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福州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58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砚》入选福州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360截图20240201110541547.jpg360截图20240201105235672.jpg




2021届福州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

巴金

阿李的船正要开往城里去。

圆月慢慢地翻过山坡,把它的光芒射到了河边。这一条小河横卧在山脚下黑暗里,一受到月光,就微微地颤动起来。水缓缓地流着,月光在水面上流动,就像要跟着水流到江里去一样。黑暗是一秒钟一秒钟地淡了,但是它还留下了一个网。山啦,树啦,河啦,田啦,房屋啦,都罩在它的网下面。月光是柔软的,透不过网眼。

一条石板道伸进河里,旁边就泊着阿李的船。船停在水莲丛中,被密集丛生的水莲包围着。许多紫色的花朵在那里开放,莲叶就紧紧贴在船头。

篷舱里直伸伸地躺着两个客人。一个孩子坐在船头打盹。船夫阿李安闲地坐在船尾抽烟。那个年轻的客人是乡里的小学教员,家住在城里,星期六的晚上就要进城去。另一个客人是城里的商店伙计,为了商店的事情他常常被老板派到省城去。

奇怪,根生这个时候还不来?”小学教员在舱里翻了一个身,低声自语道。他向船头望了望,然后推开旁边那块小窗板,把头伸了出去。

他把头缩回到舱里就关上了窗板,正听见王胜(那个伙计)大声问船夫道:“,阿李,什么时候了?还不开船?”

根生还没有来。还早,怕什么!”船夫阿李在后面高声回答。

根生每次七点钟就到了。今晚——”小学教员接口说。

他一定会来的,他要挑东西进城去。船夫坚决地说。

,阿李,根生来吗?”一个剪发的中年女人,走上石板道就唤着阿李。

根生?今晚上大家都在等根生,他倒躲藏起来。他在什么地方,你该知道!”阿李咕噜地抱怨说。

糟啦!”根生嫂叫出了这两个字,转身就跑。

,根生嫂,根生嫂!回来!”阿李在后面叫起来,他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

女人并不理他。她已经跑上岸,就沿着岸边跑,忽然带哭声叫起了根生的名字。

阿李注意地听着女人的叫声,他心上的不安一秒钟一秒钟地增加。他并不回答那两个客人的话。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听女人唤丈夫的声音,忽然说:“不行,她一定发疯了!”他就急急往岸上跑去。

他们一定把他抓去了!他们一定把他抓去了!”女人疯狂似的叫着。

抓去?哪个抓他去?你说根生给人抓去了?”阿李恐怖地问。他的心跳得很厉害。根生是他的朋友。他想,他是个安分的人,人家为什么要把他抓去?

一定是唐锡藩干的,一定是他!昨天根生告诉我唐锡藩在县衙门里报告他通匪。我还不相信。今天下午根生出去就有人看见唐锡藩的人跟着他。几个人跟着他,还有侦探。他就没有回家来。一定是他们把他抓去了。

唐锡藩没有做到乡长,火气大得很。他派人暗杀义先生,没有杀死义先生,倒把自己的乡长弄掉了!这几天根生正跟着义先生的兄弟敬先生组织农会,跟他作对。我早就劝他不要跟那个老龟作对。他不听我的话,整天嚷着要打倒土豪劣绅。现在完了。捉去不杀头也不会活着回家来。说是通匪,罪名多大!”根生嫂带哭带骂地说。

在河畔一段凸出的草地上,三个客人都蹲在那里。草地比土路低了好些。孩子第一个跑到那里去。阿爸,你看!……”他恐怖地大声叫起来。

根生嫂尖锐地狂叫一声,就跟着跑过去。阿李也跑去了。

河边是一堆水莲,紫色的莲花茂盛地开着。小学教员跪在草地上正拿手拨开水莲,从那里露出了一个人的臃肿的胖身体,它平静地伏在水面上。

根生!”女人哀声叫着,俯下去伸手拉尸体,伤心地哭起来。

一定是先中了枪,”商店伙计接口说,“,这许多血迹!”

根生嫂的哭声不停地在空中撞击,好像许多颗心碎在那里面,碎成了一丝一丝,一粒一粒似的。它们渗透了整个月夜。空中、地上、水里仿佛一切全哭了起来,一棵树,一片草,一朵花,一张水莲叶。

静静地这个乡村躺在月光下面,静静地这条小河躺在月光下面。在这悲哀的气氛中,仿佛整个乡村都哭起来了。没有一个人是例外,每个人的眼里都滴下了泪珠。

这晚是一个很美丽的月夜。没有风雨。但是从来不脱班的阿李的船却第一次脱班了。

1933年夏在广州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月夜的描写,目的就是为后文在月夜下的河里找到根生埋下伏笔。

B. 优美的景色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加强了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批评力量。

C. 小说所写人物不多,情节也不复杂。小说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D. 人们等待根生,但根生一直没来,最后在河里找到了根生,原来根生竟意外死亡。

2. 小说结尾写乡村、小河静静地”,月夜没有风雨”,说说其中蕴含的深意。

3. 根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他,试探究小说这样安排的用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情人断绝——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的内容、意境更广阔、更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诗比词更有艺术价值。

B.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有形式上、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其中,形式上的原因是主要的。

C.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则是三二的节奏。

D.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

B.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辨析。

C.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均是引证法。

D.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差别时,主要侧重于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词有别,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时诗能表达的,词不一定能表达,同样的,有时词能表达的,诗里不一定能表达。

B.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C.诗一般流行五言和七言,句式整齐,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D.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只有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的单式停顿,变化少。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之在滁也,自号醉翁,作亭琅那山,以醉翁名之。晚年又字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自为传,刻石,亦名其文曰《居士集》。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后以诸子赠太师,追封兖国公。

公之于文,天材有余,丰约中度,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义理自胜,短章大论,施无不可。有欲效之,不诡则俗,不淫则陋,终不可及。是以独步当世,求之古人,亦不可多得。公于六经,长于《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尝奉诏撰唐本纪表志,撰《五代史》。二书本纪,法严而词约,多取《春秋》遗意,其表、传、志、考,与迁、固【注】相上下。

公笃于朋友,不以贵贱生死易意。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既没,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尤奖进文士,一有所长,必极口称道,惟恐人不知也。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扬之人,至为立生祠。

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其称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秦人虽以涂炭遇之,不能废也。及汉祖以干戈定乱,纷纭未已,而叔孙通、陆贾之徒,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其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而起,则西汉之文后世莫能仿佛。盖孔氏之遗烈,其所及者如此。

自汉以来,更魏晋历南北,文弊极矣。虽唐正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燕许之流,倔强其间,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阏其颓波,东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自退之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以为文。祖宗之治,礼文法度,追迹汉唐,而文章之士,杨、刘而已。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於乎!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

(取材于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注】固:班固,东汉史学家。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所发明                发明:独到阐发

B. 文不在兹乎              兹:同,生长

C. 秦人虽以涂炭遇之         遇:对待

D.倔强其间                倔强:努力振作

1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之在滁也    或言之朝廷

B. 吾老于其间    公笃于朋友

C. 皆出涕相吊    与迁、固相上下

D. 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   而文气衰弱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诡则俗,不淫则陋

不是怪异就是俗气,不是杂乱就是浅陋

B 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

用《诗》《书》《礼》《乐》补救政教的缺失

C. 阏其颓波,东注之海

阻挡那每况愈下的颓势,使它像水入大海一样回归正途

D. 天下不知所以为文

天下人不知道写文章的原因

1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因喜欢颍州而居住在那里,去世后凭借儿子的显贵被追封为兖国公。

B. 欧阳修行事从容不迫,喜怒不形于色,所写文章繁简得当,当时无人能及。

C.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方面均有建树,《五代史》的成就可与《史记》等媲美。

D. 欧阳修先后做过七郡太守,为官严明又不失宽厚,在世时百姓就为其立祠。

14.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不以贵贱生死易意。

15. 文章最后一段说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请根据最后两段,说明文章废而复兴的几次变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徐子与谳狱江南

杨继盛

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注:谳狱,审问案情。徐子与奉旨将赴江南。杨继盛(15161555):长期做官南京,后至京师,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西曹句:西曹是刑部的别称,幽人,幽居之人,此处指囚徒。秣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既有送别友人的感伤,又有狱中明志的慷慨,柔情宛转而又不乏执著。

B.如今白云司中寥落半虚,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希望友人南下可以改变此种局面。

C.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描摹友人星夜兼程,奉旨前往江南审案的画面。

D.“塞雁行断表达深重的别愁,况是二字强调此别后心境将日益萧瑟的悲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写蜀道的来历,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而出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以下是明华写给他的导师王教授的一段话,其中有几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三处并作修改。

王教授,昨天研讨会上您的一番话,抛砖引玉,令我受益匪浅,我将自己的思考整理出来,请您斧正!您主编的《宋词鉴赏丛书》聚集了不少青年才俊,作为您的高足,我也忝列其中,深感荣幸。您嘱咐我搜集研究资料,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明天是端午节,这是我的家母从家乡带来的粽子,请您笑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9.下面是一则某校举办艺术节的通知,其中有五处错误(包括格式、标点),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

通  知

各班团支部: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彰显莘莘学子们的精神风貌,校团委将于20201229日至1231日举行本校第五届艺术节。

本次活动围绕激扬青春,点亮梦想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同学们准备的节目,可以是唱歌、书法、绘画,也可以是武术表演、美文诵读、艺术剪纸等(中英日语皆可)。

活动初选节目时间为1210日,每班准备一个节目参加初选。凡被选定的节目直接参加艺术节表演。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登台表演,展现才艺,同时也希望全体师生对我们的艺术节活动提出美芹之献。

校园委

20201026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当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机会、选择、困难、金钱、死亡……这其中或喜或悲,有人物、有故事、更有思索。你能将你所经历的、所知道的、所想到的写下来吗?

要求: 1、将作文题目《面临……》补足充完整,可以从材料中选择一个方面,也可以另选某个方面进行写作;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A项,小说开头对月夜的描写,目的就是为后文在月夜下的河里找到根生埋下伏笔的说法太绝对化;C项,议论、抒情相结合表述不当,应为描写;D项,意外死亡说法欠妥。故选B

2题详解】

题干是小说结尾写乡村、小河静静地,月夜没有风雨,说说其中蕴含的深意,是考查学生把握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展示人物性格。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考生要从手法、情节、人物等方面考虑作答,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静静地”“没有风雨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死寂,暗示了一场大风雨即将到来。

3题详解】

题干是根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他,试探究小说这样安排的用意,是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技巧能力。从文中看,小说虽然没有写根生,但处处围绕根生:等根生——找根生——发现根生——揭示根生失踪的原因。这是侧面描写手法,或者叫虚实结合,更能造成悬念,开拓作品表达的空间,吸引读者阅读。

【点睛】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暗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时,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无中生有,诗比词更有艺术价值错,文本并未对二者的艺术价值进行比较。

B项,曲解文意,其中,形式上的原因是主要的错,原文说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并非指形式上的原因是主要原因。

C项,过于绝对,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错,原文说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且分析可知,杜诗和苏词中的五字句都是二三的节奏。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

C项,文中采用的均是引证法错误。文中对应部分虽然有引用,但作者的目的是列举实例,引用的内容并不是重点,所以这部分采用的主要是例证法,且文中在论述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还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分析信息的能力。

B项,以偏概全,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错,结合第三段段首句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和第二段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的表述,就会发现除了形式方面的原因,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应解释为:这里,指孔子自己。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和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这件事;

B.介词,在\介词,对;

C.代词,偏指一方,他\副词,互相;

D.均为连词,表转折,但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D.“所以翻译为“……的原因错误,应翻译为用来……,这句话应理解为:天下人不知道怎么写文章。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欧阳修行事从容不迫,喜怒不形于色错误,原文说不大声色,是指他的文章,不是他的为人。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重点词:以,因为;易意,改变态度。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分析题干可知,文章废而复兴的几次变化要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故答题时要注意文章废而复兴的变化要对应时代。根据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可知,孔子时代至西汉,文章注重表现文武之道。自汉以来,更魏晋历南北,文弊极矣可知,汉代以后,文风凋敝,至南北朝达到极点。惟韩退之一变复古,阏其颓波,东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可知,至唐,韩愈变革,使文风复古。自退之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以为文可知,五代,未能继承韩愈的文风。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可知,至宋,等到欧阳修的文章流行天下,才又无愧于古人。

参考译文:

欧公过去做颍州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想在那里筑屋定居。等到退休归颍,住室还未修好。(他)住在这里怡然自乐,不以为意。欧公在滁州,自号醉翁,在琅琊山建亭,就用醉翁命名。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他说:我有《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我老在这些之中,所以自号六一’”。自作了一篇《六一居士传》,刻在石上,又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居士集》。在颍州住了一年后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天下学者闻此噩耗,没有不流泪哀悼他的。后因诸子而赠太师,追封兖国公。

欧公在文学上,天才有余,繁简得当,从容不迫,文字蕴藉,以义理胜,无论长短,无所不能。有想效法的,不是怪异就是俗气,不是杂乱就是浅陋,总是赶不上他,所以独步当时。就是到古人中去寻找可相比的,也是不可多得。欧公在六经中,擅长《易经》《诗经》《春秋》,他的见解,多古人所未发。曾奉旨撰写《唐书》中的本纪、表、志,自撰《五代史》。所写本纪,法严辞简,常用《春秋》笔法,他的表、传、志、考和司马迁、班固的不相上下。

欧公对朋友诚笃,不因地位贵贱或生死而改变态度。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死后,欧公都照管他们的家庭,或向朝廷上言,让他们的子弟作官。尤其奖励文士,一有长处,必定极口称赞,生怕别人不知道。欧公前后做过七郡太守,他为官严明而不失宽厚,宽简而不废弛,吏民安定,滁州、扬州的百姓甚至为欧公生前立庙。

过去孔子生于衰败的东周却懂文武之道,他说:文王死后,文化就没有了吗?虽说一时诸侯不用孔子,他的功业未能在天下显现,但他的文章终不可被掩盖。孔子去世后,众弟子如子贡、子夏,都因文学而闻名于世。传下几代后,子思、孟子、荀子都成了诸侯之师。秦人虽使儒者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儒家也不能被废。等到汉高祖以武力平定天下,动乱未停,叔孙通、陆贾等人,用《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来补救政教的缺失了。这以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起来,西汉的文章,后世不能比。大概孔子的遗风,影响到了这种程度。

从汉朝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文章写作的弊病达到极点。虽有唐代贞观、开元的盛世,但文气(仍然)衰弱,张说、苏颋之流,力振衰风,终不能振起。只有韩愈变革文风,使之复古,阻挡每况愈下的颓势,使东流大海,于是恢复了西汉旧观。从韩愈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人不知道怎么写文章。宋开国皇帝治国,在礼文法度方面,直追汉唐,但所谓文章之士不过杨亿、刘筠而已。等到欧公的文章流行天下,才又无愧古人。呜呼!从孔子至今,千百年间,文章废而又兴,只出了韩愈、欧阳修啊。这难道是偶然吗?

16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错误,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一句中,根据注释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幽人,幽居之人,此处指囚徒可知,月光是实写,只有星光才是虚写。

故选C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7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须臾”“”“”“”“幽壑”“嫠妇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18题详解】④“我的家母改成家母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本题中,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是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可改为引经据典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于自己,可改成学生鼎力相助意思是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自己,可改成全力以赴我的家母语义重复。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所以应改为家母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19题详解】①“各班团支部要顶格;②“莘莘学子们改为我校学子或者删去④“围绕改为⑥“括号要紧跟在美文诵读后;⑨“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

【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及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

①“各班团支部要顶格;

②“莘莘学子们语义重复。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所以后面不能用来修饰,可以改成我校学子或者删去

④“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围绕改为

括号属于句内括号,括号内的中英日语皆可是在解释美文诵读括号要紧跟在美文诵读后;

⑨“美芹之献,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这里谦敬词用错,可以将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

20题详解】例文

面临选择

灼热的阳光肆意烘烤着万物,他又一次来到拉萨河。依旧湛蓝的天飘着稀疏的云。河岸上逗留的黑颈鹤,依旧晃着脑袋,警惕地观望四周。

微风轻抚,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一刻,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第一次来西藏是高中的暑假,他只身来到这神秘的地方。既观望过高耸的雪山,也在大昭寺前的广场上晒过太阳。怀着美好的记忆,他又回到了学业的战场。数月后,平日里成绩优异的他却在高考失利。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放弃,或是复读。尽管朋友们都劝他复读,但他不愿再面对,便投身于工作。

又是几月,工作找了辞,辞了找。合适的虽有,但总觉得无趣,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可是,他想要的是什么呢?百无聊赖之际,他又想起了西藏,不知冬季的西藏是怎样一番景致。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他背起行囊,再次踏上去西藏的路。

冬日的西藏,阳光依旧灿烂,但空气中散发着阵阵寒意。人也不多,空气尤为清新。远离嘈杂,他来到了山峦脚下。远望,数十只岩羊在陡岩上觅食。上蹿下跳,如履平地。环顾四周,他瞧见了一个人,捧着相机,专心致志地盯着岩羊。待其拍去身上的尘,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时,他上前与其交谈,并提出要看看作品。照片中,在灰褐色的岩壁或洁白的雪地上,一只只灵动的生物仿佛带着神秘的色彩……

离开西藏,他买了台相机。尽管前路未卜,但他毅然选择了摄影这条道路。他细心,且耐心地注视每一个瞬间,踏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也许是一朵花绽放的瞬间,也许是一颗流星擦出的火花,也许是一滴水珠落地时溅起的水花,也许是……两年之后,随处可见他所定格的瑰丽,反映世间的冷暖,记录祖国的风光。

如今,他又一次回到这梦起的地方。望着微波粼粼的拉萨河,他再次举起相机。拍下黑颈鹤的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他想要的是自由,是投身于自然的享受,去关注世间的千变万化,去寻找心中那道最美的风景!

初闻这个故事,感慨不已。尽管他的选择于常人眼中有些荒诞,但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把小径拓宽成康庄大道。

面临选择,总会犹豫,但应听从内心,坚守初心。每一个选择,都将决定我们的远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提供材料的半命题作文。面临指面前遇到(问题、形势等),既是动词,也是介词。无论是动词,还是介词,都可以在后面添加宾语。首先考生要思考,该补充什么宾语,材料中已经提供了一部分可以填写的内容,如机会、选择、困难、金钱、死亡,这些都可以作为面临的宾语,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比如危机”“挫折”“诱惑”“压力”“挑战”“生死。接着要思考面临这些问题或者形势,该如何去做。如面临机遇,要及时出手,如面临选择,要坚守初心,如面临困难,要迎难而上,如面临挑战,要不骄不躁。最后要分析文体,材料没有限定文体,只是在材料中给以暗示,有人物、有故事、更有思索。你能将你所经历的、所知道的、所想到有人物、有故事提示可以写记叙文,有思索可以写散文或议论文,你所经历的表明可以写自己的事情,所知道的、所想到的表明可以写他人的事情。

立意:面临抉择,坚守初心(听从内心);面临危机,要积极进取;面临挑战,要沉着冷静;面临压力,从容以对。

素材:

著名作家麦家曾说过: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他就是不知道,圆上的每一点都有一条腾飞的线。一个圆有无数条切线,每一条切线都是一个机会,但有的人面临这一个个机会时,却选择视而不见,继续每天的生活,周而复始,始终在自己的圆圈中打转,一辈子也没有走出来。但有些人却找到了自己的切点,把握住机会,走出了只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人生。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面临机会,选择属于自己的机会,把握住它,最后再去努力奋斗,我相信,成功对于你来说不会很遥远。

面临民族危机,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出了诠释;面临民族危机,岳飞在背上刺着精忠报国来表明心志;面临民族危机,陆游死不瞑目,留下了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慨叹;面临民族危机,林则徐高举禁烟旗帜,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面临民族危机,孙中山毅然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面临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民族解放……

面对压力,我们需要从容。以平和的心态坐看风起云涌,花开花落。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乎?孔雀东南飞,逍遥游乎?行路难乎?在这个行路难的时代中,逍遥游不只是鲲鹏的传说。用真心去体验,去感动,生命中有更多奇迹等待发现,心中多一分平和,心灵多一分光彩。人生是一场旅途,重要的是看风景的心情。心境开阔,压力不再,生命才会有高效率,才会有意义。

行文结构:首先补足标题,如面临选择;接着以一段景物描写开篇,引出下文的回忆,然后写他的两次西藏之行,并在其中穿插他的两次选择,第一次是放弃高考复读的选择,第二次是想要怎样生活的选择,最终在西藏这片净土听从内心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在选择的领域有所成就;结尾呼应开头,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