敬意钟爱或钦慕,不能用于老师对学生,可改为惠赠,而且惠赠是个敬辞,用于称对方;切磋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取长补短。根据语境不能和老师互相商量研究,可改为请教望知悉多余,前面已经把事情交代清楚,无需赘言。

19题详解】核心素养根植于社会参与

核心素养是当下学生应具备的,为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以文化为基础,自主发展为重要途径,最终根植于社会参与,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既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目的。文化构成了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并引领人通往自由之路。文化为基础,体现着人的素养。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下,学生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厚的文人底蕴基础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但文化终究只是基础,要真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不得不学习更多,在文化基础上,在学习生活中提高核心素养。

文化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而对于学业生来说,校园、课堂就是最为主要的地方。自主发展是促进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亦或说是捷径。课堂是学生生活的关键部分,我们从课本中、课堂上汲取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的发展,提高核心素养。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校园活动的不断丰富,学生可以在越来越多的环境中提升自我,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当然不能一味地随波逐流,而必须自己有责任地担当,融入进这些活动,实践和创新在社会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从这个层面上说,社会参与才是真正根植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生活永远是人提高素养的源泉,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勇于担当责任,实践创新,都是真正根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往往是后天培养的,可教学的,所以在通过社会活动中,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以文化为基础,自主发展为重要途径,最终学生都将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让学生在社会参与中增强团队意识,学会责任担当,在当下的多元化社会,这才是提高核心素养,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

社会参与,能加重学生理想信念;社会参与能加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社会参与中体会生命价值和质量,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三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是中国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初期社会流传口号,反映出当时人们重视数理化,忽视文科素养的现象;第二则材料是中国七八十年代,著名数学家、时任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话,强调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选自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2017年颁布《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强调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则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中国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不同认识。题干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提示考生,写作中应综合三则材料立意,只围绕其中某一则材料或某两则材料立意则属于偏离题旨。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就是都谈了中国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考生围绕这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立意:

新时代的中国学生不能只学好单科知识,应全面发展;时代在发展,中国学生素养要与时俱进;打好文化基础,注重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等。

点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由三则材料组成,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共同点来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