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漳州康桥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读者推荐转发

61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入选漳州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


360截图20240205184956438.jpg360截图20240205184832211.jpg


2020年漳州康桥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意

陶文瑜

1936年冬。

小学教员许先生放了课往家去。傍晚,天渐渐黑了,只是周围还能看得见。风的声音也听得见,风起来时,黄叶在空中翻转。许先生抬起头看时,一片叶子贴在窗上了,仿佛是开在玻璃上的窗花。倒是蛮好看的,许先生这样想的时候,就忍不住回头再看了一眼。

回来啦,许先生。许先生家巷口有个烘山芋摊子,摊主见到许先生时,不很留心地招呼一声。许先生就点一点头,算是意思到了。许先生到巷口时,刚好看见自己屋子的窗子合拢来,许先生似乎听见了吱咯的响声。

许太太读过教会学堂,是很端庄的样子。许太太姓林,和许先生是同乡,只不过出来好些年,现在他们的身上,已经辨别不出家乡的痕迹了。今天下楼来坐了好几趟,是催房租呢。许太太盛来一碗饭。许先生想起,米又涨了。青菜咸了。许先生说。是吗?……有时候我想,不如回家去算了,有什么呀,你还是去学堂教课,至少我们不用交房钱了。

我是不回去的。许先生立起身来,见着床上的被子还没叠。被子是拿到窗沿晒的,才收进来不久。许先生再抬高眼光,就碰到了从前的自己。脖子上挂着的围巾和长衫翩翩然在轻风里,清瘦的脸庞,双眼炯炯有神采。门窗都关得好好的。却依旧有冷风嘶嘶地来来回回,许先生拢拢被窝,身体靠着些许太太,许太太就将背着的身体翻过来。你跟我受屈了。许先生抚一抚她的头发。

什么呀。许太太不让他再说了。校长说可能要我任督导,做了督导,自是会涨些薪水的。

会的,会好起来的。

夜深下去了,这时候敷在床前的一团月光,像是温顺的老猫。上课铃一落定,许先生就已经安分地立在讲桌前了。许先生是很本分的老师,同学也乐意听他授课。

校长推门进来。许先生,你来一下。

资本家开了好几个厂,还办了这个学校。资本家的外甥斯斯文文的,资本家就让他来做校长了。资本家赚了钱再要办厂,是和美国人联合办的。资本家说,我有一所学堂,请美国朋友参观指教。美国人说,你的学堂教不教英文?资本家说,教的,当然教的。美国人说,饭来搁得,饭来搁得。

但学堂里是不教英文的。校长就急迫迫地来找许先生了。

许太太说,你回来啦,我买了烘山芋,还热着呢。许先生嗅出一股香味来。今天去教唱诗班弹琴,买了烘山芋,还找一点钱。许太太把钱拿给许先生。许先生想了想说,你留着吧。

这时候房东推进门来说,少奶奶,吃什么,这样香喷喷?烘山芋,还热着呢,你吃吧。许太太说。

怎么好意思?不好意思的。房东出了门去,许先生和许太太还是原来的样子,坐立在那。

不如凑一凑,把这个月房租先付了吧。许先生说了撩起长衫,掏掏里面的口袋。许太太下意识地看了看仍旧放在桌上的零钱。到晚上二人睡下了。许先生听着冷风拍着窗子的声音,就从被窝里钻出来。怎么啦?许太太也是睡不着。

窗。许先生说。那个人真可怜。这么冷的天,立在风里。谁?卖烘山芋的。哦。他只有一只手,怎么会这样的呢?嗯。许先生顿了顿说,你英文好的?是呀,今日在教堂里,我还帮忙翻译呢。许先生就提起学堂里要招英文教员的事。你倒可以去试一试的。我听你的。

临放学时,校长把许先生找去了,所以许太太先回家。等许先生回来,许太太说,今日关饷。

许先生说,是的。二人立在桌前,笑着对方,一边将手伸进口袋里去。铜板就先后落到桌上,发出当啷啷的声音。许太太将两摊钱缓然地并在一道。再多看几眼。多好呀,我们有钱啦。我们去看电影。听戏,我要听戏。

开心的日子。许先生忍不住哼了两句刚才戏里的唱词。深夜了,巷口的烘山芋摊子还在,许太太停住脚挑了几个。他们轻手轻脚地开门。校长说我当督导的事已经报到董事会了。你当了督导,就是我的上级了。对呀,我是要来听你的课的。不如我现在讲给你听呀。许太太调皮地一笑。许太太坐在被窝里,她的手上还有半个烘山芋呢。最后,许太太想起了校长要请她做家教的事。

校长是想把女儿送到美国去呢。

许先生放了课回家去时,觉得天已不是太冷了,但风还是在吹着。烘山芋的摊主说,回来啦,许先生。许先生就想起买两只烘山芋吧。

摊主在称山芋时,一阵风吹过来,摊主空落落的袖管一飘一飘,许先生心里不由一动。

你也够苦的了。

谁呀,谁苦?我还苦?许先生你真会说笑话。摊主说。

(选自《收获》20202期,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将床前的一团月光比作温顺的老猫,形象地写出了冬夜月光的柔和,给人以温馨感。

B. “铜板就先后落到桌上,发出当啷啷的声音,以生动的细节体现出许先生夫妇的激动喜悦之情。

C. 小说的表达较为克制,人物之间的对话都极为简短,语言富有张力,给读者以无限的回味空间。

D. 小说以许先生的叙述视角贯穿始终,通过其日常生活的片段,写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的真实状况。

2. 本文多次提到,请简析在文中的作用。

3. 小说标题或概括小说内容,或体现作品主题,或包含作者情感,往往意蕴丰富,本小说标题如意正是如此,请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橘子

[]芥川龙之介  著

刘光宇  

一个阴沉沉的冬日黄昏,我坐在由横须贺始发北上的二等客车的一角,呆呆地等着开车的笛声。车厢里早已点上了灯,难得的是,除我之外空无一人。朝外看去,与往日不同是,昏暗的站台上,今天未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间或发出几声哀鸣。这景色与我此刻的心绪竟出奇地吻合。我脑子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疲劳和倦怠,犹如雪前的天空般阴沉。我两手插进大衣兜里动也不动,连掏出晚报来看看的兴致都没有。

不一会儿,开车的笛声响了。我心里略觉舒坦,把头倚在后面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缓缓地向后退去。然而,火车还未启动,只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矮齿木屐的呱嗒呱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叫骂声,我乘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哗啦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慌慌张张走了进来。这当儿,火车猛地晃了一下,徐徐开动了。眼前掠过站台上的一根根廊柱,仿佛被遗忘了的送水车,还有向车厢里给小费的人道谢的红帽子搬运工——这一切都随着刮进车窗的煤烟,依依不舍地朝后倒去。我总算松了口气,点上一支烟,这才懒洋洋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座位上的小姑娘的脸。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左右梳成两个半银杏髻,红得扎眼的两颊上横着道道皴裂的痕迹。脏兮兮的浅绿色毛围巾一直拉到膝盖,膝上放着一个大包袱。抱着包袱的手满是冻疮,十分珍惜地紧紧捏住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小姑娘那粗鄙的长相,她那邋遢的衣着也令我不快。她甚至愚蠢得连二等和三等车厢都分不清,就更令人气恼。因此,点上烟之后,也是有心要忘掉这个小姑娘,便漫不经心地把兜里的晚报摊在腿上。突然间,从车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变成电灯光,印刷粗糙的几栏铅字分外耀眼。不消说,火车现已驶入横须贺线上许多隧道中的头一条隧道。

灯光下,我浏览一遍晚报,上面登的净是些世间寻常事,媾和问题、新婚夫妇、渎职事件、讣告等,这些都无法排遣我心中的郁闷——进入隧道的一刹那,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火车在逆向行驶,同时,几乎是机械地扫视着一条条乏味的消息。不消说,我始终不能不意识到那小姑娘正坐在我面前,她的表情仿佛就是这庸俗现实的人格化。这辆正在隧道里行驶的火车,这个乡下小姑娘以及净是些寻常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理喻的、卑贱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百无聊赖,将未读完的晚报扔到一边,头又倚着窗框,像死人似的闭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几分钟后,我蓦地瞿然一惊,不禁环顾四周。那小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座位挪到我身旁,几次要打开车窗。沉重的车窗好像不大容易打开。她那满是皴裂的脸颊更红了,一阵阵抽鼻涕声,轻微的喘气声,一股脑儿地涌入我的耳鼓。这当然足以唤起我几分同情。暮色中长满枯草的两侧明亮的山腰,此时迫近窗前,眼看火车就要开进隧道口了。尽管如此,这个小姑娘为什么特意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我觉得不可理解。不,我只能把这视为她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冷眼望着那双生着冻疮的手,苦苦地要打开车窗的情景,但愿她永远也成不了。不一会儿,火车发出凄厉的轰鸣,冲进隧道;这当儿,小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车窗,终于吧嗒一声落了下来,一段乌黑的空气,像是烧化的煤烟似的,顷刻变成令人窒息的烟雾,从方形窗孔呼呼地灌满车厢。本来就患咽喉炎的我,连用手帕蒙住脸都来不及,呛了一脸的烟,咳嗽得气儿都喘不上来。但是小姑娘对我毫不在意,把头伸到窗外,直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她那挽着两个半银杏发髻的鬓发在黑暗中任风吹拂。在煤烟和灯光中我望着她的身影,窗外不知不觉已亮了起来,泥土、枯草和水的气息冷飕飕地灌了进来,我总算止住了咳嗽,要不然,我准会劈头盖脸地把这个陌生的小姑娘训斥一顿,让她把窗户照原样关好。

然而,这时火车已平安地穿过隧道,正在通过夹在净是枯草的山岭当中的一个贫穷镇边的道口。道口附近,寒碜的茅屋顶和瓦房顶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大概是看道工在打信号旗吧,一面发白的小旗形单影只地在暮色中无精打采地摇晃着。火车刚驶出隧道时,我看见在萧索的道口栅栏对面,三个红脸颊男孩挤着站在一起。他们的个子仿佛叫阴沉沉的天空压得都很矮。穿着的颜色和镇边的风景一样凄惨。他们仰望着火车开过,很快一齐举起手,扯着稚嫩的嗓门拼命尖声地不知在喊着什么。转眼间,从窗口探出半个身子的那小姑娘,一下子伸出长着冻疮的手,使劲地来回摆动。忽然间,令人惊叹的是,沐浴着和煦阳光的五六个橘子,从窗口一个接一个地飞落到送行的孩子们的头上。我不禁屏住气息,顿时恍然大悟。小姑娘,恐怕是前去当用人,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下去,以慰劳特意到道口来为她送行的弟弟们。

暮色中镇边的道口,小鸟啼鸣般的三个孩子,还有散落到他们头上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从车窗外转瞬即逝。然而,此番情景却痛切地铭刻在我的心上。我意识到自己不由得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豁然开朗的心情。我昂然扬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的注视着那个小姑娘。她不知什么时候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浅绿色的毛围巾依旧围着她那满是皴裂的脸颊,抱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捏住那张三等车票。

这时,我才聊且忘却那难以名状的疲劳和倦怠,还有那无法理喻的卑贱而无聊的人生。

(选自《芥川龙之介全集》)

7. 用简明的词语,概括对小姑娘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8.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9. 分析本小说结构上的特征。

10. 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橘子为题?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或女子15岁结发加笄时才起的,字和名一般都是有关联。

B. 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 服阕是在原文中指史可法为父亲守丧,一般来说,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D. “指阴历每月初一,表示迎接新月,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部队的士气。

B. 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可法让福王正式接受,不要躲避,后来可法上疏议事得到了皇帝的嘉奖。

C. 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 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发崇让宅紫薇

李商隐

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

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別离休更开。

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

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裁。

[]①此诗乃诗人离开洛阳崇让宅前夕,于秋雨之中观紫薇有感而作。轻埃:细小的灰尘,比喻蒙蒙细雨。桃绶:桃花,绶是丝带,以系官印。章台:战国秦官名。上苑:指京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独看二字,既写出诗人的孤独无人相伴,也写出紫薇的寂寥无人欣赏。

B.颔联写出作为欣赏客体的紫微与作为欣赏主体的诗人间似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情。

C.颈联写含情的桃花、绵绵的柳枝,与紫薇相映生辉,传递出诗人依依不舍之情。

D.本诗感事抒怀,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同时借物喻人,显得含蓄蘊藉,情意深沉。

16.本诗尾联有何含义?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哲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3)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晚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秋天的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落满了蜻蜓,夕阳下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纹各异的细长尾巴,像一件精心的刺绣。顺着墙根悄悄溜过去,用手一按,就捉住一只。一只被捉走了,其他的照旧静静趴着;好像蜻蜓对此时此刻的阳光迷恋至极,生怕一拍翅,那暖暖的光阴就会飞逝。

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他的影子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a)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b)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c)她喊孩子(d)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e)

孩子打好水,将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一个人一摇一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

15.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e

A

B

C

——

D

——

16.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9.阅读下面以约会为题的漫画,请描述漫画的内容并阐明寓意。

四、写作(6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各声部之间旋律的密切配合。合唱让音域更宽广,音色更多彩,音响层次更丰富。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D.“以许先生的叙述视角贯穿始终错,小说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采用的是全知视角。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本文多次提到,题目要求简析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先通读文章,圈画出文章中关于描写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从描写内容、内容主旨表达、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分析其作用。小说中关于的描写有下面几处:风的声音也听得见,风起来时,黄叶在空中翻转出现在开头,许先生回家时,季节背景,渲染了清冷凄凉的环境;门窗都关得好好的。却依旧有冷风嘶嘶地来来回回出现在许先生回家后与许太太谈及渺茫的未来时,许先生听着冷风拍着窗子的声音,就从被窝里钻出来出现在夫妻二人因为交房租的事睡不着的时候,展现出许先生的生活状态,推动情节的发展;那个人真可怜。这么冷的天,立在风里”“许先生放了课回家去时,觉得天已不是太冷了,但风还是在吹着”“摊主在称山芋时,一阵风吹过来,摊主空落落的袖管一飘一飘这些的描写围绕卖烘山芋的人展开,展现出摊主的生活状态,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章标题意蕴能力。

如意是小说的标题,校长说可能要我任督导,做了督导,自是会涨些薪水的”“会的,会好起来的许先生夫妇的生活其实并不如意,但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摊主在称山芋时,一阵风吹过来,摊主空落落的袖管一飘一飘,许先生心里不由一动”“你也够苦的了”“谁呀,谁苦?我还苦?许先生你真会说笑话。摊主说从许先生与摊主的对话来看,许先生自认为比摊主生活得更如意,摊主的生活很艰难,但并不以为苦。由此可知,如意可以指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也指普通劳动者的如意,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满足感。由全文可知,许先生夫妇作为知识分子形象的代表,他们的生活也很艰难,并不如意,这是知识分子的真实处境,作者关注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表现作者对知识分子处境的思考与叹息。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其次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人物的情感态度。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左右梳成两个半银杏髻,红得扎眼的两颊上横着道道皴裂的痕迹。脏兮兮的浅绿色毛围巾一直拉到膝盖,膝上放着一个大包袱。抱着包袱的手满是冻疮,十分珍惜地紧紧捏住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小姑娘那粗鄙的长相,她那邋遢的衣着也令我不快。她甚至愚蠢得连二等和三等车厢都分不清,就更令人气恼透露出的是对小姑娘的鄙夷厌恶

她那满是皴裂的脸颊更红了,一阵阵抽鼻涕声,轻微的喘气声,一股脑儿地涌入我的耳鼓。这当然足以唤起我几分同情透露出对小姑娘略有几分同情。

尽管如此,这个小姑娘为什么特意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我觉得不可理解。不,我只能把这视为她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冷眼望着那双生着冻疮的手,苦苦地要打开车窗的情景,但愿她永远也成不了透露出幸灾乐祸的情感。

忽然间,令人惊叹的是,沐浴着和煦阳光的五六个橘子,从窗口一个接一个地飞落到送行的孩子们的头上”“然而,此番情景却痛切地铭刻在我的心上。我意识到自己不由得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豁然开朗的心情透露出的是的惊叹与感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语句的能力。赏析语句要抓住关键词语和修辞,并结合前后语境及文章主旨来进行体会。

画线语段在手法上,作者通过仰望”“一齐举起手”“拼命尖声”“劲地来回摆动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的刻画了这一场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刻地感受到了姐弟们在送行和道别时的激动与深情。此外长着冻疮的手”“沐浴着和煦阳光的五六个橘子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了小姑娘生活的不易。画线句子就是通过写小姑娘与三个兄弟之间送行道别的故事,表现了底层小人物在艰难的生活中依然怀揣珍贵的温情和憧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结构特点的能力。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结构一部小说的过程,就是小说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的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包括小说作品情节的处理、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布置等。

本题从人物的配备上,主要是选取了小姑娘,结构上形成对照,通过我与小姑娘的对比,以及我对小姑娘情感的变化来展开情节,通过的视角来写小姑娘,增强了叙述张力。

从手法的运用上,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小姑娘的慌张邋遢,以及我对她的鄙夷厌恶,再写她执意开窗、与弟弟们道别、扔橘子等,我的情感也由鄙夷厌恶而逐步变为略有同情直至惊叹感动。反转有力,又在情理之中,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内容布置方面,开篇写到我脑子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疲劳和倦怠,犹如雪前的天空般阴沉。我两手插进大衣兜里动也不动,连掏出晚报来看看的兴致都没有,而结尾处写到这时,我才聊且忘却那难以名状的疲劳和倦怠,完整地显示了主人公的精神突围过程,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内容方面,小说情节的高超是小姑娘坐火车去远方当用人,途中开窗扔橘子给前来送行的弟弟们。在小姑娘的故事中,橘子构成了人物活动的核心要素,是姐弟间深情的外化载体。

情节结构方面:本文以扔橘子为界,形成反转,小说先大量描叙对生活的厌倦和对小姑娘的鄙夷,后借橘子促使醒悟并振作

主题方面,小姑娘,恐怕是前去当用人,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下去,以慰劳特意到道口来为她送行的弟弟们”“此番情景却痛切地铭刻在我的心上。我意识到自己不由得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豁然开朗的心情橘子不仅寄寓着小姑娘对弟弟们的爱,而且让感受到了这种爱,看到了生活的亮色与意义,橘子彰显小说的灵魂。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句意:陛下即位之初,只是拜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之人为之感动。如果亲自拜谒(凤、泗)二陵,亲自见到泗、凤杂草荒凉满目,鸡犬寂然无声,将会更加悲愤。希望能慎终如始。

哭泣尽哀前面省的主语是陛下,道路意思是道路之人,是所在句子的主语,若躬谒二陵”“亲见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陛下,前面都要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BD

鸡犬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断开;当益悲愤前面省略的主语是陛下,前面断开,也可以根据对称结构判断法,蒿莱满目”“鸡犬无声结构对称,中间断开。据以上分析

故选A

1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服阕是在原文中指史可法为父亲守丧错误。服阕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服除是指古代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这里是指史可法为父亲守丧结束。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错误。以身殉国指的是为报效祖国而光荣牺牲,文中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遂杀之,可见 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史可法自刎(以身殉国)没有成功,是逮捕后被杀。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行,行进,指出征;以故,因为这个原故,因此;御,御衣,这里作动词,穿衣;死,拼死效力,效死力。

2)素服,名词作动词,穿白色衣服;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次,驻扎;发,派遣;师,军队;示,昭示,显示;以,连词,不译,引出后面的对象。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有仁惠之政。对他的儿子史从质说:我家一定昌盛。史从质的妻子尹氏有身孕,梦见文天祥进入他的屋舍,生史可法。(史可法)以孝顺闻名。考中崇祯元年进士,授予西安府推官,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史可法身材短小精悍,脸黑,双目烁烁有光。清廉守信用,与部下同甘共苦。军队出行,将士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得到将士的拼死作战。崇祯十二年夏天,服父亲之丧离职。守丧期满回朝,起用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听说贼军进攻京城,史可法誓师救皇上。(军队)渡江抵达浦口,听到北都已被攻破,便身披白衣(丧服)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主张拥立福王。群臣入内朝见,福王羞惭想要躲避。史可法说:王不要躲避,应该正式接受。朝拜之后,商议战守之事。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素服驻扎郊外,调发军队北征,向天下之人表示一定报仇之意。福王连声答应。史可法祭告(凤、泗)二陵完毕,上奏疏说:陛下即位之初,只是拜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之人为之感动。如果亲自拜谒(凤、泗)二陵,亲自见到泗、凤杂草荒凉满目,鸡犬寂然无声,将会更加悲愤。希望能慎终如始。福王嘉许而回答他。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非常桀骛不训。史可法开诚布公,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非常感动(因而)醒悟,承奉指挥。高杰率师北征,到睢州,被许定国所杀。部下士兵非常混乱,屠杀睢州附近二百里,几乎被杀光。变故传来,史可法流泪跺脚叹息说:中原不能再有作为了。于是到徐州。不久报告说盱眙已经投降大清,史可法一天一夜跑回扬州。大清军队大规模到来,迫近城下,城于是被攻破。史可法自刎未死,一参将抱史可法出小东门,于是被捕。史可法大叫说:我是史督师。于是杀死了他。史可法年龄四十多,没有儿子,其妻想为他置妾。他长声叹息说:朝廷的事正多,敢考虑儿女之事吗!”史可法死后,过了一年,家人拿着他的衣袍和笏板招魂,埋葬在扬州城郭外的梅花岭。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与紫薇相映生辉,传递出诗人依依不舍之情错误,颈联引入两种花与紫薇形成对比,生于露井之上的桃树和长于章台街旁的柳树,与空庭暮雨中的紫薇相比,是逢时而得意者。桃绶佩于贵官之身,此处隐以拟人,也许指与诗人同年登第而仕途得意者;柳绵飘于繁华街市,也许是比喻在京城为官的同年。露井之桃,章台之柳,皆逢时得地,更反衬出紫薇的落寞无主之状。因此,并不是与紫薇相映生辉,而是通过对比反衬出紫薇的孤寂落寞。C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此诗是诗人离开洛阳崇让宅前夕,于秋雨之中观紫薇有感而作。尾联写种植于帝京上苑的桃柳与沦落天涯地角的紫薇既然同一荣谢,又何必非要以移根上苑为幸运?天涯地角比喻自己将要离开东都洛阳崇让宅而远适他方;移根上苑则是比喻担任京城中的清要美职。此处作者明显以紫薇自喻,岂要之语,既体现了诗人的酒脱旷达,又是无奈之中的自我解嘲,而解嘲之中也隐约有愤激不平之气。从另一方面说,推想到作者的内心深处,仍然忘不了置身朝廷的。这个梦,折磨了他一辈子,几乎令他在不同的时地,不论接触到任何外物,都会有意无意地要拉扯到这个梦境中去。可惜,梦境永难化为现实,李商隐也就成为一个感伤的追梦者。在此种情况之下,一笔推开,另觅同伴,再结合主题,以引伸出某一种足以说明生死荣谢的道理,自然是最好不过的笔调。所以,第七句紧接着提出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天涯地角同荣谢,人生境遇的变化犹如花朵枯荣,自然规律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这句话用在这里,也实在足以撼人心弦。

【点睛】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歌鉴赏题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诗歌鉴赏选择题要想做对,也必须要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题的观念,沉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17题详解】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孰能无惑   (5).梧桐更兼细雨   (6).到黄昏点点滴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篇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博、知、孰、惑、兼。

18题详解】C[结合上下文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可知,下句是对上句的补充说明,故a处应用破折号;b处,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描写丈夫的影子,已经告一个段落,故应该用句号;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是妻子说的话,故b处还应用左引号;c处话还没说完,说话人处于句中的位置,故c处应用逗号和右引号;d处应用逗号和左引号;e处,话已说完,故应用句号和右引号。]

句中把父亲的影子比作一渠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渠水的特点是流淌的,向前奔去,汇入前方的河流中,夕阳把父亲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两种具有相似性。

[解析]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解答时,定位原文语句,找出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进行赏析即可。

将修饰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从内容的表达上看,修饰语独立成句,强调走来的这个人个子高的特点,以及走路一摇一晃的动作姿态,还有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的形象特点;从句式的特点上看,采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19题详解】中享受阳光,两个青年背对而坐,沉迷于各自的手机。

寓意:我们的生活不应被电子产品绑架,应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多关注身旁的美好。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此题考查考生对漫画的分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首先看画面中的两个人,一男和一女,各自坐在凳子的一头,正在专心致志地玩手机。再看标题《约会》,可适当的展开联想,加入点环境描写。漫画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一些人沉迷手机娱乐、不关心他人,也不和他人联系,不关注身旁的美好,所以寓意可我们的生活不应被电子产品绑架,应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多关注身旁的美好等角度分析。

【点睛】1.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看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看画中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看夸张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20题详解】

合唱,双赢之美

牵牛花与紫藤萝身躯柔软,唯有依附枯树与篱笆方能挺立世间,施展娇柔之姿,悦人之目。而枯藤与篱笆也因有了生之点缀而分外灵动,引来蝶舞,引来蜂飞,引来大地春归。这,便是合唱,双赢之美。

地上看得见的合作让人微笑,地下看不见的合作也令人惊叹。

生物书上讲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就是互利共生的。你可别看见了便觉得有所谓污泥濯淖在招手,它反倒是个好东西,根瘤菌钻入豆科的根,为它们造出许多的氮,最终被植株利用。诸位都知道,植物若无氮,便纵有物华天宝、龙光斗牛,也成不了气候。根瘤菌被誉为固氮工厂,足以见其在植物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之重要。那豆科植物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厮,自己生产的营养也部分供给了根瘤菌。如此双赢,岂不是造物主的精明?

植物界尚能如此,就更别说是人类社会了。大到国家,小到商业,合作都是最好的发展路径。同行业当然存在竞争,但是义乌神话告诉我们,天下虽有独木桥,抱团转身,完全可以双赢。当众多商家组成商品的汪洋大海,当相同的行业形成规模气候,义乌瞬间变成了世界小商品的集散地,义乌人可以挣全世界的钱,这是何等智慧的选择啊!假如一根筋只知道相互竞争以致倾轧,结果只能是众败俱伤。这是义乌留给中国的最宝贵的财富。

观之历史,多少人为了争夺一方利益,誓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生;多少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导致同归于尽的结局,不亦悲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都是恶意竞争的典型事例。国家在鼓励人们竞争的同时,也要多给合作者一些盛赞。毕竟,人生不是体育游戏,竞争不可少,合作更重要。古语唇亡齿寒,就是不团结合作的结果实。

我的物理先天发育不良,同桌的英语说的欠佳,而我的英语,她的物理都是不错的,我便与她一个作篱,一个当花,共历风雨,等待开花,终于共同进步,有所收获。相视而笑的那一刻,风穿堂,带进许多花香。

管谁当篱,任谁作花,联袂努力,静候发芽。补己之短,扬己之长,风沙过后,春光遍布,与君合唱,共享双赢之美。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审题:

这是一道象征比喻类材料作文。从题干要求来看,属于材料作文。这类新材料作文,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各声部之间旋律的密切配合。合唱让音域更宽广,音色更多彩,音响层次更丰富,材料中关键词为,我们可以借助组词法来确定写作话题,即合作

写作:

为了打开思路我们要善于联想想象,比如中美双边协议是长达13年谈判的成果,决定成功的黄金法则便是互惠共赢。互利共赢,互谅互让,求同存异,以诚相见,这些都是被历史检验过的实现团结协作原则性要素。当下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也应该严格遵守互利共赢的这一标准而非零和博弈。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彼此都能融洽和谐相处,而前提便是合作二字。高中了,学习紧,任务重,不能进行常规的课外阅读;积累少,材料乏,语汇贫,难写内容丰实语言精彩的作文。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我们做不来,而是思想陷入误区。学习亦如是。写作中,我们的思维也常走进死胡同,犯些舍近求远的幼稚错误。是思想误导了素材积累和语言提升的方式方法。殊不知,只要我们用眼观察,用心思考,努力发掘,素材宝藏俯拾即是。阅读篇目就是丰美语言的源头活水,摘抄背诵或创新思维就是写好作文的点金法门。

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你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直到单元小结,课下注释,延伸阅读,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 富矿。特别是平时素材积累不够的同学,考场上万一想不出什么特别好的例子,这些素材就是救命稻草,还不落窠臼不入俗套。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将相和徒以吾两人在也;《赤壁之战》中借得东风,火烧战舰,共退曹操大军;荀子《劝学》中善假于物也;鲁迅《拿来主义》中的拿来主义等等。

参考立意:

合作,双赢的智慧

互相借力,人生大成

竞争,以善意为起点

零和博弈要不得

都是自私惹的祸

霸权未必得利

借力,助我们成功

1+1大于2

合作,共赢的前提

竞争.合作.共赢

参考素材:名言警句  

与其你死我活,不如你活我也活,这就是双赢,是良性竞争。

 过去那种视竞争者为敌人,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已不再奏效,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如同出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条上的生物种群,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在高度警惕的同时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一味进行着无法双赢的零和竞争,迟早完蛋。

 有时,我们以为赢了,其实,我们输了!因为,我们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我们生活在社会里,懂得赢,也要懂得输;懂得竞争,也要懂得包容。因为,我们不能一直只赢不输!我们必须懂得适时地包容、退让与感恩。常常,包容与退让不一定是我输,反而可能是双赢”!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各自都不愿服输。白雪润梅以色,梅花赠雪以香。其实梅和雪,没有可争的地方,它们相辅相成,构成冬季最美的景色。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蕴含哲理的名言揭示了竞争与合作的辨证关系,竞争不排斥合作。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

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多赢

我国一向倡导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相传已久的古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成为时代的风尚。不能过多地强调个人奋斗,而忽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合作以取得成功,更忽略了如何在竞争中不伤害别人。

 要知道,竞争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竞争以共同提高为原则。竞争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促进竞争。

行文结构:首先结合所给材料,亮明观点。然后由自然到人类,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论证有力;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主体部分正面类比事例,进一步论证互利共生双赢之美。正面典型事例,义乌经济特色,150字左右;反面论证,与上文成正反对比,突出合作双赢的重要性。事例典型新颖,多角度多侧面取材,论证全面深刻有力。兼用各种修辞,语言生动,富有表现了和文采。结尾明确怎么做。先承上启下过渡,然后联系现实生活,正面论证,说明做法,顺势收尾。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