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武冈一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79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砚》入选武冈一中高三语文三试卷


360截图20240201115822563.jpg360截图20240201115702157.jpg

2019-2020学年邵阳市武冈一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品

非花非雾

中原军阀张帅的长子,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其母刘老夫人收留一流亡女子,取名素素,居藏书楼整理书画。

张将军返故里休整,遇素素画《梅花傲雪》,惊叹:程派画风画技竟得两位女传人,二人造诣也在伯仲之间。素素吃惊回身,风姿如惊鸿照影。定下神来,大方见礼,向张将军询问那画风画技如己的人是谁。张将军笑道:南京才女程雪如,以善画程派梅花著名。虽落风尘,却自比红拂,性傲不俗。

素素更加惊异,且面露忧愤。将军探问其故,素素只是摇头不语。

张将军常访藏书楼,与素素论诗品画,情趣相投,感情日笃。偶尔谈到已逝画梅名家程长史。张将军回忆说:据传长史之妻有皇族血统,其外祖是永字辈中极通字画的皇子。生一女名雪如,姿貌不凡。更奇的是她的聪明。初读书时点到即悟,年龄稍长便无师自通。天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程长史画梅时,雪如站在旁边看,就学会了。写画出来竟和父亲一毫不差。长史俗务繁忙时,便令雪如代笔,其构图,立意常有好过父亲之处。

素素沉吟良久,试探道:这个女子现在哪里?张将军说:那个南京程雪如,自称长史之女。看她绘画行事,应该不假。素素垂下泪来:将军以诚相待,便不隐瞒了。真正的程雪如,就是眼前的素素。我身若转蓬,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不料却有风尘之人冒我清名,请将军为我昭雪。

素素拿出程长史印章、真迹与心法笔记,让张将军验看。另有一枚翠玉金丝蟠龙印,上刻女真文字,确是清宫皇家信物。张将军扼腕叹息,思谋道: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

将军即携素素赴南京,邀江南知名画家数人,聚程雪如的悦梅楼论画。

素素见雪如白衣素裙,端庄雅静,如凌波仙子,北腔京韵听之亲切。敌意已冲淡几分。观雪如侧壁悬一巨幅《梅花迎春》,正是世传程派遗作。其实,程长史早抑郁于心,病体难支了。他的后期作品,皆素素捉刀。这画是素素悬纸于墙,登梯而作。她在画里加了皴擦变化,花瓣丝丝纹理尽现。梅花百朵,每朵都在另一张纸上反复推敲、修改。第五十一朵藏在粗枝暗处,色稍浓。当时画完此花,一个闪失,晕染的大白云脱手落在花上,无意中以一朵点画之梅,盖了勾画之梅,竟成程派梅中梅绝技。

雪如观素素对画若有所思,便以此画为题,细述细评,如亲历亲见素素当日作画一般。及说到长史为生计卖此画时,珠泪盈眶,感同身受。素素叹世间有知音如斯,心下暗服。便展纸调色勾画那朵双影梅花,暗传梅中梅绝技。雪如震惊,握素素手,想邀到别室一叙。几名画家拦住,请雪如也画一幅,实际是想让二女一较高低。雪如便摹仿程长史前期亲作,却得其神而超其韵。雪如心里是欲以不似求败。不料别辟蹊径,一扫程派梅花的萧瑟清冷,一片生机与活力勃勃欲出。

素素击案赞叹,父亲一生突破不了的清寒,被雪如一时冲开。众画家皆以程派画风又攀新高称贺。素素双目含泪,拿出父亲印章、真迹等物,郑重交给雪如。向众人宣称受人之托,转交程氏后人。雪如见物,如获至宝,望定素素。二女四目相对,顷刻已交流了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的重托与承诺。

张将军拉素素至侧门,急切地问:你不怕百年后,名载风尘吗?

素素慷慨陈词:英雄不问来路,位卑不掩品高。此女奇才,旷世难逢。我父若在,求她为徒也未必可得。她竟自行研摹、承继至此。我当代父谢她,代己谢她。一己虚名何足惜?

将军仰天而笑,大赞:此生有幸遇到两位有梅之高品的女子。

素素随张将军转战南北,不再画梅,只描草木虫鱼小品。他们时常从来自南京的爱国友人口中听到程雪如的义举。素素叹道:这雪如,也是梅中极品了。张将军便携其玉手,爱由心生:素素逸世通达,竟是梅仙了。

素素多次拍卖画作,赈灾民、兴义学。日寇进犯中原,素素散尽张将军遗赠家资,捐作军费,毅然从军。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素怕辱没门楣而隐姓埋名,雪如为扬名立万而冒名顶替。雪如细评《梅花迎春》感同身受,素素暗服高山流水引为知己。

B. 作者把这个故事放在民国时期,主要原因是那个动荡的时代,世事的镜子更能映射两位主人公品性的高下。

C. “素素程雪如这两个名字,既切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又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品性,颇具匠心,深得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命名之趣。

D. 《梅品》虽然故事平淡,几无情节,叙述上却有条不紊,伏笔、照应、言情、状物、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 请结合小说概括分析素素的形象特点。

6. 请简要分析张将军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烹茶

聂鑫森

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

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北风微微,雪花落地的声音,如柔弦轻抚,入耳入心。

石上泉和夫人何洁早醒了,披着棉袄靠在床头。空调喷吐着热气,暖融融的。

何洁说:“你昨夜总是翻身,睡不实。

石上泉笑了,说:“这样的大雪,隔了十年才下一次,稀罕哩。天气预报,分毫不差。我们的北斗卫星,真是个好玩意儿。

怪不得你昨日黄昏,去园子里把那块青石板用清水洗了又洗,为的是干干净净地承接雪花。

对。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

也学《红楼梦》里的妙玉?

那学不了。园子里有梅树,也开了花,但要搭梯子去采撷梅蕊里的雪,一点点地收集。可儿子一家都在外地,我敢登梯取雪吗?古稀之人,不敢为风雅而冒险,伤了腿脚,不是苦了夫人吗?

何洁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该去舀雪了,你再休息会儿。

我得去为你备早餐了,这叫同起同落。

石上泉曾供职于市里的环境保护监测所,当了好多年的所长,职称是正研究员,得到同行赞誉的学术著作是《工业城市的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的排放控制与净化》。退休十年,石上泉不再管所里的事,侍花种草,读些闲书。他虽是学工的,但兴趣却很宽泛,也练字也写诗。

曾有一家《老年报》的年轻记者打电话来预约采访,一听石上泉问是哪位,以为是他的儿子,忙礼貌地说:“请你爸爸接电话。石上泉一听,将错就错,说:“爸爸来不了啦!记者又问:“他怎么啦?石上泉说:“他早归山了,我是他的儿子石上泉!记者一听,笑得差点儿掉了下巴。

石上泉提了一只细篾编织的小竹篮,拿了一把用南竹片削制的长竹刀,走到园子里去。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

何洁说:“老来俏啊!

谢夫人谬奖。我往园子里的梅树边一站,也是一棵老梅树,铁干虬枝,开着黄的红的花。这叫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闲暇时,石上泉喜欢站在晒台上远眺——这是职业习惯使然——看看天,嗅嗅风中的气味,估测环保的效果。往北望是本市原来的工业区,林立着许多高大的烟囱,他曾活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变为赏菊东墙下,怅然见烟囱。这些年来,大部分排污企业迁走了,留下的少数企业也在治污上花了血本,变得天清气朗了。昨天现任的所长,派专人送来一份已上报的《潭州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看后提提意见。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踏着四五厘米厚的雪,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他走到井边的大青石板前。青石板有两米长、半米宽,高约三十厘米,形如床。春秋晴和的日子,他喜欢坐在石上看书;夏日午后,他干脆躺在石上闭目养神。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寒气从指尖刺入,再狠狠地刺入他的心尖,他知道气温应在零下3℃左右。这雪真是白净,没有任何杂质,他忍不住抓了一点放入口中,凉且爽。雪满竹篮,他又去北墙角,折了几枝斜曳而下的蜡梅——上面缀着全开、半开的金色花朵和未开的花苞--以便插入客厅案头的釉下彩瓷瓶,作清供之用。过会儿回到室内,他会把篮中的雪倒入一个白瓷大盆,让雪在空调的暖气中融化为水,再用白纱布过滤(以防有异物),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

红泥小炉里燃着木炭,火苗子如舌,吐得长长的。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两个精美的白瓷小盖碗,放在炉边的小几上。

何洁说:“你对吃茶也很里手,得闲了可写写科普文章。

这使不得,我是只吃不写。古人云:‘鉴者不写,写者不鉴。王国维谈论词的艺术有《人间词话》一书传世,可他自写的词,就让人不敢恭维。

陶壶盖有了响动,茶水沸腾了。

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

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突然,他眉头紧锁,对夫人说:“这茶不能喝。

何洁问:“这茶蛮好的,怎么不能喝?

此中有硫化物的气味,昨夜北风虽弱,却带来城北烟囱里未除净的气味,掺在雪里了。

那些烟囱不是有水净化装置吗?并未见有灰黑的烟尘啊!

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

石上泉提起炉上的大陶壶,去厨房把水倒了,洗净后再去灌上井水,重重地搁到炉火上。

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

你不是说鉴者不写吗?

"这件事必写,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气预报,夜降大雪,分毫不差,石上泉对北斗卫星等科技发展感到自豪,活剥陶渊明诗句则体现了石上泉的职业良知。

B. 黑色的大衣,黄色的围巾,枣红色的帽子,这身穿着与雪景对比鲜明,石上泉还自比是一棵老梅树,表现了他的高傲和孤芳自赏。

C. 文章中有很多关于石上泉夫妻二人对话,使情节更加紧凑,叙事更为集中,也给读者展示了石上泉夫妇生活的风趣幽默。

D. “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干净利落,掷地有声,写出了石上泉怀着雅兴大费周章煮圈雪烹茶,却因雪被污染而留下遗憾。

8. 文章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章以煮雪烹茶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荀子·成相)

【注】常:标准,规定。表仪:礼法制度。私:巴结,讨好。

10. “克己复礼中的专指     民知方中的意思是     

11. 同是主张,孔子、荀子二人的区别之处在哪里?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笛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①三弄:指《梅花三弄》。桓子:晋朝的桓伊,音乐家。马融:汉朝人,有《笛赋》一篇。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询问吹笛之人,将画楼与笛声相互映衬,创造了一种轻灵的艺术境界。

B.颔联集中笔墨描摹笛声的特点,既有句式上的对仗工整,又有情感上的交融递进。

C.本诗虽只有56个字,却综合采用夸张、比喻、通感等多种手法写出了笛声之妙。

D.诗歌以闻笛为题,扣笛声而作,内容丰富充实,给读者以真切的艺术感受。

13.本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吹笛人技艺高超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我国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2)黄大发带领村民用炸药、锄头、锤子和双手,用马驮用肩扛,用了整整36年硬生生在大山绝壁间开凿出一条总长9400米的天外来渠,这正如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即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用“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家的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大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在乱哄哄的繁花之间还有很多赶来凑热闹的黑蜂。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我到现在还叫不出这是什么蜂。这种大黑蜂分量很重。它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须,这一穗花就叫它压得沉了下来。它起翅飞去,花穗才挣回原处,还得哆嗦两下。

15.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早在1967 年,中国政府就启动了“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B. 黄河在流程中形成一个字形,这在世界万千条河流中独树一帜。

C. 鲤鱼相信,它们的宇宙就是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D. 《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16. 通感是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种齐白石爱画的,个头有指头顶那样大的黑蜜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儿童玩蹦床等娱乐设施的风险,对于成年人也应有基本的预判。一些家长经不住自己孩子的央求,或者看到别家孩子乐在其中,就麻痹大意。参加蹦床活动的年龄越来越小,而家长却认为孩子参加没有问题,无视其中隐藏的风险。等到伤害产生、事故发生时再去悔不当初,也根本于事无补。就在泉州发生事故的游乐场,记者前往采访期间,还有家长带3岁女童前来玩耍。希望这样的情况,未来避免不会再发生。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最近,由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处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话为孟子所言,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中国话你都听不懂!

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雪如为扬名立万而冒名顶替表述不妥;张将军扼腕叹息,思谋道: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雪如作画后,素素击案赞叹,并且拿出父亲印章、真迹等物,郑重交给雪如,可见素素很是欣赏并信任雪如,此后素素便不再画梅;张将军和素素时常从来自南京的爱国友人口中听到程雪如的义举。这些都说明雪如冒名顶替不是为扬名立万,故排除;

B项,世事的镜子更能映射两位主人公品性的高下错误,作者用意不再分出二人品性的高下;从素素不料却有风尘之人冒我清名,请将军为我昭雪。到见到雪如绘画后赞叹并且把出父亲印章、真迹等物,郑重交给雪如,再到素素不再画梅,结合文章标题梅品以及张将军的评价此生有幸遇到两位有梅之高品的女子。可知文章重在表现雪如和素素两人高洁的品性,故排除;

D项,故事平淡错误,应为曲折;小说先写素素作画,张将军惊叹,其次两人谈及雪如,素素表明身份后,很气愤,并要将军昭雪,到素素和雪如见面后相惜,再到素素干脆把父亲物品交与雪如,向世人表明雪如就长史之女,可见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故排除;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和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

素素是流亡女子,刘老夫人收留她后给她取的名,在与张将军的交流中,素素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素素拿出程长史印章、真迹与心法笔记,让张将军验看。另有一枚翠玉金丝蟠龙印,上刻女真文字,确是清宫皇家信物。可见素素出身名门;张将军说生一女名雪如,姿貌不凡。更奇的是她的聪明。初读书时点到即悟,年龄稍长便无师自通。天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程长史画梅时,雪如站在旁边看,就学会了。写画出来竟和父亲一毫不差。长史俗务繁忙时,便令雪如代笔,其构图,立意常有好过父亲之处。此雪如就是素素;《梅花迎春》是素素悬纸于墙,登梯而作……竟成程派梅中梅绝技。这些内容都表明素素天资聪明,领悟能力极高。素素对雪如冒名顶替自己很是气愤,要张将军为自己昭雪,当见到雪如后,却是惺惺相惜,非但没有怪罪雪如,还暗传梅中梅绝技,并且把父亲遗物都交于雪如,此后更是不再画梅;当张将军问素素是否后悔时,素素慷慨陈词:英雄不问来路,位卑不掩品高。此女奇才,旷世难逢。我父若在,求她为徒也未必可得。她竟自行研摹、承继至此。我当代父谢她,代己谢她。一己虚名何足惜?可见素素心胸宽广,更是慧眼识才。素素对雪如冒名顶替自己,因欣赏雪如品性和才华而不怪罪,以及素素多次拍卖画作,赈灾民、兴义学。日寇进犯中原,素素散尽张将军遗赠家资,捐作军费,毅然从军等,可以看出素素淡泊名利,逸世通达的特点。考生分条概括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用分两类。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衬托主要人物形象,线索人物起贯穿全文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或凸显文章主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品主题,分清主次人物;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勾画出描写题干中人物的句段,把握形象特点;再结合具体情节、小说主题、与其他人物关系等全面分析其作用;最后整理概括,分点作答。

从人物形象角度来说,小说主人公是素素和雪如,文章主要表现这两人如的高洁品性,张将军是次要人物,从文本中原军阀张帅的长子,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中可以看出张将军儒雅,潇洒精通诗词书画;结合张将军对雪如的评价南京才女程雪如,以善画程派梅花著名。虽落风尘,却自比红拂,性傲不俗。” ……“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 ……大赞:此生有幸遇到两位有梅之高品的女子。可见张将军的形象对表现素素和雪如起到了陪衬的作用。从小说主旨角度来说,小说结尾将军仰天而笑,大赞:此生有幸遇到两位有梅之高品的女子。”……素素叹道:这雪如,也是梅中极品了。”……“素素逸世通达,竟是梅仙了。则直接点题,这也主要是通过张将军之口来体现的。从小说情节角度来说,素素作画,张将军惊叹,然后谈及长史,引出素素身世,素素知道雪如是冒名顶替,然后张将军带素素去南京,本是为弄清雪如冒名之事,结果两人却惺惺相惜,最后张将军大赞:此生有幸遇到两位有梅之高品的女子。张将军贯穿小说始终,是线索人物。同时张将军看到素素作画,引出素素发问,并表明自己才是雪如,是真正的长史之女,从而引出了程雪如,才有素素和雪如两人惺惺相惜的相见,才有素素赠物,并且标明雪如才是长史之女,在小说中张将军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考生分条整理即可。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高傲和孤芳自赏说法错误,结合人物煮雪烹茶的行为来看,石上泉的衣着应为表现了他高雅脱俗的高洁品性。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等描写,这是以雪光明亮以及雪的形态来展现雪之大,洁白如羊脂,这是展现雪之洁净,为后文石上泉打算煮雪烹茶的情节做铺垫。

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雪的洁白如羊脂与石上泉高洁品性相契合,烘托人物形象,而雪景的美丽以及雪花落地声音的动听则是侧面展现人物内心的喜悦;

从文章主旨来看,开头雪看似洁净美丽,令人舒适,与后文中雪里有硫化物的气味形成对比,这与昨天现任的所长,派专人送来一份已上报的《潭州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看后提提意见。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的看似正常的环境保护,实则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的真相相呼应,揭示出环境保护不能只看表面,而要深入核心的主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标题的作用。

在情节结构方面,小说开头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从雪景的描绘写起;引入夫妻二人的对话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引出煮雪烹茶的话题;然后写取雪、煮雪、烹茶、品茶: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细致地描写煮雪烹茶的过程;再到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煮雪烹茶发现环保的问题。可见,煮雪烹茶是小说的线索和中心事件,也是石上泉夫妻的生活场景。

在主题上,小说的结尾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煮雪烹茶与揭露环保的问题一事联系起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煮雪烹茶本是雅事,做煮雪烹茶之事的人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也是有高雅脱俗的高洁品性的人,由煮雪烹茶引出小说的结尾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表现出主人公仗义执言的职业操守,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化经典中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礼:指的是周礼义或道义。

民知方:人民就懂得礼义。方:礼义。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

同是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思是,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孔子认为,是一种制度、规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反映,礼是实现仁的方式和途径。而荀子表仪既设民知方意思是,礼法制度已经设立人民就懂得礼义。荀子强调以法护礼,主张要以来规定礼。

【点睛】主观概括型筛选信息题的解题步骤可以概括为:明确概括要求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

1.明确概括要求。要对题干要求进行适当的分解,明确信息筛选的目标、答题的范围。

2.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根据题干要求的提示和原文的思路层次,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切记宁多勿漏。

3.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提取,就是根据筛选的目标,从原文中提取出相关内容;概括就是用简练的语言对提取出的内容进行压缩提炼。

参考译文: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君主的法度明确,言论合法有规律,礼法制度已经设立人民就懂得礼义。官员任免有标准,没有谁能任意决定身份的贵贱,谁还会讨好君王呢?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却综合采用夸张、比喻、通感等多种手法写出了笛声之妙错误,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意思是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笛声是耳朵听的,作者却诉诸了视觉,使用了通感和夸张的手法;本诗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分析其使用表现手法的能力。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和传达的感情。

颔联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意思是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直接描写乐声的美妙,说笛声响起阻遏了行云的流动,像是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这是正面描写,突出吹笛之人技艺的高超。

颈联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意思是笛声优美,就像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的笛赋中所用的词句,结合注解可知采用了典故,优美的笛声让人想起了名曲《梅花三弄》,想起了马融笛赋中的词句,用典展现吹笛之人技艺的高超。

尾联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意思是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不能淡散,通过人的主观感受,间接展现他技艺的高超,笛声悠长,久久飘在空中,有绕梁三日之感。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4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题是情境式默写,比上下句默写稍难,既要记住名句,又要能够理解其含意。做题时根据所给的语境分析出所要填写的语句。注意扣住关键性语句,如第(1)题扣住旗帜,第(2)题要充分理解黄大发相关事迹的含意,第(3)题扣住秦国亡于自身”“历史悲剧一再重演。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引号的作用:(1)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2)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3)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4)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5)突出强调。

文中引号作用为强调突出。

A项,特定称谓。

B项,突出强调。

C项,特殊含义。

D项,直接引用。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画线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思维角度有:句子的意思,深层的情感,结构作用,表达效果等。题干为通感是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可见此题只需从通感这一手法上分析即可。

画线句为: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大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

从前语境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可知,这一语境描写的对象是紫薇,主要是写紫薇的”“以及色泽的明艳,这些属于视觉所感,而划线句简直像一大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乱嚷嚷属于听觉所感,二者的相似点为”“”“,划线句沟通了两种感官,所以叫通感修辞。生动形象具体,突出了紫荆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的样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不同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把不同的句子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处:

原句: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

改句:这是种齐白石爱画的,个头有指头顶那样大的黑蜜蜂。

然后结合不同处体会表情达意的区别:

原句把这种蜂普通蜜蜂放一起比较,突出了这种的体型上看个儿很大,颜色上看是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而改句直接说明特点,没有强调突出的效果,给人印象自然不如原句深刻。

原句是包含有五个分句的句群(复句),长短结合,语言流畅自然,节奏上富有抑扬顿挫感,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独词句具有醒目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新颖别致。而改句是一个长单句,修饰成分多,种齐白石爱画的,个头有指头顶那样大的黑多层定语平行并列,显着很乱,思路、表意不是很清晰,理解起来颇费心思。

18题详解】应把对于移到儿童玩蹦床前面;应在的年龄前面加上儿童应改为事故发生、伤害产生时应去掉避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解答此类试题时,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不应该是风险对于成年人有预判,应该是对于风险成年人有预判。不应该是年龄参加蹦床活动,应该是参加蹦床活动的儿童,年龄越来越小。不合逻辑,应该是先发生事故再产生伤害。避免不会再发生,意思为再发生,原文应该是想表达不再发生,所以去掉避免。

19题详解】

语文,应该是最美的风景

很多同学对语文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认为他不甚重要。觉得大家语文水平都差不多,语文成绩的好坏拉不了什么分,不学也罢。或者有些考生和家长都对高考语文的重要性很明白、很了解了,可问题在于怎么学成绩也上不去,与其白往里边搭工夫,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语文就听天由命吧!所以有一种语文无用论弥漫在众多的学生和家长之间。

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

语文的价值在于,她是通向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里的书籍当然不是指任何一本书。一个人不应该长期满足于阅读通俗读物,爱因斯坦说,我们应该读读优秀的古典作品。古典作品是一个民族心路历程的折射,由于没有或较少受到商业文明的渐染,而保留了较多清明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些作品对于患有近视症”“多动症”“麻木症”“妄想症的现代人无疑是一副难得的清醒剂和镇静剂。

古人讲: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又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可见,读书并非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读书人之于文盲,不仅在于他们认得字,能读书,更在于他们能通过读书而知道越来越多的道理,增长越来越多的智慧,培养起真正属人的性情。达尔文称良知为人类一切本能中之最高贵者,这种本能比它种本能更足以使人类区别于别种动物。而良知,是语文告诉我们的。

我们不能死学语文,语文是比数学还难的一门学科,它在于日积月累,所以在上课时,我们必须听讲,因为稍不留神,就与下文无法串联,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生要自主挖掘书中真谛,参考书,资料书,能不要就不要,因为它们只会干扰我们的思维,我们要跳出大脑里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语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认知,所以课堂就应该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质疑。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我们要善于发现。你会瞧见:水滴石穿是语文,时间流逝是语文,团结拼搏是语文,到处都不缺乏语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努力的学习,认真刻苦,这样才有美好的未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语文之上,学不懂语文,你读题肯定读不懂,学不好学问,你做题肯定不理解,每门学科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永远都是佼佼者。

语文,应该是最重要的,是最美的风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

第一则材料讲述的是其他科目的老师评改试卷时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

材料二是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他认为学好语文最关键。

材料三是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材料四是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用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干净利索,体现其丰厚的国学知识。

这四则材料都是在讲语文的重要性。

接着提示性语言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这一段提示性语言告知考生写作的内容是反驳小陈宣扬的语文学习无用论,审题上没有难度。对于文体的选择,要求写驳论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立意】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大美语文;时代变迁,语文不可丢。

写作素材

1、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语文是对《西游记》的迷恋;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语文是怒发冲冠的激情;语文是大漠孤烟的雄浑;语文是小桥流水的婉约;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文是一手秀丽的方块字;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语文是与对手辩论时,智慧的应对;语文是和他人聊天时,得体的话语。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语文,就是引领学生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语文带给我的快乐

喜欢一种声音是微风吹落露珠;欣赏一幅图画,是朗月点缀星空;陶醉一种气息,是幽兰弥漫旷谷。在静谧的月色下,穿过茂密的丛林,去捕捉蓝莹莹的萤火虫;划一条小船,在荷叶与水波之间,捧起一朵白莲。我甚至可以到月亮上去和星星跳舞,在蔚蓝清明的天空中与鸟儿欢唱……我享受着这一份份美,这就是学习语文带给我的无限欢乐。

3、名人谈语文

如果你打下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那么你一辈子就有了一种得心应手的工具,它除了便利你的工作和生活,还有一宗最大的用处,那就是可以帮你不断自学,不断向上攀登,不断为你美丽的生命充值。所以我说,语文能力是人生的一根魔杖。(小感:现在都提倡终身学习,学好语文得心应手。)北董 (国家一级作家)

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味,诘屈聱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事业发展的。(小感:要想行远存久一路走好,会说会写少不了。)华罗庚(数学家)

一个人,无论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大,如果他缺乏语言交流与文字表达能力,在未来事业中就很难发展和成功。因此,听说读写能力的好坏,将会影响人的一生。这是人们的普遍感悟和深刻认识! ”“世界著名学府——美国哈佛大学告知全球:申请哈佛研究生入学资格,考生必须参加作文单科考试。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到了国外,最难过的就是写作关。(小感:智商、能力有优势,切莫输在起跑线。)方圆(央视东方之子,特级教师)

结构:

首先点出语文学习无用论的内容和原因。很多同学对语文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怎么学成绩也上不去,语文就听天由命吧。接着明确提出不赞同这种想法。接着说出语文的价值,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引用古人名言说明读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接着点出语文学习的方法,我们不能死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并且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上,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我们要善于发现。最后总结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

一、材料不同

1、材料作文:往往是名言警句和故事寓言,充满哲理与情理,没有纷争性与分歧性。要绕开材料,舍弃不用;材料好比审题的敲门砖,好似立意的垫脚石;审题立意之后,就可将其抛之脑后,顶多偶尔回应。

2、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本身而言,大多是时事热点与真人实事,饱含矛盾和对立,充满争议性与对抗性。要紧扣材料,始终是根据材料表明态度,针对材料阐述看法,结合材料提出办法。

二、要求不同

1、材料作文:只有宽泛要求,没有具体指令;只有笼统规定,没有明确任务。因为要求宽泛,可广泛联系,由此及彼,增强文题的开放性;规定笼统,可自由发挥,任意选择,突出作文的自主性。

2、任务驱动型作文:总要下达具体指令,加强试题的针对性;总会给出明确任务,强化写作的引导性。因为指令具体,就显得范围封闭,不尽广阔;任务明确,就显得风格单一,不够开放。

三、表达不同

1、材料作文:借助材料,由此及彼;旁求博考,阐释说理;借助材料中心,生发开去,引用名言警句,论证中心;或借助材料关键词,发散开去,援用历史故事,论述核心;或借助材料立意,引申开去,援引名人轶事,证明立意。

2、任务驱动型作文:针对材料事件,分条析理地阐述,入木三分地说理,杜绝塞进大段的名言、警句、典故和故事;或者针对问题本身,说出所以然,力图展现出思辨的厚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