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上海曹扬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64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上海曹扬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全)

360截图20240202122456987.jpg360截图20240202122646835.jpg360截图20240202122737658.jpg360截图20240202122954251.jpg


2020届上海市曹杨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补丁旧景

宗崇茂

晚上看电视,女主人公衣服上的那些补丁,怎么看都只是假假的道具。真正的补丁,应该是散发着朴素的泥土气息的一景,像水墨的村庄,自自然然散落于原野之上。

我之所以把补丁称为一景,是因为它实在过于久远,久远得令人心生怀念。那时的村庄,有谁没有穿过补丁衣服?大人们衣服上的补丁,大多打在两肩。不用说,那时因为长年累月重担压肩的缘故。旧补丁打新补丁,叠了一层又一层,像是生活起的茧。记忆中,和村里的其他丫头们一样,妹妹穿的补丁衣服最少。倒不是父母偏心,而是丫头们相对要文静得多。诸如我这样的小伙头子则是另一番情形了,往往是浑身上下都被补丁全副武装,像是满身铠甲的战士。

不到迫不得已,乡下孩子大多是不穿鞋的。母亲在腊月里紧追慢赶做好的新布鞋,过年后不长的日子里,就会咧开嘴,脚趾头探了出来,像调皮的小脑袋。母亲训斥一声:没出息的东西!

给破洞镶上补丁,可不久又再度绽开。因为我们总是按捺不住穿新鞋的兴奋,抑或是不习惯鞋的束缚,按大人的说法,老是坐没坐相,走没走相。那时还不知足球的方圆,可走路时我们总爱一路踢踏着什么东西,一块硬泥巴,或是一截老树棍,不然脚趾头就发拜。大人真的生气了。做鞋的布料并不容易找到,也没有那么多做鞋的工夫,一气之下,就把鞋没收了。于是一年之中,有大半年的光景,我们总是赤足走进课堂或田埂。虽然没穿鞋,但我们走路时疯疯癫癫的模样依然如故,脚就免不了有被划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的时候,还不能哭,只是咧咧嘴,呲呲牙,草草包扎的纱布,突兀得就像一块白色的补丁。用不着打破伤风针,翻出已被母亲洗净补好的鞋子套上。想不到,没几天伤口就好了,很神奇,是不是重新穿上鞋子的缘故呢?

上衣口袋因老是撕破,一年到头总是聋拉着。而最容易磨破的地方是裤子膝盖。放学后,母亲让我去打猪草。呼朋唤友来到田间,早已抛开大人要完成满满一筐猪草的嘱咐,几个小脑袋凑到一起,开始玩一种扇火柴壳的游戏。不同牌子的火柴壳被规定了不同的币值,聚在地上,轮流用小手在一旁拍,谁能将它扇翻过去就算谁的。整个游戏都跪在地上进行。而诸多游戏中,最苦裤子膝盖的游戏,是双膝着地,大家互相比谁能更快到达田垄的另一头……

裤子后屁股的境遇并不比前膝好多少。坐在课堂上时我们尚算安静,褂子左右臂弯上同样对称着两块整整齐齐的大补丁的老师正在给我们讲作文课。他说,不要在一篇作文中堆砌过多的素材,要学会取材,一件本来已经裁剪得很得体的衣服,若再添上一块舍不得扔掉的布,即便是很漂亮的的确良,新衣服就变成了补丁衣服了。

下课铃一响,校园内便沸腾得像炸开了锅。木凳成为最便利的玩具,我们或是不停地在上面滑行,或是当战马骑。粗糙的老榆树做成的凳面,早被磨得溜光如镜,而凳腿缺了,裤子也开窗了。于是几乎所有乡下孩子的裤子屁股上都有两块圆圆的大补丁,密密的针脚线匝了一圈又一圈,屁股上像荡漾起两块鱼塘,又似瞪了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

穿上刚补好的衣服,心情并不比穿一件刚买的新衣服差多少。只是我母亲的针线活不是很灵巧,那一圈又一圈的针线总是走不圆,这让我在伙伴面前多少有些自卑。

我的帆布书包同样也伤痕累累,补丁打补丁,层层叠叠。因为它常被用作小伙伴们之间战争的武器。那时,在外地工作的三叔回来探亲,说下次一定给我带回一个铁书包。此后的日子,我一直做着拥有一个不用缝补的铁书包的梦。终于盼到三叔再次回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问他有没有带回铁书包?待一屋子的人回过神来,笑声差点儿把小草屋给掀翻了。

打补丁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年。母亲特地从集镇上拉回几尺布,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她说,往后不能再穿补丁衣裳啦,会让城里同学看不起呢。

在城市生活多年,我竟有些怀念补丁,怀念那种朴素的泥土气息和清贫中的快乐了。

1.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善用对比来叙述补丁,如现在电视中补丁的虚假和过去补丁的质朴气息的对比,男孩补丁多与丫头补丁少的对比等等。

B. 文中描述补丁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如生活起的茧”“满身的铠甲”“荡漾起两块鱼塘等,都有效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 文中很多情节看似与补丁无关,如走路踢泥巴树棍、几个男孩围在一起扇火柴壳等,但都能以某一个细节归到补丁,其匠心可见一斑。

D. 文章写了我的童年生活,涉及母亲、三叔、老师、伙伴等不同的人,看似松散,但都以补丁为圆心,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 请简要分析标题补丁旧景的丰富内涵。

3. 本文以补丁为线索构建行文结构,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儿。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是出名的心善之人,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而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的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4.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情节曲折。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职业是医生,在医术上可谓是正骨神医,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

C.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颇有点出乎意料,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对他油然萌生了敬佩之情。

D. 小说极具故事性和传奇性,语言典雅优美,让人粗读故事后会大呼奇妙,咀嚼文字又觉得精妙无比。

E. 小说第段中苏大夫仲出瘦手……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这处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5. 小说介绍苏七块各色的规矩有什么作用?

6. 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

7.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系列小说《俗世奇人》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苏七块身上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8. 文章结尾华大夫说打心眼儿里佩服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请结合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9.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10.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1.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正月,高祖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发自豫章。二月,次桑落洲,遗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以事表江陵,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进军次筅湖,候景城主张累弃城走。

三月,高祖与诸军进克姑孰,仍次蔡洲。候景登石头城观望形势,意甚不悦,谓左右曰:此军上有紫气,不易可当。“_乃以木笼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追青溪十余里中,楼雄相接。诸将未有所决,憎辩遗杜崩问计于高祖,高祖曰: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书樂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發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今围石头,须渡北岸。诸将若不能当锋,请先往立栅。

高祖印于石头城西横陇筑栅,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贼恐西州路断,亦于东北果林作五城以通大路。景率众万余人、铁骑八百余匹,结阵而进。高祖曰:军志有之,善用兵,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今我师既众,贼徒甚寡,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锐,令必死于我?乃命诸将分处置兵。

贼直冲王僧志,僧志小缩,高祖遣徐度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贼乃却。高祖与王啉、杜龛等以铁骑悉力乘之,贼退据其栅。景仪同卢辉略开石头北门来降。

荡主戴冕、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众军又克其四城。贼复还,殊死战,又尽夺所得城橱。高祖大怒,亲率攻之,士卒腾栅而入,晠复散走。景与百余骑弃槊执刀,左右冲阵,阵不动,景众大溃,逐北至西明门。景至阙下,不敢入台,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

高祖率众出广陵应接,会景将郭元建奔齐,高祖纳其部曲三千人而还。僧辩启高祖镇京口。

(节选自《陈书·本纪第一·高祖上》)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B. 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竞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C. 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D. 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祖,指陈高祖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曾率兵平定候景之乱。高祖是他的尊号。

B. 表,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等。文中用作动词,指启奏,上表章给皇。

C. 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可指京城。和城阙意思相近,文中指石头城建康。

D.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借指军队或私人军队,也值部属、部下。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陈高祖善于因敌制宜。侯景利用秦淮河设防,防范周密,官军无计可施,问计高祖,高祖能够相机行事,谋划得当。

B. 陈高祖善于调动敌人。根据敌众我寡的形势,高祖分散部署,迫使叛军分散防守,从而取得战役的主动权。

C. 陈高祖善于出奇制胜。高祖派兵从后路拦截叛军,又亲率骑兵乘胜追击,击退了叛军的进攻。

D. 陈高祖作战勇猛。当叛军得势之时,陈高祖怒不可遏,亲自率兵攻击敌人,重新夺回城栅。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

2)乃以木笼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余里中,楼雉相接。

16. 文中讲述了关于高祖的哪几件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当作于丈夫赵明诚重新出仕,而李清照自己仍独自留居青州时,夫妻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7.下列对本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首三句,词人由春景落笔,既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亦是怀春之情已动的流露。

B.上片末两句,貌似直露,实则含蓄,传递出词人对丈夫矢志不渝的情意。

C.词的下片选取了闺中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

D.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深切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18.“柳眼梅腮一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结合词的上阙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极写诗人的羁旅之愁、病痛之苦以及孤独之感。

2)《劝学》中用比喻形象的说明更重要的名句是“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主客问答中用小虫、谷粒感叹生命短暂和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曾有一个时期,新上市的慢锅成为主妇的新宠。把要煮的东西一股脑儿地丢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煮它一个天翻地覆,完完全全不用守候看火,非常省事。对职场女性来说,慢锅当然是时代的恩赐上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进汤里了。

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让人(  )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我常用老母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鱼翅瓜同煮。熬好的汤,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

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  )。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竞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  )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回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④”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  )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如同一根细细长长、柔柔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

20.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叹为观止 如痴如醉 央求 浸润             B. 叹为观止 魂牵梦紫 哀求 浸透

C. 喷喷称奇 魂牵梦萦 央求 浸润             D. 啧啧称奇 如痴如醉 哀求 浸透

21. 文段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文中画波浪线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是汤的浓香,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笔下的刘和珍君是一个常常微笑者”“态度很温和的学生,而《记念刘和珍君》中的”(鲁迅)则是一个激情澎湃,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正义无畏的真的猛士;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则是一个谦逊自负、稳健而潇洒、才华出众、学问渊博的性情中人……

请结合你的生活、阅读、成长实践,思考: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事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对你产生过怎样深刻的影响,又是否给了你人生启迪呢?请以        (空格可填人,也可填事,还可填物,就像我们在第三单元中学习的文章一样)”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本文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都有效烘托了童年生活情趣错误。生活起的茧主语是大人们的补丁,不是孩子,主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勤劳。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

补丁旧景为题,在文中提到了我们身上的好些补丁,比如:打满补丁的裤子、鞋子、书包等,因此可概括补丁旧景的表层含义是指带着好多补丁的衣物书包等旧物品。

补丁旧景中的,除了交代我们的衣服和书包等旧物,也围绕着这些补丁的由来,记叙了我儿时的自由快乐生活,因而,补丁旧景也表现了我们儿时清贫但自由快乐的生活。

旧补丁打新补丁,叠了一层又一层,像是生活起的茧,这说明那时的人们生活很清贫,但是人们总是把破了的衣服用补丁补好,体现了一种勤劳质朴的乡土气息

生活虽然贫乏,但是我们能够在打猪草时几个小脑袋凑到一起,开始玩一种扇火柴壳的游戏,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忱的特点,也表现了一种没有奢华的淳朴人情。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文章的开头写晚上看电视,女主人公衣服上的那些补丁,怎么看都只是假假的道具,这是第一次在正文中出现补丁,这也启发了的联想,想到了小时候真正的补丁

之后,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生活中的各种补丁以及与补丁有关的人,给破洞镶上补丁,可不久又再度绽开这是鞋上的补丁,裤子膝盖”“裤子屁股上都有两块圆圆的大补丁”“书包上的补丁。和小伙伴一起疯玩,磨坏了衣服,使衣服需要打补丁,一起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过学、游戏、打猪草;母亲为我们在衣服、鞋子、书包上打补丁;老师穿着左右臂弯上同样对称着两块整整齐齐的大补丁的褂子,以补丁新衣服上打补丁打比方为我们讲作文;三叔开玩笑要为我带不用打补丁的贴书包,以补丁,贯穿起我儿时的生活中的人和事,表现童年的清贫、勤劳、有趣的生活;

文章的结尾写我上大学,母亲特地从集镇上拉回几尺布,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以此写我告别了补丁,结尾抒情,在城市生活多年,我竟有些怀念补丁,怀念那种朴素的泥土气息和清贫中的快乐了,作者回忆补丁,其实怀念的是那时质朴、清贫但快乐自由的生活。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D.“语言典雅优美表述有误,小说大量使用了天津方言,如脾气准各色”“干净麻利快”“等。

E.“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

故选DE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段落情节作用的能力。

文章写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表面上表现了苏七块爱钱的性格特征。先写到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的规矩,无论贫富亲疏,要看病先拿七块银元,否则绝不搭理,似乎是批判他唯金钱至上的观念,后来给张四治病后赠送药物又退钱给华大夫,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了他善良的本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然后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正面描写包括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细节等,侧面衬托是借助他人或环境进行衬托,再到文中找出直接和间接写苏七块的内容并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从文中来看,小说对苏七块的外貌、动作进行了描写,如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塞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这表现出苏七块的精神气儿和做事情的干练,如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塞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这表现出苏七块医术的精湛以及手法的娴熟。小说结尾写到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这是以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进行侧面衬托,侧面体现了苏七块扶危济贫的善良品格。结合小说对苏七块前后的描写来看,小说一开始说苏七块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在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这好似是在贬低苏七块,而后文写苏七块给张四治病后赠送药物以及退钱给华大夫,前后形成对比,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苏七块善良的本性。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系列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苏七块身上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各方面的表现来分析的表现。

从文中来看,苏七块是一个大夫,身为大夫,首先是医术,如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是正面写其医术之,如洋人也要来求他医治,这是侧面写其医术;然后他给人治病的规矩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在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接着是他做事很,在医治张四的事件中,他不但没有赚取分毫,还送张四药膏药面,行事让人称奇;最后看他的长相,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塞的乌黑锃亮,这说明外貌奇。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的现实意义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打心眼儿里佩服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苏大夫认为做人做事应该讲原则,立了规矩就应该按规矩办事,但这也并不影响自己治病救人,帮助他人,给张四治病后赠送药物以及退钱给华大夫的细节,表现了他善良的本性。结合文本内容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分析,民国初年,社会动乱,苏七块要养家糊口,就必须立下并遵守他各色的规矩。苏大夫的言行原则性极强,又不乏善良的一面。他施药救人,却又不求感恩,纵使卑微,甚至遭遇批判,却依然充满尊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中,这句话的大意是:以前柳仲礼的几十万人马隔着秦淮河水坚守,韦粲之驻扎青溪,却不敢渡河登岸,叛军于是爬到高处察看,里里外外尽收眼底,恣意残杀,消灭了我皇的军队。韦粲之是人名,作主语,因此前要断开,由此排除A项;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都是四字句式,由此排除CD项。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高祖是他的尊号说法错误。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庙号是指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见的庙号有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因此高祖是庙号而不是尊号。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B项,根据敌众我寡的形势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今我师既众,贼徒甚寡,可知应该是我众敌寡,而不是敌众我寡。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1是时:这时;:出发;:会师;:筑起;:宰杀。(2:于是;:装上;:通,沉下;:沿着;:到;:城墙。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要把握住传主的行为轨迹,即是说传主在文中参与了哪些事件。最后分类概括、归纳。

本题中,先通读文段,大致把握文段内容,再筛选出关于高祖的事件,第一件事是三年正月,高祖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发自豫章,可知552年正月,高祖领兵从豫章出发。第二件事是二月,次桑落洲,遗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以事表江陵,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进军次芜湖,可知552年二月,高祖驻扎桑落洲并上奏,随后和王僧辩会师并订立盟约,进发驻扎芜湖。第三件事是三月,高祖与诸军进克姑孰,仍次蔡洲,在蔡洲的时候,高祖印于石头城西横陇筑栅,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命诸将分处置兵”“遣徐度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高祖与王啉、杜龛等以铁骑悉力乘之,贼退据其栅。景仪同卢辉略开石头北门来降”“高祖大怒,亲率攻之,士卒腾栅而入,晠复散走”“高祖率众出广陵应接,会景将郭元建奔齐,高祖纳其部曲三千人而还。僧辩启高祖镇京口,可见,552年三月,高祖和各路人马攻克姑孰,驻扎蔡洲,高祖亲自率军作战,最后收降侯景部将郭元建的部下,镇守京口。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三年(552)正月,高祖率领甲士三万、好弓箭五千张、船舰二千艘,从豫章出发。二月,驻扎桑落洲,派中记室参军江元礼把此事奏知江陵,秉承皇帝旨意授予高祖一支仪仗乐队。这时王僧辩已经从湓城出发,和高祖在白茅湾会师,于是上岸筑起高台,宰杀牲畜订立盟约。大军一路进发驻扎芜湖,侯景的守城将领张黑弃城逃跑。

三月,高祖和各路人马攻克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县城姑孰镇),就驻扎蔡洲。侯景登上石头城察看官军阵形态势,神情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这支军队上空有紫气,不容易抵挡。于是用木笼装上石头,沉在水底堵住秦淮河口,沿着河岸筑城,从石头城到青溪的十多里地段,望楼与城墙相连接。将领们均无良策,王僧辩派杜期向高祖问询计策,高祖说:以前柳仲礼的几十万人马隔着秦淮河水坚守,韦粲之驻扎青溪,却不敢渡河登岸,叛军于是爬到高处察看,里里外外尽收眼底,恣意残杀,消灭了我皇的军队。如今围攻石头城,必须渡到北岸。将领们要是不能抵挡其锐势,请先去建立栅栏。

高祖就在石头城西面横在田中扎起栅栏,各路人马依次扎起八座相连的栅城,一直通到城东北面。叛军害怕通往西州的道路被切断,也在东北果林扎起五座栅城拦住大路。侯景率领一万多人,战马八百多匹,结成阵式进攻。高祖说:兵书上说,擅长用兵的人,布阵就像常山的蛇,能首尾互相救应。现在我军既然众多,叛军很少,应分散叛军兵力,用柔弱制伏强悍,为什么让叛军集中他们的精锐兵力,让他们对我军产生必死之心呢?于是命令各路将领在各处布置兵力。

叛军直接冲击王僧志,王稍稍退缩,高祖派徐度带领二千弓箭手截断叛军后方,叛军于是退却。高祖与王琳、杜龛等人趁机用铁甲骑兵全力反攻,叛军退守栅城。侯景的仪同卢辉略打开石头城北门前来投降。

副将戴冕、曹宣等攻占了果林的一座栅城,其余四城也被大军攻占。叛军又反攻,拼死作战,又把栅城全部夺回。高祖气愤之极,亲自率军攻打,士兵们越过栅栏冲进去,叛军又四散逃走。侯景和一百多名骑兵丢弃槊拿起刀,左右来回冲杀阵形,阵形不动,侯景的人马大败,官军追击逃亡的叛军到西明门。侯景逃到皇宫门前楼下,不敢进禁城,派心腹之将携带他的两个儿子逃走。

高祖率军从广陵出发接应,碰到侯景的部将郭元建投奔北齐。高祖收降了他的部下三千人后返回。王僧辩启奏朝廷让高祖镇守京口。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

B项,矢志不渝的情意错。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写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这里表达的是别后相思和失落之感。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柳眼梅腮,以拟人之笔,细腻地描摹出她对万物复苏的审美情感。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象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创造性地刻画出早梅花发时的生动意象。梅在落叶果树中是花发最早的一种,它的花先叶开放,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此处运用比喻,写出春的生机,可谓一字传神。但如此大好春光,自己却独处深闺,词人在这里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对丈夫的思念。

【点睛】诗歌选择题答题技巧:

1、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选还是多选,正确还是错误。2、寻找敏感点。圈出明显的敏感点,带着问题去比对排除。好处:可以不用浪费太多时间纠结内容,在审题过程中你已经大概了解诗歌内容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按解读诗歌的方法去比对排除了。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臾,蜉,蝣,渺,粟。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啧啧称奇,指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从语境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看,侧重强调奇妙,用啧啧称奇,排除AB

如痴如醉,多用于形容读文章、听音乐时忘我的精神状态。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从语境看,侧重强调女儿对鱼翅瓜汤对的思念,用魂牵梦萦,排除D

央求,恳求;哀求,苦苦请求。语境中已有苦苦一次,不宜用哀求央求更符合语境。

浸润,滋润;浸透,饱含。浸润更符合汤的味道的语境。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上班之前下班回来内容上形成对比,是两个分句,所以逗号应改为分号。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能力。

汤的浓香,如同一根细细长长、柔柔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

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是汤的浓香,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

两句语意重心不同:改句重心在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上,强调浓香像一根细长、柔韧的线;原句重心在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上,强调浓香的作用,更符合原文表意逻辑,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语意轻重不同:原句用细细长长、柔柔韧韧的叠词形容线,突出了线的形象特征并且强调了细长、柔韧的特点,富于艺术魅力。改后细长、柔韧的线显得平淡。

语意连贯不同:原句陈述主体是浓香与上文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  )孩子的成长岁月一致,语意贯通,衔接紧密。改句变换陈述对象,语意不连贯。

适应语境不同:作为文段的结尾,原句汤的浓香牵动游子的心的语句结构,宜于收束文段,是文章主旨得到升华。改句用于结尾,似乎话未说完。

23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令尊。故选D

24题详解】【例文】

记我最敬佩的老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敬佩、最崇拜的人,他也许是一位体魄强健的体育明星,也许是一位废寝忘食的科学家,也许是一位默默奉献的马路天使,也许是一位妙手仁心的白衣天使”……而我最敬佩的人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牛老师。

牛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她中等身材,有一头乌黑的短发,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弯弯的眉毛,一双明亮的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总是散发着善解人意的光芒。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脸上时常挂着微笑,显得既可亲又可敬。

牛老师讲课时感情投入,绘声绘色,总能把同学们带领到课文的情景里。讲述美景时,似乎让人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充满了诗情画意;讲到高兴处,让人感到心花怒放;讲到悲伤处,则催人泪下,让人感到很伤感。牛老师对知识务实求精,教学负责认真,效果显著。当我们向她提出意见和建议时,牛老师也虚心接受,尽心尽力地改进教学方法,她每天不分白天黑夜地备课,用知识的甘泉浇灌着我们的心田,牵引着我们走向知识的大门……

牛老师不仅让我们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牛老师就是一位辛勤劳动、乐于奉献的园丁,在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经历风吹雨打、酷暑严寒时,总是在一旁为我们加油打气,告诉我们怎样应对挫折与困难。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让我们明白了:所谓的人生,包含着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一切都那么的不尽人意,但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直到我们成功那一天,就能感受到人生真正的意义。是牛老师引领着我们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敬爱的牛老师,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人生旅程上,您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你说这么优秀的老师,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敬佩她呢?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写作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半命题作文向前走半步,就是命题作文。这步是考生自己走出来的,所以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上.把题目好之后,就是适合于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丁。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最好以写为中心,以内容为重点,以立意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变成就像是自己命的一个题。

【审题】本则作文是材料加半命题的形式,从材料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学过的作品中有对人物的描写,鲁迅先生笔下的刘和珍君是一个常常微笑者”“态度很温和的学生;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则是一个谦逊自负、稳健而潇洒、才华出众、学问渊博的性情中人。那么作文要求是结合你的生活、阅读、成长实践,思考: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事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对你产生过怎样深刻的影响,又是否给了你人生启迪,以    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这就给我们提示了写作的范围,要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而我们要选取的人、事、物可以来自生活,也可以出自阅读作品,只要是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是对你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给了你人生启迪的都可以入题。注意要写成记叙文。

参考立意: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最触动我的一件事

点亮我心灵的人

引领我人生方向的人

行文结构:作为半命题作文要补充完整题目:记我最敬佩的老师。写人的作文首先要交待记叙的主人公,然后点明人物身份,从肖像描写入手记叙牛老师是一个脸上时常挂着微笑,显得既可亲又可敬的人。接下来分层介绍牛老师为什么是我最敬佩的人。一,他对知识要求严谨,对专业认真;二,他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能够以身作则。最后,用排比句的形式突出正是老师的优秀才成为了我最敬佩的老师,收束全文。

素材:

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的时候,一件小事足以让人铭记,让人触动,让人难以忘怀。因为感动,无处不在;因为感动,无时不有,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幸福是生生不息同时又难以触及的远一个美丽的人在黑暗中行走。那种孤独的感觉。即使在深切的热爱里面,我们也是孤独。繁华落尽,如梦无痕,但那一件件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却永远刻印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永远铭记!

一切已经过去的事的确都无可避免的打了封印,在背景里,暗下去。生命里始终有逼近的东西,并不可跨越。但随着年岁渐长,开始相信,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是爱。妈妈,我要你在下个春天陪我种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天陪我看他成长,在秋天陪我收获果实,永远和我在一起,永远触动着我!

轻轻的,走在马路上,路边的全亮了,如此的明亮,照射着我,我又想起了那件事。那时我从体育中心回来的路上,我焦急的向四周张望,企盼能找到回家的公交车。但,终究与愿相违,迷失了方向。我如一只没头的战斗机,乱撞,不知所措,但认为只要有耐心,必然会找到出路的。一遍遍的寻找,一遍遍的失望,一遍遍的懊恼,我竟怪起父母让我独自回家。又怪起自己命不好,竟不知出路,却又无人搭助。

如今,回想起那个人,他的话引明了前进的路,这件事也点亮了我心中灯,告诉我:遇事皆可问。我感谢我的勇气,我的这张嘴与引路人。抬头再看一看灯,仿佛如同那一夜明亮,心中十分清静,再看看马路,仿佛有那人的身影。我忘不了那引路人点亮我心中的灯的瞬间。6.在我的人生当中,我希望更多的是困难、挫折,因为没有岩石的阻挡,怎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我坚信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而且我的这个坚信是经过风吹雨打的证明。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最需要的是学习,最重要的是友情。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学习可以改变人。闻一多说,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以无书自通。一滴水可以引发千万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尤其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好书总是带给我们智慧。

古往今来,那些成功的人生背后,无不闪耀出智慧的光芒。李小龙,这位最伟大的功夫巨星,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在世界各地人有无数的崇拜者。他是成龙最崇拜的偶像,周星驰曾在《少林足球》中借角色之口向他致敬:你人虽然走了,但你的精神还在!为什么李小龙的影响力会如此广泛持久?真正的魅力是什么?那就是智慧。她当年在美国接受电视采访时说:要像水一样,身体灵活,无形。他将中国道家智慧与无数完美结合,才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无与伦比。

班超放弃了书斋,选择了驰骋沙场,为国家建下万世不朽之功勋,在茫茫西域中将自己身影定格为一座丰碑,历史上从此便留下投笔从戎的佳话。比尔·盖茨放弃了学业,选择了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艰苦创业,最终创建了微软帝国,并成为世界首富,让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一部传奇。他们选对了自己的方向,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舵,从而将自己生命的船摆渡到了成功的彼岸。只有备上人生的方向盘,才能冲出风沙弥漫、烟雾笼罩,去赢得灿烂星光、满天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